马车驶进熟悉的胡同,府门前的石狮子依旧肃穆。管家已换成了新的,见他回来,忙躬身迎上前:“老爷回来了。”
陈阳点头进门,穿过天井时,瞥见廊下晒着的硝石,想起皇帝的话,脚步愈发坚定。这道坎跨过去了,往后的路,得走得更稳才行。
回到府邸,陈阳径直往小厨房去。管事的正要吩咐下人备膳,被他抬手拦住:“都出去吧,这里不用伺候了。”众人虽有些诧异,却也不敢多问,纷纷退了出去。
小厨房顿时安静下来,只剩窗棂外蝉鸣阵阵。陈阳挽起袖子,先将白日里特意让人采买的鲜桃、甜瓜、葡萄洗净,桃去皮切丁,甜瓜去瓤切块,葡萄剥了皮,颗颗饱满透亮。先前制冰时留了大半盆冰,此刻敲碎了铺在大铜盆底,再将各色果肉铺上去,淋上些蜂蜜水拌匀,一大锅清清爽爽的水果捞便成了。
他又取了些软嫩的蜜桃,捣成细腻的果泥,拌入少许碎冰,盛在白瓷小碗里,透着丝丝凉意。
“来人。”陈阳扬声唤道。
门外的仆妇应声进来,他指着案上的食盒:“这三份水果捞,一份送去老夫人院里,告诉老夫人解解暑气;一份给柳夫人;还有这份,给周姨娘。”说着将那碗水果泥单独递过去,“这个送到珠儿小姐房里,说让她慢点吃,别贪凉。”
仆妇一一应下,捧着食盒去了。陈阳又看向随后进来的管家:“剩下这些,你安排着分给府里上下,厨房的、门房的,都尝尝鲜。”
管家笑道:“老爷体恤下人,大伙定要感念老爷的好。”
陈阳摆摆手,看着空荡荡的厨房,自己也盛了一小碗水果捞,坐在书房边慢慢吃着。冰碴子混着甜丝丝的果肉滑入喉咙,驱散了连日来的焦灼。窗外日影西斜,他想起方才柳氏院里回话的仆妇说“夫人正带着小少爷在廊下看书识字”,嘴角不自觉漾起笑意——这太平日子,才是最该珍惜的。
陈阳刚放下碗,便对进来收拾的管家道:“去把府里几个厨娘都叫到小厨房来,我有东西教她们做。”
不多时,四个厨娘敛着手进来,见陈阳亲自站在灶台边,都有些拘谨。陈阳笑了笑,指着案上备好的面粉、绿豆粉和黄瓜萝卜:“天儿热,大伙怕是也没胃口,今日教你们做几样解暑的吃食,往后府里上下都能换着花样歇凉。”
他先取面粉加温水揉成面团,醒发片刻后放进清水里反复揉搓,直到盆里的水变得浑浊,只剩一团筋道的面絮:“这是洗面筋,洗出的面水沉淀半日,撇去清水,蒸熟了就是凉皮。”说着将面水倒入浅盘,“火候别太急,上汽后蒸片刻,揭下来就是透亮的皮子,切条拌上醋蒜辣子,清爽得很。”
接着又教做凉面:“面条煮八分熟过凉水,淋上花椒油锁住筋道,配着焯水的豆芽、黄瓜丝,再浇一勺提前熬好的麻酱,耐放又开胃。”
轮到凉粉时,他取绿豆粉加冷水调开,倒进沸水里不停搅动,直到熬成透亮的糊状:“这玩意儿最简单,倒在盆里晾凉,切成块儿用盐醋蒜泥拌,比吃冰还解腻。”
厨娘们边看边记,有胆大的问:“老爷,这凉皮的面筋蒸好后,是不是能像肉一样炒着吃?”陈阳点头:“没错,加些青菜炒,又是另一番滋味。”
教完已是未时,厨娘们捧着记下的方子道谢,脚步都轻快了几分。陈阳看着她们的背影,想起方才水果捞送去时,老夫人笑着说“这冰甜果子比燕窝还爽口”,柳氏院里传来赵瑾咯咯的笑声,心里头熨帖得很——这炎炎夏日,有这些清爽吃食陪着家人,比什么都安心。
未时刚过,陈阳叫来四个亲卫,指着库房里的十几坛新酿米酒:“装上车,跟我去趟郊区庄子。”
马车碾过城郊的土路,半个时辰后便到了老兵们聚居的庄子。马场边的老槐树下,十几个须发斑白的老兵正纳凉,见陈阳来,都拄着拐杖迎上来,为首的老卒赵伯笑道:“侯爷可是稀客!”
陈阳扶着他往院子里走,眼瞧着众人晒得黝黑的脸,道:“天热,给大伙送些酒解解暑,再教几样爽口吃食。”
进了院子,他先让亲卫把酒搬进屋,又唤来庄子上负责炊饮的两个老兵,简略说了凉皮、凉面、凉粉的做法:“照着这法子做,面粉、绿豆粉管够,往后天热了就换着吃。”
待日头偏西,暑气稍退,陈阳让后厨杀了两头羊,取了肥瘦相间的肉切成块,用盐、少许酱油和姜片腌上。他支起铁架,架上松木签串好的肉串,亲自动手烤起来。
“这烤串的关键,是火候要匀,”他边翻动签子边说,“肉快熟时撒把盐,再捏点碾碎的花椒粒,香得很。”火苗舔着肉串,油脂滋滋滴落,肉香混着松木的烟火气弥漫开来,老兵们都凑过来看,有性子急的已咽起了口水。
第一把烤串烤好,陈阳递给赵伯:“您尝尝。”赵伯咬了一口,肉嫩汁香,只觉满口生津,连道:“比炖肉还解馋!”
众人围坐成圈,亲卫们搬来米酒,烤串一串接一串递上来。老兵们说起当年跟着老侯爷行军的旧事,陈阳静静听着,不时添酒,夜色渐浓时,院子里满是笑声和碰碗声。
他看着这些为陈家流过血的老人吃得开怀,心里踏实——老侯爷不在了,这份关照,他得替原身接过来。
酒过三巡,月已上梢,赵伯颤巍巍举杯:“少爷有心了,老弟兄们都记着这份情。”陈阳回敬一杯,见夜色渐深,忙起身道:“时辰不早了,城门该关了,我得回城了。”
老兵们依依不舍送到庄子口,赵伯攥着他的手再三叮嘱:“路上慢些,改日得空再来。”陈阳应着,登上马车时,见亲卫已将余下的烤串用荷叶包好,笑道:“倒会过日子。”
马车驶在城郊的土路上,车轮碾过碎石发出沙沙声。天边的月牙儿跟着马车走,将树影拉得老长。陈阳掀开车帘一角,估算着时辰——按规矩,戌时末关城门,此刻赶回去正好。
快到城门口时,果然见守城的兵卒正准备上闩。亲卫扬声报了身份,城门校尉认得陈阳的马车,忙挥手放行:“陈侯爷回府?小的这就开门。”
陈阳在车里听得清楚,今日在庄子上与老兵们聚得畅快,又蒙守城兵卒周到,心里正暖着,便对身旁亲卫道:“取十两银子来。”
亲卫应声从行囊里取出一锭足色纹银,陈阳接过,待马车行至城门校尉跟前时,伸手递了出去:“弟兄们守城辛苦,这点银子拿去,买些酒茶解乏。”
校尉愣了一下,连忙双手接过,喜不自胜地叩首道:“谢侯爷赏赐!侯爷体恤下属,小的们感激不尽!”周围的兵卒也纷纷道谢,脸上满是欣喜。
陈阳笑着摆了摆手,马车缓缓驶入城内。身后城门再次合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却掩不住城门口兵卒们低低的欢笑声。
进城后,街道上的夜市正热闹,灯笼的暖光映着来往行人。陈阳靠在车壁上,指尖还残留着银子的凉意,鼻尖萦绕着烤串的余香,心里头又松快又熨帖。
到了侯府门前,管家早已带着仆役候在灯下,见马车停下,忙上前躬身:“侯爷回来了。”陈阳点点头,踩着脚凳下车,夫人特意让人备的醒酒汤香气从府内飘来,他抬步进门,夜色里的侯府,透着一股子安稳的暖意。
对于原身的两位夫人他实在无感,他也担心私下相处,会让她们察觉有疑。所以这段时间他一直避免过多的见面,就这样拖着吧,以后再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