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0月15日晚22:15分,龙国陆军总医院的特护病房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临江仙》的歌声余音绕梁,而病床上的李鸿章,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大人……”李和的声音沙哑,他缓缓站直身体,整理了一下笔挺的海军制服,向这位影响了他两世人生的老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病房门被轻轻推开,丁汝昌等人走了进来。看到李鸿章安详的面容和李和肃穆的神情,所有人都明白了。丁汝昌走上前,颤抖着伸出手,抚过李鸿章冰冷的额头,老泪纵横。这位身经百战、在战场上从未退缩的英雄,此刻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
“通知下去吧。”丁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李公……走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京城,传遍了龙国的每一个角落。举国上下,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悬挂起黑纱,缅怀这位为龙国近代化事业鞠躬尽瘁、在谈判桌上为国家争得巨大利益的老人。
各国驻华使节也纷纷前往外交部吊唁。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共和国、英吉利王国等国的使节,都对李鸿章的逝世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他们虽然立场不同,但都承认李鸿章是龙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离去,是龙国的重大损失。唯独那个早已被龙国彻底击败、正处于局部自治状态下的日本,没有任何表示,仿佛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李鸿章这个人。
葬礼按照李鸿章的遗愿,一切从简。但前来送行的民众却挤满了街道,从陆军总医院一直延伸到城郊的墓地。龙国高层亲自为李鸿章扶灵,身后是自发前来送行的百姓,哭声震天。
“李公千古!”
“感谢李公为国家所做的一切!”
“龙国不会忘记您!”
民众的呼喊声,在秋日的寒风中显得格外悲壮。李和走在送葬的队伍中,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李鸿章的时代已经结束,但这位老人留下的精神遗产,将永远激励着龙国人。
葬礼结束后,丁汝昌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如何继承李鸿章的遗志,加快龙国的发展步伐,尤其是海军建设。
“诸位,”丁汝昌坐在主位上,神情严肃,“李公走了,但他未竟的事业,我们必须继续下去。这次与沙俄的战争,我们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海军方面,虽然我们击败了俄国舰队,但我们的主力舰数量仍然不足,新型舰艇的研发和建造也需要加快进度。”
他看向李和:“李司令,海军的情况,你来说说。”
李和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的标记说道:“总统阁下,各位同僚。目前,我们的海军主力是两艘‘龙凤级’战列舰——‘英雄号’和‘龙凤号’,以及三艘‘天权级’航空母舰——‘长安号’、‘洛阳号’、‘开封号’。此外,还有一批老式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根据战前制定的计划,我们正在加速建造新型舰艇。”
“具体进展如何?”孙总理问道。
“报告总理,”李和回答道,“我们的第二级驱逐舰,也就是‘幼蛟级’,首批十艘已经在江南造船厂下水,正在进行海试。该级驱逐舰的设计航速达到了35节,配备了四门120毫米速射炮和四座450毫米鱼雷发射管,防空火力也得到了加强。同时,我们的第一级潜艇‘潜蛟级’也已经下水,该级潜艇水下排水量约800吨,配备了四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续航能力较强。”
“很好!”丁汝昌点了点头,“35节的航速,在世界上也是领先水平。潜艇的下水,更是填补了我们海军的一项空白。”
“不仅如此,”李和继续说道,“我们还在设计一种新型的巡洋舰,吨位在3000到5000吨之间,航速要求达到30节以上。该级巡洋舰主要用于伴随航母和战列舰作战,同时也可以充当驱逐舰队的领舰。武器方面,计划配备八门150毫米速射炮作为主炮,十二门105毫米速射炮作为副炮,重点加强防空能力,不配备鱼雷。目前,设计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预计明年年初就可以开工建造。”
“不配备鱼雷?”段芝泉有些疑惑,“这样会不会影响其攻击力?”
“不会,”李和解释道,“我们的作战思路是,让巡洋舰专注于防空和对海火力支援,鱼雷攻击的任务交给驱逐舰和潜艇。而且,取消鱼雷发射管,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和重量,用于加强装甲和动力系统,提高其生存能力和航速。”
众人听了,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还有一件事,”李和说道,“我们在建造一艘潜艇母舰,用于搭载和支援潜艇作战。这艘母舰将被命名为‘谭纶号’,以纪念谭纶这位明朝的抗倭名将。目前,‘谭纶号’已经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预计今年年底可以下水入列。”
“谭纶……好名字。”丁汝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李司令,海军的建设进展,我很满意。但是,我们不能只埋头建造舰艇,我们还要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实力。我提议,在明年年初,也就是1909年初,派遣一支舰队进行环球远航,访问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展示我们龙国海军的新面貌。”
“环球远航?”众人都有些惊讶。
“是的,环球远航。”丁汝昌说道,“我们要让世界知道,龙国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任人欺凌的国家了。我们有强大的海军,有保卫自己国家利益的能力。这次远航,不仅是一次实力的展示,也是一次外交的机会,我们可以借此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扩大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总统阁下,我赞同您的提议。”李和说道,“这次远航,我们可以派出‘龙凤号’战列舰、‘长安号’航空母舰、‘谭纶号’潜艇母舰,以及五艘‘幼蛟级’驱逐舰和三艘‘潜蛟级’潜艇。这样的阵容,既有强大的威慑力,又能展示我们的新型舰艇。至于老式的‘定镇”,我建议不要派出,它们的性能已经有些落后,而且需要进行现代化改装,不如留在国内担任近海防御任务。”
“我同意李司令的意见。”孙总理说道,“这次远航意义重大,一定要派出我们最先进的舰艇。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远航的安全。”
“段帅,”丁汝昌看向段祥瑞,“陆军方面要配合海军,加强沿海地区的防御,防止在舰队远航期间出现意外情况。”
“请总统放心,”段芝泉站起身,“我已经命令沿海各驻军加强戒备,同时密切关注周边国家的动向,确保国内的安全。”
“好,那就这么定了。”丁拍了拍手,“李司令,舰队远航的具体事宜,就交给你负责了。你要尽快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包括航线、访问的国家、所需的物资等等。”
“是,总统阁下!”李和郑重地应道。
会议结束后,李和立刻返回了海军司令部,召开了紧急会议,部署环球远航的准备工作。这次远航不仅是对龙国海军的一次考验,更是龙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一步。他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日本,局部自治政府的官员们也得知了李鸿章逝世的消息。他们对此反应冷淡,甚至有些幸灾乐祸。但他们也清楚,李鸿章的逝世,并不会影响龙国的强大。龙国海军的快速发展,让他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只能在龙国的控制下,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局部自治的局面,不敢有任何异动。
1908年12月,江南造船厂。
寒风凛冽,但造船厂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首批十艘“幼蛟级”驱逐舰正在进行最后的海试,烟囱中冒出的黑烟在灰蒙蒙的天空中显得格外醒目。
“各单位注意,准备进行最大航速测试!”
“主机功率提升至最大!”
“航向稳定,航速正在上升!”
指挥塔内,舰长们紧张地注视着仪表盘上的数字。当指针指向35节时,整个舰体微微震动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平稳。
“报告!航速达到35节!稳定!”
“好!”李和站在“幼蛟号”的甲板上,看着这艘崭新的驱逐舰在海面上疾驰,心中充满了自豪。35节的航速,意味着“幼蛟级”驱逐舰在追击和规避敌方舰艇时,将拥有巨大的优势。
海试结束后,李和登上了其中一艘“潜蛟级”潜艇。这艘外形酷似雪茄的水下舰艇,静静地停在港湾中。潜艇的舰长向李和介绍道:“司令阁下,‘潜蛟级’潜艇水下最大航速可达12节,续航力为1000海里\/10节,配备了四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八枚鱼雷。同时,我们还安装了新型的潜望镜和声呐系统,探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很好。”李和点了点头,“水下作战是未来海军发展的重要方向,你们一定要刻苦训练,熟练掌握潜艇的操作和战术。”
“是,司令阁下!”
在大连造船厂,“谭纶号”潜艇母舰的建造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艘母舰长约150米,宽约20米,排水量约吨。舰体上配备了巨大的起重机,用于吊放和回收潜艇。同时,母舰上还设有潜艇维修车间、鱼雷和弹药库、燃料舱等设施,可以为潜艇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谭纶号”的舰长向李和汇报:“司令阁下,‘谭纶号’预计今年年底下水,明年二月就可以入列。”
“进度要加快,但质量绝不能含糊。”李和叮嘱道,“这次环球远航,‘谭纶号’和‘潜蛟级’潜艇是我们的重要武器,一定要确保它们的性能万无一失。”
“请司令放心,我们一定严格把关,确保‘谭纶号’的建造质量。”
除了新型舰艇的建造和测试,海军的人员培训也在同步进行。李和从各舰队抽调了一批优秀的军官和士兵,组成了环球远航舰队的核心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航海、作战、防空、反潜、通信等各个方面,尤其是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起降训练和潜艇的水下协同训练,更是重中之重。
在“长安号”航空母舰上,飞行员们驾驶着新型的双翼战斗机,在甲板上进行着起飞和降落训练。虽然偶尔会出现一些小失误,但总体进展顺利。李和站在航母的舰岛上,看着一架架战机在空中翱翔,心中充满了信心。航空母舰将成为未来海军的主力,而舰载机飞行员,则是航母的灵魂。
“司令阁下,”航空母舰的舰长走了过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的新一批舰载机飞行员已经能够熟练地在甲板上起降战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空战和对海攻击能力。”
“很好。”李和点了点头,“但不能骄傲自满。这次环球远航,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是,司令阁下!”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1909年1月。环球远航舰队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舰队的阵容也最终确定:
- 战列舰:“龙凤号”(旗舰)
- 航空母舰:“长安号”
- 潜艇母舰:“谭纶号”
- 驱逐舰:“幼蛟号”、“青蛟号”、“玄蛟号”、“赤蛟号”、“黄蛟号”(五艘)
- 潜艇:“潜蛟一号”、“潜蛟二号”、“潜蛟三号”(三艘)
舰队的指挥官由李和亲自担任,副指挥官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少将。舰队的航线也已经确定:从上海出发,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抵达红海,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访问欧洲各国,然后横渡大西洋,访问美洲各国,最后穿越太平洋,返回上海。整个航程预计需要一年的时间。
ps:“谭纶号”鱼雷艇母舰,是中华民国海军在1936年12月在香港九龙造船所定制的一艘鱼雷艇母舰,航速16节,750吨(存疑),可搭载两艘鱼雷艇,原计划用于抗战,但在日本开始侵华战争后英国政府因为一些原因将其扣留并停止建造,同样还有向德国订购的戚继光号(后为德海军“坦加”号),谭纶号后在日本攻占香港后被编入日本陆军晓征丸号护航炮舰,日本投降后被赔偿给荷兰为卢梅斯号测量船,50年代退役。近在咫尺却始终无法返回祖国效力,呜呼哀哉,呜呼痛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