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犬”的追悼会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清晨举行。没有隆重的仪式,只有“雷刃”大队全体官兵肃立在训练场上,雨水混合着泪水,无声地滑过一张张坚毅而悲痛的脸庞。大队长宣读了追记一等功的命令,“猎犬”的照片悬挂在荣誉墙的最高处,那双带着笑意的眼睛,永远定格在了青春的年华。
林骁站在队列中,雨水打湿了他的常服,冰冷的触感却远不及心中的寒意。他看着“猎犬”的遗像,拳头在身侧攥得发白。牺牲,不再是报告上的两个字,而是切肤之痛。这份痛,与重生前的记忆交织,化作了更沉甸甸的责任和更冰冷的决心。
追悼会结束后,基地的生活迅速回归了看似正常的轨道。但一种无形的变化在悄然发生。训练的强度更大了,标准更高了,教官的要求近乎苛刻。每一次极限越野,每一次实弹射击,每一次战术演练,都仿佛带着为战友复仇的怒火,要将每个人的潜能压榨到极致。
联合调查组悄无声息地开展工作,偶尔会有军官被叫去谈话,但表面波澜不惊。基地的气氛多了几分肃杀和审视,战友之间的信任经历了考验,变得更加谨慎,也更加珍贵。林骁能感觉到,暗处有眼睛在盯着自己,但他不动声色,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疯狂的训练中。
他需要变强,更快地变强。不仅是个人技能,更是带领团队生存和取胜的能力。系统的辅助被他运用到极限。【高级战术模拟】中,他反复推演峡谷之战的每一个细节,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体能极限突破】模式下,他挑战着生理的承受边界;【技能灌注】功能则帮助他快速掌握爆破、排爆、战场急救等更专精的科目。
他的训练成绩以一种令人瞠目的速度飙升。格斗对抗中,他的招式更加简洁狠辣,带着战场淬炼出的杀伐之气;射击考核,他能在复杂环境下打出接近理论极限的精度;战术指挥推演,他提出的方案往往剑走偏锋,却又直指要害,让教官都暗自心惊。
这种近乎妖孽的进步,自然引起了更多关注。大队长看他的眼神,欣赏中带着探究;秃鹫在训练中对他更加倚重,甚至在一些小组战术演练中,开始有意让他临机指挥;而周铁军,则会在林骁加练时,偶尔出现在训练场边,默默地看上一会儿,目光复杂。
一天下午,进行城市cqb(室内近距离战斗)综合演练。任务是营救被“恐怖分子”占据的模拟大楼内的人质。林骁担任突击组组长。
“利刃,正面强攻火力太猛,有没有其他办法?”负责指挥的排长在无线电里问道,强攻通道被交叉火力封锁,已有两名队员“阵亡”。
林骁快速观察大楼结构,系统瞬间生成三维模型并标注出薄弱点。
“排长,请求改变攻击轴线。大楼西侧外墙有废弃的通风管道,直径约60公分,可直通三楼人质房上方天花板。我带一个小组攀爬渗透,从内部突袭。正面小组继续佯攻吸引火力。”
“通风管道?太冒险了!而且你怎么确定能通到位置?”排长质疑。
“我看过建筑结构图,计算过路径。风险可控,值得一试!”林骁语气坚定。这结构图是他通过系统【深层记忆回溯】从之前偶尔瞥见的基地档案室资料中“翻”出来的。
排长犹豫片刻,看到正面强攻确实受阻,咬牙道:“批准!利刃小组,执行渗透!其他人,火力掩护!”
林骁带着赵二柱和另一名队员,利用飞虎爪和绳索,悄无声息地攀上大楼西侧外墙,找到那个隐蔽的通风口。拆下格栅,内部狭窄阴暗,布满灰尘。
“跟我来!”林骁率先钻入,匍匐前进。管道内空间逼仄,空气污浊,但林骁凭借系统的精准导航,毫不犹豫地向前爬行。赵二柱两人紧随其后,虽然紧张,但对林骁有着绝对的信任。
几分钟后,林骁停下,示意到达目标上方。他小心地卸下一块天花板隔板,下方正是人质所在的房间,两名“恐怖分子”背对着他们,注意力被正面的枪声吸引。
“行动!”林骁低喝一声,三人如同神兵天降,瞬间突入房间!“恐怖分子”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击毙”。人质安全获救。
演练结束,导演部判定突击成功。排长重重拍了拍林骁的肩膀:“好小子!真有你的!这脑子怎么长的?”
林骁笑了笑,没有解释。他知道,这种超越常理的战场洞察力,既是天赋和系统之功,更是无数次生死边缘磨砺出的直觉。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他的崛起。几天后的战术理论课上,当林骁就现代特种作战中的信息域争夺提出一些前瞻性看法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
“林骁同志的理论很新颖,不过,有点过于理想化了吧?”说话的是作训科的一位王参谋,也是刘副连长的老部下,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我们毕竟是实践出真知的部队,纸上谈兵,还是要结合实际。听说你上次任务,差点就因为‘直觉’把小队带进包围圈?”
这话看似讨论战术,实则夹枪带棒,暗指林骁经验不足、行事冒险,甚至影射峡谷任务中的伤亡。课堂气氛瞬间有些尴尬。
林骁面色平静,看向王参谋:“王参谋,实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的每一个判断,都基于对战场环境的分析和风险评估。峡谷任务的每一个细节,联合调查组都有记录。至于信息域争夺,未来战争是体系对抗,制信息权的重要性,我想总部下发的学习材料里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
他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直接将话题引向正规渠道,点出对方言语中的不当之处。
王参谋脸色微变,还想说什么,被主讲教官打断:“好了,战术讨论可以各抒己见,但要有依据。林骁同志的想法有启发性,王参谋的提醒也值得注意。下课!”
课后,赵二柱气呼呼地对林骁说:“骁哥,那姓王的明显找茬!”
林骁摇摇头:“跳梁小丑而已,不用理会。做好我们自己的事。”他心中冷笑,这种程度的刁难,恰恰说明有些人坐不住了。内部的暗流,并未因调查而平息,反而可能因为他的出色表现而更加汹涌。
晚上,林骁正在加练体能,加密通讯器收到了苏瑾的简短信息:“‘信鸽’康复良好,申请对你进行非正式访谈,了解营救细节,用于内部案例分析。是否同意?地点:旅部医院天台。时间:明日下午三点。”
“信鸽”?那位被营救的战地记者?他为什么要见自己?案例分析?林骁心中升起一丝疑虑,但苏瑾传递的信息,必然有深意。
他回复:“同意。”
或许,这次会面,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线索。淬火的过程,不仅是肉体的锤炼,更是心智和视野的拓展。林骁感觉到,一张更庞大的网,正在缓缓张开。而他,正身处网的中心。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之铁血兵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