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离开了那间小公寓。
他拖着一个行李箱,走在巴黎的街头。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他没有拿出来看。
不用看也知道,那是催债公司或者某个陌生人的辱骂短信。
他走进一家廉价的汽车旅馆。
房间很小,空气里有一股霉味。
他把行李箱扔在地上,整个人倒在床上。
天花板是灰色的,有一道裂缝。
他看着那道裂缝,脑子里一片空白。
放弃吗?
这个念头浮现出来。
他已经没有能力再抗争了。
他失去了工作,背上了巨额债务,声名狼藉。
杜邦集团就像一座无法撼动的大山,而他,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他闭上眼睛。
疲惫感席卷而来。
就在他快要睡着的时候,口袋里的手机,再次震动了一下。
不是电话,也不是短信。
是一封邮件的提示音。
他挣扎着坐起来,拿出手机。
屏幕上显示,有一封新的加密邮件。
发件人的名字很奇怪,是一串乱码。
邮件的主题是:“正义的伙伴”。
他皱了皱眉,犹豫着要不要打开。
最终,他还是点开了邮件。
邮件的内容很简单。
没有称呼,没有问候。
只有一行字,和一个视频链接。
“把这个发布出去,我们会保护你。”
米勒的心跳漏了一拍。
这是一个陷阱吗?
是杜邦集团的人,想进一步构陷他?
还是某个无聊的黑客在开玩笑?
他的手指悬在视频链接的上方,迟迟没有按下。
恐惧和怀疑,在他的心里交战。
如果这是一个陷阱,他的处境将会雪上加霜。
但如果……如果这是真的呢?
如果真的有人,愿意站在他这边,向杜邦集团发起挑战呢?
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
米勒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按下了那个链接。
视频开始加载。
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画面出现了。
那是一段航拍录像。
画质极其清晰,是电影级别的4K画质。
镜头从高空俯瞰,下面是一片绿色的林地。
米勒认出来了,那是杜邦“绿洲计划”的宣传片里出现过的场景。
镜头缓缓下降。
林地的景象越来越清晰。
就在这时,一排重型卡车,出现在了画面中。
卡车驶入林地深处,停在一片被伪装网覆盖的空地上。
几个人从车上下来,掀开了伪装网。
下面,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巨大坑洞。
卡车的后车厢打开。
一个穿着白色防护服的人,操作着机械臂,将一个个巨大的金属桶,从车上吊起,然后倾倒进坑洞里。
镜头拉近。
金属桶上的标签清晰可见。
骷髅头的标志。
“dANGER”(危险)。
“toxIc”(剧毒)。
一桶,两桶,三桶……
无数个金属桶,像垃圾一样,被扔进了那个巨坑。
视频持续了十分钟。
完整地记录了整个倾倒过程。
视频的最后,画面变黑。
几行白色的文字浮现出来。
那是杜邦集团内部会议纪要的扫描件。
纪要的主题是:“关于非洲分公司17号仓库库存的处理方案”。
内容写着:“……为节约成本,建议采取b方案,即本地化填埋处理……预计可节约运输及无害化处理费用约2.7亿美元……”
在纪要的末尾,有一个签名。
字迹龙飞凤舞,但依然可以辨认。
皮埃尔·杜邦。
米勒看着屏幕,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这不是伪造的。
这是铁证。
是足以将杜-邦集团送上断头台的铁证。
他激动得浑身发抖。
他立刻回复了那封邮件。
“你们是谁?我该怎么做?”
几秒钟后,他收到了回复。
回复依然很简短。
“我们是谁不重要。用我们提供的渠道发布。杜邦无法追踪到你,也无法删除它。”
邮件的附件里,是一个软件的安装包,和一份操作说明。
……
零号基地。
指挥中心。
凤凰站在控制台前,看着屏幕上的通讯记录。
“老板,米勒已经收到了我们的东西。”
她的声音很平静。
秦风坐在指挥席上,点了点头。
“非洲的线人怎么样了?”
他问道。
“很可靠。是一名在‘绿洲计划’工作了三年的当地工程师。他无法忍受杜邦的行为,冒着生命危险,用我们提供的设备,拍下了这段视频。”
凤凰回答道。
“我们已经把他和他的家人,安全转移到了瑞士。给他提供了一个新的身份和一笔足够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的钱。”
“很好。”
秦风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战术屏幕前。
屏幕上,显示着一张复杂的网络结构图。
那是杜邦集团在全球部署的公关和舆情监控系统。
无数个节点,遍布世界各地的主流媒体、社交平台和网络服务器。
“杜邦的公关团队很强。”
秦风的声音在指挥中心里回响。
“他们可以轻易地让一个人社会性死亡。他们可以控制主流媒体的言论。他们可以删除任何对他们不利的信息。”
他的手指,点在了屏幕的中心节点上。
“但是……”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们能删掉一个网站,还能删掉整个互联网吗?”
他转过头,看向凤凰。
“告诉米勒,不用担心,让他用我们提供的渠道发布。”
“我要让这场火,从每一个无法被资本控制的角落烧起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赶我出门后,我亮出身份全家吓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