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首页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重生之锦绣皇后宋吹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逆天狂妃大唐:我就制个盐,竟被封国公奉系江山即鹿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文阅读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txt下载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4章 皇恩浩荡 学子归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洪武十三年四月的应天府,春意正浓。秦淮河上烟波浩渺,画舫穿梭,歌女清亮的嗓音伴着丝竹声飘荡在水面上,与岸边商贩的叫卖声交织成一片。

紫金山麓苍翠欲滴,山间寺庙的钟声悠远传来,为这座帝都平添几分庄严。街道两旁桃红柳绿,春风拂过,花瓣如雨般飘落,沾在行人肩头。

这座大明的都城,因即将到来的洪武庚申科科举而变得愈发喧嚣和充满活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背负着行囊与梦想,风尘仆仆地涌入这座汇聚了天下目光的城池。

他们中有年过不惑的老秀才,也有刚及弱冠的青年才俊。有出身寒门的贫苦书生,也有家境殷实的富家子弟。但此刻,他们都怀揣着同样的梦想——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城门内外,车马粼粼,人流如织。挑着担子的小贩在人群中穿梭叫卖,茶馆酒肆里坐满了歇脚的旅客,客栈伙计站在门口高声招揽生意。

许多初次抵达京师的学子,尚未及领略帝都的繁华,便被城墙外张贴的一张巨大皇榜所吸引。

那皇榜以工整的楷书写就,字迹苍劲有力,盖着鲜红的玉玺印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内容更是让这些寒窗苦读多年的士子们心潮澎湃,几乎难以置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治国之道,重在得贤。今洪武庚申科试在即,四方学子汇聚京师,朕心甚慰。然虑及远方学子旅途劳顿,资斧不易,特命皇二子吴王朱栋,于大明帝国大学内辟静舍,备膳食,开书阁,以供赴考学子栖息攻读。一应费用,皆由吴王府瑞恒昌商行捐赠。另,着鹗羽卫、锦衣卫协同,保障考场秩序,派济仁堂及神策提举司医官入驻,护佑学子安康。科考之日,提供车马接送,笔墨纸砚皆由大学供给。望天下学子潜心向学,奋笔争魁,勿负朕望。钦此!”

皇榜之下,围满了翘首观看的学子。读罢内容,人群中顿时爆发出阵阵惊呼和议论。

“陛下…陛下竟如此体恤我等寒微学子?”一个穿着洗得发白儒衫的年轻学子喃喃自语,眼眶瞬间湿润。他名叫李文远,来自西北贫瘠之地,为了筹措盘缠,家中几乎变卖了所有值钱之物,母亲连夜赶制布鞋,父亲更是向乡邻借遍了铜钱。

一路跋涉,风餐露宿,饿了啃干粮,渴了饮山泉,夜里常常宿在破庙或路边。此刻见到皇帝亲自下旨提供如此周详的照顾,如何能不激动?

“免费住宿?免费膳食?还开放大明帝国大学的藏书阁?”

另一个操着江南口音的学子激动地拉住同伴,“王兄,我等岂不是有幸能一窥那传说中的格物新知、算学精要?”

这位江南才子名唤沈文渊,自幼聪颖,对新兴的格物之学颇有兴趣,奈何家中藏书有限,如今能进入帝国大学的藏书阁,对他而言简直是天赐良机。

他身旁的王姓学子同样难掩兴奋:“沈兄所言极是!听闻帝国大学藏书阁中不仅有四书五经,还有西洋传来的几何原本、天文历法,甚至还有前朝失传的孤本!此等机遇,千载难逢啊!”

“不仅如此,你看那边还有细则说明!”

有人指着旁边另一块公示牌,“帝国大学设立专项助学资金,由陛下内帑和户部拨款,资助贫寒优秀学子入学后的束修和生活费用!若科举高中,还有额外奖赏!”

众人纷纷围拢过去,只见那块公示牌上详细列出了助学资金的申请条件和流程。最令他们震惊的是,上面明确写道:凡在科举中表现优异者,无论是否中举,皆可申请入读帝国大学,享受食宿全免待遇,若家境特别困难,还可按月领取生活补贴。

“陛下圣恩!吴王殿下仁德!”

不知是谁率先喊了一句,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学子面向皇城的方向,郑重地躬身长揖,甚至有人激动地跪拜下来,表达内心的感激涕零。

一些年长的学子更是老泪纵横,他们经历过前朝的动荡,深知当今圣上如此厚待读书人,实属难得。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铃铛声传来。只见几辆造型奇特、却显得异常稳固宽敞的四轮马车,在身着统一服饰的车夫驾驭下,稳稳地停在了城门附近的空地上。马车上悬挂着“大明帝国大学校车”的旗帜,车身上还有瑞恒昌的徽记。

一名身着帝国大学青色学袍、胸前别着校徽的年轻学生跳下车,朗声道:“诸位赴考的兄台,奉吴王殿下令,接送诸位前往大明帝国大学住宿。车马免费,坐满即发,请有序上车!”

学子们见状,纷纷提着行李涌上前。有胆大的学子摸了摸马车的木质车壁和那巨大的包铁车轮,惊叹道:“好结实的车驾!” 那学生笑道:“此乃神策提举司格物工坊特制,安装了帝国大学格物学院墨友谦副掌院设计的刹车组件,安全稳当,三匹驮马牵引,可坐二十人。诸位请放心。”

学子们依次上车,车内空间果然宽敞,甚至还有专门放置行李的空位。来自天南地北的学子们坐在一起,最初的拘谨很快被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皇恩的感慨所冲淡,车厢内充满了兴奋的交谈声。

“在下陈志远,来自湖广,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一个面容清秀的学子向身旁的人拱手问道。

“鄙人张浩然,山西人士。”对方连忙回礼,“陈兄也是来赴考的吧?想不到陛下如此仁德,竟为我们这些学子考虑得如此周全。” 陈志远感叹道:“正是!这一路上,我还在为住宿发愁。京城客栈价格昂贵,若非陛下恩典,恐怕真要露宿街头了。”

另一边,几个学子正在讨论帝国大学的事情。

“听说帝国大学不仅教授经史子集,还开设了格物、算学、天文等科目,甚至还有西洋先生授课呢!”

“不仅如此,我还听说大学内有实验室,可以亲自做实验验证格物之理。”

“若是此次科举不第,能入读帝国大学,也是极好的出路啊。”

校车启动,沿着平整的官道,穿过繁华的街市。学子们好奇地望向窗外,应天府的繁华令他们惊叹不已。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绸缎庄、瓷器店、茶楼酒肆鳞次栉比。小贩们吆喝着叫卖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行人摩肩接踵,好一派盛世景象。

约莫半个时辰后,一片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逐渐映入眼帘。青砖灰瓦,飞檐斗拱,延续着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却又布局开阔,规整有序,透着一股严谨而开放的新气象。高耸的牌楼上,是朱元璋亲笔题写的“大明帝国大学”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庄重而威严。

学子们在大学气派的大门前下车,无不为之震撼。大门两侧立着详细的指示牌和介绍栏,一边是帝国大学各学院的简介和招生章程,另一边则是助学基金的申请流程和条件,以及最引人注目的那条:入学帝国大学者,其县试、府试、院试、乡试皆可在大学内特设的考试院进行,由朝廷派遣考官监考官出题监考批阅,无需返回原籍,考中功名仍属原籍,并由朝廷派人回乡报喜,中秀才、举人者可享四个月休沐假期。

“这…这简直是开了千古之先河啊!”一位年长些的秀才抚须惊叹,眼中充满了不可思议。对于远离家乡的学子而言,回乡考试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和漫长的奔波,此项政策无疑解决了他们最大的痛点。 这时,一位早已等候在此的帝国大学学生迎了上来,他笑容和煦,举止得体:“诸位兄台辛苦了,在下帝国大学文学院生徒张允,奉学监之命,接待诸位入住。请随我来,沿途可为诸位简单介绍。”

学子们跟着张允走进这座闻名已久的学术殿堂。但见道路宽阔整洁,两旁绿树成荫,远处楼阁错落,不时有抱着书本、穿着各色学院袍服的学生匆匆走过,或三五成群地讨论着什么,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书香与朝气。

张允边走边介绍:“诸位请看,左边这片是教学区,文学院、数算学院、格物学院等皆在此处。右边那片是生活区,食堂、宿舍、运动场都在那边。前方那两座高大的建筑,便是藏书阁,分为经史子集阁和格物新知阁,如今已对诸位开放,凭临时住宿牌便可入内阅览借阅,只是需爱惜书籍,按时归还。”

他特意指了指路边树立的清晰路牌:“校园广阔,初来或许不辨方向,可依此路牌指示行走。若有疑问,亦可询问任何佩戴校徽的师生或工作人员。”

经过教学区时,张允特意带领学子们参观了几间开放的教室。其中一间教室里,一位先生正在讲解《几何原本》,黑板上画着各种图形和符号;另一间教室里,学生们正在操作各种仪器,进行格物实验。 “这些都是帝国大学的日常课程吗?”一个学子好奇地问道。 张允点头笑道:“正是。帝国大学注重经世致用之学,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还开设了许多实用学科。诸位若有兴趣,可以在考试结束后旁听课程。”

随后,张允带着他们参观了足以容纳数千人同时用餐的巨大食堂。食堂内宽敞明亮,桌椅整洁,墙上挂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训诫。张允介绍了每日供餐的时间和丰富的菜色:“食堂每日供应三餐,早餐有粥、馒头、小菜;午晚餐有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每周还有两次加餐。所有膳食皆免费提供给赴考学子。”

听得不少家境贫寒的学子直咽口水。一个来自西北的学子喃喃道:“这…这比我们过年吃得都好…”

最后,他们来到了宿舍区。这里并非传统的号舍,而是三座经过重新设计、保留了四合院格局却又融合了实用性的三进大院落。白墙灰瓦,环境清幽,院中种着翠竹和花草,显得格外雅致。每间房舍宽敞明亮,内置床铺、书桌、衣柜,甚至还有统一的盥洗设施,条件之好,远超学子们的想象。

张允解释道:“每间房住四人,床上用品都已备齐,诸位的临时住宿牌就是房门钥匙。盥洗室在每进院的东侧,有热水供应。西侧则有自习室,可供诸位夜间苦读。”

在宿舍管理处登记分配后,学子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房间。摸着干净的被褥,看着窗明几净的环境,许多学子仍觉如在梦中。

李文远被分到丙字三号房,与他同住的还有沈文渊、陈志远和一位来自山东的学子赵明诚。四人放下行李,互相介绍后,便迫不及待地讨论起皇帝的恩典。

“陛下如此厚待我们这些学子,真是千古明君啊!”赵明诚感慨道,“我来自山东,一路上看到不少学子因盘缠不足而不得不中途放弃赶考。若是早知陛下有此恩典,他们也能来应天一试身手了。”

沈文渊点头道:“正是。而且陛下不仅提供食宿,还开放藏书阁,允我们在大学内考试,这简直是为我们扫清了所有障碍。”

陈志远走到书桌前,发现上面已经备好了笔墨纸砚,甚至还有几本参考书籍。“看!连文房四宝都为我们准备好了!”他激动地说。 李文远抚摸着崭新的被褥,眼中含泪:“我出发时,母亲连夜为我缝制被褥,但因家中棉絮不足,只得塞了些旧布充数。如今看到这一切,真是恍如梦境。”

四人沉默片刻,都被皇帝的深恩所感动。 “陛下隆恩,吴王殿下厚义,我等…必当竭尽全力,报效朝廷!”李文远对着皇城的方向再次深深一揖,语气坚定地说道。

他的话语,道出了此刻入住帝国大学数百名学子的共同心声。皇恩浩荡,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田,也将“大明帝国大学”这个名字,深深地刻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傍晚时分,学子们前往食堂用餐。果然如张允所说,饭菜丰盛可口:红烧肉、清蒸鱼、炒时蔬、豆腐汤,还有白米饭和馒头管够。许多贫寒学子几乎是含着泪吃完这顿饭的,他们从未想过在赶考期间能吃到如此美味的饭菜。

饭后,不少学子相约前往藏书阁。当他们走进那座巍峨的建筑时,无不为之震撼。阁内书架林立,典籍浩瀚,从经史子集到格物新知,从农工技艺到兵法谋略,应有尽有。一些学子迫不及待地翻阅起那些平日难得一见的书籍,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

这一夜,许多学子在崭新的床铺上辗转反侧,既有对考试的紧张,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以及一份沉甸甸的感恩之情。

而在皇宫深处,朱元璋听着朱栋关于安置学子情况的回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太子朱标在一旁笑道:“父皇,二弟此举,不仅解了学子燃眉之急,更将帝国大学的声誉直接播撒天下英才心中。那助学资金,更是父皇施恩于寒门,将来这些学子无论是否入读大学,皆会感念父皇恩德,忠心为国。”

朱元璋颔首,他对朱栋这个儿子越发满意了。既能搞出洪武机那样的国之重器,又能体贴入微地收拢天下士子之心,手段老练而不失仁德。

“栋儿,此事你办得很好。那助学资金的章程,你也拟个详细的条陈上来。”朱元璋沉吟片刻,“至于将应天府的各级考场移至大学考试院,准了!此事由你协同礼部、应天府办理,鹗羽卫和锦衣卫负责监察,务必确保公平公正,不可出一丝纰漏!”

“儿臣遵旨!”

朱栋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知道,科举和教育改革的序幕,已经顺利拉开。人才的洪流,即将沿着这条新的河道,奔涌向大明未来的各个角落。

次日清晨,学子们被清脆的钟声唤醒。洗漱完毕后,他们发现宿舍院门口已经贴出了详细的考试安排和复习计划。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帝国大学还安排了名师进行考前辅导,所有课程皆可自由旁听。 在前往教室的路上,李文远对同伴们说:“陛下待我们如此恩重,若不能金榜题名,真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沈文渊点头道:“李兄说得对。我们定要全力以赴,不负皇恩。” 春风拂过帝国大学的校园,吹动了学子们的衣袂,也吹动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与抱负。

在这洪武十三年的春天,皇恩浩荡,学子归心,一段新的传奇正在应天府缓缓展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狂医废材妃大唐:从种土豆开始真仙奇缘II封魔权欲场乔梁叶心仪我家魔王升级中重生本人就是豪门一代天骄至尊神位赵旭李晴晴至尊修罗圣祖杀鬼破邪绝色丹药师:邪王,你好坏神医弃女十月蛇胎王婿叶凡幸孕宠妻战爷晚安光明纪元快穿白月光有毒吞天圣帝
经典收藏为了成为勇者的那一天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寻唐绵绵诗魂朕要抓穿越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东汉不三国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总有大小姐想对我图谋不轨一世浮城战狼狂兵诸国志洗尽铅华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在女尊世界成了香饽饽丰碑杨门穿越枭雄易,三国满江红:武穆重生
最近更新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朕的北宋欢乐多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穿越之乱世明君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异世界的大明天下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大明工业导师天道好长生谋杀三国精编版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开局被妻妾们逼宫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鬼王爷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txt下载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