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首页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宋吹明天下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寒门崛起笔趣阁穿越之极限奇兵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奇门医圣在都市大唐:我就制个盐,竟被封国公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文阅读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txt下载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4章 辩得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武英殿内那场关乎国运的争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朝堂。

十日之期,转瞬即逝。这十日里,应天城各部院衙署的灯火,似乎都比往常熄灭得更晚。

支持者与反对者皆在搜肠刮肚,引经据典,精心准备着在更广阔舞台上的交锋,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

第十一日,奉天殿。

此番并非朔望大朝,但被特意召来的官员范围远超平日。五品以上京官、各衙门掌印官、以及所有够品级的勋贵将领几乎悉数到场。

丹墀之下,绯袍如云,玉带璀璨,冠盖云集。然而,殿内并无节日般的喧闹,唯有一种沉甸甸的肃穆,仿佛空气都凝固了,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关乎帝国未来走向的重量。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今日廷议,将决定那份石破天惊的《海权十策》是胎死腹中,还是成为指引大明走向深蓝的灯塔。

朱元璋高踞九龙金椅,今日他未戴冕旒,只束金冠,身着常服,但眉宇间的威仪更胜往日。

他目光如鹰隼般缓缓扫过下方济济一堂的臣工,深邃难测。

太子朱标与吴王朱栋依旧侍立御前,神色平静,目光坚定,显然已做好了应对一切风浪的准备。

没有繁文缛节,朱元璋直接切入正题,声音沉浑,清晰地传入每个角落:“前次武英殿议事,太子与吴王所呈《海权十策》,诸卿想必已有详闻。此策关乎国运兴衰,子孙福祉,非同小可。今日廷议,专为此事。诸卿皆为国干城,当畅所欲言,尽陈利害,勿得隐讳!”

皇帝的话如同打开了闸门,早已酝酿多时的反对之声立刻汹涌而出。

都察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御史,颤巍巍出班,手持象笏,声音虽老迈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执拗:“陛下!臣闻《海权十策》,标新立异,骇人听闻!臣夜读圣贤书,只闻‘君王南面而治天下’,重在‘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我大明立国之本,在于农耕!圣人重本抑末,乃万世不易之理。今若舍本逐末,倾举国之力以事商贾,远泛重洋,与蛮夷争锱铢之利,此非圣王之道,实乃取祸之由也!长此以往,必使民风浇薄,舍敦朴而慕浮华,弃耒耜而逐舟楫,田地荒芜,仓廪空虚,国本动摇,礼崩乐坏矣!臣恳请陛下,速斥此亡国之论,使天下重归耕读正道,则社稷幸甚,万民幸甚!”

他的话语代表了根植于传统农耕文明的保守势力,将对海洋的探索视为对儒家理想秩序的背叛。

户部左侍郎紧随其后,他的担忧更为具体现实:“陛下,老御史之言虽逆耳,却是忠言!即便不论义理,单论实务,此策亦难施行。臣等十日来反复核算,仅扩建水师、打造远洋宝船一项,首期投入便需白银不下三百万两!加之海外设港筑城,移民安家,舰队常年维护、补给,岁费更是一个无底深渊!如今国库虽因新政稍裕,然北疆四大布政使司移民实边,犹如吞金巨兽;全国州府县社学推广,需款甚急;各地水利年久失修,亟待兴工;更有九边常规军费、百官俸禄,已是左支右绌。若再开启这海外拓殖,臣恐赋税骤增,竭泽而渔,民不堪命,元末之乱象,或将重现!前元征日本、讨爪哇,耗竭民力,终至败亡,殷鉴不远,岂可重蹈覆辙?” 财政压力,始终是反对派最现实、也最具杀伤力的理由。

兵部一位郎中则从军事角度提出质疑:“陛下,海洋浩瀚,非比陆路。万里波涛,风涛险恶,飓风一起,樯倾楫摧,纵有艨艟巨舰,亦如落叶浮萍。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海上补给更是难上加难。且海外情势不明,瘴疠疫病,水土不服,皆可损我精锐。若有强敌凭险据守,或以逸待劳,我劳师远征,人地两生,胜负之数,实难预料。一旦挫败,非但损兵折将,耗费钱粮,更将折损天朝威仪,动摇四方藩国之心,后果不堪设想!”

“殖民拓土,名虽好听,实则与土人争地,必然激起反抗,仇怨相结,战火连绵。远离本土,消息不通,补给困难,稍有不慎,便成孤军悬于海外,进退维谷,恐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反成朝廷沉重负担!”

“重海商则轻农耕,此消彼长,若沿海百姓皆弃农从商,趋之若鹜,则田亩荒芜,粮食安全何以保障?一旦海路有变,或有天灾,内地粮赋不足以支撑,必生大乱!”

反对的声音如同连珠炮般响起,从道德伦理、财政风险、军事安全、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发起猛攻。

引经据典,联系前朝教训,言辞恳切,忧国之心溢于言表,殿内气氛一时显得颇为凝重,许多中立官员面露迟疑,显然被这些现实的风险所动摇。

面对这汹涌的质疑浪潮,支持派亦早有准备,奋起反击。

鄂国公常遇春第一个按捺不住,虎步出班,声若洪钟,震得殿瓦似乎都在作响:“迂腐!尔等文人,只知死守书本,空谈误国!”他毫不客气地指向那些反对的文官,虎目圆睁,“守着几亩田地就能高枕无忧了?简直是井底之蛙!可知海外天地何等广阔?财富何等惊人?!”

他转向朱元璋,抱拳躬身,声音洪亮:“陛下!别听他们危言耸听!打仗哪有不花钱、不死人的?当年咱们跟着陛下,从濠州一路打到应天,哪一仗不是九死一生?哪一仗不是缺粮少饷?不都闯过来了?!如今咱大明国力强盛十倍,反倒前怕狼后怕虎了?海外有金山银山,有香料宝货,不去取来壮大咱大明,难道留给那些番邦蛮夷,等他们养肥了再来打咱们?”

他越说越激动,挥舞着手臂:“扩建水师,那是必须的!不光能保家卫国,还能开着巨舰,架着洪武大炮,轰他娘的!让四方蛮夷都知道咱大明的厉害!殖民?那不就是开疆拓土嘛!跟咱们当年打天下有啥区别?只不过是把地盘扩大到海上,扩大到海外!只要能拿下地盘,迁移百姓,那就是实打实的功业,子孙后代都受益!总比窝在家里,为了那点田赋算计来算计去,看百姓越来越穷困强!”

常遇春的话语粗豪直白,充满了武将的悍勇与对开拓的渴望,虽然不甚文雅,却道出了勋贵集团渴望新功业、认同“开疆拓土即是最大功绩”的朴素价值观,引得不少武将勋贵纷纷点头,低声附和。

魏国公徐达随后出列,他的发言则沉稳如山,更注重战略层面的剖析:“陛下,臣以为,诸位同僚的担忧,确有其事,然并非无法化解。户部忧心财力,然《海权十策》并非要求一蹴而就,可效仿北疆移民,分期投入,量力而行,逐步推进。且吴王殿下所言‘以海养陆’,乃是关键。初期投入,正是为了长远的、更巨大的回报。瑞恒昌商号经营海贸,其利远超内地寻常商号;倭国金银矿岁入,更是充实国库,此乃眼前明证。若将此等民间自发、零散之举,变为国家主导、系统经营,其利何止十倍、百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忧心风险的官员,继续道:“至于军事风险,海洋确与陆路不同,风险犹存。然我大明水师历经剿倭、控海之战,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洪武大炮、速射炮之威,天下无双。只要舰船坚固,导航精准,后勤得力,将士拼命,远洋航行并非不可逾越之天堑。前元之败,败在准备仓促、天时不佑、统帅不力、后勤不继,更兼不习海事,而非海洋本身不可征服。我大明若能吸取前朝教训,以格物院提升技艺,以航海学院培养人才,以鹗羽卫探查情报,周密规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岂会重蹈覆辙?”

他最后语气转为凝重,提出了一个更深远的问题:“诸公可曾想过,若我大明固步自封,不谋海洋。假以时日,海外若有蛮夷之国,仗其巨舰利炮,寻隙而来,犯我海疆,掠我财富,杀我百姓!届时,我等无远洋之水师,无海外之据点,只能被动挨打,望洋兴叹!悔之何及?!唯有未雨绸缪,主动经略海洋,掌控航路要冲,方能御敌于国门之外,保大明海疆永固,江山万年!此《海权十策》,实乃积极的、长久的防御之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徐达的分析,高屋建瓴,既有对具体问题的回应,更有对战略大势的把握,其“积极防御”的观点,更是触动了许多原本只考虑陆防的官员。

曹国公李文忠也出言支持:“陛下,徐大将军所言极是。臣在枢机堂,深知国防之要在于主动。万里海疆,若无一支出击之利剑,则处处设防,处处是漏洞。唯有打造强大水师,主动经略,方能掌握海权,消弭威胁于远海。”

紧接着,一些在新政和北疆开拓中展现出务实作风的官员,如部分工部、户部的少壮派官员,也纷纷出列,从解决人口压力、获取稀缺资源、促进工商繁荣、传播华夏文明等多个角度,补充支持《海权十策》。

他们引用瑞恒昌的具体数据,分析海外资源的战略价值,论证开拓海洋并非弃农,而是为农业、为国家开辟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支持派的声音逐渐壮大,引据翔实,与反对派形成了旗鼓相当、激烈交锋的态势。

朝堂之上,双方各执一词,引经据典,唇枪舌剑。支持者描绘着巨舰扬帆、商通万国、资源汇流、文明远播的辉煌盛世。

反对者则不断强调着财政黑洞、舟覆人亡、民怨沸腾、根基动摇的潜在危机。奉天殿内,仿佛有两股巨大的思潮在猛烈碰撞,声浪起伏,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就在争论陷入白热化,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吴王朱栋再次稳步走到殿中央。

他先向御座深深一揖,然后缓缓转身,面向众臣。他并未立刻说话,而是用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或激动、或忧虑、或期待的面孔,无形的压力随之弥漫开来。

待殿内声浪稍息,朱栋才开口,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诸公忧国忧民之言,掷地有声,字字听在耳中,感佩于心。

他先是肯定了反对者的出发点,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愈发锐利,“然,诸公诸多疑虑,或许源于对海外认知之局限,以及对‘以海养陆’之策理解未深,更对固步自封之巨大风险,估计不足!请容栋,再陈陋见,逐一辨析!”

他首先看向户部官员,目光如炬:“方才户部同僚言及耗费巨万,此乃事实,栋与皇兄从未否认。然,请问,是坐视国内田亩有限,人口滋生,未来或因资源匮乏而引发内卷动荡,乃至烽烟再起之耗费大?还是今日投入巨资,开辟万里海外新疆域,获取无尽资源,一劳永逸解决此千年隐患之耗费大?!”

他声音提高,带着质问,“前者犹如持续失血,终至油尽灯枯;后者乃是一次投资,播种希望,永享其利!瑞恒昌之利,倭国金银矿之益,不过海外财富之冰山一角!其下所藏,远超我等想象!此非耗费,乃播种也!今日播下一种,来日收获万钟!目光岂能只局限于眼前之账簿,而罔顾国家百年之大计?!”

他转而面向那些担忧风险的官员,语气沉稳而自信:“至于远洋风险,舟船之危,前元之鉴,栋与魏国公一样,深知其害,未尝一日或忘。然我大明,非蒙元那般只知恃强蛮干、不修内政、不恤民力之辈!格物院众贤已在呕心沥血,研制更抗风浪之海船,更精确之罗盘、牵星板;航海学院正严格考选,培养忠于职守、技艺精湛之航海人才;鹗羽卫之海鹞,正不畏艰险,深入远海,绘制精确海图,探查航道暗礁,搜集各方情报!我们是以科技为矛,以人才为盾,以情报为眼,步步为营,稳健前行!岂是元朝那般临时拼凑、天怒人怨的征伐可比?‘以海养海’,正是要以初期贸易之利、资源之出,反哺水师建设,支撑持续扩张,形成良性循环,而非元朝那般耗尽民力的无底洞!”

他对那些坚持“重农抑商”、“华夷之辨”的文臣,语重心长却又带着一丝凌厉:“圣人重农,乃固本之策,然圣人不曾言拒通商、绝往来!《周易》有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尚书》亦载‘懋迁有无化居’。海外贸易,正是‘懋迁有无’之极致!以我大明充裕之物产,易海外之珍奇异物,富国裕民,互通有无,何乐不为?何罪之有?!”

他目光灼灼,逼视着那些持道德异议者:“至于殖民拓土,传播华夏衣冠礼乐,使蛮荒之地沐浴王化,使懵懂土人渐习礼仪,知廉耻,明人伦,此非‘仁政’之远播?非‘教化’之延伸?难道要坐视其永世茹毛饮血,或待他日西洋强敌占据其地,奴役其民,并以之为基,反来窥伺我中华沃土,方合‘仁义’之道?届时,手中无舰,海外无援,仅凭‘华夷之辨’四字,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固守僵化之‘华夷之辨’而画地为牢,自缚手脚,绝非强国之道,实乃误国之论!”

朱栋的声音愈发激昂,他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那无形的海洋,向整个奉天殿,向整个帝国,描绘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壮丽蓝图:

“诸公!请暂摒成见,放开眼界,随栋一同设想!”

“设想我大明的巨舰艨艟,龙骨巍峨,帆樯如林,旌旗蔽日,驰骋于万里碧波之上,犁开深蓝的航道!”

“设想我大明的商队,满载丝绸瓷器,络绎于海上丝路,联通东西,贸易之利如长江大河,源源不断汇入神州!”

“设想那海外的新领地,稻浪翻滚,果园飘香,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座座矿场昼夜开采,金银铜铁、香料珍宝,如同江河汇海,充盈我大明府库!”

“设想大明的日月旗,在遥远大陆的海岸高高飘扬,华夏的语言与文字,成为四方准则,礼乐文明,光耀异域!”

“设想那时,万国使节,无论何地,皆梯山航海,齐聚应天,共仰天朝上国之光辉,由衷赞叹:‘此乃真正的天朝盛世!’”

他的声音如同黄钟大吕,在殿内回荡:“那将是何等光耀史册的盛世景象?!其功业之伟,格局之宏,岂是汉武唐宗,仅局限于陆上之开拓所能比拟?!我等今日之争议,在彼时盛世光辉之下,是否显得渺小而无谓?!”

最后,他重重一顿,目光如电,扫过全场,语气沉痛而警醒:“反之,若我大明畏缩不前,固守这大陆一隅,只知在田赋徭役间打转。待数十年、百年之后,人口滋生,土地兼并愈烈,资源枯竭,内忧外患并起!或更有海外强权,仗其巨舰利炮,破我海疆,焚我城池,掠我财富,屠我百姓!届时,我等后世子孙,面对破碎山河,除了捶胸顿足,痛骂我等先祖之短视无能,又有何用?!又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

他几乎是斩钉截铁地宣告:“固步自封,闭关自守,才是最大的、最不可饶恕的风险!拥抱海洋,开拓进取,方是我大明唯一的、正确的强盛之路!舍此之外,别无他途!”

朱栋这番长篇陈词,如长江大河,奔腾澎湃,既有对具体质疑的犀利驳斥,更有对宏伟蓝图的激情描绘,尤其是最后对固步自封后果的严厉警告,如同暮鼓晨钟,重重敲在许多人的心头。

殿内一片死寂,许多原本持反对或怀疑态度的官员,脸色变幻,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与思索。那幅“海陆兼备、万邦来朝”的盛世蓝图与“海疆破碎、任人宰割”的悲惨幻象,在他们脑海中交替闪现。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不由自主地、带着最终的期盼与敬畏,投向了那至高无上的御座。

朱元璋端坐如山,自始至终,他都如同磐石般沉默,静静地聆听着双方的激辩,观察着每一张面孔后的心思。

他脸上依旧古井无波,但那微微眯起的双眸中,时而精光爆射,时而深邃如海,显示着他内心同样经历着剧烈的权衡与抉择。

殿内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良久,朱元璋终于缓缓地、极其稳定地站起身。他并不算高大的身躯在这一刻仿佛充塞天地,散发出决定亿万人命运的帝王威严。

他没有看任何人,目光似乎穿透了奉天殿的穹顶,投向了那无垠的苍穹和看不见的浩瀚海洋。

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历经沧桑、洞悉未来的决断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金玉,清晰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咱,听了半晌。”

他目光缓缓扫过下方鸦雀无声的群臣,“反对者,引经据典,忧国忧民,其心可嘉。所言风险,亦是老成持重之见,非虚言恫吓。跨海远征,确非易事,耗费钱粮如山,风波险恶难测。”

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无比坚定、铿锵有力,如同战鼓擂响:“然!太子、吴王,以及支持诸卿所言,更是老成谋国之论,高瞻远瞩之见,深合咱心!”

殿内仿佛有无形的惊雷炸响!

朱元璋向前迈了一步,手指仿佛要指向殿外那无垠的天地和海洋,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开创王朝、扫荡群雄时的无上气魄:“咱起自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靠的不是固步自封,不是墨守成规!靠的是敢为人先,锐意进取!靠的是别人不敢想,咱敢想!别人不敢干,咱敢干!”

“北逐残元,需雷霆万钧之势!推行新政,需破旧立新之勇!今日经略海洋,开拓万里波涛,亦需此等气魄!此等胆略!”

他目光炯炯,如同实质般落在朱标和朱栋身上:“尔等所言‘以海养陆’,深得咱心!陆上之地,终有尽时;海上之利,近乎无穷!若能以此《海权十策》,解我大明未来数百年之资源困局,开亘古未有之盛世伟业,纵有千难万险,纵需耗费巨万,亦值得咱,值得我大明,倾力一搏!”

朱元璋的声音如同九天雷霆,带着最终的、不容置疑的意志,响彻整个奉天殿,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咱意已决!”

“《海权十策》——准奏!”

“着太子朱标、吴王朱栋总领其事!议政处、枢机堂、户、兵、工、礼各部,及大明帝国大学、格物院、航海学院、鹗羽卫、神策提举司等,皆需通力协作,依此十策框架,详细规划,拟定细则,分步实施!胆敢阳奉阴违、推诿塞责者,严惩不贷!”

“自即日起,我大明,不当只是大陆之雄主!”

“更当为——驾驭风涛,君临四海,海陆兼备之天下之主!”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以朱标、朱栋为首,徐达、常遇春、刘基等支持派率先跪拜,声浪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喷发,汹涌澎湃。

紧接着,那些原本反对或犹豫的臣工,见皇帝圣意已决,乾坤定鼎,亦被这宏大的气魄所感染,或真心,或慑服,纷纷随之跪倒,山呼万岁之声如同滚滚潮汐,一波高过一波,在奉天殿那高大的梁柱间轰鸣、回荡,经久不息!

这不仅仅是一次朝议的胜利,更是一个民族航海时代的盛大揭幕。

朱元璋的最终拍板,如同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点燃了最亮的火炬,正式宣告了大明帝国这艘庞大的航船,在彻底稳固了陆上根基之后,已经调整好风帆,校准了罗盘,义无反顾地驶向了那充满未知、挑战与无限机遇的深蓝大洋。

帝国的命运之轮,伴随着这震天的欢呼,轰然转向了一个全新的、波澜壮阔的伟大航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官术重生之将门千金吞天圣帝花豹突击队最佳上门女婿九流闲人【完】遭遇色大叔:霸道前夫来找茬捡个杀手做老婆剑控天下百炼飞升录我家魔王升级中暗黑破坏神之毁灭尹素婳莫君夜重生六零幸福攻略赵旭李晴晴最强超级学霸武神风暴我的老婆是双胞胎(超级兵王在都市)神医弃女凌天战神
经典收藏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许愿穿古:续命行医医品毒妃倾天下穿越阿斗,相父这把咱能赢寻唐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腹黑嫡女:相公求你休了我穿越明朝当暴君大明凰女传崇祯本纪攻略情敌手册[快穿]盘点历史:朕的老赢家去哪了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三国之霸主刘琦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江河百川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
最近更新穿越之乱世明君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我与霍去病,共享封狼居胥之名谋杀三国精编版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我,刘协,三造大汉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大明工业导师虞朝的故事河葬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蓝鸮之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红楼梦白话文版穿越明末争霸大海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cgws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txt下载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最新章节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