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长“合了吧”三个字,像一道正式的敕令,为两个群体的命运开启了新的篇章。但“合”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千头万绪。栅栏门虽然打开,允许李老里正和另外两位代表进入营地商议细节,但无形的隔阂和戒备,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消除。
接下来的大半天,落鹰涧营地中央那口大锅旁,成了临时的议事场。老村长林大山、林晚、谢景珩、赵铁柱、周郎中代表原林家村群体;李老里正、一个叫王莽的猎户(是他们那边的武力担当)、一个姓何的原本是镇上学堂先生的瘦弱中年人,代表新来的石坨镇群体。双方围坐在一起,开始了艰难的谈判。
谈判的核心,自然是谢景珩强调的“规矩”。林晚提出的“工分制”成为了讨论的基础。双方就哪些劳动可以计入工分、不同工种的分数如何划定、老人孩子等无力劳动者的基本口粮如何保障、粮食工具等现有资源如何合并登记、公共事务的管理由那些人负责(最终决定成立一个七人议事会,林家村出四人,石坨镇出三人)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展开了激烈而坦诚的辩论。
争吵是难免的。涉及到切身利益,谁也不想吃亏。陈老抠几次想插话反对,都被赵铁柱瞪了回去。石坨镇那边也有人对合并后可能分到的粮食比例表示担忧。
林晚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思维清晰,言辞有条理,既能坚持原则,又能适时提出折中方案。而谢景珩则更像一个定海神针,他话不多,但每次开口,都能切中要害,指出双方争论的焦点往往在于不信任,而非方案本身,引导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建立监督和执行机制上。
那位姓何的学堂先生,虽然体弱,但通情达理,引经据典,常常能从“道理”上说服本方成员,起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
经过反复的磋商、争吵、妥协,最终,一份简陋却意义重大的“落鹰涧营地共同生存章程”,或者说“约法三章”,初步拟定出来。主要内容包括:
1. **资源共有,工分分配:** 双方合并所有粮食、工具等资源,统一登记造册,由议事会共同管理。实行工分制,按劳分配食物等生活必需品。
2. **集体决策,议事会主导:** 成立七人议事会(林大山、林晚、谢景珩、赵铁柱、李老里正、王莽、何先生),负责日常事务决策、工分核定、纠纷调解等重大事项。
3. **分工合作,共同防御:** 所有壮劳力混合编组,轮流负责警戒、狩猎、取水、基建等任务。老弱妇孺从事力所能及的采集、缝补、炊事等工作,亦计工分。
章程草拟完毕,由谢景珩和何先生共同执笔,誊写了两份(虽然纸张匮乏,是用烧黑的树枝写在相对平整的树皮上)。双方代表郑重地按下了手印(或用炭笔画押)。
当这份沉甸甸的“约法”完成时,夕阳已经西斜。尽管每个人都很疲惫,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在心中涌动——他们不再是两群各自挣扎的乌合之众,而是一个有了初步秩序和共同目标的集体。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李老里正站起身,对着林大山和老村长等人深深一揖,“我们这就回去,动员大家,明日便搬过来!从此以后,同舟共济,生死与共!”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全村要逃荒?我建了个桃花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