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渊的倒台已成定局,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虽被禁足府中,其门生故旧遍布朝野的残余势力,依旧在暗处涌动,试图做最后的挣扎。这日大朝会,一名依附张党的御史,突然出列,将矛头指向了林惊澜麾下日益壮大的“惊澜商号”。
“陛下!”那御史手持笏板,声音带着刻意营造的悲愤,“臣弹劾龙虎将军林惊澜,纵容商号,以权谋私,垄断北疆皮货、药材贸易,挤压其他商贾生存,更兼其庄丁护卫,几近私军,恐生祸患!此乃武臣干政、与民争利,非国家之福!”
此言一出,满殿寂静。这弹劾虽未触及通敌等重罪,却精准地戳中了两个敏感点:一是武将涉商、与民争利,容易引来文官集团的集体反感;二是“私军”嫌疑,在任何朝代都是帝王大忌。
承平帝目光微凝,看向林惊澜。他虽信重林惊澜,但帝王心术,最忌臣子尾大不掉。
林惊澜神色不变,从容出列。他并未直接反驳,而是向皇帝躬身道:“陛下,臣亦有本奏。臣要参奏,原吏部尚书张文渊,及其党羽,多年来把持北疆传统军需采买,虚报价格,以次充好,中饱私囊,致使边军将士饱受劣质军械、霉变粮草之苦!其贪墨之巨,骇人听闻!臣已搜集部分证据,请陛下御览!”
他话音一落,身旁的随从便抬上几个沉重的箱子,里面装满了账册、书信等物。这是柳如烟的听风阁与萧玉若的商号联手,趁张党崩溃混乱之际,搜集到的部分核心罪证!
林惊澜继续道:“至于‘惊澜商号’,其创立初衷,便是因张党把持的采买渠道腐败不堪,臣不得已而为之,以市价购优质军需直供边军,所有账目清晰可查,所获微利皆用于补贴军饷、抚恤伤残,臣本人未取分文!商号护卫,仅为保货物周全,防范流寇,编制、武器皆符合朝廷规制,何来‘私军’之说?反倒是张党,多年来吸食边军血肉,才是真正的动摇国本!”
他这一手“围魏救赵”玩得极其漂亮。不直接辩解商号之事,而是以更猛烈、证据更确凿的攻势,直指张党核心罪状——贪墨军资!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直接危害国防安全的军事问题,性质远比“与民争利”严重百倍!
那弹劾的御史顿时面色惨白,哑口无言。朝堂之上,原本一些对林惊澜商号略有微词的文官,在听到张党竟如此蛀空边军时,也纷纷转变了态度,看向那御史的目光充满了鄙夷。
承平帝翻看着林惊澜呈上的证据,脸色越来越沉。他知道边军贪墨存在,却没想到如此触目惊心!这彻底点燃了他的怒火。
“好!好一个张文渊!”皇帝猛地一拍龙案,声震金殿,“朕念其多年苦劳,本想给他一个体面,没想到其竟如此丧心病狂!传旨:张文渊罪加一等,着三司会审,从严从重论处!其家产尽数抄没,充入国库及边军饷银!”
这道旨意,彻底断绝了张党任何死灰复燃的可能。朝堂之上,张党残余势力瞬间土崩瓦解,人人自危。
经此一役,林惊澜不仅轻松化解了针对自己的攻讦,更借皇帝之手,给了张党最后一击,将其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而他“为边军谋福祉”的形象也更加突出,使得他在军中(无论是北疆还是京营)的威望进一步提升。
下朝后,林惊澜刚出宫门,便被一位面生的内侍拦住,低声传达了口谕:“太后娘娘请将军往慈宁宫一叙。”
林惊澜心中微动,知道这并非简单的叙话。他整理了一下衣冠,随着内侍向后宫走去。此番觐见,或许将关乎他下一步在朝堂乃至宗室中的布局。京城的风云,从未止歇,只是在权力的金阶之上,换了一副更为隐秘、却也更加汹涌的暗流在涌动。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山河红颜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