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加林怀揣着一整晚的甜蜜,给张芳芳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当他搁下笔的那一刻,心中的爱意似乎都顺着笔尖流淌进了信纸的字里行间。第二天一大早,窗外的鸟鸣还未停歇,他就已精神抖擞地从床上一跃而起,简单洗漱后,脚步轻快地朝着上屋母亲的老房子走去。
一进家门,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柳加林笑着喊道:“妈,饭好了没?”
杨桂兰从厨房里探出头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早就烧好了,就怕耽误你事儿,一大早我就起来把早饭弄好了。”
柳加林盛了一碗稀饭,坐在桌前,边吃边说道:“妈,昨晚我给芳芳写信了,跟她讲了咱们大队仓库建好的事儿,还有你们盼着抱孙子的心思,她看了肯定又惊喜又感动。”
杨桂兰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那就好,你们都老大不小了,结婚都两年多了。外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媳妇中看不中用,生不了孩子呢。”想起之前,杨桂兰总觉得儿媳是城里人,嫌弃农村,不愿生孩子,甚至连同床共枕都不肯。那时她总是叮嘱柳加林,凡事多让着媳妇,等她这股子矫情劲儿过了,自然就好了。如今看到他们夫妻和好如初,她这心里就更盼着能早日抱上孙子。
“妈,吃完早饭我去趟葛溪街,到邮电所把信寄了。再去供销社瞅瞅,要是有自行车就买一辆,以后出门也方便些。上次芳芳去附近村子收购土特产和干货,还是借的刘夏英的车,总归是不太方便,该花的钱还是不能省。”柳加林一边吃着饭,一边跟母亲念叨着。
吃完饭,柳加林与母亲告别,将给张芳芳的信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踏上了前往葛溪街的路。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乡间小道上,路边的野花野草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也在为他此刻的好心情而翩翩起舞。
没多久,柳加林就来到了葛溪街的邮电所。邮电所里人不多,他径直走到卖信封和邮票的柜台前。柜台后的工作人员是个年轻姑娘,正低头整理着桌上的信件。柳加林礼貌地开口:“同志,我想买个信封和邮票,寄封信。”
姑娘抬起头,露出甜美的笑容,问道:“好的,普通信封就行吧?邮票的话,您寄到哪儿呢?”
柳加林回以微笑,说道:“对,普通信封就好。寄到县城 xx 街 xx 号。”
姑娘熟练地拿出一个信封递给他,又说:“寄县城的话,这张邮票就可以。一共两毛钱。”
柳加林从兜里掏出两毛钱递给姑娘,接过信封和邮票,走到一旁的桌子边,把信仔细地装入信封,一笔一划写好地址和收件人。他再次回到柜台前,把信和贴好邮票的信封递给工作人员,说道:“同志,麻烦帮我把这封信寄出去。”
工作人员接过信,仔细检查了地址和邮票,点头说道:“好嘞,放心吧,这信很快就能寄到。”柳加林看着工作人员将信放入邮袋,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脑海中浮现出张芳芳收到信时的惊喜模样,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从邮电所出来,柳加林直奔供销社。供销社里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各种生活用品摆放得满满当当。他在人群中张望着,寻找李主任的身影。不一会儿,便瞧见李主任正在柜台后面和几位顾客交谈着。
等李主任忙完,柳加林赶忙走上前去,笑着打招呼:“李主任,您好啊!”李主任抬起头,看到是柳加林,热情地回应道:“哟,加林啊,今天怎么有空来供销社啦,又来买水泥?”
柳加林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李主任,今天可不是来买水泥的,我想跟您商量个事儿。我想买一辆自行车,您也知道,咱们大队现在事儿多,我经常要出门,有辆车方便不少。而且我媳妇之前去收购土特产,借的别人的车,总归不是长久之计。您看能不能给我批个条子,买辆永久牌自行车?”
李主任微微皱眉,面露难色:“加林啊,你也知道,这永久牌自行车可是紧俏货,指标有限,好多人都眼巴巴地盯着呢。”
柳加林赶忙说道:“李主任,我知道这事儿为难您了。但您看,我这确实是有实际需求。咱们大队仓库刚建好,接下来还有不少事儿要忙,有了自行车,能提高不少工作效率呢。您就帮我想想办法呗。”
李主任思索了片刻,说道:“加林,你平时为大队做了不少实事,我也想帮你。这样吧,我去查查最近的到货情况和剩余指标,要是有机会,一定优先给你批条子。你先去其他地方转转,一会儿再来找我。”
柳加林感激地说道:“太感谢您了,李主任!那我先去逛逛,等您消息。”
柳加林在供销社里逛了起来,眼睛时不时地瞟向摆放自行车的区域。那一排崭新的七八辆自行车,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他想象着自己骑着自行车,带着张芳芳穿梭在乡村小道上,微风拂过脸颊,那画面别提多美好了,心里满是期待。
过了约莫半个多小时,柳加林再次来到李主任面前。李主任笑着对他说:“加林,运气不错,刚好有一个永久牌自行车的指标,我这就给你批条子。”说着,便拿起笔在条子上写了起来。
柳加林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李主任,您可真是帮了我大忙了!您放心,这自行车我一定好好用,为大队多做贡献。”
李主任将批好的条子递给他,叮嘱道:“加林,这自行车不容易买到,你可得珍惜着用。以后有什么困难,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跟我说。”
柳加林小心翼翼地接过条子,连声道谢:“李主任,您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了。以后有事儿,还得麻烦您多关照。”
拿着批条,柳加林满心欢喜地来到自行车售卖区。工作人员核对批条后,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推到他面前。柳加林看着眼前锃亮的自行车,轻轻抚摸着车把,仿佛抚摸着一件稀世珍宝。
“同志,这辆车多少钱啊?”柳加林问道。
工作人员回答:“一百八十块。”
柳加林深吸一口气,从兜里掏出叠得整整齐齐的钱,仔细数出一百八十块递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接过钱,仔细清点后,开好了发票递给他,说道:“这是发票,您收好。车子您慢用啊。”
柳加林小心地把发票揣进兜里,骑上自行车,在供销社门口的空地上试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作响,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柳加林骑着自行车往村里赶,一路上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回到洋田村,消息就像风一样迅速传开。
“听说了吗?柳加林家买了辆永久牌自行车!”一个村民兴奋地跟旁人说道。
“真的啊?那可是稀罕玩意儿,整个大队就支书杨东山家一辆,平时给他三儿子骑;刘光明二女儿刘夏英一辆,这柳加林是第三家呢!”另一个村民惊讶地回应。
柳加林骑着自行车刚到村口,就围上来一群孩子,好奇地打量着自行车,嘴里不停地问:“柳叔叔,这自行车好漂亮啊,骑起来快不快呀?”
这时,大队支书杨东山也走了过来,笑着说:“加林啊,你这可真是添了个大件儿,以后出门办事方便多了。”
柳加林赶忙下车,笑着说:“东山舅舅,这不队里事儿多嘛,有辆车确实方便。”
一旁的刘光明也说道:“加林,你小子行啊!这永久牌自行车可不便宜,你为队里做了不少贡献,该享受享受。”
“光明叔,这自行车都是你们家骑的不要不要的了。”柳加林笑着回答道。
刘夏英也凑了过来,打趣道:“加林哥,以后我那车可就没人借咯。”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柳加林看着围在身边的乡亲们,心中满是温暖。他知道,这辆自行车不仅是出行的便利工具,更是他努力生活、为大队贡献的见证,也将载着他和乡亲们驶向更美好的未来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