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把手机从口袋里拿出来,屏幕还亮着。那条信息还在,陌生号码发来的:“明早十点,能视频对接吗?聊聊线上普法课程的事。”他回了“好”,之后就没再动。
车窗外的路灯一盏接一盏地亮起来,光线扫过他的脸。他没说话,王磊和赵婷在后排讨论笔迹鉴定的流程,李薇低头翻资料。他听着,但心思已经不在案子上了。
回到家是晚上八点。他没开灯,坐在沙发上,把U盘插进电脑。文件夹名字是“外源输入·2025春季”。他点开,一页页看过去,记下几条可用的内容。然后新建文档,标题打上:《线上普法课程初步构想》。
第二天早上九点,团队三人准时到办公室。他把昨晚写的方案打印出来,一人一份。
“我们要做直播课。”他说,“每周一次,讲劳动权益、合同问题、个人信息保护这些普通人最常遇到的事。”
李薇翻了两页,抬头问:“时间排得开吗?手头三个案子都在等材料。”
“排不开也得排。”他说,“这不是额外任务,是工作的一部分。”
王磊点头:“我可以负责内容整理,之前做的答辩提纲模式能用上。”
赵婷说:“直播平台我来对接,顺便测试网络稳定性。”
会议结束,各自分工。李薇开始写社区居民关心的物业纠纷和继承问题,准备做成小册子;王磊联系了一所中学的老师,想进校讲一堂关于兼职陷阱的法治课;赵婷打了几个电话,跟中小企业联合会约了宣讲时间。
林远坐在工位上改第一讲的讲稿。原计划讲四十分钟,但他看了一遍,删掉一半内容。只留三个重点: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五险一金查询方式、遭遇辞退时的第一步该做什么。配上一个真实案例——张某案里的社保异常问题。
“太复杂别人听不懂。”他对王磊说,“要让他们听完就能用。”
直播定在周五晚七点。宣传海报是赵婷做的,简单清楚,写着“免费法律课,听得懂的维权知识”。发出去后两天,报名人数破三千。
到了当天下午,技术问题来了。会议室的摄像头连不上系统,音频有延迟。试了三次都不行。
赵婷立刻拿出备用手机,连热点,用直播软件直接推流。王磊打开评论区,提前放了几个常见问题的答案。李薇在旁边检查讲稿顺序,一条条核对。
六点五十分,林远坐到镜头前。背景是律所的书架,上面摆着几本常用法条汇编。他调了下椅子高度,耳机戴好。
七点整,直播开始。
画面稳定,声音清晰。他开口第一句是:“很多人觉得打官司才叫用法律,其实不是。签合同、查工资、退押金,都是。”
弹幕慢慢刷了起来。
“原来试用期也能交社保?”
“公司不给离职证明怎么办?”
“租房被扣押金能不能告?”
他一边讲一边看问题。原本准备的ppt没全用上,临时调整节奏,挑提问最多的内容先讲。说到五险一金查询方法时,他直接打开手机演示,在公众号里一步步操作。
“不用跑腿,也不用找关系,自己就能查。”
弹幕一下子多了起来。
“学会了!”
“这就去查!”
“我们公司是不是少缴了?”
有个留言跳出来:“你们是不是办过那个冤案平反?新闻上看过。”
他看见了,没回应,继续讲下一个点。
快到八点,讲完最后一个案例。他说:“如果听完这节课,你能记住一件事,那就是——别怕问。问单位,问社区,问律师。只要问了,就已经在用法律了。”
直播结束。后台数据显示,观看人次一万两千,最高同时在线三千八百人。账号新增关注五千多,私信涌进来几十条,全是咨询问题。
李薇看完数据,说:“下周还能讲吗?”
“讲。”他说,“而且不止线上。”
周末,他们去了城西的一个老小区。社区中心腾出一间活动室,二十多个居民坐着等。林远讲了一个小时,主题是物业费和公共收益。
有人问:“电梯广告赚的钱去哪儿了?”
他答:“归全体业主。你可以要求物业公示收入明细。”
散场时,一位老太太拉住李薇:“我家房子过户的事拖了好几年,你们能帮忙看看吗?”
李薇记下联系方式,说回去研究一下。
下一站是职业高中。王磊主讲,题目是“实习协议怎么签”。他做了个情景剧,让两个学生演老板和实习生,一个拿空白合同让人签字,另一个威胁不签就走人。
学生们笑出声,但也明白了问题在哪。
“实习不是白干。”王磊说,“哪怕没工资,也要签协议,写清工作内容和时间。”
课后,几个学生围上来问问题。有个女孩说她表姐被公司扣了身份证,不知道能不能要回来。
王磊告诉她法律依据,还给了咨询电话。
回到律所已是晚上九点半。直播复盘会开了半小时。大家一致决定,以后每月两次线下宣讲,一场线上直播,轮流负责。
他关掉电脑,起身去茶水间倒了杯热水。回来时邮箱提示音响起。
是社区那边发来的,附了下周另一场宣讲的场地确认单。他点开看了看,回复“收到”。
手机又震了一下。是一条私信,来自直播平台。
“我是外地的,没赶上直播,有没有回放?”
他点开对话框,打字:“有,明天上午上传。”
刚发出去,另一条消息进来。
“谢谢你们,我刚才查了社保,发现真的少缴了两个月。”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林远的律师生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