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佑弟大声呼喊着,他随之喝完自己碗中黄酒。大家共同喝完杯中酒,随后开始就着桌上的肉汤和其他菜大快朵颐。
杨凡对于这种度数介于啤酒和白酒之间的酒并不感冒,他只是留心听着他们说的话。
自穿越到现在,他所做的事情都万般不由己。
但杨凡从后世而来,前世的他摸爬滚打几年,最后坐上品牌部主管的位置,虽算不上什么人中龙凤,但也是一步一个脚印爬上去的。
到了这世界,虽说对历史无法事无巨细的倒背如流,但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这他是知道的。
时逢乱世,虽然不幸成了流匪,但心里头还是想大展宏图一番。
眼下有了机会,已是打定主意,要狠狠挣一笔起家银。
几人说话间,渐渐的他也搞清楚他们这大生意的来龙去脉。
明天的目标是一个陕西富户,这家伙觉得陕西流民太多,于是就散尽家财买了个四川的县官,正在赶过来上任。
在途径简州后,他从钱庄支取了好些银子,准备沿途送礼打点上级,外加到目的地买宅、买地、置家、募仆。
而这富户有个许师爷,也不知道这人怎么认识的刘佑弟一伙人,两方勾搭上后便打算杀人抢银。
也就是说这伙人,要杀的是一个未上任的正七品知县。
这人虽然还没上任,但也算是县官。
这在本地,哪怕是一省之内可算是天大的事情了,一旦失败被抓,在坐之人只有死罪一条,断无半点活路可言。
想通这一点,杨凡再抬头观察,围在一起的几人虽都是满脸兴奋,但除了兴奋之外,还有对于未知的紧张。
………
次日,天还蒙蒙亮,刘佑弟三兄弟便先出发了。小庄也去了县城,留在藏身地的只剩下杨凡、毛劲、石头和大庄四人。
大庄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一直坐在这破屋门口,不让杨凡三人离开视线。
毛劲也不在意,一个劲在和大庄聊天,想问些今天行动的细节,看得出他也有些紧张。
时间到了中午,小庄回到破屋,他怀中有一个用土色的麻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袱。
包袱摔在在桌上,发出一阵“霹雳哐啷”的金属脆响。
众人掀开,里面有一杆三尺长的短矛,矛尖是铁做的,不过已然有些锈蚀,杆子是一根不知什么树的黄木,木杆常握之处那节颜色深浅和其他部份截然不同,看得出来在前主人手里有些年头了。
短矛下边,压着一柄短刀和一扇锅盖大小的厚木盾牌,这短刀和盾牌保养得还不错,澄光瓦亮,只有些许陈旧。
杨凡还未看清楚,那毛劲眼尖,一把将那柄短刀和木盾牌抄在了手上。他仔细掂了掂重量,夸赞道:“这家伙事挺好,哪里搞来的?”
“当铺老板那。”
“可这应该不是铁匠打的吧?”
“当然不是,是军营那些丘八的。”
“当兵的?他们卖了他们又该如何?”
“卫所那些军户卖出去的呗,缺钱了,啥玩意能卖钱他们就卖啥,妻女都得卖,哪管得了如此多。”
小庄一边说着话,一边将那杆短矛枪给了石头,嘴上道:“你个子小耍不了刀剑,用这把,只管往前刺就行。”
石头点头接过,将那短矛枪拿在手中耍了个枪花,虽然耍得有模有样,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多半是在街上看那些卖艺人学的。
小庄又从最底下翻出把武器递给杨凡,嘴上笑道:“杨书生,这东西适合你,刘大哥说了,你是文人,冲锋在前怕是不妥,但明日之事又极为要紧,你也得尽自己的一份力。”
杨凡定睛一看,手上的是一把弓,这弓有些破旧,材料像是桑木,且弓梢短小又向前弯曲。
上弦后弓梢外翘,与弓弦贴合紧密,把手内凹呈卵形,便于握持和发力。
杨凡以前曾在射击俱乐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客人玩他也玩,对弓箭算是熟手。
几人不知道的是,这弓的弓梢相对较短小,所以叫做小梢弓。实际属于软弓,特点是射得快,射得准,但因为用的也是轻箭,射得不远。
在军中也只有辅助人员例如斥候和巡逻士兵才会使用,并非军用主力,真正在战场上挑大梁的还是边军的开元弓。
“还有这个。”
趁着杨凡把玩自己家伙事的功夫,小庄又扔过来一把小臂长的小匕首,这匕首没有刀鞘,用一块脏布包着刀刃,免得割伤使用者。
“这是那老板送的,你留着,万一被对方近身了还得用它活命。”小庄说道。
杨凡将小匕首插在腰间,拿着弓和配套的六支箭到屋外找了个桩子,他已经察觉到这弓和他用过的现代弓不同,打算尝试下这弓性能,熟悉下手感力道。
这时蹲在门口的大庄走过来,嘴上道:“明日之事颇为凶险,弓又难用,杨书生你若是用不来弓,也可以卸下个门板做盾牌,不必非要用弓。”
说罢大庄就要过来拿走他的弓,似乎是看准了杨凡这个落魄书生肯定不会射箭。
杨凡却并未答话,又摆弄熟悉了一会儿后,便拉开满弦朝着远处树干连续射出四箭。
“嗖嗖嗖嗖!”
四箭全中,箭头没入树干之中,箭镞还在上下颤抖消耗着残存动能。
大庄张大了嘴巴,反应过来后他忍不住再次从上到下审视这书生,心头是在纳闷对方一个读书人,竟然还会箭术。
过了中午,五人开始朝着目的地出发,一路避开官道绕小路行进。
一直到太阳落山,天色如墨,才赶到一条官道旁边的又来客栈。
这又来客栈虽然说是客栈,实际上是根据之前一个废弃驿站改造而来。
明朝时期官道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会设置驿站,供官员、信使等休息和更换马匹。
驿站通常有房屋、马厩、仓库等设施,还有专人负责管理和服务。
最为知名的闯王李自成早年便是银川驿的一名驿卒,主要负责传递政府公文等工作。
崇祯元年崇祯开始推行驿站改革,精简驿站和驿站人员。
而李自成此前因丢失过公文,本身工作就存在失误,刚好又赶上驿站的裁员,于是便被列入了裁员之列,于崇祯二年被迫离开驿站。
所以这些年朝廷裁减驿站经费,不少驿站荒废废弃,许多小商小贩承包下来这驿站,做点过路人的买卖。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