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金三角边境。
八辆改装皮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扬起漫天尘土。
车队最前方的丰田海拉克斯皮卡上,五十多岁的华裔中间商宋立靠在副驾驶座上,手里夹着一根雪茄。
他透过车窗看着外面荒凉的山区,皱起了眉头。
“不对劲。”
宋立低声说。
驾驶座上的保镖阿豹是个三十出头的泰国人,脖子上纹着眼镜蛇图案。
他握着方向盘,警觉地问:“宋老板,哪里不对?”
“太安静了。”
宋立弹了弹烟灰。
“往年这个时候,路上到处都是运货的车队。今年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阿豹扫了一眼路边废弃的哨卡,那里原本是红岩军的检查站。
现在只剩下几根烧焦的木桩和散落的弹壳。
“会不会是打仗了?”
阿豹猜测。
“打仗?”
宋立冷笑一声。
“红岩军、金新月、白象帮,这三家加起来有一千多号人,谁能把他们全吃下去?”
他在金三角做了二十年生意,见过太多势力更迭。
但通常都是几家军阀互相火拼,打完了继续种罂粟、卖鸦片,生意照旧。
从来没见过哪个势力能在两个月内让整个地区安静成这样。
车队又开了十公里,前方出现了一个新建的检查站。
崭新的混凝土碉堡,钢制的路障,还有一杆迎风飘扬的旗帜——金色稻穗、翻开的书本、深绿色背景。
宋立从没见过这面旗。
“停车。”
他命令道。
八辆皮卡在检查站前停下。
从碉堡里走出十名士兵。
他们穿着统一的数码迷彩军装,戴着凯夫拉头盔,手里端着崭新的cZ807突击步枪。
每个人的战术背心上都挂满了弹匣、手雷、医疗包,装备精良得不像是金三角的地方武装。
更让宋立在意的是这些士兵的眼神。
冷静、专注、没有一丝慌乱。
这不是普通民兵的状态。
这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军人才有的气质。
一名军官走上前来,用标准的普通话说:“来者何人?”
宋立推开车门,露出职业化的笑容。
“我叫宋立,是来收购货物的商人。往年都是在这个季节来,和陈天豹、王老三他们都是老朋友了。”
他递上一盒万宝路香烟。
军官没有接。
“陈天豹已经死了。”
他平静地说。
“现在这里是果敢解放军的控制区。你要见我们的司令。”
宋立的笑容僵了一下。
死了?
陈天豹那个老狐狸,手下三百多号人,怎么可能说死就死?
“那王老三呢?巴颂呢?”
他试探性地问。
“都死了。”
军官的回答简洁得可怕。
宋立的后背渗出冷汗。
三家势力的头目全死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眼前这支叫“果敢解放军”的武装,在短短两个月内打赢了一场吞并战。
而他之前对这件事一无所知。
“我想见你们的司令。”
宋立调整了一下情绪,恢复了笑容。
“我是来做生意的,大家都是为了赚钱,没必要伤和气。”
军官拿起对讲机,简短地汇报了情况。
五分钟后,一辆军用卡车从检查站后方开来。
车上跳下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将宋立的车队团团围住。
“宋老板,请上车。”
军官做了个请的手势。
“你的人和车辆留在这里,会有人看管。”
宋立犹豫了一下。
但看着周围那些端着步枪的士兵,他知道自己没有选择。
“阿豹,你们在这里等我。”
他吩咐保镖。
“如果我三个小时后还没回来,就按原计划行事。”
阿豹点点头,手悄悄摸向腰间的手枪。
宋立爬上军用卡车,车厢里已经坐着六名士兵。
他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盯着他。
卡车启动,沿着山路向内陆开去。
宋立透过车厢的缝隙向外看。
沿途的村庄都挂着果敢解放军的旗帜。
田地里种的不是罂粟,而是一些他叫不出名字的作物。
村民们在田里劳作,孩子们在新建的学校里读书。
一切都井井有条,完全不像是刚经历过战争的样子。
“这他妈到底是什么情况?”
宋立在心里嘀咕。
半小时后,卡车停在新寨村的指挥部门口。
宋立被带进一栋两层小楼。
一楼大厅里,一个戴着眼镜的白发男人正在翻阅文件。
他穿着中山装,看起来更像个教师,而不是军阀。
但宋立注意到,大厅的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地图。
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据点、道路、村庄,还有红色的箭头和圈圈。
这是作战地图。
“宋先生,久仰大名。”
杨明辉抬起头,摘下眼镜擦了擦。
“请坐。”
宋立在沙发上坐下,打量着这个“司令”。
“杨司令客气了。我只是个做生意的,不值得久仰。”
他试探性地说。
“我听说陈天豹、王老三他们都……不在了。能问问是怎么回事吗?”
杨明辉倒了两杯茶,推了一杯给宋立。
“很简单。谈不拢,打起来了,我们赢了。”
他的语气轻描淡写,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宋立端起茶杯,手指微微发抖。
谈不拢,打起来了,我们赢了。
十二个字,概括了一场吞并三家势力的战争。
这个戴眼镜的白发老头,绝对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那现在……”
宋立小心地问。
“生意还能做吗?”
杨明辉喝了一口茶。
“能做。”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
“不过宋先生可能要失望了。我们不种罂粟。”
宋立的心沉了下去。
不种罂粟?
那他这一趟是白来了?
“但是。”
杨明辉话锋一转。
“我们手里有一批货。是从红岩军、金新月、白象帮那里缴获的。大概有三吨左右。”
宋立的眼睛亮了。
三吨?
那可是价值上千万美元的货!
“价格怎么算?”
他立刻问。
杨明辉转过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按市场价。一公斤五千美元,三吨就是一千五百万。”
宋立在心里飞快地计算。
这个价格不算高,甚至比往年还便宜一点。
但问题是,这批货的来源。
如果真的是从三家势力那里缴获的,那就意味着眼前这个果敢解放军,在两个月内打赢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战争。
这种战斗力,绝对不是靠一群农民兵能做到的。
背后一定有外部势力支持。
“杨司令。”
宋立放下茶杯。
“我能问个问题吗?”
“请讲。”
“你们背后是谁?”
宋立直截了当地问。
“美国人?俄国人?还是华国政府?”
杨明辉笑了。
“宋先生,做生意的人,不该问太多。”
他重新坐下,双手交叉放在桌上。
“你只需要知道,我们有货,你有钱。交易完成,大家各取所需。至于我们背后是谁,和你没关系。”
宋立沉默了几秒。
他知道杨明辉说得对。
在金三角这种地方,知道得太多不是好事。
“好。”
他点点头。
“三吨货,一千五百万美元。我需要验货。”
“当然。”
杨明辉打了个响指。
一名士兵走进来,递给宋立一个密封的塑料袋。
袋子里是一小块深褐色的膏状物,散发着特有的气味。
宋立打开袋子,用指甲刮下一点粉末,放在舌尖尝了尝。
纯度很高。
至少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货没问题。”
他满意地点点头。
“什么时候交易?”
“现在。”
杨明辉说。
“你带钱了吗?”
宋立愣了一下。
现在?
他原本以为会有一个缓冲期,让他回去筹钱。
但杨明辉显然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
“我……”
宋立犹豫了。
他这次带了五百万美元现金,原本是打算分批收购的。
但三吨货需要一千五百万,他手里的钱远远不够。
“杨司令。”
他试图争取时间。
“能不能先付一部分定金,剩下的我回去筹钱?”
杨明辉摇摇头。
“宋先生,我们刚打完仗,急需现金重建。”
他站起身,走到宋立面前。
“我知道你这次带了五百万。这样吧,五百万买一吨货。剩下的两吨,你回去筹钱,一周后再来。”
宋立的瞳孔收缩了一下。
杨明辉怎么知道他带了多少钱?
难道……
他们一直在监视自己?
“好。”
宋立咬咬牙。
“一吨货,五百万。成交。”
杨明辉伸出手。
“合作愉快。”
两人握手。
宋立感觉到杨明辉的手很有力,不像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
交易在当天下午完成。
一吨货物被装上宋立的车队,五百万美元现金被清点后搬进了指挥部的仓库。
宋立坐在皮卡车里,看着车队缓缓驶出果敢控制区。
他点燃一根雪茄,深深地吸了一口。
“阿豹。”
他低声说。
“回去后,立刻联系老板。告诉他,金三角出了一个新势力。”
“这个势力很危险。”
阿豹握着方向盘,问:“有多危险?”
宋立看着后视镜里越来越远的检查站。
“能在两个月内吞并三家军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背后还有外部势力支持。”
他弹了弹烟灰。
“这种势力,要么成为盟友,要么成为敌人。”
“没有第三种选择。”
车队消失在山路的尽头。
新寨村指挥部,杨明辉站在窗边,看着车队离开。
柯林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
“他们走了。”
柯林说。
“瓦伦蒂娜的情报显示,宋立背后的老板是缅甸最大的毒枭之一,叫做昆沙。手下有五千多人,装备精良,势力范围覆盖整个金三角西部。”
杨明辉转过身。
“昆沙……”
他喃喃自语。
“这个名字我听过。”
“他会怎么反应?”
柯林靠在门框上。
“按照瓦伦蒂娜的分析,有三种可能。”
“第一,他会派人来试探我们的实力。”
“第二,他会联合其他势力,对我们进行经济封锁。”
“第三,他会直接派兵打过来。”
杨明辉沉默了几秒。
“文森怎么说?”
柯林调出一段加密通讯记录。
屏幕上,文森坐在南岛的办公室里。
“稳住对方,拖延时间,避免过早暴露实力。”
文森的声音平静。
“第一批士兵虽然训练完成,但我们需要时间巩固控制区,建立完整的防御体系。”
“如果昆沙派兵来,就打。”
“如果他想谈,就谈。”
“但无论如何,不能让他看出我们的底牌。”
杨明辉点点头。
“我明白了。”
他关掉通讯,看向柯林。
“通知张昊,让影刃小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同时,加强边境巡逻。”
“如果昆沙派人来,我要在第一时间知道。”
柯林敬了个礼。
“是。”
他转身离开。
杨明辉重新坐回办公桌前,打开那张作战地图。
地图上,金三角被划分成了十几个区域。
红色代表敌对势力,绿色代表果敢控制区,黄色代表中立区域。
现在,绿色只占了地图的十分之一。
但杨明辉知道,这只是开始。
他拿起红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
那是昆沙的势力范围。
“迟早有一战。”
他自言自语。
“但不是现在。”
窗外,夕阳西下。
金色的阳光洒在新寨村的田野上。
孩子们放学了,背着书包在路上嬉戏。
村民们收工回家,脸上带着疲惫但满足的笑容。
这是杨明辉想要的世界。
没有毒品,没有战乱。
为了守护这个世界,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即使前方是更大的战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暗区伪装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