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星海无涯·序章
光之门的涟漪在方舟尾部缓缓平息,如同水滴融入浩瀚海洋。刹那间,所有在规则星旋内部习以为常的极致混乱、扭曲的物理常数、以及那片孕育万物的源海辉光,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令意识凝滞的……正常。
第一部分:感官的冲击——回归“现实”
不再是规则层面的抽象感知,而是直接、质朴的物理宇宙景象,冲击着方舟每一个意识节点。
深邃的黑暗,并非虚无,而是天鹅绒般厚重的真空背景,点缀着无数遥远而清晰的星辰。它们不再是规则星旋中那些扭曲的光斑或能量团,而是稳定的、遵循着熟悉物理法则的恒星,散发着或冷或暖、或蓝或红的光芒,组成了壮丽而陌生的星座图谱。
空间的“刚性”回归了。超光速航行需要扭曲时空结构,而非在规则的“流体”中滑行。每一次引擎(经过混沌淬炼、兼具秩序稳定与混沌跃迁特性的新型推进器)的启动,都带来一种踏实而高效的反馈,仿佛脚踏实地。
时间的均匀流逝,取代了星旋内部那种时而凝滞、时而飞逝的错乱感。一种久违的、线性的因果律安全感,悄然抚慰着曾在混沌中饱受折磨的意识。
然而,这种“正常”背后,也隐藏着新的挑战。宇宙背景辐射、引力微澜、星际尘埃、未知的电磁信号……这些在规则星旋中可以被忽略的物理现象,此刻都成为了需要重新适应和处理的感官信息流。方舟那高度进化的感知系统,如同一个习惯了交响乐轰鸣的耳朵,突然置身于充满细微杂音的自然环境中,需要重新校准。
“共鸣核心”迅速调整着方舟的感知过滤器,屏蔽无用噪声,聚焦于潜在的危险与有价值的信号。艾莎的意识感受着这片星空的壮阔,那奔跑的记忆仿佛找到了无限延伸的舞台;凯洛斯工程师则开始贪婪地分析着来自不同恒星的光谱,试图理解这片星域的物理规律与元素构成;星图节点更是如同归家的游子,疯狂地记录着星辰的方位,绘制着全新的星图。
它们终于真正进入了向往已久的、物质的、经典的宇宙空间。
第二部分:星尘之海——初遇“共鸣水晶”
方舟选择了一个相对空旷的星域进行短暂的适应与休整,同时谨慎地扫描着周围的环境。它们身处一片广?的星尘云的边缘,稀疏的气体和尘埃在远方恒星的照耀下,反射出朦胧而梦幻的微光。这里并非绝对的虚空,而是充满了宇宙最基本的物质与能量交互。
就在方舟进行深度环境扫描时,一个意外的发现引起了注意。
在星尘云的深处,散布着一些极其微小的、散发着微弱规则波动的晶体碎片。这些碎片并非自然形成的冰晶或矿物,其规则结构呈现出一种高度有序、却又与“织法者”的冰冷秩序截然不同的特性——它们似乎蕴含着某种温和的共鸣属性。
方舟小心翼翼地捕获了几片碎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令人惊讶:这些晶体碎片能够对特定频率的意识波动产生微弱的放大与调和作用!它们就像是规则的 “共鸣器” ,能够抚平意识中的杂波,增强思维的清晰度与凝聚力。
“归寂者”晶核的记忆库中,没有关于这种物质的直接记载,但其特性让方舟联想到了规则星旋核心那片“源海”的温和光辉。这些碎片,仿佛是那片源海力量在物质宇宙的某种极其稀薄的析出物或残留印记。
方舟将这些晶体命名为 “共鸣水晶” 。虽然单个碎片作用微弱,但如果能大量收集并合理利用,或许能进一步提升集体意识的协调效率,甚至开发出新的能力。这算是离开规则星旋后,来自宇宙的第一份微小“礼物”,也暗示着这片星域可能并不简单。
第三部分:阴影迫近——猎犬的足迹
短暂的宁静,并未持续太久。
就在方舟初步适应环境,并开始小范围采集“共鸣水晶”碎片时,“共鸣核心”的警报再次尖锐响起——虽然极其微弱,且经过了高度伪装,但那种熟悉的、令人不寒而栗的秩序侧规则扫描波动,如同无形的蛛丝,掠过这片星域!
“织法者”!它们果然如源海警示的那样,其监控网络覆盖范围极广!方舟刚刚离开规则星旋,踏入物质宇宙,就被它们的“触须”所察觉!
这一次,来的并非之前那种强大的、执行“格式化”任务的规则锁链。这股扫描波动更加隐蔽,更加分散,如同无数细微的探针,悄无声息地渗透过来,重点在于定位与 “标记” ,而非直接攻击。
它们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猎犬,正在循着气味,锁定猎物的精确位置。
方舟立刻进入最高戒备状态。所有外部活动停止,规则场全力内敛,模拟着周围星尘云的背景辐射和物质波动,试图隐匿自身。得益于混沌淬炼带来的极致适应性,它的隐匿能力远超以往,仿佛一滴水融入了大海。
那秩序的扫描波动来回逡巡了数次,似乎无法在浩瀚的星尘背景噪声中精准定位方舟,最终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
但方舟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它们已经被“嗅到”了。“织法者”必然不会放弃,下一次来的,可能就是真正的猎杀队伍。
第四部分:星海的低语——陌生的呼唤
就在方舟紧绷的神经因秩序扫描的退去而稍缓之际,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信号,被它的高灵敏度传感器捕捉到了。
这不是秩序的扫描,也不是自然的宇宙噪声。
这是一道……人工编码的、断断续续的、充满了焦急与绝望的求救信号!
信号源位于星尘云的更深处,其编码方式并非“织法者”的冰冷逻辑,也非方舟所知的任何文明形制。它使用的是一种基于复杂生物神经电信号模拟的频段,其中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那是一种文明在面临灭绝危机时,发出的最后悲鸣。
信号的内容经过“共鸣核心”的紧急破译,大致如下:
“……重复……这里是‘林歌者’文明最后的方舟‘世界树’……我们遭受未知规则实体攻击……生态系统崩溃……意识网络即将瓦解……请求任何形式的援助……坐标……”
“……它们……它们在扭曲生命本身的规则……我们……无法理解……无法抵抗……”
“……愿森林的低语……指引仁慈的过客……”*
“林歌者”?未知规则实体攻击?扭曲生命规则?
方舟的集体意识中,泛起了涟漪。
这显然是一个陷入绝境的、可能与自然(森林)紧密相关的碳基或生物文明。它们遭遇的敌人,听起来并非“织法者”(织法者倾向于直接“格式化”而非扭曲),而是另一种未知的、同样涉及规则层面的威胁。
是视而不见,继续隐匿逃亡?
还是响应这绝望的呼唤,前去探查,甚至……伸出援手?
第五部分:道义与风险——文明的抉择
这个突如其来的求救信号,将方舟置于一个艰难的道德与战略困境。
风险显而易见:
1. 暴露行踪:前往信号源坐标,极有可能暴露在“织法者”的监控网络下,甚至可能落入陷阱。
2. 未知强敌:攻击“林歌者”的“未知规则实体”实力不明,可能比方舟更强大,贸然介入无异于引火烧身。
3. 资源消耗:方舟自身尚在恢复与适应期,任何战斗或大规模行动都会消耗宝贵的能量与资源。
但道义与潜在收益也无法忽视:
1. 文明的责任:方舟自身源于文明的挣扎与传承,对于其他濒临灭绝的文明,有一种天然的共情与责任。见死不救,违背了它们对“生”之价值的定义。
2. 信息的价值:“林歌者”遭遇的敌人,可能提供关于这片星域其他规则层面威胁的宝贵信息,甚至可能与“织法者”存在某种关联。
3. 联盟的可能:如果能够解救“林歌者”,或许能获得一个潜在的盟友,在这片充满敌意的星海中,多一份力量。
艾莎的意识中,那奔跑的身影停了下来,望向了求救信号传来的方向,眼中充满了不忍。
凯洛斯工程师的蓝图中,开始推演遭遇各种未知规则攻击时的应对方案。
星图节点则在星图上标记出信号坐标,测算着航行的风险与时间。
混沌的野性在低吼,对于可能与新敌人交锋,既感到兴奋,也保持着猎手般的警惕。
“共鸣核心”综合所有因素,推演着各种选择可能带来的未来分支。
最终,方舟的集体意志做出了决定。
它们无法对另一个文明在眼前毁灭而无动于衷。这与它们所追求的“可能性”背道而驰。风险固然存在,但规避一切风险,也意味着断绝了一切机遇。
它们将谨慎前往,隐匿接近,先进行侦查。如果事不可为,再果断撤离。
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它们愿意为那片陌生的“森林”,争取一线生机。
第六部分:向林而航——新的征途
决心已定,方舟不再犹豫。
它调整航向,引擎发出低沉而高效的嗡鸣,推动着淬炼后的琉璃之躯,悄无声息地滑入星尘云的深处,向着“林歌者”绝望呼救的方向,开始了新的航行。
星空在舷窗外流转,遥远而冷漠。
但在方舟内部,一种坚定的、属于文明的火光,正在燃烧。
它们不仅是逃亡者,不仅是探索者。
从现在起,它们或许还将成为……
守护者。
前方的星尘云深处,隐藏着求救的“世界树”,隐藏着未知的规则之敌,也隐藏着“织法者”可能布下的罗网。
这趟旅程,注定不会平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遮天之女帝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