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鞍山,天空高远,风中已带上了明显的凉意。但在那巨大的、用耐火砖垒砌起来的一号高炉前,却是一片灼热喧嚣。王铁锤和数百名工匠、工人们,如同蚂蚁般围着这座即将迎来第一次开炉的钢铁巨兽忙碌着,脸上混合着紧张、疲惫与难以抑制的兴奋。
“检查风嘴!”
“渣口再确认一遍!”
“焦炭!矿石!都备齐了吗?”
呼喊声在工地上空回荡。没有外国技师在场——这是溥仪特意要求的第一次独立开炉,他要检验这支初步成长起来的技术队伍的真实成色。几名从汉阳铁厂调来的老把式,成了现场的主心骨,他们凭着经验,指挥着众人进行最后的检查。
“王头儿,都妥了!”一个年轻工匠跑过来,激动地喊道。
王铁锤深吸一口气,抹了把脸上的汗和灰,走到高炉的投料口前。他举起手,用力向下一挥:“点火!开炉!”
炽热的焦炭被投入炉膛,鼓风机开始轰鸣,将强大的气流送入炉内。浓烟和火焰从炉顶喷涌而出,映红了半个天空。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紧紧盯着出铁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炉内的轰鸣声越来越响,温度急剧升高。汗水顺着每个人的脊背流淌,却无人顾及。
不知过了多久,负责观察炉况的老把式突然大吼一声:“出铁!”
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一股炽热、耀眼、如同太阳核心般粘稠的铁水,如同挣脱束缚的巨龙,从出铁口奔涌而出,沿着预先砌好的铁沟,翻滚着、咆哮着,流入巨大的铁水包中!灼热的气浪扑面而来,将周围的一切都映成了金红色!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短暂的寂静后,工地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工匠们相拥而泣,王铁锤这个硬汉子也忍不住红了眼眶,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这不仅仅是第一炉铁水,这是帝国工业化道路上,由中国人自己点燃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把火!它证明了,离开了洋人,他们同样能驾驭这钢铁的巨兽!
消息通过电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回北京。养心殿内,溥仪看着电文上“铁水奔流,开炉成功”八个字,一直紧绷的小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灿烂的笑容。他甚至忍不住从御座上跳了下来,在原地转了个圈。
“好!太好了!重赏鞍山有功人员!王铁锤擢升为鞍山钢铁公司副总办!”他兴奋地吩咐道,声音里充满了孩童般的喜悦。
这炉铁水,其意义远超它本身的价值。它极大地提振了人心,证明了自力更生的可能性,也为后续更先进的平炉炼钢提供了原料基础。
然而,就在这举国振奋的时刻,一份来自内务稽查司的密报,如同隐藏在盛宴佳肴下的毒药,悄然呈送到了溥仪的案头。
密报的内容,关于那个神秘的飞鸟。
经过长达数月的追踪和情报交叉比对,内务稽查司终于锁定了一个极其可疑的目标——爱新觉罗·载沣府上的一名清客,名叫墨云。此人年约三十,相貌普通,沉默寡言,精通医术,尤其擅长治疗外伤,平素深居简出,与外界接触甚少。但暗桩发现,此人偶尔会夜间外出,行踪诡秘,且其身形步态,与上海那次飞鸟现身时茶摊上的斗笠客有七八分相似!
更令人心惊的是,进一步深挖发现,这个墨云,在溥仪登基前,曾多次秘密出入醇亲王府(载沣府邸),与当时还是摄政王的载沣有过长时间密谈!
“载沣……朕的‘皇父’……”溥仪看着密报上的名字,小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震惊、冰冷和一丝了然的复杂神色。
他一直觉得飞鸟的相助透着古怪,其目的绝非单纯。如今,线索竟然指向了自己这具身体的生父,那个看似懦弱无能、早已被自己架空权力的醇亲王!
是载沣暗中培植的力量?他想干什么?保护自己?还是……另有所图?联想到历史上载沣在清末政局中的摇摆和某些暧昧态度,溥仪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这皇宫内外,果然没有一个人是简单的。
“继续秘密调查这个墨云,不要惊动载沣。”溥仪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寒意,“朕要知道,他到底是谁的人,想干什么。”
“嗻。”小德张感受到小皇帝语气中的变化,心中一凛,连忙领命。
刚刚因铁水奔流而带来的喜悦,瞬间被这潜在的、来自皇室内部的威胁冲淡了不少。溥仪走到窗边,看着暮色中层层叠叠的宫殿轮廓,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置身于权力漩涡中心的孤独与危险。
外有强敌,内有积弊,如今,连最亲近的血缘关系之下,也可能藏着致命的暗礁。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还不是摊牌的时候,他需要更多的证据,也需要权衡打草惊蛇的后果。
“传朕旨意,”他转过身,语气已然恢复平稳,“《钦定宪法大纲》修改稿,明日下发各部院、各省督抚,以及资政院(筹备处)议员,广泛征求意见,限期一月内回复。”
他决定,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或许,只有用新的制度框架,才能逐步削弱和取代这些盘根错节的旧势力,包括那些隐藏在皇室内部的隐患。
铁水已然奔流,但航路之下的暗礁,却似乎比想象中更多,也更险恶。这个六岁的皇帝,注定要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织中,继续他孤独而艰难的跋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