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关总署,天津分关。
表面一切如常,报关单证川流不息,各国商船进出繁忙。然而,在内务稽查司布下的天罗地网中,一条隐藏的线缆正被缓缓抽紧。通过对近期大量进出口记录、人员往来和资金流动的交叉比对分析,目标最终锁定在了一名姓王的副税务司身上。
此人背景清白,业务娴熟,平日低调谨慎,但内务稽查司发现,凡是由他经手签放的、目的地为某些中立国港口的“精密仪器”或“特殊化工原料”货箱,其最终流向往往十分可疑,且总会伴随着几笔来源不明、数额不大的款项存入其在外国银行的匿名账户。
“耐心点,等他下一次动作。”内务稽查司负责人下达指令。他们要的不是一个小虾米,而是要通过他,钓出其背后的整张网络,尤其是那个在天津逃脱的上线。
机会很快到来。一份申报为“矿山勘探设备零部件”的货单递到了王副税务司的案头,发货方是一家新注册的、背景模糊的洋行,收货方则是一个位于南美的地址。货物清单看似正常,但内务稽查司早已掌握情报,这批货中夹带着试图运往国外的、关于帝国新型火炮炮钢冶炼工艺的微缩胶卷。
王副税务司像往常一样,仔细检查了单证——或许过于“仔细”了,然后在放行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嘴角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得意。他并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包括他与某个神秘人物在咖啡馆“偶遇”时传递情报的瞬间,都已被隐藏在暗处的镜头记录了下来。
就在货箱即将装船的最后一刻,内务稽查司与海关缉私队联合行动,人赃并获!王副税务司面对铁证,面如死灰。而那个在咖啡馆与他接头的“神秘人物”,也在试图逃离天津时被埋伏的特工擒获。
经过连夜突击审讯,一条隐藏在帝国对外贸易血管中的蛀虫,连同其与外部势力勾结的渠道,被初步挖出。案件的背后,隐约指向了一个与多个列强情报机构都有牵连的国际军火走私和技术窃密网络。
---
奉天,北陵机场(新扩建的军用机场)。
三架新下线的“猎鹰”战斗侦察机,涂着帝国空军的蓝灰色徽章,在跑道上依次排开。它们不再是孤零零的原型机,而是帝国第一支航空侦察中队——“苍鹰中队”的首批装备。
首批完成改装训练的飞行员,身着新设计的皮质飞行夹克,精神抖擞地站在飞机前。他们即将执行首次实战化巡航任务——沿辽东半岛海岸线进行侦察巡逻,监控可能出现的敌方舰船活动。
发动机轰鸣声中,三架“猎鹰”依次升空,编成一个简单的楔形队形,向着蔚蓝的天际飞去。地面人员仰头目送,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期待。帝国的铁翼,终于成军,开始守护自己的领空。
---
大连造船厂。
那艘日军旧驱逐舰的修复工作进展顺利。船厂工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钢板切割、铆接、管道铺设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修复过程中,工程师们对原设计进行了多处基于德国技术的改进,例如改进了部分舱室布局以提升生存性,加固了某些薄弱结构。
这不仅仅是一次修复,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再创造过程。船厂的技术自信,在这叮当作响的敲打声中,逐渐建立起来。
而在设计室,关于帝国第一型自主设计建造的巡洋舰的初步方案论证会,正在激烈进行。是优先考虑火力、速度还是续航力?装甲如何分布?采用何种动力方案?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未来帝国海军的走向。
---
西苑格物院,电子实验室。
便携式野战电台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一代使用了小型化电子管和初步晶体滤波器的电台原型,重量成功降低到了二十五公斤以下,可以由两名士兵背负行军,有效通讯距离保持在五十公里左右。
“这将是营连级指挥官的耳朵和嘴巴!”实验室负责人兴奋地展示着新装备。
与此同时,对缴获的敌方通讯设备的破译工作也取得了进展,虽然尚未完全掌握其密码体系,但已经能够识别出某些特定的呼叫信号和紧急代码。这在未来的战场上,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帝国的科技之树,在军事需求的强力牵引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花结果。从天空到海洋,从单兵装备到指挥体系,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军事变革,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发生。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可以延缓这个过程,却无法阻止这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