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上的墨迹尚未干透,行动已经展开。那厚厚一叠写满国家工业痛点的纸张,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迅速转化为一道道指令和一份份调令。几天后,一个更具象、更专注的实体——“特种替代材料与工艺攻关小组”在京城西郊一座腾空的老旧研究院里正式挂牌。这里远离市中心,围墙高大,林木掩映,透着一种与世隔绝的肃穆。
张彬被正式任命为小组的总技术顾问。这个头衔没有行政级别,却意味着他对小组所有技术路线、实验方案拥有最高建议权和评审权。小组的成员不再是纸上谈兵的战略家,而是从全国各地秘密抽调而来的实干者——头发花白、手指带着灼烧痕迹的冶金专家;戴着厚厚眼镜、身上总带着特殊气味的化工工程师;沉默寡言、却能凭手感判断出机器微米级误差的老钳工、老锻工。他们带着简单的行李和满脑子的知识,汇聚到这个略显简陋却气氛凝重的院子里。
第一次全体会议就在原研究院的大食堂举行。没有主席台,钱思明、张彬和几位小组的行政领导就坐在第一排旧木桌后面,面对下面黑压压上百张或沧桑、或年轻却同样写满坚毅的面孔。
钱思明做了简短甚至有些沉重的动员,他没有描绘美好蓝图,而是直接宣读了清单上部分项目的名称,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座需要用人力和智慧去硬啃的技术堡垒。“……我们这里,没有退路。外面买不来,也求不来。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脑袋和这双手!”他举起那只布满老茧的手,声音在空旷的食堂里回荡。
会议的核心很快转入实质。张彬走到前面,没有讲稿,他身后挂起一块大黑板。他目光扫过全场,直接切入主题。
“清单大家都看过了,或者听说了。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望而生畏,而是把它们拆开,拆成我们能理解、能下手的一个个具体问题。”他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第一个大类:“一、高性能金属材料。首攻目标:高精度轴承钢(Gcr15Simn)。”
他开始分解,声音清晰而平稳:“冶炼环节,核心问题有三个:合金熔炼的均匀性控制、气体与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控制、以及后续热处理的精准温控与变形控制。”他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个技术节点,如同绘制一张作战地图的局部放大图。
“我们现有的电弧炉,如何通过改造加料顺序、控制熔炼气氛来提升均匀性?这是我们冶金组的第一个课题。”
“热处理环节,我们缺乏大型精密控温淬火炉,能否设计土法退火窑,结合多点测温与手动调节,摸索出接近理想的金相组织转变曲线?这是热加工组的任务。”
他没有给出具体的、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而是提出了问题,指明了需要攻克的技术节点和可能的替代路径。这是他作为技术顾问的角色——引导方向,激发团队的智慧,而不是替代他们思考。
困境立刻显现。一位来自东北某钢铁基地的冶金专家扶了扶眼镜,语气沉重:“张顾问,您指出的方向没错。但我们现在连一台像样的真空感应炉都没有,怎么控制熔炼气氛?还有,您提到的氧含量、氮含量精准分析,我们现有的光谱仪精度不够,数据波动很大,很难指导工艺调整。”
另一位老师傅补充:“做热处理实验,每次都要烧掉几十公斤钢材,失败了就是一堆废铁。现在特种合金料金贵,经不起几次折腾啊。”
冲突尖锐而现实。高昂的试错成本,匮乏的基础设备,模糊的实验数据,与清单上那一个个亟待突破、关系到无数工厂生存的紧迫时间表,形成了巨大的矛盾。每一分钱,每一克材料,每一天时间,都显得无比珍贵。
张彬认真听着每一个问题,他没有表现出丝毫气馁。等到议论声稍歇,他才再次开口,语气依旧沉稳:“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困难,才需要我们在这里。我们没有真空感应炉,那就先从优化现有电弧炉的操作规程做起,研究如何通过造渣、吹氩等辅助手段,尽可能净化钢水。没有高精度光谱仪,那就用最笨的办法,增加取样频率,结合金相显微镜观察,建立我们自己的、基于现有设备条件的经验数据库。”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那些因为现实困难而眉头紧锁的面孔,抛出了一个准备已久的激励。“至于试错材料,小组会尽力保障。而且,我们并非从零开始。”
他朝旁边的助手示意。助手小心地搬上来一个木箱,打开,里面是一块块闪烁着特殊金属光泽、尺寸规整的银灰色金属锭。张彬拿起其中一块,托在手掌中,向众人展示。
“这是高纯度铍铜合金。”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它具有极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疲劳性,同时导电导热性能优异。是制造高精度模具、关键弹性元件、耐磨轴承以及一些特殊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之一,同样属于我们清单上需要攻克的目标。”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低呼。许多专家,尤其是搞冶金和精密机械的,眼睛立刻亮了。他们当然知道这种材料的分量,也知道其制备难度和高昂成本。
“我们目前同样无法大规模冶炼这种合金。”张彬的话让众人冷静下来,但他接下来的话却点燃了新的希望,“但是,这里有一些样品。它们的存在证明,这种材料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它们的成分、它们的性能,就摆在这里。我们小组的第一个协同攻关任务,除了轴承钢,就是集中冶金、化工、分析检测的力量,逆向推导,结合理论,寻找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实现替代的、可行的铍铜合金冶炼和加工路径!”
他将那块冰冷的金属锭传递给前排的专家。当那块沉甸甸、蕴含着尖端材料工艺的样品在一双双粗糙或细致的手掌中传递时,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悄然凝聚。它像一团火,驱散了部分因设备落后而产生的无力感。它告诉所有人,目标并非遥不可及,至少,有一个清晰可见的样本摆在面前。
收获在这一刻变得具体。攻关小组不再是空泛的概念,它开始系统性地运转起来。依据张彬拆解的技术节点,各个专业组迅速划分了责任,带着明确的任务和那块珍贵的铍铜样品,投入到各自临时代建、设备简陋的实验室和车间里。争吵、论证、失败、再尝试……替代之路,在布满荆棘的荒野上,踏出了第一个脚印。
张彬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解答疑问,协调资源,将他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拆解成符合当下认知水平和技术条件的建议,一点点渗透到研发过程中。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但他带来的那点“星火”,已经在这片充满韧性的土地上开始引燃。
【签到成功!获得奖励:实验室级小型真空热处理炉设计图纸(极限温度1250°c)。物品已存入无限空间。】
又一件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工具。张彬没有声张,只是默默将图纸存入无限空间,准备在合适的时机,以“技术构想”或“参考图纸”的形式,让它“自然”地出现在某个急需它的工程师桌上。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