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份由后方信息战中心以最高加密等级传送、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绝密情报,抵达“铁砧”平台核心指挥中心时,王启明正如同往常一样,身姿挺拔地站在那幅占据了整面墙壁的巨大全息星图前。星图上,敌我双方犬牙交错的态势线闪烁着冰冷的光芒,映照着他因长期缺乏睡眠而布满血丝、却依然锐利如鹰隼的眼睛。
情报官快步上前,将解密后的信息呈递给他。王启明接过数据板,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关键内容——敌军“利爪”分舰队将于72小时后轮换休整。这一行简短的文字,其蕴含的信息量却如同巨石,在他因持续高压而表面平静的内心湖面上,投下了一颗激起千层浪的石子。
然而,与周围一些参谋脸上瞬间流露出的振奋和激动不同,王启明脸上没有丝毫的狂喜或放松。恰恰相反,他深邃的目光变得更加凝重,眉头微微蹙起,仿佛要穿透数据板,看到更远的未来。他缓缓抬起头,视线重新投向星图上那片代表敌军的、依旧庞大的猩红区域,陷入了更深沉、更急速的思考旋涡之中。
他的大脑如同最高速运行的战术计算机,开始以这份情报为关键变量,重新推演着整个战局的无数种可能性:
这是一个机会,但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何利用这个机会?
是趁机巩固防线,还是主动出击?
如果出击,目标应该是什么?仅仅是击退敌人,还是……谋求更大的战果?
敌人是否会有反制措施?情报是否完全可靠?
他的部队,是否已经具备了执行一场决定性战役的能力和意志?
这份情报,没有让他感到轻松,反而让他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因为他知道,一个足以影响千百万人命运的战略抉择点,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
一个极其大胆、近乎疯狂、甚至可以说是将整个“铁砧”防线乃至联盟希望都押上赌桌的冒险计划,开始在他那如同精密计算机般的大脑中迅速勾勒、演变、并逐渐成型。这个计划的野心和规模,远远超出了常规思维——它不仅仅满足于利用情报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吃掉敌人一两个分队,或者进行一次成功的袭扰。
不,王启明的目光投向了更远、更大的目标。他的核心意图,是要精准地利用敌军主力因轮换而出现的这个短暂却千载难逢的“虚弱期”,精心设计并布下一个致命的战略陷阱。这个陷阱的目的,并非击溃或击退,而是要将目前集结在“铁砧”正面的敌军主力舰队,尽可能多地引诱进来,然后死死困住,最终实现一举全歼!
这意味着,他要追求的不仅仅是一场战术胜利,而是一场能够彻底扭转整个战区力量的战略性决战胜利。这个想法本身所蕴含的魄力与风险,足以让任何保守的指挥官望而却步。但王启明深知,在敌我力量对比尚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只有敢于抓住这样的机会,赌上一切,才有可能赢得真正的转机。
这个计划,被他赋予了一个充满东方古典谋略智慧的名字:“请君入瓮”。其核心构思,环环相扣,既充满了惊人的战略魄力,又体现了极其缜密的战术算计。
这是整个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前提,其核心在于制造一个完美无缺的、无法抗拒的假象,让敌人自己走进陷阱。
主动后撤,放弃阵地:在确认“利爪”分舰队撤离前线后,王启明将果断命令最前沿的部分守备部队,进行一场“有计划、有组织”的战术性后撤,主动放弃一些无关紧要但位置突出的前沿警戒阵地或小型平台。这种后撤并非溃败,而是有条不紊,但会刻意留下一些“仓促”的痕迹,如少量来不及带走的非关键物资。
平台“病态”表演:同时,在“铁砧”平台本体上,将精心策划一场“表演”:有选择地降低部分非关键区域的护盾能量水平,使其在敌军传感器上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间歇性地让某些外围武器平台“熄火”,制造出能源供应紧张或系统故障的假象;甚至可以模拟小规模的、可控的“内部爆炸”或“能量泄漏”事件,以增强真实性。
所有这些行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极大地、甚至是无法抗拒地诱惑敌军前线指挥官,使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得出一个结论:“铁砧”防线在经过长期消耗后,终于到了油尽灯枯、濒临崩溃的决定性时刻!
一旦敌军指挥官相信了这个判断,他就极有可能抓住这个“战机”,命令其剩余的全部主力舰队倾巢而出,发动一场旨在彻底摧毁“铁砧”、结束此战区的最后总攻。而这,正中王启明下怀。敌军主力一旦脱离其坚固的预设阵地,进入“铁砧”预设的火力陷阱区域,就等于将头伸入了“瓮”中。
这是整个计划中最为关键、也最为凶险的一步,其核心在于掐断敌人的生命线,将已入彀中的猎物彻底困在牢笼之中,使其陷入绝境。
时机把握:就在敌军主力舰队被“铁砧”平台的“虚弱”假象所吸引,倾巢而出,深入预设的攻击区域,并与平台守军展开激烈交火、注意力被完全吸引的同一时刻,王启明将下达秘密机动的命令。
精锐尽出:他将调动“曙光”舰队的主力突击舰群,以及所有处于待命状态、经验最丰富的“狼群”精锐小队,组成一支强大的快速打击集群。
隐蔽迂回:这支集群绝不会从正面迎击强大的敌军主力,而是充分利用“铁砧”平台巨大舰体产生的传感器阴影区、以及战场上的能量干扰和残骸带作为掩护,以极高的速度、保持严格的无线电静默,进行一场大规模、远距离的隐蔽迂回机动。他们的目标,是悄无声息地绕到敌军主力舰队的侧后翼,如同一把巨大的铁钳,悄然合拢。
致命一击:这支奇兵的任务,并非与敌军主力进行正面舰炮对决。他们的核心使命是:在敌军主力与“铁砧”平台激战正酣、难分难解之际,从其防御最薄弱的侧后方突然出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凶狠地切断敌军主力舰队与后方基地之间的所有主要通讯和补给航线。
构筑死亡牢笼:他们将迅速占领并封锁关键的星际跳跃点、航道枢纽,布设密集的机动雷场,建立强大的电子干扰屏障,并以攻击阵型展开,随时准备歼灭任何试图突围或增援的敌舰。这支奇兵将化身为一个坚固无比的“塞子”,死死地堵住“瓮”口,将庞大的敌军主力舰队彻底封锁在一个预设的、没有退路的死亡战场之内。
至此,敌军主力将彻底陷入“前有坚城,后无退路”的绝对绝境,为第三步的“瓮中捉鳖”创造出最有利的条件。
这个代号“请君入瓮”的计划,其风险之高,足以让任何理智的指挥官反复权衡,甚至不寒而栗。它环环相扣,如同在万丈深渊之上走钢丝,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哪怕微小的纰漏——例如示弱不够逼真未能诱敌、或是秘密机动被提前发现、亦或是锁死退路的兵力不足未能成功——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甚至引发灾难性的后果:“铁砧”防线可能因主动后撤和分兵而变得真正脆弱,一旦被敌军识破或主力反击受挫,将面临被敌人顺势全线突破、乃至彻底覆灭的极端危险。
然而,与这巨大风险并存的,是同样巨大到令人无法忽视的潜在战略收益——若能成功,将不仅仅是一场战术胜利,而是一场辉煌的战略决战胜利。它意味着有可能一举歼灭或重创敌军投入“铁砧”方向的主力舰队,从而彻底粉碎其在该战区的进攻能力,从根本上扭转“铁砧”防线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甚至为整个联盟战区的战略反攻打开决定性的突破口。这诱惑,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方向。
王启明深知其巨大的风险,但他更清楚,在敌强我弱的总体态势下,按部就班的消耗终将被拖垮,唯有出奇方能制胜,巨大的风险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机遇。这份计划,凝聚了他对战场态势的深刻洞察、超凡的战术想象力、以及敢于在绝境中押上一切寻求决胜的非凡魄力。
最终,他将这份承载着无数人生死、也承载着整个战区希望的作战方案,郑重地命名为“决断”。这个名字,既体现了他作为最高指挥官在关键时刻必须做出的艰难抉择,也寓意着此战旨在寻求一个决定性的了断。他亲自整理好所有的论证、推演和风险评估,准备将其提交给联盟最高统帅部,等待最终的裁决。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家族之星际指挥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