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瑟瑟,卷过堤岸的芦苇,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是无数不屈的灵魂在低语,又像是战鼓在远方隐隐擂动。
河水汤汤,日夜不息,映照着长空南飞的“人”字形雁阵,也映照着这片土地上燃起的抗日烽火。
星星之火,早已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燎原,烧得日寇焦头烂额,也点燃了四万万同胞心中复仇的烈焰与保家卫国的豪情。
从振奋人心的百团大战,到痛击顽敌的湘西会战,再到神出鬼没、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游击战,大小战役捷报频传。
每一次胜利都像一剂强心针,注入国人疲惫却坚韧的身躯,各地抗日民众激情高涨,父送子、妻送郎,田间地头的农夫、学堂里的先生,纷纷拿起武器,汇成一股全民皆兵的宏流,誓要将侵略者赶出家园。
陈孝斌的武工队,便是这宏流中一支灵活机动的小分队。
他们活跃在淮河南岸的敌占区与游击区之间,时而化整为零,袭扰敌人的据点,破坏交通线;时而集中力量,端掉伪军的炮楼,缴获急需的物资。
连日来的奔波与战斗,让陈孝斌原本就黝黑的脸庞更添了几分风霜,眼神却愈发锐利如鹰。
此刻,他正带着几名队员,隐蔽在一片茂密的柳树林中,密切观察着不远处伪军据点的动静。
秋风拂过,吹起他额前几缕汗湿的头发,他下意识地紧了紧腰间的驳壳枪,心中盘算着今晚的行动。
这一带敌情复杂,但百姓的抗日热情却像这漫山的红叶一般炽热,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
无独有偶,英子和孝兰所在的游击队,也因执行一项侦察任务,悄然潜入了这一区域。
她们原本过着安稳的日子,日寇的铁蹄踏碎了她们平静的生活,也把她们锤炼成了坚强的战士。
嫂子孝兰身手矫健,性格泼辣,手中的红缨枪使得出神入化;妹妹英子则心思细腻,沉稳冷静,是队里的 “活地图” 和联络员。
两人并肩穿行在林间小道上,脚下的落叶发出轻微的 “窸窣” 声。
孝兰不时拨开眼前的树枝,警惕地观察着四周,轻声对英子说:“英子,前面就是窑口集了,孝斌以前就住在这附近。”
提到陈孝斌,英子的心猛地一跳。那个曾经与她海誓山盟的青年,孩子的父亲,如今他俩都投身到了抗日的洪流中,却已是许久未曾谋面。
她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是否安好。思念又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她的心,让她在杀敌的勇猛之外,也多了一份牵挂。
她强压下心头的波澜,用力地点了点头:“嗯,嫂子,小心点,我们就在这林子里隐蔽,等天黑再行动。”
命运的安排总是出人意料。傍晚时分,陈孝斌带着两名队员到一处约定好的联络点 —— 村外的一间破土地庙接头,取一些急需的药品。
而英子和孝兰,也恰好按照上级指示,到这间土地庙附近等待下一步的指令。
夕阳的余晖透过破败的窗棂,给布满蛛网的土地庙内部镀上了一层昏黄的光晕。
陈孝斌刚走到庙门口,准备按照暗号敲门,庙后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瞬间警觉,一个箭步闪到门后,拔枪在手,低喝一声:“谁?!”
“是我们!” 一个熟悉又略带沙哑的女声响起,带着一丝惊慌和警惕。
陈孝斌浑身一震,这个声音…… 是英子!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庙后的灌木丛一阵晃动,两个人影闪了出来,正是英子和孝兰。
四目相对,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孝斌!” 孝兰失声叫道,眼中充满了惊喜。
英子更是如遭雷击,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男人。他瘦了,黑了,脸上多了几分刚毅和沧桑,但那双眼睛,依旧是她记忆中的模样,俊眉朗目,深邃而坚定。
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堵在喉咙口,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有滚烫的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滚落。
陈孝斌也愣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英子和自己的姐姐孝兰。看着英子泪流满面的样子,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又酸又涩,又充满了意外的狂喜。
他快步上前,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英子…… 姐姐…… 你们怎么会在这里?”
“弟!” 孝兰扑上前,紧紧抱住了陈孝斌,兄妹俩在烽火中重逢,泪水瞬间决堤。
英子站在原地,任凭泪水 “哗哗” 地流淌,模糊了视线。她多想也像孝兰一样扑进他的怀里,感受他坚实的臂膀,倾诉这几年来的思念与苦楚。
可是,她不能。她只是咬着嘴唇,任凭那汹涌的情感在胸中激荡。
陈孝斌拍了拍孝兰的背,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英子。待孝兰情绪稍定,他才走上前,伸出手,想要为英子拭去脸上的泪水,指尖快要触碰到她脸颊时,却又猛地顿住,最终只是紧紧握住了她的手。
英子的手粗糙而冰凉,那是长期劳作和战斗留下的痕迹,但此刻,两只手紧紧相握,却传递着彼此心中最炽热的情感与力量。
“你…… 你们还好吗?” 陈孝斌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们好,我们都好!” 孝兰抢着回答,擦了擦眼泪,“我们都参加了游击队,打鬼子!”
英子抬起泪眼朦胧的脸,看着陈孝斌,嘴唇翕动了几下,终于挤出几个字:“孝斌…… 你也…… 要保重。” 声音沙哑,却饱含深情。
短暂的重逢,充满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却也弥漫着战争年代特有的沉重与无奈。
他们有太多的话想说,想问,但时间不允许,环境也不允许。远处,隐约传来了日军巡逻队的犬吠声,提醒着他们身处险境。
陈孝斌猛地回过神来,脸上的温情迅速被坚毅取代。他用力握了握英子的手,又看了看孝兰,沉声道:“此地不宜久留!我们有任务在身,必须马上离开。”
英子和孝兰也立刻清醒过来,她们都明白,个人的儿女情长在民族大义面前,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她们是战士,她们的使命是抗日救国。
“弟,你们也要小心!” 孝兰叮嘱道。
陈孝斌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英子,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那眼神中包含了太多的不舍、牵挂与鼓励。
“英子,照顾好自己。等着我,等打跑了鬼子,我们……” 他没有说下去,但彼此都懂。
“嗯!” 英子重重地点了点头,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但这次,她的眼神中多了一份坚定。“你也是,一定要活着回来!”
“好!” 陈孝斌应了一声,不再犹豫,对队员们一挥手:“我们走!”
他转身,带着队员们,迅速消失在密林深处,只留下一个坚毅的背影。
英子和孝兰站在原地,久久地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直到再也看不见。秋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落叶,也吹乱了她们的头发和心绪。
孝兰紧紧握住英子的手,轻声说:“英子,孝斌他会没事的。我们也会没事的。”
英子深吸一口气,用力擦去脸上的泪水,点了点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起来。“对,我们都会没事的。为了胜利,为了将来……” 她没有说下去,但心中的信念却无比清晰。
夕阳彻底沉入了西山,夜幕开始降临。淮河南岸的树林里,恢复了往日的寂静,只有秋风依旧在林间呼啸,仿佛在诉说着这段短暂而刻骨铭心的重逢。
远处,零星的枪声隐约传来,那是抗日的烽火仍在燃烧。
忘小家,顾大家。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无数像陈孝斌、英子、孝兰这样的普通民众,在国难当头之际,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的誓言。
他们的身影,如同这漫山遍野的红叶,点缀在苦难的土地上,汇聚成燎原之势,照亮了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希望之路。
淮水汤汤,奔流不息,见证着这份悲壮,也承载着这份坚韧。胜利,必将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绝世推拿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