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城的喧嚣与变革,如同奔涌的江河,冲刷着古老的堤岸,塑造着新的地貌。议会大厅的辩论声、骑士团的马蹄声、监测站的仪器嗡鸣,交织成新时代的交响。而在圣城平民区一条相对安静的、曾经遍布战后残垣的街道尽头,另一种形式的“新生”正在悄然发生。这里没有议会的庄严肃穆,没有监测站的精密冰冷,却涌动着更为原始、纯粹的生命力,如同废墟中破土而出的新芽,带着倔强的温暖。
这条街道曾是黑暗蠕虫肆虐时的重灾区,残破的砖墙布满蛛网般的裂痕,焦黑的梁柱歪斜地支撑着天空,碎石与锈蚀的金属碎片铺满路面,空气中常年弥漫着灰尘与腐朽的气息。凡光议会成立后,小雅第一次踏足这里时,就被墙角那丛在石缝中顽强绽放的小野花触动——即便身处绝境,生命也会本能地追寻光明。她当即决定,要在这里创办一所学校,一所属于所有孩子、跨越种族与身份的“凡光学校”。
如今,曾经的废墟已换了模样。清理后的场地之上,立起了一座风格质朴却温暖的建筑。墙体没有使用昂贵的大理石或加固合金,而是用清理出来的旧砖块混合着夯实的黄土重新砌筑,砖缝间还残留着孩子们帮忙时不小心蹭上的彩色泥点;屋顶铺着新采的、带着松针清香的茅草,层层叠叠,既遮风挡雨,又透着自然的暖意;窗户开得格外大,框架是本地木匠用回收的旧木材打造,没有繁琐的雕花,只打磨得光滑圆润,确保充足的光线能毫无保留地洒满室内。窗台上摆放着一盆盆耐寒的小植物,是孩子们从郊外移栽回来的,每一盆都挂着小木牌,写着认领者的名字——“星芽的星光花”“小石头的希望草”“阿木的绿绒球”,叶片上还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最引人注目的是建筑的大门。那不是圣城常见的厚重木门或金属门,而是两扇对开的“光之门”:轻便的木框架上,绷着透光性极好的素白亚麻布,阳光穿过时,会在地面投下柔和的光斑。门上没有雕刻复杂的纹饰,只有孩子们亲手创作的装饰——他们从河边捡来彩色卵石、从废墟中翻出碎陶片,拼贴出一个个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的“光”的图案:有的像圆滚滚的太阳,边缘画着参差不齐的光芒;有的像眨眼睛的星星,用白色卵石拼出五角星的轮廓;还有的只是一团放射状的线条,却透着纯粹的快乐。门楣上方,用木炭写着四个稚嫩的大字:凡光学校,字迹旁边画着一只展翅的小鸟,翅膀上涂着淡淡的黄色颜料,那是小雅带着孩子们一起完成的。
学校的理念简单而深刻,写在教室最显眼的一面墙上,是小雅用炭笔精心绘制的:“凡光,不止于太阳的光芒,更是心中的善意、眼中的温暖、手中的互助。它不分种族,不分贵贱,在每一个纯真的心灵中,都能生根发芽。”这不仅是学校的校训,更是小雅倾注全部心力的信仰——她坚信,凡光的传承,不应只存在于议会的决议、骑士的巡逻或学者的研究里,更应根植于下一代的心灵,在最纯净的土壤中生长,最终织成跨越隔阂的光明之网。
此刻,正是凡光学校的第一堂课。
晨雾刚刚散去,金色的阳光透过亚麻布门,化作柔和的光晕,洒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地面没有铺冰冷的石板,而是铺着一层干燥清洁的干草垫,是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从郊外收割、晾晒、编织而成的,踩上去松软舒适,还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二三十个年龄不一的孩子盘腿坐在草垫上,小脸上洋溢着好奇与兴奋。他们大多是平民区的人类孩子,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有些袖口和裤脚打着整齐的补丁,但每一件都干干净净,头发也梳理得整整齐齐。
在这些人类孩子中间,还夹杂着几个更为特殊的身影:
两个略显矮壮的兽人幼崽,皮肤呈浅褐色,额头上刚刚长出小小的、毛茸茸的犄角,像两颗圆润的小石子。他们是黑暗动乱中与家人失散的兽人孤儿,被凡光骑士团在边境巡逻时救助回来,之前一直住在临时安置点。刚来学校时,他们还带着怯意,紧紧攥着彼此的手,不敢和其他孩子说话,但此刻,他们面前的石板上已经放好了炭笔,眼神中满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偶尔会偷偷打量身边的人类孩子,嘴角带着一丝羞涩的笑意。
一只毛色油光水滑的流浪猫,通体漆黑,只有尾巴尖带着一撮白毛。它是从格林小镇跟着米克一起来到圣城的“老居民”,不知为何,对凡光能量格外敏感且亲近,不仅能听懂简单的指令,还能发出几个表达情绪的音节——“饿”“好”“光”。此刻,它正慵懒地趴在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腿上,半眯着眼睛,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舒适声响,偶尔用脑袋蹭蹭女孩的手心,惹得女孩偷偷发笑。
甚至还有一只羽翼未丰的夜莺雏鸟,被孩子们从倒塌的鸟巢中救下,此刻安置在一个铺着软布的竹篮里,放在教室的角落。雏鸟的羽毛呈浅棕色,带着淡淡的斑纹,偶尔会发出几声细弱的啾鸣,孩子们听到后,都会不约而同地放轻动作,生怕惊扰了它。有个名叫小石头的男孩,还特意从家里带来了小米粒,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子里,轻声说:“小鸟快吃,吃了就能飞啦,飞起来就能摸到光啦。”
小雅站在孩子们面前,没有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而是同样坐在一个矮矮的草垫上,与孩子们的视线平齐。她今天穿了一件鹅黄色的棉布长裙,裙摆上缝着几朵小小的白色野花,是她自己采摘、晾晒后缝上去的,像一朵温暖的向日葵。她的画板放在身边,上面还残留着昨晚备课的草图,脸上带着温柔而坚定的笑容,眼神清澈得像山涧的溪水,能映照出每个孩子的身影。
“欢迎大家,来到凡光学校。”小雅的声音清澈悦耳,如同溪水流过卵石,温柔却有力量,“在这里,我们没有厚厚的书本,没有必须背下来的规矩,也没有严厉的惩罚。我们只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她伸出纤细的手指,指向从窗户和门扉透进来的、在空气中舞动的光尘,“——那就是‘光’。”
孩子们顺着她的手指看去,眼睛亮晶晶的,有的伸出小手,想要抓住那些浮动的光斑,却只能摸到一片温暖的空气。
“光,是什么呢?”小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提问引导着孩子们思考,她的声音轻轻的,像是在和朋友聊天,“是天上那个大大的、暖暖的太阳吗?”她用手比划了一个圆,脸上带着笑容。
“是!”孩子们齐声回答,声音稚嫩而响亮,还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学着她的样子,用手比划着太阳,嘴里发出“咚咚”的声音,引得大家一阵轻笑。
“是晚上,妈妈点亮的油灯吗?”小雅又问,眼神扫过每个孩子,“油灯的光,能帮我们赶走黑暗,照亮书本,对不对?”
“对!”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举手回答,“我妈妈的油灯是蓝色的,晚上我就着灯写字,妈妈在旁边缝衣服,可暖和了!”
“说得真好。”小雅笑着点头,又问,“那汉斯爷爷烤面包时,炉子里红彤彤的火,是不是光?”
“是!”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大声说,“汉斯爷爷的面包可香了!炉火红红的,能把面包烤得软软的,那光也是暖暖的!”
小雅笑了,她的笑容仿佛也带着光,让整个教室都变得更加温暖:“你们说得都对。但是,光还有很多很多样子,它藏在我们的身边,藏在每一天的生活里,藏在我们的心里。”她拿起身边的炭笔,在画板上快速勾勒起来。她的动作流畅而温柔,炭笔在木板上划过,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很快,一幅简单却温暖的画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妇人,正将一块热气腾腾的面包递给一个瑟瑟发抖的乞丐,乞丐的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在妇人递出面包、乞丐伸手接住的瞬间,小雅用柔和的线条画了一圈淡淡的光晕,笼罩着两人的手。“看,”她指着那圈光晕,轻声说,“分享,是一种光。它能温暖别人,也能让自己的心里充满力量。”
孩子们睁大了眼睛,发出轻轻的惊叹声。他们从未想过,分享面包这样平常的事情,竟然也蕴含着“光”。
小雅没有停下,又在画板的另一侧画了起来:一个高个子的大孩子,正扶起摔倒在地的小孩子,小孩子的眼泪还挂在脸上,却已经露出了笑容。在两人相握的手上,同样有一圈淡淡的光。“帮助,也是一种光。”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哪怕只是扶一把、说一句安慰的话,都是光的样子。”
接着,她又画了一只鸟妈妈,正衔着虫子,喂给巢中张着嘴巴的雏鸟,鸟妈妈的翅膀下,也有一层柔和的光。“爱,也是一种光。”她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朋友之间的爱,甚至对小动物的关心,都是光。它让我们不孤单,让世界变得更温暖。”
孩子们看得入了迷,小脸上满是专注。那个名叫阿木的兽人幼崽,忍不住伸出小手,轻轻比划着画板上的光晕,嘴里小声念叨着:“光……暖暖的……”他身边的人类小女孩听到了,主动递给他一块炭笔,笑着说:“阿木,等会儿我们一起画光呀。”阿木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小雅放下炭笔,目光扫过每一个孩子,包括那两位兽人幼崽、那只打呼噜的黑猫,还有篮子里的小鸟,语气格外温柔:“我们学校的第一堂课,没有复杂的知识,只有一个简单的任务——‘画下你身边的光’。”
她起身,从墙角的木箱里拿出一堆表面磨得光滑的石板和一截截木炭笔。这些石板是她和骑士团的成员一起从废墟中挑选、打磨而成的,没有昂贵的纸张,却足够孩子们尽情创作;炭笔则是用圣城外的松木烧制的,是老工匠们特意为学校准备的,质地细腻,书写流畅。
“大家看,”小雅举起一块石板和一支炭笔,“这就是我们的画笔和画纸。不用画得像大师一样完美,也不用拘泥于任何形状。只要画出你心里感受到的,那个让你觉得温暖、开心、或者充满力量的‘光’的时刻。”她走到孩子们中间,一一分发石板和炭笔,“它可以是你看到的——比如妈妈的笑容、骑士叔叔的背影;可以是你做到的——比如帮助了别人、分享了自己的东西;甚至可以是你梦到的——比如会发光的小鸟、铺满鲜花的小路。无论是什么,只要是你心中的光,就是最棒的画。”
孩子们兴奋地接过石板和炭笔,立刻埋头画了起来。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炭笔划过石板的“沙沙”声,偶尔夹杂着孩子们的低声交流、黑猫满足的呼噜声,还有夜莺雏鸟细弱的啾鸣。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孩子们专注的侧脸上,他们的睫毛很长,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小眉头微微皱着,透着一股认真的可爱。
小雅起身,轻轻地走在孩子们中间,脚步放得极轻,生怕打扰到他们。她看着孩子们笔下逐渐成形的、稚拙却真诚的画面,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温暖。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画了妈妈在灯下缝补衣服的场景。石板上,妈妈的身影被一圈大大的光晕笼罩,手里的针线闪着小小的光,旁边画着一个小小的自己,正睁着眼睛看着妈妈,脸上带着笑容。“老师,”小女孩感觉到小雅的目光,抬起头小声说,“妈妈的灯,是世界上最暖的光。”小雅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她的头:“说得真好,你的画里,满是爱的光。”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画了凡光骑士团救助难民的场景。他用粗重的线条画了一个高大的骑士,身披带着光芒的铠甲,正将一个摔倒的小女孩扶起来,骑士的身后,画了一个圆圆的太阳。“老师,”小男孩骄傲地说,“骑士叔叔是英雄,他们的光,能赶走坏人,保护我们!”小雅笑着点头:“没错,守护也是一种强大的光,你观察得真仔细。”
两个兽人幼崽凑在一起画画。阿木画了一个兽人部落的场景,篝火熊熊燃烧,周围围着很多兽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篝火的光芒用红色的碎陶片拼贴而成,格外醒目。“这是……家乡的火。”阿木有些羞涩地说,“以前,部落里的篝火,很暖。”另一个兽人幼崽名叫石头,他画了自己和人类孩子一起种树的场景,小树苗的顶端画着一圈光,旁边的人类孩子正给他递水壶。“我们……一起种光。”石头的人类语言还不太流利,却表达得格外真诚。小雅看着他们的画,眼眶有些发热——这正是她想要的,跨越种族的理解与互助,如同最温暖的光,正在孩子们心中萌芽。
那只黑猫似乎也被氛围感染,它从女孩的腿上跳下来,伸了个懒腰,然后走到一个空着的石板前,用爪子蘸了蘸旁边水碗里的清水,开始在石板上胡乱扒拉。看似无意义的抓痕,歪歪扭扭,却在小雅特殊的感知中,隐约勾勒出一种温暖的波动——那是“陪伴”的光,是它趴在孩子们身边时,感受到的安心与温暖。小雅忍不住笑了,蹲下身,用炭笔在黑猫的“画”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太阳:“你的光,是陪伴的温暖,对不对?”黑猫似乎听懂了,用脑袋蹭了蹭她的手,发出“呼噜”的声音。
小雅继续往前走,目光最终落在了角落里一个安静的小女孩身上。
那个女孩看起来约莫五六岁,是人类的孩子,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旧裙子,裙摆上有一个小小的补丁,是用浅蓝色的布料缝的,看得出来缝补者的细心。她安静得几乎像一抹影子,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急切地动笔,也没有和身边的人交流,只是双手捧着石板,低着头,浓密的栗色长发垂下来,遮住了她大部分脸庞,只能看到一小截白皙的鼻尖和紧紧抿着的、缺乏血色的嘴唇。她的手指很细,紧紧攥着炭笔,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似乎在犹豫,又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小雅记得这个女孩。她叫星芽,是几天前一位沉默寡言的老工匠送来的。老工匠是平民区有名的木匠,手艺精湛,却不善言辞。送星芽来的时候,他只是低着头,小声说:“这是我的孙女,父母在动乱中没了,我……我没时间照顾她,听说您这里收孩子,就送来了。”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愧疚,临走时,还塞给小雅一个小小的木刻——一只展翅的小鸟,做工精致,看得出来花了很多心思。
星芽来了之后,就一直很安静,几乎不说话。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整理草垫、一起采摘植物时,她总是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眼神中没有孤僻,只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但小雅第一次见到她时,就注意到了她的眼睛——那是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瞳孔颜色偏浅,像是盛着星尘的湖水,偶尔会闪过一丝极其微弱的光芒,让人难以忽视。
小雅放轻脚步,走到星芽身边,蹲下身,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温柔得像春风:“星芽,是不是想不到画什么呀?没关系,慢慢想。”她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陪着她,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石板上。
星芽没有抬头,只是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细瘦的手指依旧紧紧攥着炭笔,指节泛白。她的肩膀微微紧绷,像是在承受着某种无形的压力,又像是在努力捕捉着什么遥远的画面。
小雅正想再鼓励她几句,比如问问她喜欢的东西、或者梦里的场景,却忽然注意到,星芽低垂的眼眸深处,似乎有极其微弱的、银色的光点一闪而过,如同夜空中最遥远的星辰在眨眼。那绝非普通的反光,也不是光线折射造成的错觉——那光点带着一种特殊的波动,与小雅在星落遗迹感受到的光之树能量,有着隐隐的共鸣!
小雅的心脏猛地一跳,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星芽,想要确认自己的感知是否出错。
就在这时,星芽仿佛下定了决心。她猛地抬起头,那双浅色的瞳孔中,之前一闪而过的银光似乎变得更加明显了些,如同清澈溪水下铺着的细碎水晶,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她不再犹豫,握紧炭笔,开始在石板上飞快地画了起来。
她的画法与其他孩子截然不同。没有具体的人物,没有明确的生活场景,甚至没有遵循常规的比例,但线条却流畅而肯定,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掌控力,仿佛那些画面早已深深烙印在她的脑海中,只是此刻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她先是在石板中央画了一棵奇特的树。那树没有粗壮的树干,枝桠如同光带般向上伸展,交错缠绕,像是通往天空的阶梯;树枝上没有叶子,却点缀着无数细小的光点,如同星星;树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而地下的部分,被她用细密的线条画成了复杂的纹路,像是古老遗迹的图案,又像是某种能量网络的脉络——这棵树,与小雅和莱昂在星落遗迹深处见到的“光之树”,何其相似!只是星落遗迹的光之树更加宏伟,而星芽画中的树,却透着一种稚嫩的灵性。
接着,她在石板的右上角,遥远的边缘,画了一座屹立在波涛之中的灯塔。灯塔的塔身是简单的圆柱形,顶端却放射出强烈的光束,穿透了云层,直冲向天空。海浪用深浅不一的线条勾勒,显得汹涌而辽阔,而灯塔的周围,同样有一圈淡淡的光晕,像是在抵抗着黑暗的侵袭——这灯塔,又与艾拉在监测站绘制的、海外岛屿可能存在的“凡光指引标志”,隐隐对应!
小雅的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她强压下心中的惊讶,继续看着星芽的画作。
星芽画完主体后,没有停下,而是换了炭笔的侧面,在树与灯塔之间的空白处,涂抹出深浅不一的灰色。深灰色的部分,她画了细密的波浪线,代表浩瀚的海洋;浅灰色的部分,她点了无数个小小的圆点,代表无垠的星空。然后,她停下笔,微微喘了口气,小脸上泛起一丝淡淡的红晕,似乎有些疲惫,但眼神却更加明亮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已经画完的时候,星芽伸出了右手食指——不是握着炭笔,而是用指尖,轻轻点向那棵“光之树”的顶端。
奇迹,就在这一刻发生了。
她的指尖触及石板的瞬间,那用炭笔画出的“光之树”的顶端,竟然真的泛起了一点极其微弱的、乳白色的、温暖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呼吸般明灭了一次,柔和却坚定,带着纯粹的凡光能量,与星落遗迹光之树的能量频率几乎完全一致!
紧接着,那点微光顺着她指尖划过的轨迹,缓缓流淌而去——她的指尖在石板上轻轻一画,划出一条连接树与灯塔的弧线,穿越了代表海洋与星空的灰色区域。光芒顺着这条弧线慢慢移动,如同一条发光的溪流,流过之处,炭笔线条仿佛被注入了生命,隐隐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活性”,原本平淡的线条,此刻竟像是真的跨越了时空的阻隔,将光之树与灯塔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当那点微光最终“流”到灯塔顶端时,灯塔放射出的光束,在小雅的特殊感知中,突然变得格外“真实”和“迫切”,仿佛在发出求救的信号,又像是在呼唤着连接与共鸣!
这不是简单的画!这是蕴含着能量与意志的“复写”!
小雅的心脏狂跳不止,几乎要跳出胸腔。她能清晰地感受到,石板上的微光虽然微弱,却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与凡光能量深度契合的特质。星芽不是在“画”,而是在用某种她自己都可能无法理解的天赋,将她所“感知”到的、某种存在于遥远时空的“真实景象”,以能量的形式复现了出来!
更让小雅震惊的是,画中的核心意象——光之树与凡光灯塔通过星轨般的弧线相连——与艾拉在监测站绘制的“跨域凡光网络构想草图”,几乎完全一致!艾拉的构想基于数据与逻辑,是理性的推演;而星芽的画作基于感知与天赋,是感性的复现。两者跨越了理性与感性的界限,指向了同一个可能:跨域凡光网络,并非只是构想,而是曾经存在、或需要被重建的现实!
光芒只持续了短短几秒钟,就如同耗尽了能量般,缓缓消散在石板上,只留下一丝微弱的能量余温。但那短暂的光芒,却在小雅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星芽在完成这一切后,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小脸变得有些苍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放下手指,眼神恢复了些许孩童的懵懂,带着一丝不安看向小雅,似乎在担心自己画得不好,又像是在害怕刚才发生的异象。她的小手紧紧攥着衣角,小声说:“我……我画完了……”
“星芽……”小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激动,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块石板,指尖触及石板时,还能感受到残留的温暖能量。她看着星芽苍白却坚定的小脸,看着她那双瞳孔深处依旧闪烁着细碎银光的眼睛,一个惊人的猜测在她心中逐渐清晰——
星芽,这个父母双亡、由老工匠收养的、沉默寡言的小女孩,恐怕不是普通的孩子。她那奇异的眼睛,她与生俱来的凡光能量亲和力,她这蕴含预言与连接力量的画作,她无意识中勾勒出的跨域网络蓝图……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可能:星芽,极有可能是星落遗迹古代文明的后裔!
她的血脉中,流淌着那个失落文明的血液,传承着某种与星轨、与凡光网络相关的古老天赋。这种天赋并非后天习得,而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如同呼吸般自然。她画中的场景,不是幻想,而是基于血脉感应的“预兆”或“现实映照”——海外岛屿的凡光灯塔(如果确实存在),可能真的处于能量枯竭、即将熄灭的巨大危机之中!而光之树与灯塔的连接,正是拯救危机的关键!
小雅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用尽全力维持着脸上的温柔笑容。她轻轻抚摸着星芽的头发,动作温柔得像是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星芽,你画得非常棒,真的非常棒。这是老师见过的,最特别、最有力量的光。”
星芽的眼睛亮了一下,苍白的小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个极其轻微、却真实存在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冰雪初融,如同星光闪烁,格外动人。
“你能告诉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吗?”小雅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星芽怯生生地看了看石板,又看了看小雅,小嘴唇动了动,用细若蚊蚋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是……是树……和灯……”她顿了顿,似乎在努力寻找合适的词语,“它们……需要……连着……光……不然……灯塔……要灭了……”
虽然词汇有限,表达得有些模糊,但那种焦急和关切却真实地传递了出来。她的小手紧紧握着,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仿佛真的能感受到灯塔即将熄灭的危机。
小雅紧紧握着那块石板,感受着其上尚未完全散去的能量余温,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她看着星芽那双此刻显得有些疲惫、但瞳孔深处的星光似乎更加清晰的眼睛,轻声却坚定地说:“星芽,谢谢你。你帮了我们一个大忙。这棵树和这盏灯,老师认识,我们会想办法,让它们的光连起来的,不会让灯塔熄灭的。”
星芽似乎听懂了,重重地点了点头,小脸上的笑容更加明显了些,眼中的忧虑也消散了不少。她低下头,开始用手指轻轻摩挲着石板上的线条,动作温柔而专注。
小雅将这块非同寻常的石板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放进自己带来的帆布包中——这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解开古代文明谜团、应对海外危机的关键线索,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她站起身,再次看向教室里的孩子们。他们大多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画作,正互相展示着、交流着,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快乐。那个画了骑士的小男孩,正在给兽人幼崽阿木讲解骑士团的故事;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小心翼翼地给夜莺雏鸟喂食;黑猫则趴在星芽的身边,用脑袋蹭着她的手臂,像是在安慰她。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孩子们身上,洒在他们的画作上,洒在这间充满温暖的教室里。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孩子的笑声、炭笔的墨香,还有淡淡的凡光能量波动,柔和而安宁。
小雅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感动与坚定。她原本以为,凡光学校只是传承善意、连接心灵的地方,但此刻她才明白,这里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凡光传承的摇篮,更可能成为发现未来希望、解读远古谜团的钥匙。星芽的出现,以及她这幅蕴含预言与连接之力的画,仿佛在艾拉基于数据和逻辑绘制的蓝图上,增添了鲜活而充满希望的注脚——跨域凡光网络,不仅是理性的构想,更是刻在血脉中的使命。
一个新的凡光守护者,或许就在她这间平凡的学校里,悄然出现了。而她所预示的,是一条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连接起来的光明之路。
小雅知道,她必须立刻将星芽和这幅画的事情,告知莱昂和艾拉。星芽的特殊天赋、她与古代文明的潜在联系、她所预示的灯塔危机,都可能成为影响圣城乃至整个凡光世界的关键。但在此之前,她要先完成这堂意义非凡的第一堂课——她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心中的光,有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孩子们,”小雅的声音再次响起,清澈而坚定,“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画的是什么光呀?”
“我!我先来!”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第一个举手,脸上满是骄傲。
“我也来!”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也举起了手。
孩子们纷纷响应,教室里再次变得热闹起来,充满了欢声笑语。阳光透过“光之门”,将孩子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他们的笑容如同最灿烂的光,照亮了这间小小的教室,也照亮了凡光未来的希望之路。
小雅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温柔而坚定的笑容。她知道,这第一堂“凡光学校”的课程,在平静的表面下,已然掀动了影响深远的波澜。光,在孩子们心中点亮;而希望,在一个看似最柔弱的小女孩身上,绽放出了跨越时空的光芒。
等到课程结束,孩子们被家长陆续接走后,小雅会立刻带着那块石板,前往凡光议会,去找莱昂和艾拉。一场关于古代文明、跨域网络与海外危机的讨论,即将拉开序幕。而凡光学校,这颗在废墟中悄然发芽的种子,也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成长为支撑凡光世界的参天大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光之骑士传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