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在田”——出自《易·乾》;经历了潜藏积蓄,要抓住一定的时机,才能崭露头角。向内反省,向内找寻。
第五十七难——育人责任之重
龙每次蜕皮的时候都是脱胎换骨再次成长的过程,此时也是他最为脆弱的时候。每次要经过一番挣扎,走出羽翼未丰的稚嫩时期,开拓属于自己的新天地。面临新的不确定性选择,经历危机四伏的暗礁险滩,度过随时被淘汰的危机。
曾经作为企业的一线生产者、工程师、外贸工作者,做了不同的尝试,尽管越来越接近目标,但仍未得见真龙容颜。每一次角色转换都是脱皮蜕变的成长,这些不同身份的转换和工作内容的更新交替总是顺应天地人三才配合。只是最后一个角色,由于在人的配置上突发黑天鹅事件,王亚龙才被迫出走。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危机之中,威胁与机遇并存。
教育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始终不舍的情怀,也是有钱人的主要追求之一。此时进入教育领域,恰逢其天时地利人和,那里也为亚龙找寻真龙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他已经感受到即将到来的育人责任之重。
离开了制造业和外贸领域的亚龙开始考虑新的寻龙途径。
苗红说:“我的母校里有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看上去挺高大上的,你不妨去看看。”
亚龙说:“倒是不妨去看看有无更多寻龙途径。”
苗红不耐烦地说:“你就知道找你那个所谓的龙,哪里有什么所谓的龙啊,让别人听到,以为你精神不正常啊。”
苗红毕业于一所以设计专业为特色的学院,合作办学的那所学校就设在学院二十层主楼里的第八层和第十一层。亚龙刚踏入这所学校,就被一阵学潮旋风席卷了进去。
按照与学校面试官莎拉(Sara)的约定,王亚龙在上午十点钟来到教学楼八层。踏出电梯的那一刻,他进入了完全不同于国内学校的环境——电梯面对着横跨整个楼道的明黄色木框包边落地玻璃墙,玻璃墙后面左侧被各专业宣传画所占据,右侧是三排共六张办公桌,办公桌后面的工作人员正在打电话或相互交谈。楼道里,浅灰色地板革洁净明亮,楼道两侧教室的深红色门扇镂空,镶嵌着蓝色边框透明玻璃,透过教室门,可以看到学生们上课的情景。
一位小眼睛、刺头、高个儿、微胖、系着蓝色条纹领带的工作人员从玻璃墙后面的办公室迎出来,与亚龙打招呼,自我介绍叫做史考特(Scott),问亚龙是否需要帮助。亚龙说明来意,他将亚龙引领到行政办公室,经过一个前台,前台旁是校长室。史考特将亚龙介绍给坐在最里面办公桌前的那位面容端庄又显干练的中年女士,并向亚龙介绍这位就是行政经理莎拉。亚龙判断,这是一位“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莎拉微笑着说:“是王亚龙先生吧?你来得正好,先请坐。”她手指着办公桌旁的高级办公椅,转而又有些为难地说:“不好意思啊,我们这里正有……赶上有一点儿小问题。”她问亚龙:“你英语说得怎么样?之前看了一下你的简历,你英语应该不错吧?”
亚龙说:“还可以吧。”
“那好,有一个班的学生正要和校长奥利维亚(olivia)对话,翻译们都在上课,所以需要一个翻译临时帮一下忙,你看行不行?”莎拉急切地问。
亚龙觉得被架在了火上,要“考”一下子了。他硬着头皮说:“可以试一下吧。”
莎拉引领王亚龙到校长室,将他介绍给校长奥利维亚,说:“校长,有翻译了,可以开始了。”亚龙便跟随二人来到教室。
王亚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要应对这个环境里面的每一张陌生课桌、每一把陌生椅子、每一扇陌生门板、每一扇陌生窗子和每一位陌生教师与学生,需要瞪大眼睛,膨大鼻孔,竖起耳朵,张开所有细胞的毛孔,吸收周围所有正能量,躲避可能意外刺来的有毒锋芒。
教室不大,二十几位学生挤满了房间,他们有坐在椅子上的、坐在课桌上的、在过道来回踱步的。亚龙跟着莎拉和校长奥利维亚挤过人群,来到教室前面,莎拉摆手示意同学们安静。
一个中等身材三十多岁的女学生站在过道上高声说:“又让我们等了二十分钟,请校长和学生说几句话就那么难吗?”后来,亚龙得知她叫翠斯特(trista),其他学生也跟着吵吵,“什么时候能够恢复正常上课?”“总是换老师,这还怎么学啊?”……
莎拉再次微笑着请同学们坐下,大家仍是吵吵嚷嚷。矮小娇弱的奥利维亚静静地看着大家,不知是过于放松还是多少有些紧张,双手相互抠着手指甲。翠斯特示意大家都坐下来,同学们才逐渐安静下来。看得出来,她是学生们的意见领袖。
于是,一场以翠斯特为首的学生群体和学校的对话开始了,校长讲英文,学生讲汉语。王亚龙竭尽所能,将双方的中英文互译。在此过程中,将学生言语中的质问甚至谴责的成分减弱,变成简单的疑问句,将严厉的词句用和缓的近义词代替;将校长理智平静的陈述,做出清晰准确的表达。他知道,此种场合之下,总免不了有谁会夸大其词。
学生质问为什么系主任米歇尔(michelle)不给学生上课,反而请假去泰国旅游;回来后不好好上课,反而向学生炫耀旅游体验;不仅如此,本来学生由于对她学术水平的认可,打算原谅她上述行为,但她又突然辞职,只待下一位系主任来接替她的工作就离开,或者再过一个月到了期末,即使没有新人接替,米歇尔也将离开学校,前往泰国分校担任系主任;学校为什么如此随意调配老师?耽误了学生们学业,学校将如何补救?如何实现入学时给大家承诺的良好就业前景?
校长向学生保证,学校自有一套成熟的教师与教学管理系统,不会耽误大家的学业;系主任肯定有她个人的苦衷;新的老师已经完成面试,正在办理签证的过程中,很快就会到位;今后教师队伍将更加稳定;大家回去正常上课,只要认真学习,顺利毕业,就会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双方都对某些问题和观点做了反复强调,尤其是学生一方对教师稳定授课问题穷追不舍。经过半个小时你来我往的舌战,充分表达了意见的学生们逐渐平息下来,无可奈何地纷纷离开,回去上课。
亚龙跟在校长和莎拉后面往回走。
一个精瘦又略显苍白的女孩走在亚龙身边问:“是新来的老师吧?”亚龙说:“临时帮忙。”她又说:“听得出来,刚才你翻译的用词是在努力缓解双方的尖锐矛盾,调和气氛,我觉得挺好的。”“矛盾宜解不宜结,希望大家都好。”“谢谢你。”她又自我介绍道:“我是丽萨,室内设计系的学生。”亚龙说:“我姓王。”“你需要一个英文名字。”“好的,我想想。”
回到办公室,莎拉去到校长室与奥利维亚说话,亚龙坐在莎拉办公桌旁的蓝灰色布艺沙发上平静一会儿。他认为今天的临时考试成绩自评七分,考虑到刚才那个女学生的评语,再加上一分。这比在LAc公司面试外贸经理时多了一分紧张,但成绩相近。
五分钟后,莎拉从校长室出来,对亚龙说:“校长感谢你刚才的翻译,她也能听懂中文,说你翻译的很到位,清晰地表达了她的意思,有的地方还替她使用了中国人习惯的表达用语,她让我代她谢谢你。”
“不用谢,很高兴能帮上忙。我是想过来看看学校,正赶上这么一个情况,也是有些意外。”
“确实不好意思,我们一见面,就将你带进这么一个场面,确实迫不得已。”
“没关系,好在我也经历过类似场景,对学校和学生们都能够理解。希望最后能够解决好问题。”
“是啊,你看,办一所学校多么不容易。外人看来,学校教育很简单,老师上课,学生好好学习就可以了。但是,经常有闹心的事情,总有学生挑头闹事,当然,也有个别老师工作不够稳定,西方人的个性自由特点太过突出,要管理好学校,又是要操碎了心。不好意思,我又说多了。”
莎拉双手理了一下齐耳短发,将座椅转过来面向亚龙坐定,双腿并拢斜靠在桌子腿上,左臂搭在桌沿上,右手做着简单的手势说:“这样吧,我大致介绍一下学校情况。”
莎拉说:“现在不断加速的全球化进程也在推进教育国际化,全球就是一个地球村嘛。咱们学校是中方与S国LRG大学合作创立的设计类专业学院,融合了双方优质资源,提供一系列特色设计类专业,聚合了全球多国优秀的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不用出国的‘留学’机会。
“国人习惯于让孩子报考国内名校,得到好的教育,对于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实属无奈,好像是最后的选择,其实不然。不是有很多学生家长希望将孩子送到西方国家接受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吗?咱们的中外合作办学就是将国外的先进教育引入到了国内,送到了学生面前,这是不出国的留学,在国内就可以得到世界先进水平教育。学费比在国外低很多,学生学习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学习质量还有保障。当然,这就需要有一批优秀的中方人员配合老师们开展教育,使学院在教育质量、语言沟通、文化融合和未来就业方面做好工作,消除家长和学生的担心,未来使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我们一直在招募有能力和希望在教育行业工作的人士。对于外方合作者来讲,人家挣钱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讲,在这里工作,可能挣不了大钱,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想做好工作,还真要喜爱与学生和老师打交道,喜爱教育事业才行。
“合作学校吸引学生的不仅是专业设置,还有其它学校没有的全英文教学环境,老师来自世界各地,有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等等,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学术背景和产业实践经验。学生们可以接触多元文化,这里就是一个小联合国。这里培养的是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强调国际化教育理念和实践。学生们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掌握很好的设计能力,较强的中英双语沟通能力,获得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历得到国际认可,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咱们的生源渠道不同,有国内高考落榜生——高考仍是竞争激烈的人生大考,很多学生没有机会上大学,又不愿意去一般的技校,因为那里意味着将来去当一名普通工人,于是,在这里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设计类专业,在这里可以实现做设计师的梦想;还有那些虽然考上了大学,发现对专业不感兴趣,半路退学来这里学设计的;有国外留学归来的留学生,对之前所学专业不满意,来学设计和设计管理的;还有事业成功的人士,回炉学习外国创新设计理念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其中还有十分之一外国学生,他们是驻华官员和外国商人的孩子……当然,我们也要处理很多零碎的事情,比如,像刚才那种与学生的对话。”
莎拉最后说:“我又说多了,这是学校基本情况,你看有什么要问的?”
亚龙说:“谢谢莎拉,感谢你的介绍,很全面了。学生们来学校的时候,情况不是很理想吧?”亚龙有点含糊地问。
莎拉说:“我明白你的意思。有人认为我们接收的是社会淘汰下来的学生,但是,不能这样理解——一些学生的高考成绩确实挺低的,很多学生也没有绘画基础,但是,绘画能力不是学习设计专业的必要和必备条件,国外很多知名的设计大师不会绘画呢。再说,这些上不了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真的就一定一无是处,只是还没有机会显露出自己的特长,有的孩子在设计方面还有一定的天分呢。家长认为如果强制他们去技校又会自毁前程,他们不能就这样自暴自弃、到社会上去混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龙LOONG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