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卫城外的厮杀声渐次平息,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晨光穿透硝烟,洒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浊血与泥土凝结成暗褐色的斑块,折断的兵器与残破的旌旗在风中微微晃动,诉说着昨夜激战的惨烈。
李诚勒住战马,玄铁铠甲上溅满了暗红的血渍,刀刃上的血迹顺着锋刃缓缓滴落。他抬手抹去额头的汗水与尘土,目光扫过满目疮痍的战场,最终落在策马而来的秦良玉身上。她的银枪枪尖犹带血珠,鬓边发丝散乱,却依旧身姿挺拔,眼中闪烁着劫后余生的坚毅。
“秦将军,辛苦了。”李诚翻身下马,抱拳行礼,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沉稳有力。
秦良玉亦翻身下马,回礼道:“李将军说笑了,若不是你星夜驰援,锦州卫恐怕早已城破人亡。这份恩情,良玉与城内将士没齿难忘。”
两人并肩走向锦州卫城门,沿途的明军将士纷纷驻足行礼,眼中满是敬畏与感激。经过连日苦战,这些将士们个个面带倦容,甲胄破损,却难掩劫后余生的喜悦。城楼上的旗帜经过战火洗礼,虽有些残破,却依旧傲然挺立,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进入城内,街道上一片狼藉,断壁残垣之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军医们正忙着救治伤员,百姓们则自发地为将士们送水送粮,空气中弥漫着药草与烟火混合的气息。秦良玉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愧疚:“连日战火,让城中百姓受苦了。”
李诚轻叹一声:“保家卫国,本就是我等军人的职责。待北疆安定,再让百姓们过上安稳日子吧。”
来到府衙,秦良玉让人备上热水与干粮,两人简单洗漱后,便在堂内议事。亲兵们将一张北疆地图铺在桌案上,锦州卫、宁远城、沈阳城等地标清晰可见。
“李将军,此次你率领五万大军驰援,路上定然遭遇了不少阻碍吧?”秦良玉一边为李诚倒茶,一边问道。
李诚端起茶杯,浅饮一口,缓缓道:“一路疾驰,先后在黄河渡口遭遇联军哨探,又在山谷中遇伏,虽有伤亡,但总算按时抵达。倒是秦将军,锦州卫被围多日,你是如何坚守到现在的?”
提及坚守之事,秦良玉眼中闪过一丝凝重:“皇太极与林丹汗联军十万,来势汹汹。起初他们猛攻城墙,我军凭借坚固城防拼死抵抗,双方死伤惨重。后来联军改变策略,围而不攻,想要耗尽我军粮草。幸得城中百姓相助,军民同心,才勉强支撑到现在。若再晚一日,恐怕……”
她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李诚已然明白其中的凶险。他看着地图,手指指向宁远城的方向:“皇太极率领残部向宁远城撤退,想必是想重整旗鼓,再图反扑。宁远城作为北疆重镇,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秦良玉点头认同:“宁远城城墙高大,粮草充足,本是易守难攻之地。但此次联军虽败,兵力仍有七万之众,不可小觑。更重要的是,皇太极此人诡计多端,林丹汗麾下的蒙古骑兵又骁勇善战,两人联手,实力依旧强劲。”
“此外,”秦良玉补充道,“宁远城守将吴三桂虽有勇力,但行事谨慎,缺乏决断。若联军猛攻,他能否坚守得住,还是个未知数。”
李诚眉头微蹙,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锦州卫经此一战,兵力损耗过半,需要休整补充,暂时无法出兵。我率领的五万大军,虽伤亡两千余人,但主力尚存。我打算今日午后便率军赶赴宁远城,协助吴三桂防守。”
“不可!”秦良玉连忙劝阻,“李将军,你与将士们已两天两夜未得休整,一路奔波,又经历昨夜激战,早已疲惫不堪。若此时强行行军,恐将士们体力不支,遭遇敌军埋伏,后果不堪设想。”
李诚何尝不知将士们疲惫,但他更清楚时间的紧迫性:“秦将军所言极是,但皇太极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休整。他现在必然也在加紧赶路,想要抢占宁远城的有利地形。我们必须赶在他之前抵达,才能做好防御部署。”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样吧,你留在锦州卫,安抚百姓,救治伤员,补充粮草弹药。我挑选三万精锐,即刻启程赶赴宁远城。剩余两万将士留在锦州卫休整,待恢复体力后,再率军赶来支援。”
秦良玉见李诚态度坚决,知道他心意已决,便不再劝阻:“既然如此,李将军务必小心。我已让人备好干粮与马匹,为将士们补充体力。另外,这是锦州卫仅剩的五千石粮草和两千支箭矢,一并交由你带去宁远城,聊表心意。”
“多谢秦将军。”李诚抱拳致谢,“锦州卫的安危,就托付给你了。”
“李将军放心,有我在,锦州卫万无一失。”秦良玉坚定地说道。
午后,阳光明媚,锦州卫城外,三万明军精锐已然集结完毕。将士们虽然面带倦容,但眼神依旧坚定。李诚身披玄铁铠甲,手持佩刀,立于帅旗之下,高声道:“弟兄们,锦州卫之围已解,但北疆的战火尚未平息。皇太极率领残部逃往宁远城,想要卷土重来。我们必须赶在他之前抵达宁远城,守住这道北疆防线!此去路途艰险,可能会遭遇敌军埋伏,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为了大明江山,为了黎民百姓,随我出发!”
“出发!出发!出发!”三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
李诚翻身上马,帅旗一挥,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宁远城的方向疾驰而去。秦良玉站在城门楼上,望着大军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李诚能顺利抵达宁远城,守住北疆的门户。
与此同时,宁远城守将吴三桂正站在城楼上,眉头紧锁。他早已收到锦州卫解围的消息,也得知皇太极率领残部向宁远城方向撤退。吴三桂深知,以宁远城现有的兵力,想要抵挡七万联军的进攻,难度极大。
“将军,明军援军已从锦州卫出发,正向宁远城赶来,领军之人正是李诚将军。”一名副将上前禀报。
吴三桂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随即又陷入沉思:“李诚……此人乃是大明名将,作战勇猛,足智多谋。有他相助,宁远城的防守压力定会大大减轻。但他率领的大军一路奔波,疲惫不堪,能否赶在联军之前抵达,还是个未知数。”
他转头看向城外的官道,心中焦急万分:“传令下去,加强城防,派出斥候密切探查联军与援军的动向。另外,打开粮仓,清点粮草弹药,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一旦联军抵达,务必拼死抵抗,等待援军到来!”
“遵令!”副将抱拳领命,转身离去。
吴三桂望着远方,心中暗暗盘算。他知道,这场宁远城之战,必将是一场恶战。皇太极与林丹汗绝不会善罢甘休,而李诚的援军能否及时赶到,将直接决定宁远城的命运,甚至影响整个北疆的战局。
夜幕再次降临,李诚率领的三万大军依旧在官道上疾驰。将士们轮换着骑马,疲惫到了极点,不少人在马背上都睡着了,但只要听到号角声,便立刻惊醒,继续前行。李诚深知将士们的辛苦,他也早已疲惫不堪,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走在大军的最前方,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谨防敌军埋伏。
夜半时分,大军行至一处山谷。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两名斥候疾驰而来:“将军,前方发现联军哨探,大约有五百余人,正在探查路况!”
李诚心中一凛,皇太极果然派人前来探查。他勒住马缰,沉声道:“传令下去,全军隐蔽,准备突袭!务必将这股哨探全部歼灭,不能让他们回去报信!”
三万明军将士迅速隐蔽在山谷两侧的树林中,大气不敢喘一口。很快,五百余名蒙古骑兵便进入了山谷。他们手持弯刀,骑着骏马,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缓缓前行。
当蒙古骑兵全部进入山谷后,李诚一声令下:“动手!”
埋伏在树林中的明军将士们如猛虎下山,瞬间冲出,将蒙古骑兵团团围住。蒙古骑兵猝不及防,想要反抗,却已是为时已晚。明军将士们个个奋勇争先,与蒙古骑兵展开了殊死搏斗。
山谷中喊杀声震天,兵器碰撞的声音刺耳难听。蒙古骑兵虽然骁勇,但架不住明军人数众多,且突袭而来,很快便被击溃。半个时辰后,战斗结束,五百余名蒙古骑兵全部被歼灭,明军无一伤亡。
“将军,此战大获全胜!”一名副将前来禀报。
李诚点了点头:“做得好。传令下去,立刻打扫战场,继续赶路。务必在明日清晨抵达宁远城!”
大军再次启程,速度比之前更快了几分。李诚知道,这股哨探的覆灭,必然会引起皇太极的警觉,但此时他们已经离宁远城不远了。只要能顺利抵达宁远城,与吴三桂会合,做好防御部署,就能从容应对联军的进攻。
次日清晨,天边泛起一抹红霞。李诚率领的三万大军终于抵达了宁远城外。远远望去,宁远城的城墙高大坚固,城楼上旗帜飘扬,守军严阵以待。
“将军,宁远城到了!”副将兴奋地说道。
李诚勒住马缰,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转头看向身后的将士们,高声道:“弟兄们,我们到了!即刻进城,与吴三桂将军会合,准备迎敌!”
就在此时,宁远城的城门缓缓打开,吴三桂率领一众将领出城迎接。他快步走到李诚面前,抱拳行礼:“李将军,久仰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多谢你及时赶来支援,解了宁远城的燃眉之急!”
李诚翻身下马,回礼道:“吴将军客气了。守护北疆,乃是我等共同的职责。如今联军将至,我们还是尽快进城商议防御之事吧。”
“李将军所言极是,请!”吴三桂侧身引路。
李诚点了点头,与吴三桂并肩走进宁远城。他知道,一场更大的恶战,即将在宁远城外拉开序幕。而这一次,他必须与吴三桂同心协力,守住宁远城,击退联军,守护大明北疆的安宁。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高铭远传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