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晓——此刻已是李娇娇,靠在硬邦邦的床头,细细品味着脑中属于这个小姑娘的、简单得如同白水般的记忆。李家村,山东地界,靠着大名鼎鼎的大明湖……等等,大明湖?山东?再结合刚才爹娘话语里透露出的“当今皇上”“赋税”等零星信息,一个模糊的朝代轮廓在她心中浮现。
她试探着在心里问:“小圆,现在是……清朝?哪个皇帝?”
小圆的光球轻微闪烁,信息流传来:“根据世界背景信息检索确认,当前为清朝乾隆年间,具体是乾隆二十年。所在地为山东省济南府辖下的李家村,毗邻大明湖。”
乾隆二十年……林晓心里咯噔一下。康乾盛世,听起来不错,但也是封建礼教和阶层固化达到顶峰的时期之一。她这个农女的身份,在这种环境下,确实是底层中的底层,想要做点什么,束缚极大。幸好,家里似乎还有点小小的“亮点”。
记忆里,母亲王氏,年轻时曾在济南府里一户不小的官宦人家做过几年粗使丫鬟,后来到了年纪被放了出来,嫁给了本分庄稼汉的父亲李铁牛。因着在大户人家见过世面,王氏比一般村妇多了几分利落和见识,尤其是一手绣活,在村里乃至镇上都有点名气,时常接些绣品补贴家用,这也是李家光景虽贫寒,却能供得起老二李文启去镇上读书的重要原因。
父亲李铁牛,是个典型的北方汉子,沉默寡言,侍弄庄稼是一把好手,对妻子儿女极好。大哥李大志,今年十六,完全继承了父亲的体格和性格,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二哥李文启,十三岁,据说自小就显露出几分聪明劲儿,被村里一位老秀才夸过“或许是个读书的料”,父母咬牙,勒紧裤腰带,将他送去了镇上的私塾,盼着他能读出个名堂,改换门庭。
这次李娇娇落水,就是因为文启从镇上回来休假,带着妹妹去大明湖边的浅水区摸鱼玩耍,结果出了意外。
正理清这些关系,王氏已经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褐色药汁走了进来,满脸心疼:“娇娇,快,把药喝了。娘特意多熬了一会儿,去去苦味。”
看着那碗散发着浓郁苦涩气味的汤药,林晓(李娇娇)的小脸皱成了一团。作为现代灵魂,她对这种未经提纯、味道感人的中药实在有些发怵。但看着王氏殷切的眼神,她只好捏着鼻子,小口小口地灌了下去。苦涩的味道从舌尖一直蔓延到喉咙,让她忍不住干呕了一下。
王氏赶紧递过一碗温水,又像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打开,里面是几颗粗糙的麦芽糖。“快,含颗糖甜甜嘴儿。你大哥今天卖柴火换的。”
这一刻,林晓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暖和不易。几颗麦芽糖,在这个时代对于农家孩子来说,恐怕已是难得的奢侈零嘴。她含住糖,甜味渐渐冲淡了苦涩,也让她更坚定了要改善这个家境的念头。
养病的日子枯燥却也让林晓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和思考。她发现李家的饮食极为单调,主食是糙米、杂粮面,菜蔬主要是自家院子里种的几畦青菜和田间地头的野菜,油水很少,盐也是粗粝的大粒盐。调味料只有简单的盐和一点自家酿的酱。王氏的绣活虽然能换钱,但价格被镇上的绣庄压得很低,且费眼睛。
“娘,您这绣的是喜鹊登梅吗?真好看。”林晓凑到正在窗下做绣活的王氏身边,假装天真地夸赞。
王氏笑着摸摸她的头:“是啊,镇上的王掌柜订的,说是城里人家小姐出嫁用的。要是绣好了,能换二十文钱呢。”二十文,林晓心里换算了一下,大概能买几斤粗粮,但对于一个需要耗时数日甚至更久的精细绣品来说,这工钱实在太廉价。
“娘,您在城里大户人家待过,他们是不是都喜欢新奇好看的花样啊?”林晓引导着问。
王氏叹了口气:“是啊,城里人花样多,讲究也多。娘会的这些,还是当年在府里跟人学的老样子,这么多年也没什么新意。听说现在城里流行什么‘苏绣’,花样更精细,颜色也更鲜亮,可惜娘没见过,也学不来。”
林晓心中一动。她虽然不会刺绣,但作为来自信息爆炸时代的灵魂,她见过的各种图案、花纹、配色方案,绝对是这个时代的人难以想象的。或许,可以从这里入手?
她又把目光投向家中的饮食。北方农村,冬日漫长,蔬菜匮乏。她记得似乎有窖藏白菜、萝卜,或者制作酸菜、泡菜的方法?还有,大明湖水域丰富,鱼虾应该不少,除了摸鱼,能不能想点别的办法捕捞?鸡蛋也是个好东西,能不能试试改进一下鸡窝,或者找点能让鸡多下蛋的吃食?
这些念头在她脑中盘旋,但她知道不能操之过急。一个十一岁的农家女,突然懂得太多,绝非幸事。她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契机,一点点地展现出来。
几天后,林晓的身体大好,被允许在院子里活动。她看到王氏在准备晚饭,洗好的野菜打算简单焯水凉拌。林晓走过去,装作好奇的样子:“娘,这野菜就这么吃吗?我前几天做梦,梦到一种吃法,可香了。”
王氏笑道:“哦?俺家娇娇还做梦学做菜了?说说看,怎么个香法?”
林晓比划着:“就是把野菜焯水后,挤干水分,然后用一点点热油,加上蒜末和干辣椒段爆香,再淋在野菜上,拌上盐和一点点醋……梦里可香了!”她描述的是现代常见的凉拌菜做法,在这个普遍水煮、蒸、炖的农家,用油“爆香”的概念还算新鲜。
王氏听了,觉得有趣,反正家里刚好有之前炼的一点猪油,还有秋天晒干的野辣椒,便依着林晓说的试了试。当热油刺啦一声浇在蒜末和辣椒上,激发出浓烈的香气时,不仅王氏愣住了,连在院里干活的李铁牛和李大志都吸着鼻子看了过来。
晚饭时,这盘简单的凉拌野菜获得了全家的一致好评。李铁牛咂摸着嘴:“他娘,今天这菜弄得香!比往常有滋味多了!”李大志也闷头多吃了几口。
李文启更是夸张地说:“娘,妹妹这梦做得好!以后咱家菜都这么做吧!”
王氏看着家人喜欢,也高兴,搂过林晓:“看来俺家娇娇是个有口福的,病了一场,还开了吃食上的窍了。”
林晓依偎在母亲怀里,心里小小地松了口气。这是一个成功的开始。她并没有拿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只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稍微改善了一下烹饪方法,就提升了生活质量。
她注意到,家里的鸡蛋王氏都攒着,除了给读书的文启偶尔吃一个,大部分都是拿去换钱的。林晓便又装作无意地说:“娘,我看后山有种开黄花的草,梦里有白胡子老爷爷说,鸡吃了爱下蛋。”
王氏将信将疑,但想着女儿之前说的凉拌菜确实好吃,便让李大志有空去挖了些林晓描述的蒲公英回来,切碎了拌在鸡食里。一段时间后,家里的几只母鸡下蛋果然似乎更勤快了些,虽然可能只是心理作用或巧合,但王氏却更相信小女儿有点“福气”和“灵性”了。
林晓一步步地,小心翼翼地释放着来自现代的知识碎片,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小石子,开始在这个清贫却温暖的农家激起一圈圈微小的涟漪。她知道,真正的改变需要更长久的时间和更合适的机会,比如,如何让母亲的绣活变得更值钱?如何让二哥的读书路更顺畅?甚至,如何利用这大明湖的资源?
她抬头看了看北方湛蓝的天空,乾隆盛世下的农村,既有沉重的赋税和礼教束缚,也潜藏着机遇。而她这个拥有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灵魂的李娇娇,将要在这片土地上,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眼下最要紧的,是继续扮演好这个懂事有点小机灵的农家女,同时,耐心地等待和创造那个能让她施展更多能力的契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综影视:女配的千层套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