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迈的清晨,阳光透过木质窗棂洒进 “中餐厅” 的庭院,三角梅的花瓣上还沾着露珠,空气中弥漫着香蕉叶与茉莉的清香。林晚星穿着节目组定制的蓝色围裙,正站在餐厅门口的小黑板前,用白色粉笔写下当日菜单 ——“番茄炒蛋 80 泰铢”“麻婆豆腐 90 泰铢”“陈皮炖梨汤 60 泰铢”,旁边还特意用泰语标注 “可定制清淡版”,粉笔字娟秀却有力,透着细心。
“林总,食材送来了!今天的番茄比昨天新鲜,豆腐是凌晨刚做的手工豆腐,老板还送了咱们一把新鲜的香菜。” 当地服务员阿玲推着小推车走进来,她穿着傣族风格的花围裙,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采购单,上面用泰语写着食材名称和价格,字迹有些潦草。
林晚星接过采购单,指尖划过 “番茄 30 泰铢 \/ 公斤”“豆腐 50 泰铢 \/ 块” 的字样,突然发现昨天的番茄是 35 泰铢 \/ 公斤,今天便宜了 5 泰铢。“阿玲,你知道为什么今天番茄降价了吗?” 她笑着问道,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成本优化的方案。阿玲挠了挠头,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回答:“今天是清迈当地的‘蔬果日’,早市的蔬菜都会降价,下午价格还会再降一点,但不新鲜了。”
这个细节让林晚星眼前一亮 —— 清迈的食材价格有明显的时段波动,早市新鲜但略贵,午市降价但新鲜度下降,晚市最便宜却可能不新鲜。她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记账本,翻开新的一页,用彩色笔标注 “食材采购策略”:“番茄、黄瓜等耐放蔬菜,午市降价后采购,冷藏保存;豆腐、肉类等新鲜食材,早市采购,确保当日使用;香菜、葱花等配菜,晚市少量采购,避免浪费。”
《中餐厅》的前期筹备中,林晚星就主动承担了记账工作 —— 她发现节目组之前的账目混乱,食材采购没有分类,经常出现 “重复采购” 或 “采购过多导致浪费” 的问题,比如昨天采购的 10 颗洋葱,只用了 3 颗,剩下的 7 颗因为没及时冷藏坏了,浪费了 210 泰铢。
“记账不是简单记流水,而是要通过数据发现问题,优化成本。” 林晚星在记账本上建立了 “三维账目体系”:
分类账:将支出分为 “食材采购”“水电燃气”“清洁用品”“应急备用金” 四类,每类下面再细分,比如 “食材采购” 分为 “蔬菜”“肉类”“豆制品”“调料”,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明确归属;
时段账:记录每天不同时段的食材价格、客流量、菜品销量,比如早市(10:00-12:00)客流量少,主打养生粥品;午市(12:00-14:00)客流量大,主推快手炒菜;晚市(18:00-20:00)侧重晚餐套餐,搭配甜品;
浪费账:每天闭店后统计剩余食材,分析浪费原因,比如 “昨天剩余 5 块豆腐,因未及时冷藏变质,下次减少采购量至 3 块”“剩余 1 公斤鸡肉,可冷藏用于明天的宫保鸡丁”。
正式录制第一天,林晚星就用经济学思维解决了 “食材浪费” 问题。她发现阿玲之前采购食材时,都是按 “固定量” 采购,比如每天买 10 块豆腐,不管客流量多少。“我们可以根据前一天的销量调整采购量,比如昨天卖了 8 份麻婆豆腐,用了 4 块豆腐,今天就采购 5 块,预留 1 块的备用量,避免浪费。” 她一边说,一边在记账本上画 “销量 - 采购量” 折线图,让阿玲更直观地理解。
阿玲看着图表,恍然大悟:“之前老板说我买太多食材,我还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明白了!以后我每天早上先看前一天的销量,再去采购。” 当天,豆腐的采购量从 10 块减至 5 块,刚好卖完,没有浪费,节省了 250 泰铢;番茄采购量从 5 公斤减至 3 公斤,剩余的 1 公斤冷藏保存,用于第二天的番茄炒蛋,又节省了 105 泰铢。
更让节目组惊讶的是,林晚星还主动和食材供应商谈判,争取到了 “批量采购折扣”。清迈的华人供应商陈老板之前给中餐厅的报价是 “番茄 35 泰铢 \/ 公斤”,林晚星了解到陈老板的儿子是晚星娱乐的粉丝,喜欢苏晓的《星辰大海》,于是提出 “让苏晓在餐厅为陈老板的儿子签一张签名照,陈老板给中餐厅的食材打 9 折”。
这个双赢的提议让陈老板欣然同意:“我儿子天天跟我念叨苏晓,能拿到签名照,他肯定开心!以后你们的食材,我都按 9 折算,新鲜度保证最好!” 仅此一项,每天就能节省 150-200 泰铢的食材成本,按 10 天录制计算,总共能节省 1500-2000 泰铢,相当于人民币 300-400 元。
记账本上的数字变化,让其他嘉宾都对林晚星刮目相看。主厨李师傅笑着说:“以前我在别的综艺里,记账都是随便写写,没想到林总把记账做成了‘经济学课题’,还能省钱,太厉害了!” 林晚星则把记账本放在餐厅的收银台旁,让所有嘉宾都能看到,“记账是大家的事,每个人都要注意节约,比如炒菜时少放一点油,既健康又节省调料成本;客人剩下的米饭,不要直接倒掉,可以做成蛋炒饭,第二天当早餐。”
“您好,请问有什么忌口吗?我们可以根据您的需求定制养生餐。” 林晚星微笑着迎向走进餐厅的一家三口 —— 一对外国夫妻带着一位白发老人,老人拄着拐杖,看起来行动有些不便。外国丈夫用英语回答:“我妈妈肠胃不好,不能吃辣,也不能吃太硬的食物,请问有适合她的餐品吗?”
“当然有!” 林晚星立刻推荐,“我们可以为老人家做一碗‘山药小米粥’,山药健脾养胃,小米容易消化;再搭配一份‘清蒸鲈鱼’,肉质细嫩,刺少,适合老人;餐后还可以送一份‘陈皮炖梨汤’,润肺止咳,对身体好。”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 “粥的软烂程度”,确保外国夫妻能理解。
外国夫妻惊喜地点头:“太好了!我们之前在别的餐厅,都只能吃现成的餐品,没想到这里可以定制,太贴心了!” 林晚星立刻走进厨房,和李师傅沟通:“李师傅,老人家肠胃不好,山药小米粥要煮得更软烂一点,鲈鱼蒸 8 分钟就好,不要放辣椒和花椒,用少许姜丝去腥就行。”
李师傅笑着答应:“放心吧林总,我知道怎么做,保证老人家吃得舒服。” 等待餐品的间隙,林晚星拿来一个靠垫,放在老人的椅子上,“老人家,您坐着可能会有点硬,垫个靠垫会舒服一点。” 老人感动地握住林晚星的手,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说:“谢谢,你真好。”
这一幕被摄像机完整记录下来,节目组的跟拍导演忍不住小声对同事说:“林总太会照顾人了,这些细节我们都没想到,她却能注意到,难怪网友会喜欢她。” 餐品上桌后,老人尝了一口山药小米粥,眼睛立刻亮了,对着林晚星竖起大拇指:“delicious!(好吃!)” 外国夫妻也纷纷称赞:“鲈鱼很嫩,梨汤很甜,而且不腻,太适合我妈妈了!”
从那以后,“中餐厅定制养生餐” 成了招牌。有健身的外国游客来用餐,林晚星为他们定制 “鸡胸肉蔬菜沙拉”,用橄榄油代替沙拉酱,减少热量摄入;有感冒的客人来用餐,她推荐 “生姜红糖水”,搭配清淡的鸡汤面,帮助客人驱寒;甚至有当地的华人孕妇来用餐,她特意准备 “红枣桂圆粥”,补充气血,还叮嘱 “不要吃生冷食物,注意休息”。
这些定制的养生餐,不仅让客人满意,还引发了 “文化传播” 的意外效果。一位来自美国的美食博主吃完山药小米粥后,特意找到林晚星,用英语请教 “山药的养生功效”,林晚星耐心解释:“山药在中医里是‘药食同源’的食材,既能当菜吃,又能健脾养胃,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 美食博主认真记录下来,还拍了山药小米粥的照片,发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配文:“在清迈中餐厅吃到了最温暖的养生餐,中国的养生文化太神奇了!”
这条帖子很快获得了 10 万 + 的点赞,不少外国网友留言:“下次去清迈,一定要去这家中餐厅吃养生餐!”“想知道山药在哪里能买到,我也想做山药小米粥!” 节目组趁机在官方账号上发布 “林晚星养生小课堂” 片段,比如 “如何挑选新鲜山药”“山药小米粥的做法”,瞬间吸引了大量关注,# 苏晚星养生餐# 话题的阅读量提前突破 1 亿。
录制第三天,餐厅里发生了一场小小的矛盾 —— 主厨李师傅和当地供应商阿明因为 “鸡肉新鲜度” 吵了起来。李师傅坚持认为阿明送来的鸡肉不新鲜,要求退货;阿明则用泰语辩解 “这是今天早上刚杀的鸡肉,很新鲜”,两人语言不通,越吵越凶,李师傅甚至摔了手里的勺子。
“大家先冷静一下,有话慢慢说。” 林晚星听到声音,立刻从记账台走过来,她先拍了拍李师傅的肩膀,用中文说:“李师傅,您别生气,阿明可能没理解您的意思,咱们先看看鸡肉到底新不新鲜。” 然后转向阿明,用流利的泰语说:“阿明,李师傅担心鸡肉不新鲜,是因为鸡肉的颜色有点暗,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阿明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林晚星会说泰语,他放松了语气,用泰语解释:“这是本地的土鸡,和你们平时吃的肉鸡不一样,土鸡的肉质更紧实,颜色也会深一点,但确实是今天早上刚杀的,你看鸡皮还是软的,没有弹性的话就是不新鲜的。” 林晚星一边听,一边用中文翻译给李师傅听,还拿起鸡肉,让李师傅摸一下鸡皮的弹性。
李师傅摸了摸鸡肉,脸色缓和了一些,但还是有点不服气:“就算是土鸡,也不能这么暗吧?之前陈老板送的土鸡,颜色就没这么深。” 林晚星又用泰语问阿明:“陈老板送的土鸡和你的土鸡,为什么颜色不一样?” 阿明笑着回答:“陈老板的土鸡是喂饲料的,我的土鸡是散养的,吃的是玉米和虫子,所以肉质更紧实,颜色也更深,味道会更好。”
林晚星把阿明的话翻译给李师傅,还补充道:“李师傅,咱们可以先煮一小块鸡肉尝尝,如果味道好,就留下;如果味道不好,再退货也不迟,您看行吗?” 李师傅点了点头,阿明也松了口气,笑着说:“没问题,你们尝尝就知道了,我的土鸡很好吃的。”
后来,煮好的土鸡肉果然鲜嫩多汁,李师傅不好意思地对阿明道歉:“对不起啊,我误会你了,你的土鸡确实好吃。” 阿明笑着摆手:“没关系,以后有问题可以直接用泰语问我,或者找林总翻译,不要吵架嘛。” 这场矛盾就这样被林晚星用双语化解,摄像机记录下全过程,节目组的制片人王姐忍不住称赞:“林总的语言能力太关键了,还很会调解矛盾,高情商不是说说而已。”
其实,林晚星的泰语和英语能力,得益于原身的语言基础和系统解锁的【语言强化技能】。原身从小在国际学校读书,精通英语、泰语、日语等多国语言,林晚星重生后,为了应对《中餐厅》的录制,特意用 1000 积分解锁了【语言强化技能】,技能解锁后,原本有些生疏的泰语和英语变得流利自然,甚至能听懂清迈的方言土语。
录制期间,林晚星还主动教其他嘉宾简单的泰语和英语,比如教阿玲说 “欢迎光临”(英语:wele)、“谢谢”(泰语:??????);教李师傅说 “这个食材多少钱”(泰语:??????????????????????);教苏晓说 “请问需要点什么”(英语:what would you like to order)。这些简单的语言教学,不仅方便了嘉宾和客人、供应商的沟通,还成了节目里的 “温馨小片段”,网友在花絮里看到后,纷纷留言:“林总不仅自己会多国语言,还教大家,太全能了!”“跟着林总学泰语,下次去清迈旅游就能用啦!”
《中餐厅》的录制还没结束,节目组放出的几支花絮就已经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第一支花絮是 “林晚星记账”—— 镜头里,她坐在收银台旁,手里拿着彩色笔,认真记录每一笔支出,还和阿玲讨论食材采购策略,网友留言:“林总连记账都这么认真,还能用经济学知识省钱,不愧是娱乐公司老板!”“求林总分享记账技巧,我也想学会省钱!”
第二支花絮是 “林晚星定制养生餐”—— 片段里,她为外国老人准备山药小米粥,还递上靠垫,老人竖起大拇指的画面温暖又治愈,# 苏晚星养生餐# 话题的阅读量很快突破 2 亿,中医博主纷纷转发,分析 “山药小米粥的养生功效”,甚至有餐饮品牌联系节目组,希望能合作推出 “中餐厅同款养生餐”。
第三支花絮是 “林晚星调解矛盾”—— 她用双语化解李师傅和阿明的争吵,全程冷静又有条理,# 苏晚星高情商# 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第 15 位,阅读量突破 1.5 亿,网友评论:“林总太会说话了,既不偏袒谁,又能解决问题,这才是高情商!”“要是我遇到这种矛盾,肯定不知道该怎么办,林总给我上了一课。”
这些预热话题的发酵,让《中餐厅》第六季未播先火,不少网友在官微下留言:“什么时候开播啊?已经等不及想看林总了!”“为了林晚星和苏晓,我一定要追这季《中餐厅》!” 甚至有广告商主动联系节目组,希望能在节目中植入广告,报价比上一季提高了 30%,因为 “林晚星带来的热度超出预期”。
就在预热热度最高的时候,林晚星的脑海里响起系统的提示音:
【检测到《中餐厅》录制期间,宿主通过记账优化、养生餐定制、语言调解展现高情商与全能特质,引发广泛关注与正向反馈,综艺预热效果显着,触发 “预热爆款” 奖励。】
【获得奖励:爱意值 3000 点(来自观众喜爱与行业认可,已自动兑换 30 天生命值)、积分 1500 点(来自预热话题商业价值评估,此前
点 + 1500 点 =
点)、解锁 “文化传播者” 称号(可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个人与公司的文化影响力)。】
【当前状态更新:】
【积分: 点】
【爱意值:0 点(3000 点已兑换生命值)】
【剩余生命值:904 天 5 小时(此前 874 天 5 小时 + 30 天 = 904 天 5 小时)】
【解锁新任务:【《中餐厅》开播后,个人相关话题阅读量破 10 亿】,任务奖励:积分 5000 点、爱意值 4000 点、“泰国旅游局文化推广大使” 资格(可推动晚星娱乐与泰国文旅的合作)。】
林晚星调出系统面板,看着 “泰国旅游局文化推广大使” 的资格,心里有了新的想法 —— 清迈的旅游资源丰富,而且有很多华人游客,如果能和泰国旅游局合作,将晚星娱乐的音乐、影视作品与清迈的旅游结合,比如在清迈举办苏晓的演唱会,或者在清迈拍摄《那些年》的番外篇,既能提升公司的海外影响力,又能为《中餐厅》增加热度。
录制第五天,苏晓作为 “飞行助力嘉宾” 来到餐厅,她刚走进庭院,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喜到 —— 庭院里的三角梅树下,摆放着一张白色的小桌子,上面放着她的尤克里里,旁边还有一个小牌子,写着 “下午茶音乐角”。“林总,这是您为我准备的吗?” 苏晓兴奋地问。
林晚星笑着点头:“是啊,下午客流量比较少,你可以在这里弹尤克里里,唱几首治愈的歌,客人在庭院里用餐,既能听音乐,又能享受阳光,多舒服啊。” 苏晓立刻拿起尤克里里,坐在小桌子旁,轻轻弹起《小幸运》的泰语版,温柔的旋律在庭院里流淌,正在用餐的客人纷纷停下筷子,认真倾听,还有客人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一位来自泰国的华人阿姨,听完歌后走到苏晓身边,用中文说:“小姑娘,你唱得真好听,我女儿也喜欢这首歌,能不能再唱一遍?” 苏晓笑着答应,重新弹起琴弦,阿姨一边听,一边轻轻跟着哼唱,眼眶微微泛红:“这首歌让我想起了我的青春,谢谢你们,让我在清迈听到这么好听的中文歌。”
这一幕被摄像机记录下来,成为《中餐厅》的 “名场面” 之一。节目组把这段花絮发布到网上后,# 苏晓清迈唱泰语小幸运# 话题很快登上热搜,阅读量突破 5000 万,网友留言:“苏晓的泰语发音好标准!”“这个音乐角太治愈了,好想去清迈的中餐厅听苏晓唱歌!”
录制接近尾声时,泰国旅游局的工作人员特意来到餐厅,他们看到餐厅里的养生餐、音乐角,还有客人满意的笑容,主动找到林晚星,提出合作意向:“林总,《中餐厅》在泰国的热度很高,很多泰国人都知道了这家餐厅,我们希望能和您合作,将中餐厅作为‘泰国文化交流示范点’,同时邀请您担任‘泰国旅游局文化推广大使’,推广泰国的旅游和中餐文化。”
林晚星欣然同意:“我很愿意和泰国旅游局合作,我们晚星娱乐也希望能将中国的音乐、影视文化带到泰国,让更多泰国人了解中国的优质内容。” 双方约定,等《中餐厅》开播后,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推出 “中餐厅同款旅游线路”,包含 “养生餐体验”“音乐角打卡” 等特色项目。
闭店后的夜晚,林晚星和苏晓坐在庭院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喝着陈皮炖梨汤。“林总,这次录制真的太开心了,我不仅唱了泰语版《小幸运》,还认识了很多可爱的客人。” 苏晓笑着说,“而且我发现,原来中餐和音乐一样,都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打动别人。”
林晚星点头赞同:“是啊,无论是中餐、音乐,还是影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去传递温暖和美好,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她抬头看向远处的佛塔,灯光闪烁,像星星落在人间,“接下来,咱们还要继续努力,把《中餐厅》的热度转化为公司的资源,让晚星娱乐的名字,在泰国,甚至在更多的国家,被更多人知道。”
第二天一早,林晚星和苏晓准备离开清迈,前往机场的路上,阿玲和阿明特意来送行,阿玲手里拿着一袋新鲜的山药,“林总,这是我妈妈种的山药,很好吃,你带回去做山药小米粥吧。” 阿明则递上一张自己的名片,“林总,以后你们要是来清迈拍电影、开演唱会,需要食材或者场地,都可以找我,我一定帮忙!”
林晚星接过山药和名片,心里满是温暖 ——《中餐厅》的录制不仅让她收获了热度和粉丝,还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和宝贵的资源。她知道,这只是晚星娱乐海外布局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机会等着她,比如和泰国旅游局的合作,比如《调音师》的海外发行,比如《那些年》的番外篇拍摄。
飞机起飞时,林晚星看着窗外逐渐缩小的清迈,心里充满了期待 ——《中餐厅》即将开播,新的任务还在等待她完成,晚星娱乐的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她翻开记账本,在最后一页写下:“清迈的日子,温暖而充实,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笔尖落下的瞬间,她突然想起,泰国旅游局提到,清迈每年都会举办 “国际美食节”,如果能在美食节上设立 “中餐厅专区”,推广晚星娱乐的养生餐和音乐,或许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海外合作机会。这个念头,让她对即将到来的《中餐厅》开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