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市的清晨带着雨后的清新,图书馆的玻璃窗上还凝着水珠。苏晚星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划过《乡村文化概论》的 “民俗传承” 章节,笔记本上贴着陆知衍昨晚帮她整理的 “考点便利贴”—— 用不同颜色标注出 “高频考点”“案例补充”“论文引用方向”,末尾画的小麦穗和她笔袋上的图案正好呼应。
“调研资料都整理好了?” 陆知衍的声音轻轻传来,手里拎着两份早餐,一份是苏晚星爱吃的肉松小贝配热豆浆,另一份是他自己的全麦三明治。他把早餐放在桌上,弯腰凑过来看她的笔记,指尖点在 “乡村谚语的文化价值” 那栏:“刘教授的调研项目,你可以结合这次我去走访的农场,收集不同地区的农事谚语,这样案例更丰富。”
苏晚星抬头时,看到他眼底带着淡淡的疲惫 —— 昨晚为了整理创业调研的企业名单,他在实验室忙到深夜。“你要不要再歇会儿?” 她伸手碰了碰他的黑眼圈,“反正走访企业是下午的事,上午可以在图书馆补补觉。” 陆知衍笑着握住她的手:“没事,调研计划得再核对一遍,不然漏掉重要信息就麻烦了。”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蓝色文件夹,里面按 “农业科技企业”“乡村合作社”“农机设备厂商” 分类,每一页都贴着便签:某企业的 “模型适配案例”“负责人联系方式”“合作意向初步反馈”。“今天下午要去的‘绿禾农业科技’,之前做过类似的植物监测项目,” 陆知衍指着其中一页,“我想问问他们的落地成本和农民接受度,这对工作室的定价很重要。”
苏晚星接过文件夹,翻到 “乡村合作社” 那部分,看到里面夹着几张照片 —— 是之前去绿源农场时拍的,老陈和农户们围着传感器讨论的场景。“你可以跟他们提老陈的案例,” 她在照片旁写下备注,“比如‘某农场使用模型后,每亩玉米增产 15%’,这样更有说服力。” 陆知衍点头,立刻把这条备注补充到调研提纲里,指尖划过她的字迹时,眼底满是温柔。
上午的时光在各自的忙碌中流逝。苏晚星专注于备考,遇到 “乡村文化传播路径” 这类难题时,会标记出来等陆知衍有空一起讨论;陆知衍则反复修改调研提纲,把 “农民操作门槛”“设备维护成本”“后期技术支持” 等关键问题加粗,还特意在末尾加了 “用户需求调研” 板块 —— 这是苏晚星提醒他的:“创业不是只看技术,更要知道农民真正需要什么。”
中午去食堂的路上,两人聊起昨晚的小插曲 —— 苏晚星收到的匿名消息。“顾言泽帮我查了那个号码,” 陆知衍握紧她的手,语气严肃,“是虚拟号段,注册信息都是伪造的,但 Ip 地址和之前赵雅访问我们共享文件夹的网段一致,肯定是她。” 苏晚星心里一紧,却还是安慰他:“别太担心,我们做好防范就好,调研的时候多留个心眼。”
食堂里,陆知衍特意帮苏晚星打了她爱吃的糖醋排骨,还叮嘱:“备考再忙也要按时吃饭,我下午走访企业的时候,会帮你留意有没有乡村文化相关的资料,说不定能帮你补充调研素材。” 苏晚星笑着点头,把自己碗里的青菜夹给他:“你也多吃点,下午跑企业肯定很累,别低血糖了。”
下午一点,陆知衍背着蓝色文件夹去赴 “绿禾农业科技” 的约。企业位于郊区的产业园区,负责人王经理是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一见面就直入主题:“陆同学,你的植物生长模型我们看过资料,技术很扎实,但落地到小农户手里,成本怎么控制?”
陆知衍拿出平板,调出绿源农场的成本核算表:“我们计划简化传感器的非必要功能,比如去掉远程操控模块,保留核心的湿度、温度监测,这样每套设备能降低 30% 的成本。另外,和乡村合作社合作批量采购,还能再省一部分钱。” 他顿了顿,翻出老陈的种植日志,“您看,这位农户使用简化版模型后,每亩地的灌溉成本省了 20 元,三个月就收回了设备投入。”
王经理看着日志,点头认可:“农民最关心的就是‘投入产出比’,你们能考虑到这点很重要。” 他递给陆知衍一份《农业科技创业扶持政策》,“市里有针对大学生乡村创业的补贴,你们可以申请,能覆盖一部分研发成本。” 陆知衍赶紧把政策文件收好,还详细询问了申请流程,笔记本上记满了关键信息。
离开企业时,天色已经有些暗了。陆知衍刚走到园区门口,手机突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的消息:“绿禾科技去年有过模型数据造假的丑闻,你确定要和他们合作?” 没有署名,却带着熟悉的阴冷感 —— 和之前赵雅发来的消息如出一辙。
陆知衍心里一沉,立刻联系顾言泽:“帮我查一下绿禾科技去年的舆情,有没有数据造假的相关报道。” 顾言泽很快回复:“查了,去年有个小自媒体造谣他们数据造假,后来企业发了律师函,谣言已经澄清了,估计是有人故意翻旧账误导你。”
确认是赵雅的干扰后,陆知衍反而松了口气 —— 至少绿禾科技的资质没问题。他打车回学校,路上给苏晚星发消息:“调研很顺利,还拿到了创业补贴政策,晚上给你带好吃的。”
回到图书馆时,苏晚星还在埋头刷题。看到他回来,她立刻放下笔:“怎么样?顺利吗?” 陆知衍把政策文件和调研笔记递给她,还说了赵雅发匿名消息的事。“她就是见不得你顺利,” 苏晚星皱着眉,“不过幸好你及时查证了,没被误导。” 她顿了顿,翻出自己的调研设想,“对了,我今天整理了李村的走访计划,下周我们可以先去拜访村支书,他应该能帮我们联系到有经验的老人。”
陆知衍接过走访计划,看到上面详细写着 “走访时间”“访谈提纲”“素材收集重点”,甚至标注了 “李村老人喜欢喝的茶”“常用的方言称呼”,忍不住笑了:“你考虑得也太细致了。” 苏晚星脸颊微红:“之前去绿源农场,老陈说‘想和农民聊得来,就得懂他们的规矩’,我特意问了张叔李村的情况。”
晚上离开图书馆前,陆知衍把今天的调研成果整理成报告,苏晚星帮他润色文字表述,把 “技术参数” 转化为更易懂的 “农民受益点”—— 比如 “模型误差率 < 5%” 改成 “预测浇水时间和实际需求几乎一致,不会多浇浪费,也不会少浇影响长势”。“这样不管是给投资人看,还是给农民看,都能一眼看明白,” 苏晚星指着修改后的段落,“创业不仅要技术好,还要会‘说人话’。”
陆知衍点头,把报告保存到加密 U 盘里:“等工作室成立,你就是我们的‘首席文案’。” 两人并肩走在校园的香樟路上,夜色中的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对了,” 陆知衍突然想起什么,“绿禾科技的王经理说,下周有个乡村创业交流会,邀请我们去参加,还能认识其他做农业科技的团队,说不定能找到合作机会。”
“太好了!” 苏晚星眼睛亮了,“我可以趁这个机会,收集其他地区的乡村文化素材,为刘教授的调研项目做准备。” 两人聊着未来的规划,脚步也轻快起来,之前赵雅带来的不快渐渐被对未来的期待取代。
回到宿舍楼下,陆知衍把加密 U 盘交给苏晚星:“调研报告和补贴申请资料都在里面,你保管更安全。” 苏晚星接过 U 盘,放进贴身的口袋里:“你明天去实验室也要小心,别让赵雅有机会接触到你的资料。” 陆知衍点头,在她额头轻轻印下一个吻:“早点休息,明天我们一起完善交流会的发言提纲。”
苏晚星走进宿舍楼,回到宿舍后第一时间把 U 盘藏在书架最深处的书里。她打开电脑,翻出今天整理的李村走访计划,在末尾补充:“带录音笔记录谚语,准备小礼物感谢老人分享。” 可当她准备睡觉时,手机突然弹出一条陌生号码的消息,只有一张截图 —— 是她的李村走访计划,上面用红色笔画了几个圈,正好是 “访谈重点” 和 “老人联系方式” 的部分。
苏晚星握着手机的手瞬间冰凉。走访计划她只发给过陆知衍,赵雅怎么会拿到?难道是陆知衍的电脑又被远程访问了?她立刻给陆知衍打电话,声音带着点颤抖:“赵雅拿到了我的李村走访计划,她好像能看到我们的文件……”
电话那头的陆知衍沉默了几秒,然后语气坚定:“别慌,我现在就检查电脑后台,顾言泽也在,我们会尽快找到问题。你先别担心,走访计划我们可以临时调整,联系方式我再重新确认,不会让她影响我们的调研。”
挂了电话,苏晚星看着截图上的红色圈痕,心里满是焦虑。赵雅的干扰越来越深入,不仅能获取他们的文件,还能精准针对调研计划动手。下周的创业交流会和李村走访,会不会遇到更麻烦的事?她翻出陆知衍送的麦穗书签,紧紧握在手里,希望这份象征坚定的小礼物,能让她暂时平静下来。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桌上的走访计划上。那份被泄露的计划,像一根刺,为即将到来的创业交流会和乡村调研,埋下了令人揪心的悬念 —— 赵雅接下来还会做什么?她会不会提前联系李村的老人,误导他们对调研的看法?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