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市高铁站的出口处,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苏晚星身上,她手里提着的保温袋还冒着细微的热气,里面是奶奶凌晨起来炖的糖醋排骨 —— 陆知衍最爱吃的口味,特意少放了辣,多炖了半小时让肉质更软烂。看到陆知衍从人群里走出来,她手里的纸牌晃了晃,上面 “传感器与麦秆” 的简笔画在光下格外鲜活,正是离别时她熬夜画的图案。
“知衍!” 苏晚星快步迎上去,还没等她递出保温袋,就被陆知衍一把揽进怀里。他身上还带着高铁上的微凉,却裹着她想念了三个月的薄荷味,下巴轻轻抵在她的发顶,声音带着点沙哑:“让你等久了,路上有点小插曲。”
苏晚星埋在他的外套里,闻到熟悉的洗衣液味道,鼻尖酸酸的,却笑着摇头:“不久,我刚到没多久。” 她伸手把保温袋塞进他手里,“奶奶说你肯定饿了,让我给你带的排骨,还是热的,你先尝尝?”
陆知衍接过保温袋,指尖碰到她温热的手,心里的紧张瞬间消散。他打开袋子,浓郁的肉香扑面而来,拿出一块排骨递到苏晚星嘴边:“你先吃,我记得你也爱吃这个。” 苏晚星咬了一小口,甜糯的酱汁在嘴里散开,抬头时正好对上他的目光,里面满是温柔,像 A 市春日的阳光,暖得让人安心。
顾言泽带着朋友送完公文包赶过来时,就看到两人站在出口处旁若无人地分享排骨,无奈地笑了笑:“我说你们俩,能不能先回家再秀恩爱?老赵还在车站附近转悠,虽然没拿到资料,但也得赶紧离开这儿。”
陆知衍这才想起正事,接过顾言泽递来的车钥匙:“辛苦你了,资料都送到老陈那儿了?”
“放心,老陈亲自接的,还说李婶他们听说你回来,已经在农场里编新的麦秆书签了,想给你和晚星姐当重逢礼物。” 顾言泽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看向苏晚星,“晚星姐,你那本《田野上的星光》,我妈上周还问我啥时候能买到,说想给我们村的孩子当课外书。”
苏晚星眼睛一亮:“出版社说下个月就能预售了,首站签售定在绿源农场,到时候请你和阿姨来玩,还能看看知衍的模型。”
车子驶出高铁站时,苏晚星坐在副驾驶座上,翻着陆知衍放在中控台上的公文包 —— 里面露出半本《全国农业科技期刊》的论文初稿,封面贴着她编的 “星衍” 款麦秆书签,边角被摸得有些发卷。“你的论文定稿了?” 她轻声问,指尖拂过书签上的穗纹。
“嗯,张教授说可以推荐发表,里面加了很多你帮我整理的农户案例,比如刘大叔的沙质土种植、李婶的麦秆套保护传感器。” 陆知衍握着方向盘,余光瞥见她认真的样子,补充道,“等发表了,我第一时间给你寄样刊,扉页上要写‘致谢苏晚星’,没有你的素材,这篇论文不会这么完整。”
苏晚星心里一暖,从包里拿出手机,翻出小说的排版样稿:“你看,周姐把你拍的清河镇麦田照片放进附录了,还加了‘模型应用小科普’,读者看完故事就能知道模型怎么帮农民种地。” 她顿了顿,翻到扉页,“我还在扉页写了句话 ——‘献给每一个在田野上坚守的人,也献给陪我走过异地的你’。”
陆知衍侧过头看了眼屏幕,嘴角弯起:“写得很好,等签售会的时候,我们一起在扉页上签名,给读者留作纪念。”
车子路过两人以前常去的甜品店时,陆知衍突然停下车:“等我五分钟。” 没等苏晚星反应,他就快步走进店里,很快拿着一个抹茶蛋糕出来 —— 是苏晚星爱吃的款式,夹层有红豆,上面还插着一个小小的麦秆造型装饰。“上次你生日,我没能陪你,这个算补你的。” 他把蛋糕递过来,眼底满是歉意。
苏晚星接过蛋糕,看着上面的麦秆装饰,突然想起异地时他视频里说的 “等我回来,陪你吃遍所有你爱吃的”,眼眶瞬间红了:“陆知衍,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因为是你喜欢的,我都记着。” 陆知衍伸手帮她擦了擦眼角,发动车子继续往出租屋走,“对了,清河镇的刘大叔托我给你带了新磨的麦芯粉,说想让你尝尝用模型种的麦子磨出来的粉,比普通面粉更香甜,你可以用来做糖糕。”
回到出租屋时,夕阳已经西斜,把房间染成了暖黄色。陆知衍打开行李箱,里面除了项目资料,全是给苏晚星带的东西:北京老字号的茯苓饼、山楂糕,还有他在会议间隙画的 “乡村速写本”—— 里面有绿源农场的日出、清河镇的石磨,还有苏晚星趴在老家书桌上写稿的侧影,每幅画下面都有简短的标注:“3 月 15 日,想你写稿的样子”“4 月 2 日,看到清河镇的石磨,就想起你说的老磨坊情节”。
苏晚星一页页翻着速写本,指尖拂过画纸上的铅笔痕迹,仿佛能摸到他当时的心意。她从书架上拿出自己的 “乡村素材笔记”,翻到 “清河镇农户访谈” 那页,指着刘大叔的采访记录:“你看,我把你说的‘模型浇水周期’写成了‘小林帮刘大叔算麦子的喝水时间’,周姐说这段特别接地气,读者肯定喜欢。”
陆知衍凑过去看,手臂轻轻搭在她的肩上,两人头挨着头翻着笔记,像异地时视频里那样分享彼此的成果。“这个细节加得好,” 他指着笔记上的麦秆套图案,“下次签售会,我们可以让李婶带些编好的麦秆套来,现场教读者做,既能宣传小说,又能让大家记住模型的保护方法。”
就在两人讨论得热烈时,陆知衍的手机突然震动,是老陈发来的微信:“老赵刚才联系了农场的临时采样员,想让他在签售会当天说‘模型数据有水分’,采样员没答应,还把聊天记录发给我了。另外,我看到王总监的车在农场附近转了一圈,好像在踩点,你们得提前准备。”
陆知衍的脸色微沉,把消息给苏晚星看:“王总监还没放弃,看来签售会不会那么顺利。”
苏晚星心里一紧,但很快镇定下来,指着笔记上的 “农户名单”:“没关系,我们有李婶、刘大叔他们支持,签售会当天可以请他们来现场分享,比如让李婶讲怎么用麦秆套保护传感器,刘大叔说模型帮他省了多少水,比我们说一百句都管用。”
陆知衍点头,拿出手机给张教授发消息,请他帮忙出具 “模型数据真实性证明”,又给周姐打电话,让出版社提前准备 “模型应用成果展架”,把绿源农场、清河镇的产量对比数据做成海报。“我们还要在签售会现场设‘科技体验区’,让读者亲自操作模型,看看数据是不是真的准确。” 他补充道,眼神里满是坚定。
苏晚星看着他忙碌的样子,起身去厨房热排骨。锅里的肉香渐渐弥漫开来,她靠在厨房门口,看着客厅里陆知衍认真打电话的背影,突然觉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他们在一起,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异地三个月的思念、项目推进的辛苦、应对王总监的疲惫,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满满的踏实 —— 他们终于不用隔着屏幕分享喜怒哀乐,终于可以并肩面对所有挑战。
晚饭时,两人坐在餐桌前,一边吃排骨,一边商量签售会的细节。陆知衍把论文里的 “模型核心优势” 整理成通俗的语言,说要讲给农民听;苏晚星则计划在签售会上读小说里 “小林与老磨坊主” 的章节,再请李婶上台一起分享真实的乡村故事。
“对了,” 苏晚星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枚新编的麦秆书签,上面绣着 “圆满” 两个字,穗子上还沾着淡淡的麦香,“这个给你,算是我们重逢的纪念,也希望接下来的签售会能顺顺利利。”
陆知衍接过书签,小心地夹进论文初稿的扉页,指尖拂过细腻的麦秆纹路:“会顺利的,有你在,有李婶他们在,我们一定能做好。”
吃完晚饭,两人一起收拾餐桌,陆知衍洗碗,苏晚星擦桌子,动作默契得像从未分开过。窗外的夜色渐浓,路灯的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苏晚星靠在陆知衍的肩上,轻声说:“知衍,其实我之前很担心,担心异地会让我们变得陌生,担心项目和小说会出问题……”
“我知道,” 陆知衍打断她的话,把她搂得更紧,“我也担心过,但每次视频看到你,看到你写的故事,就觉得所有的坚持都值得。以后我们再也不分开了,不管是项目还是小说,都一起做。”
就在这时,陆知衍的手机又收到一条消息,是顾言泽发来的,附带一张照片:“王总监联系了出版社的校对部,好像想让他们在小说附录的案例数据里挑毛病,晚星姐那边要多留意。”
陆知衍把消息给苏晚星看,她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平静:“没关系,我明天就联系周姐,把所有案例的原始数据都发给校对部,再请老陈和刘大叔录一段视频证明,让他们挑不出毛病。”
陆知衍点头,握紧她的手:“好,我们一起应对,明天先去绿源农场见老陈和李婶,跟他们商量签售会的细节,顺便看看麦田的情况。”
第二天一早,两人驱车前往绿源农场。车子驶进农场的小路时,远远就看到李婶和老陈站在田埂上等候,手里拿着新编的麦秆书签,上面绣着 “星光” 的字样。李婶看到他们,快步迎上来,把书签塞进他们手里:“俺们听说你俩回来了,连夜编的,祝你们重逢快乐,签售会顺利!”
苏晚星接过书签,心里满是感动:“谢谢李婶,还麻烦你们这么费心。”
老陈笑着摇头:“你们帮俺们农场解决了大问题,这点小事算啥!走,俺带你们去看看麦子,用了陆顾问的模型,今年的麦穗比去年饱满多了!”
跟着老陈走进麦田,金黄的麦穗在风里轻轻晃动,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陆知衍蹲下身,拿出平板展示模型监测的数据:“你看,今年的亩产量预计能提升 18%,比去年还高。” 苏晚星拿出手机,拍下麦穗饱满的样子,计划用来做签售会的宣传图。
就在两人沉浸在麦田的喜悦中时,远处突然驶来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农场的入口处。老陈脸色微变:“那是王总监的车,他怎么来了?”
陆知衍和苏晚星对视一眼,心里都清楚,这场针对 “科技 + 文学” 的较量,还没结束。王总监的突然出现,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打破了重逢的温馨,也让即将到来的签售会,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陆知衍握紧苏晚星的手,轻声说:“别担心,有我在。” 苏晚星点头,看着远处下车的王总监,眼神里满是坚定 —— 不管他想耍什么花样,他们都会并肩面对,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也守护好彼此的约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