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农场的晨光刚刺破云层,配电房外就围满了人。老陈找的电工师傅正蹲在总闸旁,小心翼翼地剥离那片贴着延时短路装置的胶布,铜丝上还残留着王总监留下的细微划痕。陆知衍举着手机录像留存证据,苏晚星则和几个年轻农户一起,用木板加固配电房的门,新换的锁芯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 这是昨晚加急从镇上买来的,钥匙由老陈和农户轮流保管,确保签售会前再无意外。
“好了,装置拆干净了,总闸没问题,后续只要别让外人碰就行。” 电工师傅收拾工具时,特意叮嘱,“要是不放心,我再留个简易的电流监测器,有异常会响。” 老陈立刻接话:“俺们早就安排好了,白天让二柱和三娃守着,晚上俺和老李轮班,绝不让王总监那伙人靠近半步!” 说话间,李婶拎着一篮刚蒸好的玉米走过来,分给大家:“吃点垫垫肚子,一会儿签售会要忙,可不能饿着。”
苏晚星接过玉米,咬下一口,清甜的香气在嘴里散开。她看向不远处的签售会场 —— 文学分享区的背景板已经立好,陆知衍画的绿源农场速写被风吹得轻轻晃,角落的麦秆书签还沾着晨露;科技体验区的传感器设备整齐排列,每台机器上都套着李婶编的 “星光” 款麦秆套;农产展示区更热闹,王婶的咸菜、张磨坊主的麦芯粉被摆成小山,孩子们画的 “麦田星空” 贴满了整个展板。“都准备好了。” 她转头对陆知衍笑,眼里的光比晨光还亮。
上午九点,签售会准时开始。苏晚星刚坐在签售台前,读者就排起了长队。有特意从市区赶来的学生,捧着《田野上的星光》让她签名;有附近的村民,拿着自家种的花生说 “给晚星丫头当礼物”;还有农业科技报的记者,蹲在旁边记录读者的反馈。“您的小说里,李婶编麦秆套那段,我想起我奶奶了。” 一个穿校服的女孩轻声说,苏晚星抬头笑,在书扉页画了个小小的麦秆图案:“希望这个故事能帮你留住奶奶的温暖。”
隔壁的科技体验区,陆知衍正演示模型操作。他手里拿着平板,实时调取农场的土壤湿度数据,身后的大屏幕上,传统种植与模型种植的小麦长势对比图格外醒目。“大家看,用模型调整浇水频率后,这亩地的麦穗粒数多了三成。” 他话音刚落,刘大叔就凑过来补充:“俺家去年就用了这个,省水还高产,今年打算再扩两亩!” 围观的读者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有几个种粮大户还围着陆知衍要联系方式,想引进模型。
正午的阳光最烈时,签售会达到高潮。顾言泽带着计算机系的同学赶来帮忙,有的协助演示模型,有的帮苏晚星整理读者留言;老陈则组织农户们办起 “田间故事会”,李婶讲编麦秆套的技巧,王婶说用模型种蔬菜的经历,引得读者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农业科技报的记者抓拍下这一幕:苏晚星在签售台抬头微笑,陆知衍在体验区讲解模型,农户们在田间分享故事,画面里满是乡村的烟火气与科技的生命力。
傍晚,签售会圆满结束。周姐发来消息,说出版社的公众号推送阅读量破万,好几家地方电视台想做后续采访;陆知衍也收到张教授的微信,说他的国家级项目成果被纳入乡村振兴技术推广目录,年后会有更多农场来考察。两人坐在田埂上,看着夕阳把麦田染成金红色,手里握着读者送的鲜花,心里满是踏实 —— 那些异地时的焦虑、应对王总监的疲惫,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值得。
“还记得去年冬天,你在北京赶项目报告,我在老家改小说,每天只能靠视频见面。” 苏晚星突然开口,指尖划过田埂上的草叶,“那时候我总担心,我们会不会因为太忙疏远,可你每天再晚都会给我发‘晚安’,还在会议间隙画麦田速写发给我。” 陆知衍转头看她,伸手把她耳后的碎发别到耳后:“你不也一样?我实验遇到瓶颈时,你给我读你写的农户故事,说‘他们都在等模型落地’,是你让我坚持下来的。”
年末的最后几天,两人在出租屋里忙着整理这一年的成果。书桌上摊开了三样东西:陆知衍的 “国家级项目成果证书”,烫金的字迹格外醒目;苏晚星的《田野上的星光》样书,扉页还夹着异地时陆知衍寄来的樱花书签;最下面是一叠泛黄的便签,有苏晚星写的 “今天改了第三章,等你回来读”,也有陆知衍写的 “清河镇调研很顺利,给你带了麦芯粉”,都是异地时彼此的牵挂。
“这些便签,我们找个盒子装起来吧。” 苏晚星把便签一张张叠好,眼里泛着微光,“以后不管走多远,看到它们就想起,我们曾经隔着千里,也能把日子过成甜的。” 陆知衍点头,从衣柜里翻出一个木质盒子 —— 是他北京项目结束时,特意买的 “纪念盒”,里面已经放了他画的乡村速写、苏晚星编的麦秆书签。“以后我们的每一个成果,都放在这里面。” 他把证书和样书也放进去,盖子上的 “星衍” 刻字在灯光下格外清晰。
跨年的前一天,绿源农场的老陈突然打来电话,语气里满是兴奋:“晚星丫头,陆顾问!俺们农场被评为‘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了,上面让俺们明年推进‘文化 + 科技’融合项目,俺第一个就想到你们!想请你们来当技术和文化顾问,把模型推广到周边乡镇,再帮俺们整理乡村故事,编本《田野记忆》!”
陆知衍和苏晚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期待。“老陈,我们愿意!” 陆知衍立刻答应,“年后我就把模型的适配方案做出来,晚星也能帮你们整理故事。” 苏晚星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在周边乡镇办小型签售会,顺便调研当地的文化特色,让项目更接地气。” 电话那头,老陈笑得格外开心:“太好了!俺这就去跟乡亲们说,他们肯定高兴!”
挂了电话,两人站在窗边,看着楼下的槐树落满积雪。陆知衍从身后抱住苏晚星,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从去年异地到现在,我们一起走过了太多 —— 你的小说出版,我的项目落地,还有这场不被王总监看好的签售会,我们都做到了。” 苏晚星靠在他怀里,手指轻轻划着他的手背:“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啊,有彼此,有农户,还有那些支持我们的人。”
跨年的钟声敲响时,两人在出租屋里点了蜡烛,面前摆着小蛋糕 —— 是苏晚星亲手做的,上面用巧克力写着 “星光永续”。陆知衍切了一块递给她:“明年,我们一起把模型推广到更多乡村,你的小说也能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的美。” 苏晚星咬了一口蛋糕,甜意漫到心里:“还要一起去老陈说的周边乡镇,收集更多故事,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就在这时,陆知衍的手机突然震动,是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年后有批新的传感器设备要运到农场,途中可能会有‘意外’—— 王总监的人还没放弃。”
苏晚星凑过来看消息,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却很快坚定起来。她握住陆知衍的手,指尖传递着力量:“不管他耍什么花样,我们都能应对。明年的项目虽然有挑战,但只要我们一起,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陆知衍点头,把手机放进兜里,重新看向她:“对,我们一起。”
窗外的烟花在夜空绽放,照亮了书桌上的纪念盒。盒子里的成果证书、小说样书、异地便签,都是他们坚守的证明;而老陈的合作邀约、未卜的设备运输风险,是即将到来的新征程。第八卷的异地坚守落下帷幕,第九卷的 “重逢?奔向未来”,正带着新的挑战与期待,在烟火声中缓缓拉开序幕。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