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农场的晨光刚漫过麦田,陆知衍就拿着手机站在临时办公室外的田埂上,反复看着那条匿名短信 ——“你们的全国推广审批材料,可能‘出点问题’”。指尖划过屏幕上 “王总监风格” 的虚拟号,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镇政府负责乡村振兴项目的李主任电话,语气沉稳:“李主任,想跟您核实下我们‘文化 + 科技’融合项目的全国推广审批材料,是否有异常情况?”
电话那头的李主任顿了顿,随即回应:“知衍啊,你们的材料昨天刚送到区里审核,目前没发现问题。不过区里同事提了一嘴,说有份补充说明的签字页有点模糊,你们要是方便,今天可以来趟镇政府,我们一起核对下原件,顺便聊聊后续推广的政策支持。”
挂了电话,陆知衍转身就看到苏晚星端着两杯热豆浆走过来,眼底带着担忧:“怎么样?审批材料没问题吧?” 他接过豆浆,指尖碰了碰她的手背,递去安心的眼神:“李主任说目前没问题,但要我们去核对签字页。正好趁这个机会,跟政府聊聊全国推广的具体方案,顺便把王总监的小动作提一嘴,让他们多留意。”
苏晚星点头,把另一份刚整理好的 “项目成果册” 递给他:“我把故事课堂的学员反馈、模型推广的产量数据都补进去了,还有农户们手写的感谢信,要是政府问起项目实效,这些都是最实在的证明。” 册子里夹着一张照片,是上次科技故事分享会时,老人们围着模型设备笑的画面,边角还沾着点麦田的泥土。
两人驱车前往镇政府时,农场里已经热闹起来。李婶带着几个妇女坐在晒谷场的石磨旁,手里拿着细麦秆,正赶制婚礼要用的头纱 —— 麦秆经纬间缀着细碎的白色雏菊,是她特意从自家菜园摘的。“晚星丫头昨天说喜欢素雅的样式,俺们再加几支干麦穗,既好看又应景。” 李婶一边编,一边跟旁边的王婶念叨,身后的刘大叔则带着年轻农户,往 “项目成果角” 的方向搬木架,准备摆放苏晚星的故事册和陆知衍的传感器模型。
镇政府会议室里,李主任早已等候在那里,桌上摊着厚厚的审批材料。看到陆知衍和苏晚星进来,他笑着起身:“你们这项目可是咱们镇的重点推荐对象,区里领导都夸‘接地气、有实效’。昨天收到材料后,我们连夜核对了大部分内容,就剩这份补充说明的签字页,油墨有点晕染,得确认下是不是原件。”
陆知衍接过材料,指尖拂过签字页上的墨迹,突然发现边缘有细微的刮痕 —— 像是被人刻意擦拭过。他不动声色地指给李主任看:“李主任,您看这里的刮痕,我们提交时的原件签字很清晰,应该是中途有人动过手脚。” 苏晚星也凑过来,拿出手机里存的原件照片:“这是我们提交前拍的备份,您对比下就能看出差异。”
李主任脸色微沉,立刻拨通区里审核部门的电话,严肃叮嘱:“立刻封存这份材料,排查接触过的人员,务必保证审批流程的公正!” 挂了电话,他转向两人,语气缓和下来:“你们放心,这事我们会彻查。区里原本就计划下周组织考察团去农场调研,到时候正好实地看看你们的项目成果,要是没问题,全国推广的审批会优先通过。”
这个消息让两人松了口气,陆知衍趁机拿出项目成果册,翻到 “模型推广数据” 那页:“李主任,您看这是我们在农场周边三户试点的产量数据,用模型种植的小麦平均亩产提升 18%,节水 30%;还有晚星的故事课堂,已经收集了 56 个乡村老故事,编成了《田野记忆》小册子,很受农户欢迎。”
苏晚星补充道:“我们计划全国推广时,采用‘1+N’模式 —— 以绿源农场为核心基地,在每个合作乡镇培育 1 名文化志愿者和 1 名科技推广员,既保证项目落地,又能带动当地就业。” 李主任听得频频点头,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录:“这个思路很好!区里考察团去调研时,你们重点展示这个模式,我会提前跟领导沟通,争取给你们更多政策倾斜。”
从镇政府返回农场的路上,陆知衍的手机突然收到顾言泽发来的微信,附带一张照片:“刚才在农场附近的小卖部看到赵磊了,他鬼鬼祟祟地拍‘项目成果角’的设备,被我朋友拦下后,借口‘路过看看’就走了,你们多留意。” 照片里的赵磊穿着灰色外套,手里举着手机,背景正是晒谷场旁的成果角木架。
陆知衍立刻把照片转发给老陈,打电话叮嘱:“陈叔,麻烦您安排几个可靠的农户,白天在成果角附近巡逻,晚上锁好设备仓库,赵磊今天来过,怕他对设备动手脚。” 老陈在电话那头拍着胸脯保证:“放心!俺这就让二柱和三娃盯着,再给仓库加把新锁,绝不让王总监那伙人得逞!”
回到农场时,晒谷场已经变了模样。“项目成果角” 的木架上,整齐摆着苏晚星的《田野上的星光》样书、《田野记忆》小册子,还有农户们的手写感谢信;旁边的展示台则放着陆知衍的传感器模型,每个设备上都套着李婶编的麦秆套,旁边贴着 “模型如何帮俺种好麦子” 的农户手写说明。刘大叔看到两人回来,放下手里的锤子迎上来:“知衍、晚星,俺们把成果角的灯串都装好了,晚上亮起来肯定好看,考察团来了保准满意!”
苏晚星走到成果角前,轻轻抚摸着那本《田野记忆》,里面夹着张磨坊主的老照片 —— 照片里的老人正推着石磨,笑容满脸。“这些故事和数据,都是我们推进项目的底气。” 她转头对陆知衍笑,眼里闪着光,“就算王总监再搞小动作,只要我们有这些实在的成果,有农户们的支持,就不怕过不了审批。”
陆知衍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力量:“晚上我们再核对一遍所有设备,确保考察团调研时万无一失。对了,李主任说考察团后天来,正好赶上我们婚礼前的最后一次项目梳理,要是顺利,全国推广的批文说不定能在婚礼后很快下来。”
傍晚,两人留在农场核对设备。陆知衍逐一检查传感器的参数,苏晚星则整理成果角的展示资料,偶尔帮他递工具、记数据。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麦田里,与远处农户家的炊烟交织在一起,满是岁月静好的温馨。
“对了,时光胶囊的东西都齐了吗?” 苏晚星突然想起婚礼当天要埋的木盒,抬头问陆知衍。他点头,从办公室里拿出那个刻着 “星衍之约” 的木盒:“都齐了 —— 你的小说手稿、我的模型设计图、我们异地时的聊天记录打印件,还有上次成果展时农户们送的小麦标本。” 打开木盒,阳光洒在那些充满回忆的物件上,像是在诉说着两人从校园到乡村的并肩历程。
就在两人准备把木盒放回仓库时,陆知衍突然发现展示台最角落的传感器有点不对劲 —— 麦秆套的绳子松了,设备底部的指示灯闪烁着异常的红光。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取下麦秆套,发现传感器的数据线接口处有细微的划痕,像是被人拔动过。“有人动过这个设备。” 他脸色沉下来,拿出手机拍照留存,“应该是赵磊白天来的时候做的手脚,幸好我们发现得早。”
苏晚星凑过来,看着那道划痕,心里一紧:“会不会影响考察团调研时的演示?” 陆知衍立刻连接平板检查数据,幸好核心参数没被篡改,只是接口松动导致指示灯异常。“我现在重新调试,再给所有设备加个防盗扣。” 他一边说,一边从背包里拿出工具,指尖快速操作,“明天让顾言泽带个技术人员来,给设备加个临时监控,确保考察团调研时不出问题。”
夜幕降临,农场里的灯串渐渐亮起,成果角的展示台在灯光下泛着暖光。陆知衍调试完设备,把防盗扣一一扣好;苏晚星则在每个设备旁贴了张小小的 “温馨提示”,上面写着 “设备已调试,请勿触碰”,落款是 “绿源农场农户集体”。两人站在成果角前,看着那些被精心守护的成果,心里既有对考察团调研的期待,也有对王总监持续捣乱的警惕。
“不管他想怎么样,我们都准备好了。” 苏晚星靠在陆知衍肩上,声音温柔却坚定,“明天考察团看到这些真实的成果,肯定会认可我们的项目;婚礼当天,我们也能安心地和大家分享幸福。” 陆知衍点头,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远处的麦田 —— 月光下,麦穗轻轻晃动,像是在为他们加油,却也像在预示着,这场关于项目推广与幸福守护的战斗,还没到真正结束的时候。
第二天一早,顾言泽带着技术人员准时赶来,给成果角的设备装上了微型监控。就在大家以为一切准备就绪时,陆知衍收到了李主任发来的微信:“区里审核部门刚才发现,有人匿名举报你们的模型存在‘数据造假’,虽然我们知道是诬告,但需要你们准备更多农户的实地种植证明,考察团调研时可能会重点核实。”
陆知衍把消息递给苏晚星,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坚定。“没关系,我们有最真实的农户证明,有最实在的产量数据。” 苏晚星转身走向农户们的住处,“我现在就去收集更多农户的种植记录,让考察团看看,我们的项目到底帮了大家多少。” 陆知衍则拿出平板,开始整理近半年的模型监测数据,准备做成可视化图表 —— 他们知道,只要拿出足够的诚意与证据,就能粉碎任何诬告,让项目推广的路走得更稳。
只是两人都没注意,成果角最角落的那个传感器,指示灯在监控镜头的盲区里,又悄悄闪烁了一下异常的红光,像是在隐藏着某个未被发现的阴谋,为即将到来的考察团调研与婚礼,埋下了新的隐患。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