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接触老兵
晨光刺破海津市的雾霭,将林立的高楼镀上一层淡金。陆锋站在阳台上,远眺着城市在晨曦中苏醒的景色。这座他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城市,此刻在他眼中既熟悉又陌生——每一道街道,每一座建筑,都仿佛笼罩在一层无形的阴影之下。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客厅。林舒正在帮朵朵整理书包,小姑娘叽叽喳喳地说着幼儿园里的趣事,浑然不觉父母眼中的忧虑。
“我今天要去见陈海。”陆锋低声对妻子说。
林舒的动作顿了顿,随即恢复自然:“需要我一起去吗?”
“不用,你先按计划去仓库那边看看情况。”陆锋穿上外套,检查了一下钱包里的现金,“等我回来再详细说。”
朵朵扑过来抱住他的腿:“爸爸要去探险吗?”
陆锋弯腰抱起女儿,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爸爸去见个老朋友。”
将朵朵送到幼儿园后,陆锋驾车驶向城东。陈海经营的综合格斗训练馆位于一个老旧的商业区,与周围光鲜的写字楼格格不入。这里曾经是海津市最繁华的地带之一,如今却显得有些落寞。
训练馆的招牌已经褪色,但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陆锋推开玻璃门,熟悉的汗水与消毒水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清晨的场馆里已经有不少学员在进行训练,拳套击打沙袋的闷响和教练的指令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荡。
陈海正站在场地中央指导一名学员。他比陆锋年长几岁,身材精干,站姿挺拔,即使穿着普通的运动服也能看出行伍出身的痕迹。当陆锋走近时,他敏锐地转过头,眼神中的警惕在认出老朋友后迅速化为笑意。
“稀客啊。”陈海拍了拍学员的肩膀示意他继续练习,转身走向陆锋,“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有事想和你聊聊。”陆锋环顾四周,“找个安静的地方?”
陈海点点头,带他走向场馆后方的办公室。房间不大,但整洁得近乎刻板,文件分门别类放在架子上,桌面一尘不染。墙上挂着几张陈海在海军陆战队服役时的照片,年轻的面容透着青涩,但眼神中的坚毅与现在别无二致。
“说吧,什么事?”陈海递给陆锋一瓶矿泉水,自己在办公桌后坐下,“看你脸色,不像是来叙旧的。”
陆锋拧开瓶盖,却没有喝。他斟酌着用词,最终决定开门见山:“如果我说,海津市可能很快会面临一场大洪水,你信吗?”
陈海的眉头几不可见地皱了一下,但没有打断。
“我收到了一些消息,来自南极科考站的朋友。”陆锋继续说下去,“方舟屏障可能不像宣传的那么可靠,冰盖融化的速度超出预期,而且...”他停顿了一下,“海平面上升可能不是渐进的,而是会在某个时间点突然暴涨。”
房间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场馆里训练的声音隐约传来。
“证据呢?”陈海终于开口,声音平稳。
陆锋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调出几张数据截图:“这是我朋友传来的部分监测数据,还有林舒在规划局内部发现的一些异常。沿海地区海水倒灌的情况比官方承认的严重得多,而且政府正在秘密加固一批地下掩体。”
陈海仔细查看着那些图片,眼神越来越凝重。作为前海军陆战队员,他比普通人更清楚这些数据背后可能意味着什么。
“你告诉我这些,是为了什么?”他放下手机,直视陆锋的眼睛。
“我和林舒决定提前做准备。如果灾难真的发生,我们需要撤离到内陆高地。”陆锋迎上他的目光,“但我们缺人手,尤其缺像你这样有经验的人。”
陈海站起身,在狭小的办公室里踱步。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中射入,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你知道我在海军陆战队时主要负责什么吗?”他突然问道。
“灾难救援和紧急疏散,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没错。”陈海停在窗前,背对着陆锋,“我参与过三次大型台风救援,两次地震灾后处置。我见过洪水淹没城市的样子,也见过人们在灾难面前会变得多么...不可预测。”
他转过身,眼神锐利:“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情况可能比你想的更糟。不仅是洪水本身,还有洪水之后的一切。秩序的崩溃,资源的争夺,人性的考验...”
“所以我需要你的帮助。”陆锋坚定地说,“不仅是帮助我们一家,还可能帮助更多人。我和林舒已经在筹备物资,寻找安全的撤离路线和避难所。但我们不懂安全防卫,不懂团队组织,这些是你的专长。”
陈海久久不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框。陆锋知道他在权衡,在评估,这是军人本能。
“我需要更多证据。”陈海最终说道,“不是不相信你,但我需要亲眼确认。”
“我可以安排你和林舒详细聊聊,她那里有更完整的数据。你也可以动用你自己的渠道去核实。”
陈海点点头,坐回椅子上:“好。在确认之前,我们可以先做些基础准备。不管洪水来不来,多一手准备总是没错的。”
他打开抽屉,取出一本笔记本,开始飞快地写下几行字:“首先,我们需要评估现有的资源和人手。你和林舒,加上我,核心人员只有三个。如果真的要组织撤离,至少需要十到十五人的团队,涵盖医疗、机械、农业等基本技能。”
陆锋松了一口气:“我已经在物色其他人选。老赵,你还记得吗?港口的那个机械师。”
“记得,技术一流。”陈海在笔记本上记下名字,“医疗人员呢?”
“林舒在联系一个她认识的护士,但还不确定。”
陈海继续写着,条理清晰:“物资方面,除了食物、水、药品,我们还需要通讯设备、发电装置、防卫武器。车辆也必须进行改装,增加涉水能力和载重。”
他停下笔,抬头看向陆锋:“最重要的是,这件事必须绝对保密。一旦消息泄露,不仅会引起恐慌,还可能让我们成为众矢之的。”
“我明白。”
陈海合上笔记本,神情严肃:“陆锋,我希望你是错的。我真心希望这只是一场虚惊。”
“我也希望如此。”陆锋轻声说。
场馆外传来城市的喧嚣,车辆的鸣笛声,行人的交谈声,一切如常。但在这一方小小的办公室里,两个男人已经为可能到来的灾难达成了共识。
临走前,陈海送陆锋到门口,突然问道:“朵朵怎么样?”
“她很好,还不知道这些事。”
“保护好她。”陈海的目光深远,“如果我们判断正确,孩子们将是未来最重要的希望。”
陆锋点点头,推门走入阳光中。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无人注意到这个刚刚做出重大决定的男人。
在返回公寓的路上,陆锋绕道海堤。他停下车,走向那道被誉为人类工程奇迹的能量屏障。近距离观看,屏障散发着柔和的蓝光,像一道透明的墙壁延伸至视野尽头。海浪拍打在屏障上,碎成无数白色的泡沫。
一位老人正坐在堤岸上钓鱼,鱼竿斜斜地伸向屏障外的海面。
“这玩意儿刚建好的时候,鱼都不敢靠近。”老人注意到陆锋的视线,主动搭话,“现在习惯了,鱼又回来了。科技进步啊,啧啧。”
陆锋勉强笑了笑,没有接话。他注视着屏障外汹涌的海水,想起山猫那句“不是线性上升”的警告。
如果那道屏障突然失效,眼前这片海水会以怎样的速度吞没这座城市?他不敢细想。
回到车上,他拨通林舒的电话:“和陈海谈过了,他愿意帮忙,但要进一步确认情况。”
电话那头,林舒轻轻舒了口气:“这是个好消息。仓库这边我看过了,基本符合要求,就是需要清理和加固。”
“我马上过去。”
挂断电话,陆锋最后看了一眼后视镜中的海平面。湛蓝的海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美得令人心醉,也危险得令人心惊。
发动引擎时,他注意到油表指针已经接近红线。这本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此刻却让他莫名联想到了资源的有限与珍贵。
在驶离海堤的路上,他特意绕道几家超市和药店,默默记下了它们的位置和营业时间。这些平常不会留意的生活细节,如今都有了全新的意义。
危机如同远方的雷声,虽然尚未降临,但敏锐的人已经能感受到空气中的电荷变化。陆锋握紧方向盘,知道自己和林舒选择的这条路一旦踏上,就再也不能回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潮汐陷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