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主任那通电话,如同战役打响前的信号弹。叶凡知道,清源市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使出惯常的“拖字诀”和“磨字功”,甚至可能动用更上层的关系来施压。他必须抢在对方构筑起有效防御之前,打出决定性的第一击。
他没有被动等待清源市“研究”出方案,而是主动出击。他让政策研究组的同事,整理了一份关于“Gt-008”问题的详细背景材料,包括其违反《反垄断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具体条款,以及其对开发区内其他企业造成实际阻碍的案例和数据。
然后,他并没有将这份材料直接发回给清源市,而是以专班政策研究组的名义,附上一份措辞严谨、要求明确的督办函,直接发送给了清源市所在的省政府主管部门——省自然资源厅和市场监管管理局,并抄送了清源市人民政府。
这一招,叫“釜底抽薪”。他绕开了可能和清源市利益捆绑过深的中间环节,直接将问题和压力传递给了具有法定监管职责的省级部门。同时抄送清源市政府,既是告知,也是一种无形的警告:省里盯着你们,别想蒙混过关。
督办函发出的第二天,效果立竿见影。省自然资源厅和市场监管管理局的动作比预想中快得多,分别打来电话,表示“高度重视”、“立即研究”,并承诺尽快派人赴清源市进行“联合督导”。他们显然也感受到了来自专班的压力,更确切地说,是来自魏省长的压力。
几乎在同一时间,叶凡接到了赵主任的第二个电话。这一次,赵主任的语气失去了之前的热情,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焦虑和不满。
“叶组长,您这……动作也太快了吧?”赵主任的声音有些发干,“省里厅局的督办函都下来了,这让我们很被动啊!我们正在积极研究解决方案,总得给我们一点时间嘛!”
“赵主任,”叶凡语气平静,听不出任何情绪,“专班的工作节奏就是这样,时间不等人,市场更不等人。省里厅局介入,是为了帮助你们更快、更规范地解决问题。清源市如果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不妨先拿出来,我们也可以请厅局的同志一起帮着把关。”
他直接把皮球踢了回去,点明“方案”才是关键,其他都是借口。
赵主任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在强压火气,再开口时,语气软了下来,带着一丝试探:“叶组长,您看这样行不行?我这两天正好要去省城汇报工作,晚上想请您……还有专班相关的领导,一起吃个便饭,咱们当面好好聊聊,有些具体情况,电话里说不清楚。”
又是饭局。叶凡心中冷笑,这是试图把公事拉到私交的场域里来解决,用酒水和人情来软化原则。
“赵主任,你的好意心领了。”叶凡直接拒绝,语气不容置疑,“专班工作期间,有纪律要求。而且,解决问题靠的是政策和法规,不是饭桌。如果清源市确实有困难,可以在正式的汇报材料或督导会议上充分说明。我这边还有会,先这样。”
他没等赵主任再说什么,直接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叶凡走到办公室那面巨大的问题清单墙前,在“Gt-008”的“责任部门”一栏,用红笔在“清源市人民政府”旁边,重重地写下了“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局”,并在“进展情况”一栏,标注上“省级部门已介入督导”。
他知道,与清源市的这一轮“过招”,他凭借专班的权威和正确的策略,暂时占据了上风。但他丝毫不敢大意。赵主任,以及他背后可能存在的力量,绝不会轻易放弃。接下来的“联合督导”才是真正的考验,对方可能会设置各种障碍,提供虚假信息,甚至动员受保护的企业出来“诉苦”喊冤。
几天后,由省自然资源厅和市场监管局组成的联合督导组悄然抵达清源市。叶凡没有亲自下去,他坐镇中枢,遥控指挥。他让研究组的同事与督导组保持热线联系,随时了解进展,并及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情况分析。
督导过程果然阻力重重。清源市方面准备了大量的汇报材料,极力渲染那家龙头企业的贡献和“历史成因”,试图将垄断问题淡化为“特定发展阶段的特殊安排”。甚至有一些所谓的“配套企业”负责人被组织起来,向督导组反映“离开龙头企业的订单就无法生存”。
然而,叶凡提前布置的研究组同事,已经通过第三方渠道,掌握了开发区内几家备受挤压的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他们将情况及时反馈给督导组。督导组在明察暗访中,也发现了诸多“园中园”设置不合理门槛、进行关联交易的确凿证据。
在事实和法规面前,清源市和那家龙头企业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督导组态度强硬,明确要求清源市限期拿出整改方案,打破垄断,开放配套市场。
消息传回专班办公室,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第一块骨头”,眼看就要被啃下来了。
但叶凡的脸上,却看不到太多喜悦。他深知,这只是开始。清源市的问题具有典型性,但绝非个例。全省有多少个“清源市”?有多少个类似的“利益藩篱”?推动一个点的突破已然如此艰难,要将这种突破推广到面,又该是何等巨大的工程?
他看着墙上那密密麻麻的问题清单,感觉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沉重。
“过招”赢了这一局。
但整场战役,依然漫长。
而他也在这不断的“过招”中,愈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之艰与权力之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象牙之塔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