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7 章 设计大赛的 “证明之战”
第一节 清晨工作室的决心与金钻奖的分量
凌晨六点的 “浅沉” 工作室,只有设计区的一盏台灯亮着。林浅趴在办公桌上,面前摊着金钻奖的参赛手册,指尖在 “参赛要求” 那一页反复摩挲 —— 手册封面烫着金色的 “GoLdEN dIAmoNd AwARd” 字样,边缘还印着往届获奖作品的缩略图,每一件都出自全球顶尖设计师之手,既有欧洲皇室珠宝匠人的古典之作,也有融合现代科技的创新设计。
“还没睡?” 陆沉推开工作室的门,手里提着两份早餐,看到林浅眼底的红血丝,忍不住皱了皱眉。他昨晚离开时,她还在整理设计手稿,没想到一整夜都没回去。
林浅抬起头,眼里满是疲惫却又带着一丝兴奋:“你看这个,金钻奖今年的主题是‘文化传承与创新’,评审团里有意大利珠宝设计大师马可?波拉尼,还有非遗文化研究专家陈教授 —— 他们都是懂文化、懂设计的人,只要我们的作品够好,一定能得到认可。”
陆沉把早餐放在桌上,拉开椅子坐在她身边,翻开参赛手册:“金钻奖的含金量不用多说,它不仅是设计界的顶级赛事,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往届有不少设计师通过这个比赛,把本土文化推向了世界,比如去年日本设计师用和纸工艺做的珠宝,今年我们也可以用非遗技艺,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美。”
他顿了顿,握住林浅冰凉的手:“但你也别太拼,比赛还有三个月时间,我们可以慢慢来。我已经跟陆氏的高管说了,接下来三个月,我把主要工作交给副手,全力帮你准备参赛作品 —— 原料采购、非遗大师协调、制作工坊安排,这些都交给我,你只需要专注设计。”
林浅心里一暖,指尖在他手背上轻轻蹭了蹭:“我知道你忙,陆氏还有很多事要处理……”
“没有什么事比你更重要,比‘浅沉’的声誉更重要。” 陆沉打断她,眼神坚定,“之前黑石用谣言攻击你,我们被动澄清;这次金钻奖,我们要主动出击,用作品说话,让所有质疑你的人闭嘴。而且,这不仅是为了你,也是为了非遗文化 —— 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非遗技艺,能做出世界级的珠宝。”
林浅点点头,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框架:“我想以父亲的‘和解’胸针为基础,做一件项链。胸针代表过去的遗憾与和解,项链代表未来的传承与延伸,再融入环保点翠和花丝镶嵌两种非遗技艺,既符合‘文化传承’的主题,又有‘创新’的元素 —— 毕竟环保点翠是我们改良的技术,花丝镶嵌也做了现代设计的调整。”
“这个方向很好。” 陆沉看着草图,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在细节里加入更多文化符号,比如项链的链子用‘回纹’图案,象征生生不息的传承;吊坠的边缘刻上‘云纹’,既有中国传统美,又能让点翠羽毛的固定更牢固。”
晨光透过工作室的落地窗照进来,落在两人的草图上,把简单的线条染成了金色。林浅看着陆沉认真的侧脸,突然觉得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 —— 这场证明之战,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最懂她的搭档陪在身边,有最值得守护的文化作为内核,她一定能赢。
第二届 陆沉的全力协助与资源整合
吃过早餐,陆沉立刻开始行动。他先是给点翠大师张师傅打了电话,说明参赛需求,张师傅一听是金钻奖,立刻答应全力支持:“浅浅能把环保点翠带到国际赛场,是好事!我这就把工坊里最好的染色鹅毛整理出来,再派两个最有经验的徒弟,帮着处理羽毛的细节。”
接着,他又联系了花丝镶嵌大师李师傅,李师傅正在外地授课,听说林浅要参赛,特意调整了行程:“下周我就回去,花丝镶嵌的部分你放心,我们可以做一个可拆卸的结构,让吊坠既能当项链,又能拆下来当胸针,这样设计更灵活,也能体现技艺的精湛。”
原料方面,陆沉亲自对接了之前合作的欧洲宝石供应商乔治。金钻奖的作品需要一颗主石,林浅之前看中了一颗罕见的粉钻,颜色是极淡的樱花粉,净度达到 VVS1,很适合做 “传承与新生” 的主题。乔治一听是为金钻奖准备,立刻表示:“这颗粉钻我给你留着,价格按成本价算,另外再给你寄一些小颗的蓝宝石和珍珠,用来做点缀 —— 能帮‘浅沉’把中国非遗推向世界,我很乐意出力。”
除了这些,陆沉还安排了工作室的团队分工:小张负责整理所有设计手稿和技术文档,方便后续提交给评审团;莉莉负责制作 3d 模型,提前模拟项链的佩戴效果和结构稳定性;采购部的同事专门跟进原料的物流,确保每一批材料都能按时到位;甚至连之前被录用的赵氏前技术总监老周,都主动提出帮忙做 AI 模拟测试,用技术手段验证点翠羽毛的耐久性。
“陆总,您这安排也太细致了吧?” 小张拿着分工表,忍不住感慨,“连宝石的检测报告都要提前三个月做,生怕有一点问题。”
陆沉笑了笑:“金钻奖的评审很严格,不仅看设计,还看工艺、原料、甚至制作过程的规范性。我们要做到万无一失,不能给任何人挑错的机会。而且,浅浅这几个月要专注设计,这些琐碎的事,我们能多承担一点,她就能少累一点。”
小张点点头,心里满是敬佩。她之前只知道陆沉是个雷厉风行的总裁,没想到在林浅的事情上,会这么细心周到 —— 小到染色鹅毛的颜色校准,大到非遗大师的行程协调,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清清楚楚。
下午,陆沉把整理好的 “资源清单” 放在林浅面前:“点翠和花丝镶嵌的大师都已经联系好了,原料下周就能陆续到货,团队分工也安排好了,你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林浅看着清单上密密麻麻的条目,从原料规格到制作时间表,甚至连评审团可能关注的 “非遗技艺传承故事” 都提前准备了素材,眼眶突然有点发热:“陆沉,谢谢你…… 要是没有你,我一个人肯定做不到这么周全。”
“傻瓜,我们是搭档啊。” 陆沉伸手帮她捋了捋额前的碎发,“你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你的战场就是我的战场。而且,能看到你把父亲的遗愿完成,把非遗文化带向世界,我比谁都开心。”
林浅靠在他肩上,看着窗外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这场证明之战,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有最好的团队,最顶级的资源,最坚定的信念,剩下的,就是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设计里,做出一件能打动人心的作品。
第三节 团队的协同作战与细节打磨
接下来的一个月,“浅沉” 工作室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 “作战室”。每天早上八点,所有人都会准时到岗,开一个简短的晨会,汇报前一天的进展和当天的任务,然后立刻投入工作 —— 设计区里,林浅和莉莉对着 3d 模型讨论吊坠的弧度;工坊里,张师傅的徒弟们正在仔细处理染色鹅毛,用镊子一根根调整羽毛的方向;会议室里,小张和老周正在整理评审需要的技术文档,确保每一个数据都准确无误。
“林姐,你看这个 3d 模型,吊坠的厚度要是再减 0.5 毫米,佩戴起来会更舒服,而且视觉上会更轻盈。” 莉莉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模型,对林浅说,“不过这样一来,花丝镶嵌的银线就要更细,对工艺的要求会更高。”
林浅凑过去看,点了点头:“可以试试,你调整一下模型,我们打印出来看看实物效果。银线细一点没关系,李师傅的徒弟手艺很好,应该能做到。”
莉莉立刻调整模型参数,下午就拿到了 3d 打印的实物模型。林浅拿着模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确实比之前更轻盈,而且吊坠的弧度更贴合颈部曲线。她立刻给李师傅打了电话,说明情况,李师傅笑着说:“没问题!我们可以用 0.3 毫米的银线,虽然难度大一点,但做出来的花丝会更精致,正好能体现我们的技艺水平。”
在点翠的细节上,林浅也下了不少功夫。张师傅送来的染色鹅毛有二十多种颜色,从浅蓝到深蓝,从粉色到紫色,林浅每天都会花两个小时,在自然光下对比羽毛的颜色,挑选最适合 “传承与新生” 主题的色调。“浅蓝代表初心,深蓝代表沉淀,再搭配一点粉色的羽毛,象征新生……” 她把挑选好的羽毛分成几类,用标签纸仔细标注,“这些羽毛要按照颜色渐变的顺序排列,让吊坠看起来像一幅流动的画。”
张师傅的徒弟小王,在处理羽毛时遇到了难题 —— 羽毛的根部太粗,直接镶嵌会影响美观。林浅看到后,想了个办法:“我们可以用花丝镶嵌的银线,在羽毛根部做一个小小的‘花托’,把粗的部分遮住,还能增加吊坠的层次感。” 小王按照这个方法尝试了一下,效果果然很好,张师傅看到后,忍不住称赞:“浅浅这脑子真灵活,把两种技艺结合得这么好,连我都没想到。”
除了设计和工艺,团队在评审文档的准备上也丝毫不敢马虎。小张和老周把林浅的设计手稿按时间顺序整理成了一本厚厚的画册,每一页都附有详细的设计说明,包括 “为什么选择这个弧度”“为什么用这种颜色的羽毛”“非遗技艺的创新点在哪里” 等;老周还做了一个 “环保点翠技术对比报告”,用数据证明他们的技术比传统点翠更环保、更耐用,甚至还附上了国际环保组织的认证证书。
“林姐,你看这份报告,我们把环保点翠和传统点翠的各项指标都做了对比,比如羽毛的使用寿命、染色剂的环保性、制作过程的能耗,数据都很直观,评审团一看就能明白我们的创新点。” 老周把报告递给林浅,语气里满是自豪。他之前因为赵氏的事,心里一直有愧疚,现在能为 “浅沉” 的金钻奖参赛项目出一份力,他比谁都认真。
林浅翻看着报告,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这份报告里不仅有数据,还有老周的心血和对 “浅沉” 的认可。“谢谢你们,” 她抬起头,看着工作室里忙碌的所有人,“没有你们,我一个人不可能完成这么多工作。这场证明之战,是我们所有人一起打的。”
小张笑着说:“林姐,我们都是‘浅沉’的一份子,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而且,我们都相信你,相信‘浅沉’,相信我们的非遗珠宝一定能在金钻奖上拿奖!”
所有人都附和着点头,工作室里的气氛既紧张又充满了希望。林浅看着大家坚定的眼神,心里更加确定 —— 他们不仅是在为一场比赛努力,更是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努力,为 “浅沉” 的未来努力。这场证明之战,他们一定会赢。
第四届 父亲遗愿的融入与情感共鸣
随着设计的推进,林浅越来越觉得,父亲的 “和解” 胸针不仅是作品的基础,更是情感的核心。她把胸针带到工作室,每天都会拿出来看一看 —— 胸针的金属底座是父亲亲手打造的,上面还留着他用刻刀划过的痕迹,虽然有些粗糙,却充满了温度;底座中央,父亲画了一个简单的点翠羽毛图案,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愿非遗之美,代代相传”。
“爸,你说我这样设计,对不对?” 林浅经常对着胸针自言自语,“我把你的胸针改成了项链,加入了花丝镶嵌,还用了环保点翠,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非遗的美,看到你的心血……”
有一天,陆沉看到她对着胸针发呆,走过去轻轻抱住她:“你爸爸肯定会支持你的。他当年做这个胸针,就是想传承非遗文化,现在你不仅传承了,还把它创新了,带向了国际,他一定会很开心。”
林浅点点头,擦干眼角的泪水,拿起笔在设计稿上补充了一个细节:在项链的扣子上,刻上父亲的名字缩写 “LJ” 和她的名字缩写 “Lq”,中间用一个小小的 “同心结” 连接。“这样,就像我和爸爸一起完成了这件作品,” 她对陆沉说,“也像非遗文化的传承,是一代又一代的连接。”
陆沉看着设计稿上的细节,心里满是触动。他知道,这件作品对林浅来说,不仅是参赛作品,更是对父亲的思念,对非遗文化的承诺。“这个细节很好,” 他说,“评审团不仅看设计和工艺,更看重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你把对父亲的思念、对非遗的热爱都融入进去,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为了让作品的情感更饱满,林浅还特意去了父亲生前常去的非遗工坊,找那里的老匠人聊父亲的故事。老匠人王师傅还记得,当年林父为了学习点翠技艺,每天都泡在工坊里,跟着老师傅们一起拔羽毛、调胶水,手上经常被胶水粘得满是伤痕,却从来没抱怨过。“你爸爸说,非遗技艺不能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就算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王师傅对林浅说,“现在看到你这么努力,把环保点翠做得这么好,他在天有灵,肯定会很欣慰。”
林浅把王师傅的话记在心里,在设计说明里加了一段 “非遗传承故事”,讲述了父亲对非遗的热爱,以及她如何继承父亲的遗愿,改良环保点翠技术,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非遗文化的传承。小张在整理文档时,看到这段故事,忍不住哭了:“林姐,你和你爸爸的故事太感人了,我相信评审团看到一定会被打动。”
在制作吊坠的过程中,林浅还特意加入了一个 “隐藏细节”—— 在点翠羽毛的背面,用激光刻了一行小字:“非遗之美,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这既是她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也是她想通过作品传递给所有人的理念。“很多人觉得非遗是老古董,不适合现代社会,” 林浅对团队说,“但我想通过这件作品告诉大家,非遗可以很时尚,可以很创新,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陆沉看着林浅专注的样子,心里满是骄傲。他知道,这件作品已经不仅仅是一件参赛珠宝,更是林浅对父亲的告慰,对非遗文化的承诺,对所有质疑者的回应。它承载着太多的情感和希望,也一定会在金钻奖的舞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第五届 初步困难与解决方案(粉钻物流预警)
就在团队以为一切都在顺利推进时,一个坏消息传来 —— 乔治那边发来邮件,说那颗预定的粉钻在运输途中遇到了问题,可能会延迟到货,甚至有丢失的风险。
“怎么回事?” 林浅看到邮件,心里一紧,立刻给乔治打了电话。
乔治的语气很抱歉:“林小姐,对不起,粉钻在从比利时运往中国的途中,经过德国时被海关扣下了,说是需要进一步检查。我已经联系了当地的物流和海关,但可能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放行。而且,我收到消息,有一伙人在盯着这批珠宝,可能是想趁机偷走粉钻 —— 我怀疑,这伙人跟之前黑你们的黑石残余势力有关。”
林浅的心沉了下去。粉钻是这件作品的主石,要是不能按时到货,不仅会影响制作进度,甚至可能导致无法按时参赛。而且,要是粉钻被偷走,他们连替换的时间都没有 —— 这么罕见的樱花粉钻,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第二颗。
“别慌,我们想想办法。” 陆沉看到林浅脸色发白,立刻接过电话,对乔治说,“乔治先生,麻烦你先配合海关的检查,同时加强物流的安保措施。另外,你帮我们查一下,这批粉钻被扣的具体原因,是不是有人故意刁难。我们这边也会联系中国的海关和外交部门,协助处理。”
挂了电话,陆沉看着林浅焦虑的样子,伸手握住她的手:“浅浅,别担心,粉钻一定会没事的。黑石的人想搞破坏,我们就跟他们斗到底 —— 他们扣住粉钻,无非是想让我们无法参赛,我们偏要让他们失望。”
他立刻联系了陆氏集团的法务部和海外事务部,让他们紧急处理粉钻被扣的事:法务部负责联系德国当地的律师,协助乔治处理海关事宜;海外事务部负责联系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请求协助调查粉钻被扣的原因,是否存在恶意刁难的情况;同时,他还联系了国际安保公司,加强粉钻运输途中的安保,防止被偷走。
“陆总,德国那边传来消息,粉钻被扣确实有问题。” 法务部的王律师很快打来电话,“海关说粉钻的产地证明有‘疑点’,但我们查了,乔治提供的产地证明是真实有效的,而且之前他运输的珠宝都没问题,这次很可能是有人故意举报,让海关扣下粉钻,拖延时间。”
“我就知道是黑石的人搞的鬼!” 林浅忍不住说,“他们在谣言上输了,就想在原料上动手脚,阻止我们参赛。”
“不管是谁搞的鬼,我们都不会让他们得逞。” 陆沉对王律师说,“你让当地的律师尽快提交证据,证明产地证明的真实性,同时申请加急处理。另外,让安保公司派最好的团队,24 小时盯着粉钻,确保万无一失。”
接下来的几天,所有人都在为粉钻的事紧张 —— 林浅每天都会给乔治和王律师打几个电话,询问进展;陆沉则每天跟海外事务部和安保公司沟通,协调各种资源;团队的其他人也没有懈怠,继续打磨作品的其他部分,确保一旦粉钻到货,就能立刻投入制作。
第七天早上,乔治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林小姐,陆总,粉钻已经顺利放行!安保公司的人已经把粉钻接走了,会用最快的速度运往中国,预计三天后就能到你们工作室。而且,德国警方已经查到,之前举报的人跟黑石在欧洲的残余团队有关,已经立案调查了。”
“太好了!” 林浅听到消息,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 这几天的焦虑和担心,在这一刻终于烟消云散。
陆沉紧紧抱住她,轻声说:“我说过,我们一定会赢的。黑石的人越是想阻止我们,我们就越要坚强,越要把作品做好,让他们知道,他们的阴谋永远不会得逞。”
林浅点点头,擦干眼泪,看着工作室里忙碌的团队,心里满是感激和坚定。她知道,这场证明之战虽然遇到了挫折,但他们没有被打倒,反而更加团结,更加坚定。粉钻很快就会到货,他们的作品也会如期完成,在金钻奖的舞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第六届 作品框架确定与参赛信心凝聚
粉钻到货的那天,整个工作室都沸腾了。乔治派专人用安保箱把粉钻送到工作室,打开箱子的瞬间,那颗樱花粉的钻石在灯光下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像一颗凝结的星光,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这颗粉钻比我想象中还要美!” 林浅小心翼翼地拿起粉钻,放在手心,忍不住感叹,“颜色这么均匀,净度这么高,用来做‘传承与新生’的主石,再合适不过了。”
李师傅也凑过来看,笑着说:“是啊,这么好的粉钻,再配上我们的花丝镶嵌和点翠,肯定能惊艳评审团。我这就回去安排,明天就开始制作吊坠的花丝部分。”
张师傅的徒弟们也兴奋地说:“我们已经把羽毛都处理好了,就等粉钻到货,立刻开始点翠!”
接下来的两周,工作室进入了 “冲刺阶段”—— 李师傅带着徒弟们,用 0.3 毫米的银线,一点点编织吊坠的花丝部分,每一根银线都要经过退火、拉丝、编织等十几道工序,稍有不慎就会断裂;张师傅的徒弟们则在林浅的指导下,按照颜色渐变的顺序,把羽毛一根根镶嵌在吊坠上,用特制的胶水固定,确保每一根羽毛都牢固又美观;林浅每天都会在工坊里待上十几个小时,盯着每一个制作环节,生怕出现一点差错。
“花丝的密度再增加一点,这样看起来会更饱满。” 林浅看着李师傅制作的花丝底座,提出建议,“还有,粉钻的镶嵌位要再打磨一下,确保粉钻放进去后,周围没有缝隙。”
“点翠的羽毛角度再调整一下,左边的羽毛稍微往上一点,这样整体的渐变效果会更自然。” 林浅对张师傅的徒弟说,“胶水不要太多,以免溢出来影响美观。”
陆沉则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 “补给”—— 早上是新鲜的早餐和咖啡,中午是营养丰富的盒饭,晚上是水果和点心。他知道大家都很辛苦,想让大家在忙碌的同时,也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别太累了,” 他经常对林浅说,“作品重要,你的身体更重要。要是累垮了,就算拿了奖,也没意义。”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传承与新生” 项链终于在比赛前一个月完成了。当林浅把最后一颗小小的蓝宝石镶嵌在吊坠的边缘时,整个工作室都安静了下来 —— 项链的主体是一个圆形的吊坠,中间镶嵌着樱花粉的主钻,周围用花丝镶嵌编织成 “回纹” 图案,外圈则是渐变颜色的点翠羽毛,从浅蓝到深蓝,再到一点粉色,像一朵绽放的花;项链的链子也是用花丝编织的 “回纹” 图案,末端的扣子上刻着林父和林浅的名字缩写,还有一个小小的 “同心结”。
“太美了……” 小张看着项链,忍不住感叹,“这哪里是一件珠宝,简直是一件艺术品!”
莉莉拿起手机,拍下项链的照片,发在工作室的群里:“我们的‘传承与新生’完成了!我相信,这一定是金钻奖最棒的作品!”
林浅拿着项链,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想起了父亲。她仿佛看到父亲站在她身边,笑着对她说:“浅浅,做得好,爸爸为你骄傲。”
陆沉从身后抱住她,轻声说:“浅浅,你做到了。这不仅是一件优秀的参赛作品,更是你对父亲的告慰,对非遗文化的承诺。我相信,它一定会在金钻奖的舞台上,打动所有人。”
林浅转过身,靠在他怀里,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 这几个月的辛苦、焦虑、担心,在这一刻都变成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她知道,这场证明之战,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他们都已经赢了 —— 赢了黑石的阴谋,赢了所有的质疑,赢了对父亲的承诺,赢了对非遗文化的传承。
接下来,就是带着这件作品,去金砖奖的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中国非遗的美,展示 “浅沉” 的实力,展示她林浅的设计才华。她相信,他们一定会成功。
第七届 参赛材料提交与战前最后的动员
距离金钻奖参赛材料提交截止还有三天,工作室的所有人都在为最后的 “冲刺” 做准备 —— 小张和老周正在仔细检查所有的参赛材料,包括设计手稿、技术文档、制作过程视频、非遗传承故事等,确保没有任何遗漏和错误;莉莉正在制作参赛作品的展示视频,用精美的画面展示 “传承与新生” 项链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林浅则在陆沉的陪同下,练习参赛答辩的内容,准备应对评审团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
“评审团可能会问,你为什么选择用环保点翠而不是传统点翠,你要怎么回答?” 陆沉扮演评审团,向林浅提问。
林浅思考了一下,回答:“首先,传统点翠使用的是翠鸟羽毛,而翠鸟是国家保护动物,使用它们的羽毛不符合环保理念,也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其次,我们的环保点翠技术,用染色鹅毛替代翠鸟羽毛,再涂上纳米涂层,不仅在颜色和质感上与传统点翠相似,还解决了传统点翠羽毛容易脱落、难以保存的问题;最后,环保点翠的成本更低,更容易量产,能让更多人接触到点翠技艺,推动非遗文化的普及 —— 这也是‘传承与新生’的核心理念之一。”
陆沉点点头,又问:“那评审团要是问,你的作品如何体现‘创新’,你怎么回答?”
“我的作品在两个方面体现了创新:一是技艺的创新,将传统的花丝镶嵌和点翠技艺结合,并对点翠技术金行改良,使其更环保、更耐用;二是设计的创新,将复亲的遗作‘和解’胸针改良成项链,加入现代的设计元素,比如可拆卸的结构、渐变颜色的羽毛,让传统非遗技艺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 林浅回答得条理清晰,语气坚定。
陆沉满意地笑了:“很好,回答得很全面。评审团还可能会问一些关于非遗传承的问题,你也要做好准备。比如,你认为非遗传承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非遗传承最重要的是‘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林浅说,“首先要尊重传统,把非遗技艺的核心保留下来;然后要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进行创新,让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只有这样,非遗文化才能真正传承下去,而不是变成博物馆里的‘老古董’。”
在练习答辩的同时,小张和老周也完成了参赛材料的检查。“林姐,所有材料都检查好了,没有问题。设计手稿有 37 张,技术文档有 15 份,制作过程视频有 3 个,非遗传承故事有 2000 多字,都符和参赛要求。” 小张把材料整理成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递给林浅,“我们还制作了一个电子版的材料包,方便评审团查阅。”
莉莉也完成了展示视频的制作:“林姐,你看这个视频,开头是你父亲的‘和解’胸针,然后是你设计的过程,再是制作的细节,最后是项链的成品展示,背景音乐用的是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曲子,很有文化氛围。”
林浅看着视频,心里满是感动。视频里,父亲的胸针、她的设计稿、工匠们的制作过程、成品项链的惊艳,一幕幕画面串联起来,像一个完整的故事,讲述着非遗的传承与新生。“太好了,” 她说,“这个视频不仅展示了作品,还传递了我们的理念,评审团一定会喜欢。”
提交材料的前一天晚上,陆沉组织所有人开了一个 “战前动员大会”。“明天,我们就要把所有的材料提交给金钻奖评审团了。” 陆沉看着大家,语气坚定,“这几个月,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完成了这件作品。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为自己骄傲 —— 我们不仅完成了一件优秀的作品,更传承了非遗文化,证明了我们的实力。”
林浅也站起来,对大家说:“谢谢你们,这几个月,你们辛苦了。没有你们,就没有‘传承与新生’,就没有这场证明之战的准备。我相信,我们的作品一定能打动评审团,为‘浅沉’,为非遗文化,赢得荣誉。就算最后没有拿到奖,我们也没有输 —— 我们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这就够了。”
“我们一定会拿奖!” 所有人异口同声地说,眼里满是坚定和信心。
第二天早上,林浅和陆沉一起,把参赛材料送到了金钻奖中国区的办事处。当工作人员接过厚厚的材料包时,忍不住说:“‘浅沉’的材料准备得真充分,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林浅笑了笑,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这场证明之战,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接下来,就是等待评审团的结果,等待在金砖奖的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中国非遗的美,展示 “浅沉” 的实力。她相信,他们一定会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闪婚三个月,前夫竟是我顶头上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