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旅”在黑森林的彪炳战绩,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激起的涟漪远超林晓的想象。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藏匿于岩洞的秘密代号,而是在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上,悄然流传开的一个象征——象征着抵抗,象征着生存,也象征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希望。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外围的哨兵。原本只有野兽和风声的森林边缘,开始出现三三两两、衣衫褴褛的人影。他们大多是法国本地农民,家园被毁,亲人离散,在绝望的流浪中听到了关于“一支能打德国人的队伍”的传说,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寻来。接着是更多的溃兵,他们不再满足于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而是被那场伏击战的细节(尽管在流传中已被大大夸张)所吸引,前来投奔这支似乎真有本事从德军身上撕下肉来的队伍。甚至,开始出现一些来自波兰、比利时、荷兰等其他被占领国的逃亡者,他们的眼神更加绝望,经历也更加复杂。
岩洞营地以惊人的速度膨胀起来。短短十几天,人数就从二十多人迅速逼近六十大关。原本显得宽敞的主岩洞 now 变得拥挤不堪,空气中混杂着汗味、泥土味、硝烟味和伤口敷料的气味。新来的人挤在角落里,用茫然又带着一丝希冀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奇特的组织。
管理压力骤然增大。食物消耗速度加快,尽管有之前的缴获,但让娜的眉头还是越皱越紧。卫生条件开始恶化,汉斯不止一次向林晓抱怨,伤口感染的病例在增加。更麻烦的是人员成分复杂带来的隐患。
“我们必须建立更严格的审查和编组制度。”雷诺找到林晓,语气严肃,“不能什么人都往里收。今天抓住一个试图偷窃药品的家伙,是附近镇上有名的痞子。还有两个自称是比利时逃兵的人,眼神闪烁,我怀疑他们的身份。”
林晓看着岩洞里摩肩接踵的人群,点了点头。扩张是好事,但无序的扩张可能是灾难。“你来负责甄别。有军事经验的,由你统一考核编入战斗序列。普通平民,由让娜负责登记,组织起来负责后勤、警戒和营地建设。任何身份可疑、品行不端的,发放少量食物后劝离,拒不离开或有明显威胁的……”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按规矩处理。”
所谓的“规矩”,是雷诺和赵刚共同制定的几条铁律,在营地入口用木牌醒目地挂着,违者轻则鞭笞,重则处决。乱世用重典,这是维持秩序的必要手段。
营地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改造。新的、更隐蔽的岩洞被开辟出来,作为宿舍和储藏室。赵刚带着战斗队员负责警戒和训练,让娜则组织起庞大的后勤队伍——主要是新加入的平民和部分华工,他们砍伐树木加固工事,挖掘更多的散兵坑和防火沟,甚至在林间空地上尝试开垦小块土地,播种一些生长快的蔬菜。
林晓则忙于应对各种新情况。他需要调解一名法国老兵和一名波兰流亡者因为争抢铺位而引发的斗殴;需要安抚一个因为孩子生病而几乎崩溃的母亲(汉斯用有限的药品救回了孩子);还需要亲自面试几个声称拥有特殊技能的人——一个战前是钟表匠的比利时人,被安排去协助汉斯维护精密设备;一个曾是乡村教师的法国少女,被让娜要去负责登记造册和教一些孩子(以及部分文盲队员)识字。
这天下午,营地来了一个特别的“投奔者”。那是一个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浑身脏兮兮的,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灵动。他被哨兵带到林晓面前,不像其他人那样畏惧,反而好奇地打量着林晓。
“我叫米歇尔,”少年用法语说道,声音还带着变声期的沙哑,“我能帮你们搞到镇子里德军仓库的情报。”
林晓挑了挑眉:“你怎么搞?”
“我……我以前常在镇子里偷东西,知道所有通风管道和狗洞。”米歇尔有些不好意思,但随即挺起胸膛,“德国人换防的时间和人数,仓库里新到了什么货,我都能打听到!”
林晓看着他,心中一动。正规军和抵抗组织的情报网固然重要,但这种来自社会底层的、不起眼的“小老鼠”,往往能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他拍了拍米歇尔的肩膀:“很好,你以后就跟着让娜女士,她会告诉你需要什么。”
人才的多样性,正在一点点补全“东方旅”的拼图。
然而,扩张带来的不仅仅是力量,还有更加迫近的危险。人数的增加意味着目标变大,痕迹更难清除。汉斯的电台监听到,德军方面对后方“匪患”的重视程度再次升级,那个克鲁格少校得到了更多的授权和资源,正在策划一次大规模的、多路并进的清剿行动。
更让林晓心头沉重的是让娜带来的一个消息。她通过“自由北方”的渠道获悉,德军确实开始从东线抽调部分二线部队回防西线后方,虽然主要是用于占领区和后勤线的守备,但其带来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这里快成难民营了,”晚上,林晓、雷诺、赵刚和让娜在作为指挥所的小岩洞里开会,林晓揉着眉心,“力量在增长,但目标也更大,处境更危险。伦敦那边提到的‘重要人物’和护卫任务,还没有进一步消息吗?”
让娜摇了摇头:“没有。只是让我们保持待命状态,确保通讯畅通。”
“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未知的任务上。”雷诺沉声道,“必须做好独立应对德军清剿的准备。我建议,将营地进一步分散,建立多个隐蔽的卫星营地,主力保持机动,避免被一锅端。”
“同意。”林晓点头,“同时,要主动出击,不能坐等敌人上门。米歇尔那样的线人要充分利用,我们要掌握周边德军据点更详细的情报,寻找薄弱环节,继续用小规模袭击骚扰他们,让他们不得安宁。”
就在会议结束时,汉斯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异样的神色。“林,我……我好像破译了一段之前一直无法理解的德军绝密通讯片段。”他递过一张纸,“内容很不完整,但提到了……‘巴巴罗萨’和‘东线集结’。”
“巴巴罗萨?”林晓接过纸条,上面是几个零散的单词和代号。他的心脏猛地一跳!作为穿越者,他太清楚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军事计划代号!时间上,似乎比他知道的历史要提前了一些?或者是德军内部的早期筹划?
这个无意中截获并破译的碎片信息,其价值无法估量!它不仅能验证他来自未来的记忆,更能为“东方旅”乃至盟军未来的战略选择,提供至关重要的参考。
他看着岩洞外熙熙攘攘、正在努力建设新家园的人群,又看了看手中这张轻飘飘却重若千钧的纸条。这个迅速扩张的“难民营”,不仅在积蓄着有形的力量,更在无意间,触碰到了足以影响战争走向的无形脉络。
风暴将至,而这个日益壮大的集体,能否在风暴中屹立不倒,甚至乘风而起?那张写着“巴巴罗萨”的纸条,仿佛一个冰冷的预言,也像一个滚烫的机遇,沉甸甸地压在了林晓的心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