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演武场的积雪已被清扫到一旁,露出下方平整的青石板。无禅站在场地中央,深吸一口气,沉腰立马,摆出伏魔拳的起手式——“正心式”。他双臂微张,掌心朝前,身形稳如磐石,晨光落在他灰袍上,勾勒出挺拔的轮廓。
“看好了,”无禅的声音清朗,“每一式都要凝神,意到拳到。”
话音落,他拳风骤起。一招“破业障”,拳势刚猛,带起的气流吹动了地面的残雪;接一招“息怨灭”,手肘内收,转刚为柔,动作圆融流畅;再一招“伏妖邪”,脚步碾转,身形如陀螺般旋转,拳影层层叠叠。七式伏魔拳,被他打得行云流水,刚柔相济,每一式收势时,都能听见拳风破空的锐响。
六个孩子站在他身后,看得目不转睛。孟瑶紧盯着他的步法,默默记下重心转换的节点;叶安世注意着他的呼吸节奏,与自己练剑时的吐纳相印证;温旭攥着拳头,感受着招式中蕴含的沉稳力道;薛洋的目光落在他变幻的拳路,琢磨着如何更快更巧;温晁看得热血沸腾,忍不住跟着比划了两下;魏无羡则瞪大了眼睛,小脸上满是崇拜。
无禅收势站定,气息依旧平稳,对众人道:“现在,跟着我一起练。记住,招式可以慢,但意不能散。”
“是!”
孩子们依序排开,跟着无禅的动作抬手、出拳、转身。起初还有些生疏,动作参差不齐——孟瑶的架子最稳,却稍显拘谨;叶安世的招式灵动,却少了几分沉凝;温旭打得中规中矩,力道却稍显不足;薛洋急于求成,动作有些潦草;温晁过于用力,反而显得僵硬;魏无羡的小胳膊小腿跟不上节奏,常常慢半拍,却咬着牙不肯停下。
“手腕再沉些,”无禅走到温晁身边,轻轻按住他的手臂,“力从腰发,不是用胳膊硬抡。”
温晁调整姿势,再出拳时,果然稳了些。
无禅又走到魏无羡身边,弯腰帮他摆正拳头:“拳心微收,这样出拳才有力。”
魏无羡学着他的样子攥紧拳头,奶声奶气地喊了声“哈!”,逗得众人都笑了,场上的严肃气氛顿时松快了不少。
一轮练完,孩子们都有些气喘。无禅让他们休息片刻,又道:“再来一遍,这次注意呼吸,出拳时呼气,收拳时吸气。”
第二遍、第三遍……孩子们的动作渐渐协调起来,呼喝声也变得整齐。晨光越升越高,照在他们汗湿的额发上,泛着晶莹的光。演武场上,拳影交错,少年人的身影与无禅的身影重叠,仿佛一幅流动的画。
紫渊剑灵飘在叶安世身后,难得没吐槽,反而低声道:“这无禅的拳路倒是扎实,比你那野路子强多了,好好学着。”
叶安世没回头,只是嘴角弯了弯,出拳更用力了。
孟瑶瞥见薛洋的步伐有些乱,趁休息时凑过去提醒:“刚才那招‘降心魔’,你脚步碾转快了半拍,容易失衡。”
薛洋愣了愣,回想了一下,点头道:“谢了。”
温旭则帮魏无羡擦了擦汗:“累不累?不行就歇会儿。”
魏无羡摇摇头,小脸上满是倔强:“不累!我能跟上!”
无禅看着这一幕,眼底泛起暖意。师父说,传承不仅是招式的延续,更是心意的相通。此刻,看着这些孩子互相提点、彼此扶持,他忽然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
阳光穿过林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与少年们的拳影交织。伏魔拳的刚猛,少年人的朝气,在这雪后的清晨,谱写出一曲关于成长与传承的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少年歌行之锁山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