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那些粗制滥造的武器,根本不值一提。
几位专家闻言都露出震惊之色。
就在众人困惑之际,林逸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图纸——
一张98K狙击步枪的设计图,一张SKS半自动步枪的设计图。
半年内,我要这两款枪械实现批量生产。
话音未落,谢图南等人立刻围了上来。
图纸前顿时响起阵阵惊叹:
这种步枪构造前所未见...等等,这把栓动式步枪的击发机构似乎暗藏奥妙?
且慢!98K的外形我似曾相识...当年在德国进修时好像见过类似的制式?
林营长,谢图南突然抬头问道,这两款武器的来源是...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林逸。
前者是欧洲最新配备的高精度步枪,后者则是机缘巧合获得的革命性设计。
相比三八式,98K的射击精度有质的飞跃。
而这款SKS最大的突破,在于实现了无需退壳的连发机制...
听闻这番解释,老专家们的眼神骤然变化。
欧洲最新的制式武器?
那片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其军工水平与半工业化的日军有着天壤之别。
至于另一款设计更是令人震惊。
连发模式!
各国的研究人员都曾探索过是否能让步枪兼具机枪的火力与步枪的灵活性,但所有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步枪的结构本就比机枪精密得多,要实现这种构想简直难于登天。
而此刻。
这份详尽的图纸用精确的数据证明了连发步枪的可行性。
在场的资深专家们无不为之振奋。
他们在海外求学期间专注于图纸解析与武器制造,原本设计工作应由专业人员承担。
回国后却只能依靠逆向工程复原武器图纸,再投入生产,徒增无数困难。
众人纷纷表态:
太好了!这两件武器将大幅增强抗日力量!
我们的步枪火力足以压制日军!
林营长请放心,我们豁出性命也会在六个月内完成任务!
谢图南带领团队庄严宣誓。
林逸点头道:接下来你们专注研究,后勤保障由我负责。
待专家们带着图纸离开后,林逸开始筹划独立营的发展。
他决定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兴建兵工厂,推广高产小麦,收容投奔的百姓。
此刻正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发展良机。
尽管独立营已扩充至七百多人,包含骑兵、炮兵等多个兵种,但面对即将到来的日军扫荡,这些兵力依然捉襟见肘。
尤其在核心战区,更需要提前谋划。
日军在晋西北的驻军至少有数万人,扫荡期间兵力还会增加。
必须争分夺秒发展!
想到这里,林逸望着夜色中的村庄,默默点燃一支烟,抽出一张纸,写下未来一年半的计划。
……
光阴似箭。
随后的日子里,独立营不再主动出击,而是专注于徐家村周边的训练。
与此同时,李云龙、丁伟、孔捷这晋西北铁三角的名声日益响亮。
三人各自率领部队占据有利位置——独立团驻守赵家峪,新一团驻扎太古一带,新二团扼守阳泉周边。
三个团形成三角阵型,接连拔除日军据点。
铁三角的威名愈发显着,连莜冢义男都注意到了这片区域的八路军。
然而,由于日军在其他战场的压力加剧,暂时无暇顾及此地,包括李云龙在内的各部得以迅速壮大。
一年半转瞬即逝。
金秋十月,晋西北的气温逐渐降低,霜冻期的温度已降至个位数。
日军终于察觉到异常——八路军的扩张速度远超预期。
莜冢义男随即下令,对晋东南展开大规模扫荡。
日军采用多梯队、多层次、大纵深的战术,逐步推进,意图压缩八路军的活动空间。
尤其针对八路军与百姓混居的特点,迫使八路军必须先疏散群众才能撤退。
作战计划敲定后,太原周边的日军迅速集结,准备发动最大规模的扫荡。
八路军方面很快获悉敌情,立刻展开应对。
经过紧急商讨,部队决定以连排为单位,化整为零,联合民兵,展开地道战、交通战、麻雀战,与敌人周旋,保存主力。
扫荡前夕,独立团也接到命令。
驻地广场上,李云龙正对全团进行战前动员,连炊事班都列队参加。
记住!哪怕全团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继续冲锋!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谁要是害怕,现在可以脱下军装,跟老百姓一起转移,我李云龙绝不为难!有没有人!
战士们齐声怒吼:没有!
好!都是硬骨头!把刀磨快,子弹上膛!小鬼子想啃掉独立团,还得再长一副好牙!具体部署,请赵政委安排!
说罢,李云龙退到一旁,赵刚走上前来。
片刻之后,张大彪突然神色慌张地跑到他身旁低语。
听完张大彪的汇报。
李云龙双目圆睁。
混账!三营这是要造反啊!
他怒不可遏,厉声呵斥。
张大彪,老子不是让你强调这是紧急军令吗?你没传达到位?!
面对质问。
张大彪面露难色。
李云龙阴沉着脸听完汇报,拳头重重砸在桌上。
老子亲自下的命令,林逸那兔崽子敢抗命?魏大勇还说什么帮忙转移百姓?新一团难道没人了?
赵刚按住他青筋暴起的手臂:老李,现在不是动肝火的时候。
侦察连刚传来消息,日军先头部队离咱们不到三十里。
那你说咋整?李云龙扯开风纪扣,任由三营两千多人脱离指挥?
我带警卫排去。
赵刚抓起武装带,现在全团需要你坐镇师部,旅长刚才还来电报询问布防情况。
......
徐庄村祠堂里,林逸正对着沙盘推演。
赵同捧着花名册站在一旁。
报告营长,三个主力连完成换装,新到的SKS半自动步枪全部配发到位。
钢珠手雷每人配备四枚,迷彩服按您要求做了防红外处理。
林逸用指挥棒点向沙盘西北角:兵工厂的精密机床必须优先转移,让三连护送谢工他们走青龙沟那条秘密路线。
祠堂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魏大勇拎着三八大盖冲进来,枪管还冒着热气。
营长,七里镇方向发现日军联队级部队!骑兵侦查班刚交上火,对方带着九二式步兵炮和重机枪!
林逸眼睛微微眯起。
指挥棒在沙盘上画了个弧线,最终停在标注着的红色三角区。
通知王承柱,把他那些改装过的掷弹筒都架到老槐树坡。
告诉战士们——他忽然露出诡异的笑容,今晚请鬼子看场钢珠烟花。
林逸转头对赵同吩咐道:“赵同,你今晚率两百人撤出徐庄村,伪装溃败逃窜,前往虎口设伏。
一旦日军被诱入预定区域,立即发起攻击,不得迟疑。
”
“明白!”赵同迅速领命离开。
待部下离去,林逸再次审视了整个行动计划,确认没有疏漏后才松了口气。
这一计策的核心,在于日军对徐庄村的真实战力毫不知情。
虽然日军狡诈且训练有素,但他们并不了解独立营的底细。
即便他们认为徐庄村防御薄弱,也不会轻举妄动,而是先进行试探。
日军的战术水平确实不可轻视。
计划其实并不复杂。
第一步便是示弱。
日军必然在徐庄村外围布下了暗哨。
村内部队的任何动向,都逃不过他们的监视。
因此,赵同率部撤离,再加上魏大勇带人袭扰,便能制造徐庄村守军企图突围的假象。
面对这种局面,拥有骑兵、步兵和炮兵的日军必然全力追击。
虎口距离徐庄村仅一公里,地势平坦,正是发挥掷弹筒威力的理想地点。
这一年半积攒的弹药,足够让日军吃尽苦头。
林逸刚部署完毕,下午时分,赵刚便带着两名警卫员赶到徐庄村。
一路进村,赵刚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重。
他侧头问身旁的警卫员:“兵工厂的人员和装备都转移完毕了吗?”
警卫员答道:“报告政委,全部撤离了。
”
赵刚眉头紧锁,低声自语:“奇怪,兵工厂都撤了,为何村里还有这么多士兵?”
按照常理,村里不该剩下这么多兵力,除非兵工厂仍在运作。
但现在没时间细想,他必须尽快找到林逸,命令独立营立即撤回独立团,否则一旦被日军主力包围,这几百人插翅难逃。
想到这里,赵刚催马直奔林逸的指挥部。
这两年,林逸对指挥部进行了多次调整,最终设在徐庄村的一处高地上,指挥室内能清晰观察村外动静。
此时林逸正坐在炕上研究作战地图,卫兵还未通报,赵刚已大步闯入。
见林逸仍气定神闲,赵刚几步上前,语气急促:“林营长,你怎么还不动?鬼子马上就要扫荡到独立团了,赶紧带部队突围!”
林逸抬头见是许久未见的赵刚,笑着招呼道:“赵政委来了,请坐。
外面谁在?给政委倒杯水。
”
见他如此从容,赵刚急了,连一贯的文雅都抛到脑后,学着李云龙的语气喝道:“林逸,你还在磨蹭什么!敌人转眼就到,我以政委身份命令你,立刻带队转移!”
见读书人竟爆了粗口,林逸收起笑容,反问道:“转移?赵政委,你觉得我们现在还走得了吗?”
“日军已在徐庄村外三公里处扎营,部队此时出动,只怕还没撤出村子,鬼子就先送我们上路了。
”
赵刚闻言一愣,眉头深深皱起。
他没想到日军行动如此迅速,竟已逼近徐庄村。
他立即追问:“鬼子来了多少人?”
林逸简明扼要地汇报了魏大勇侦察到的情报——整整三千日军。
赵刚的眉头紧锁。
敌军驻扎在三公里外,显然就是针对徐庄村而来。
“可惜,如果你跟兵工厂一起转移,就不会被困在这儿。
”
赵刚叹了口气,随即严肃道:
“林营长,我留下来陪你阻击敌人,你立刻派人通知独立团,让老李带队突围过来会合。
新一团应该已经完成兵工厂转移,或许能抽调兵力支援我们。
”
他开始详细布置作战计划,甚至具体到每一步行动。
林逸始终沉默。
李云龙能不能带兵赶来尚不确定,即便来了,面对鬼子一个完整联队,作用也有限。
战场上,日军战斗力远超八路军。
影视剧里独立团的胜利只是少数特例。
若非李云龙诡计多端,独立团也难以壮大。
换成普通部队,一个团对抗日军几百人的大队都吃力。
见林逸不语,赵刚催促道:
“林逸,你对徐庄村地形最熟,赶紧派人布防,撑到老李带援兵过来!”
这次,林逸摇头道:
“赵政委,防御已经布置好了,你来时应该看到了。
”
赵刚一愣。
经林逸提醒,他才猛然反应过来。
“你是说路上那些战士都是你们营的人?”
他难以置信。
路上至少看到五六百人,原以为是兵工厂留守人员,没想到竟是独立营的部队?
林逸坦然道:
“那只是一部分,主力正在村里其他区域构筑工事。
”
赵刚彻底震惊了。
那只是一小部分?
他忍不住问道:
“林逸,你们营现在到底有多少人?”
林逸略微思索后给出了答案。
听到数字,赵刚心头一震。
两千两百人?!
他差点跳起来,随即陷入困惑。
一个营两千多人?
这规模闻所未闻,几乎赶上独立团全部兵力了!
独立团连后勤加起来也不过两千人左右。
“你一个营比团级编制还多?”赵刚脱口而出。
林逸反问:“赵政委,当初不是允许独立发展,没限制编制人数吧?”
赵刚一时无言。
他意识到现在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
“有这么多兵力,我们可以依托徐庄村地形打防御战,鬼子一个联队短期内也攻不下来!”
然而林逸再次摇头:
“赵政委的思路太保守。
”
“鬼子打到家门口,独立团从不坐等挨打。
”
赵刚暗自腹诽:这小子还记得自己是独立团的人?
但他突然预感不妙,连忙劝阻:
“林营长别冲动!鬼子火力很强,好不容易发展的部队不能白白送命。
”
林逸轻笑。
鬼子的火力凶猛?
他想看看,谁的火力更强。
看了看表,林逸登上指挥部旁的高地,举起望远镜远眺。
“赵政委,瞧见那边的亮光没?那就是鬼子窝。
”他抬手遥指,“敌人离咱们不到三里地,都睡到咱家门口了,总得给‘好邻居’备份大礼。
”
赵刚举起望远镜细看。
远处村落里篝火星罗棋布,看阵仗确实屯着大队日军。
“鬼子兵训练有素,咱们应以守为攻。
”赵刚再次强调。
“赵政委,您再仔细瞧瞧。
”林逸语气平和。
话音未落,日军营地突然骚动起来,隐约传来密集枪响。
赵刚猛然转头:“你竟已派人去摸营了?!”
“别急,让子弹再飞一阵。
”
赵刚一时语塞。
他发觉愈发看不透眼前这个林逸。
远处火光渐盛,偷袭小队已无声撤回。
赵刚拧紧眉头。
瞥见林逸淡然的神情,他隐约觉出其中必有玄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亮剑:我的独立崛起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