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踏上通往卧龙岗的山路,连空气都仿佛凝滞,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沉重。
这一次,刘备斋戒三日,沐浴更衣,神色间不见焦躁,只有近乎虔诚的庄重。
连一向粗豪的张飞也收敛了气息,关羽则微阖凤目,指尖不时抚过美髯。
你知道,这一次,历史的车轮将真正开始转动。
你跟随在刘备身后,袖中的玉骰被紧紧握住。
山路两旁松柏苍翠,积雪未融,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金芒。
每一步踏在覆雪的石阶上,发出的轻微声响,都像是叩问命运的门环。
柴扉依旧,但这一次,应门的童子未曾阻挠,躬身请入。
草堂之内,陈设简朴,唯有书卷盈架,墨香暗浮。
时间在寂静中流淌,每一息都显得格外漫长。
你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既盼着那传奇身影的出现,又恐自己跨越千年的目光会惊扰了这注定载入史册的一刻。
内室的布帘被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掀起。
他走了出来。
身长八尺,风姿特秀,面如冠玉,目若朗星。
头戴纶巾,手持羽扇,一身素净的衣袍更衬得他飘然若仙,仿佛不是凡尘俗世之人,而是从山水画卷中走出的隐逸高士。
那清澈而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带着洞察世情的了然与超越年龄的从容。
你感到呼吸骤然一窒,几乎是本能地垂下了眼睫。
心中翻涌着难以名状的巨浪——那是面对青史成灰、传奇具现于眼前的震撼,是知晓他未来“出师未捷身先死”结局的悲悯与酸楚,更有一丝有幸成为此刻见证者的激动。
你死死攥着袖中的玉骰,借那一点冰凉稳住心神,生怕眼底复杂难言的情绪会泄露天机,被那双仿佛能洞穿时空的慧眼窥破。
刘备已然长揖到地,执礼甚恭,声音因激动而带着微不可察的颤抖:“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诸葛亮还礼,姿态从容:“亮乃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二人分宾主落座。
刘备恳切陈述志望与当下困境,言辞真挚,尤其提到了江东孙策的强势压迫与北方曹操的鲸吞之志,眉宇间带着求路无门的深深忧虑。
诸葛亮静听片刻,羽扇轻摇,从容开口。
那篇奠定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便在这略显狭小的草堂中,如一幅宏伟的画卷,徐徐展开。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他的声音清朗平稳,每一个字却重若千钧。
你虽早已将这番论述烂熟于心,但亲耳听闻,看着他修长的手指在虚空中勾勒天下大势,依旧感到灵魂深处的震颤。
当他精准剖析曹操、孙策的优劣,清晰指出“孙策可用为援而不可图”,并掷地有声地提出“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策,内修政理”的战略蓝图时,你看到刘备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种在漫长黑暗中跋涉已久,终于窥见曙光与道路的狂喜与希望!
你知道,这番话,不仅是为迷茫中的刘备指明了方向,更是在强大的孙策势力范围内,以超凡的智慧与魄力,硬生生规划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生存、发展直至鼎足天下的道路!
一番倾谈,如拨云见日。
刘备避席而起,拱手于地,泪落沾襟:“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先生不出,如苍生何!”其声悲怆,其情恳切,闻者动容。
诸葛亮终被其至诚所动,那平静无波的眸中也泛起一丝涟漪,他起身还礼:“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然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草堂之外,风雪早已停歇,一缕冬日的暖阳穿透云层,恰好落在茅庐之上,仿佛为这一刻镀上了金色的光辉。
你望着堂内躬身相拜的二人,眼眶微微发热。
你知道,一个时代,将由此截然不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