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狼关内,被单独划分出来、用结实的木栅栏和刺藤严密圈起来的一片土地,成了关内最特殊、也最引人注目的所在。
这里,就是秦怀远父子精心照料的玉米试验田。
时值夏末,玉米秆已长得比人还高,挺拔而粗壮,宽大的叶片如同绿色的宝剑,在阳光下闪烁着健康的光泽。
最惹人注目的是秆子中部结出的棒子,外面包裹着层层叠叠的浅绿色苞衣,顶端探出些许棕红色的穗丝,如同骄傲的冠羽。
虽然每一株只结了一到两个棒子,数量远不及旁边红薯田那般铺天盖地,但这初见成效的景象,已足以让所有知情人激动不已。
试验田的入口处,日夜都有两名手持长矛的士兵站岗,神情肃穆,眼神锐利地扫视着任何试图靠近的人。
栅栏上挂着一块醒目的木牌,上面是苏文亲笔写的、笔力遒劲的大字:“农事重地,关乎防线存续,无关人员,严禁入内,违令者严惩不贷!”
这天下午,张三金在秦怀远和苏文的陪同下,前来查看长势。
就连他们进入,站岗的士兵也严格按照程序查验了张三金的令牌和秦怀远父子特有的“农事通行牌”,这才恭敬地放行。
一进入田埂,气氛顿时不同。
秦桑正蹲在一株玉米旁,小心翼翼地用一根柔软的羽毛,轻轻拂去叶片上的尘土,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擦拭一件绝世珍宝。
看到张三金等人,他立刻站起身,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张将军!爹爹!苏先生!你们快看!这棒子又比前天饱满了些!我摸得到里面的颗粒了!”
秦怀远脸上带着温和而满足的笑意,他走到儿子身边,却没有像秦桑那样伸手去碰,只是微微俯身,仔细端详着那玉米棒子的苞衣色泽和穗丝的状态。
“嗯,日照充足,浆水也足,看这苞衣紧实的样子,里面的籽粒应该灌浆不错。” 他轻声对张三金解释道,语气中充满了耕耘者看到收获希望的欣慰,“将军,虽然此番试种,面积小,产量有限,但足以证明,此物确能适应北地水土!
假以时日,精心选育,必成大器!”
苏文也蹲下身,仔细观察着玉米的根系和茎秆,眼中闪烁着计算的光芒:“秦先生所言极是。
观其长势,耐旱抗风能力似乎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强。
若能推广,不仅可作主粮,其秆叶亦是上好的青储饲料,对于赵将军的骑兵而言,意义非凡。”
正说着,赵铁柱也循例巡逻到此。他这个粗豪的汉子,如今每次路过试验田,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仿佛怕惊扰了这些“金疙瘩”。
他隔着栅栏,伸着脖子往里看,瓮声瓮气地问:“老秦,这……这东西,真的能长得跟小孩子胳膊那么粗?真能顶饿?”
秦怀远笑着招手让他进来,赵铁柱是少数被允许进入的高级将领之一,指着一个明显个头更大的玉米棒子说:“赵将军请看,以此棒观之,成熟后,颗粒饱满,磨成粉,口感或许稍粗,但充饥果腹,绝无问题。
其耐储存,更是胜过鲜薯。”
赵铁柱搓着大手,想摸又不敢摸,那小心翼翼的样子与他平日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咧着嘴笑道:“他娘的,真是个宝贝!要是真能成,以后兄弟们打仗,怀里揣几块玉米饼子,可比光吃粟米扛饿多了!” 他转头对站岗的士兵吼道:“都给老子把招子放亮点!这地里少一个棒子,老子扒了你们的皮!”
士兵们挺直腰板,轰然应诺:“将军放心!人在田在!”
张三金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地沿着田埂走着,目光扫过每一株挺拔的玉米,看着那沉甸甸的、孕育着希望的棒子,看着秦怀远父子眼中闪烁的光芒,看着苏文脸上的认真,听着赵铁柱粗鲁却真挚的话语。
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对丰收期待的喜悦,有对秦怀远等人努力的感激,更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知道,这小小的试验田,承载的不仅仅是几种新作物,更是整个幽铁防线未来的底气,是无数军民能够在这里扎根生存下去的希望。
任何想要破坏这片田地的人,都是他张三金,是整个幽铁防线不共戴天的死敌。
“秦先生,苏文,辛苦了。” 张三金最终停下脚步,声音沉稳而有力,“收获之时,我亲自带人来。
在这之前,这里的守卫,只会更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到古代当农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