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警事:1950

猫不吃狼狗

首页 >> 沪上警事:1950 >> 沪上警事:1950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绝色丹药师:邪王,你好坏神医娇妻是大佬战神叶君临李子染全文免费阅读捡个杀手做老婆废物四小姐顾云初夜凌羽万古天帝聂天帝国第一宠:君少撩妻100式小说叶君临李子染全文免费阅读我的名模总裁爹地快来,巨星妈咪住隔壁
沪上警事:1950 猫不吃狼狗 - 沪上警事:1950全文阅读 - 沪上警事:1950txt下载 - 沪上警事:1950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122章 玉米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弄堂里飘着淡淡的玉米香,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水泥台上,都摊着金黄的玉米粒,晒在日头下,泛着饱满的光。风一吹,玉米粒轻轻滚动,发出细碎的“沙沙”声,混着远处工厂的汽笛声,凑成弄堂里秋日的热闹。张阿婆蹲在自家门口的水泥台边,手里拿着竹耙,一点点翻着玉米粒,把底下没晒透的翻到上面,竹耙划过水泥台,留下浅浅的痕迹。“这日头正好,晒三天就能收进布袋,冬天藏在缸里,熬粥、做饼都够吃。”她嘴里念叨着,时不时用手抓起一把玉米粒,凑到眼前看,颗粒饱满,没有杂质,心里踏实得很。

安安蹲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根玉米芯,正用小石子在上面刻纹路,刻得歪歪扭扭,却玩得认真。他的小褂子沾了点玉米粉,林淑娴蹲在旁边,用手帕给他擦后背,手里还攥着一张叠得整齐的纸——是街道办发来的扫盲班考试成绩单。“阿婆,成绩出来了,刘嫂、王大哥他们都考过了,就差最后拿证书了。”林淑娴脸上带着笑,语气里满是欣慰,“他们学了大半年,每天晚上都学到很晚,总算没白费功夫。”

张阿婆停下手里的竹耙,直起身捶了捶腰,往弄堂中间望了望:“考过了就好,有了证书,以后找工作、办事都方便,刘嫂家里三个娃,以后能多挣点补贴家用。”她瞥见陈老实带着媳妇和孩子,正往弄堂里走,手里提着几个布包,里面装着生活用品,“你看,陈老实把家人接来了,这日子总算安稳了。”

陈老实的媳妇叫李秀莲,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牵着个小女孩,叫陈丫,五岁左右,扎着两个小辫子,怯生生地躲在妈妈身后,眼睛却好奇地打量着弄堂里的一切。陈老实手里还抱着个小男孩,叫陈强,三岁,睡得正香,小脸蛋红扑扑的。“阿婆,淑娴妹子,我们搬过来了,租的房子就在弄堂尽头,麻烦你们以后多照应。”陈老实笑着说,脸上满是憨厚,“工厂给批了临时住房,虽然小,但能住下一家人,很满足了。”

“照应啥,邻里之间本来就该互相帮衬。”张阿婆笑着说,“丫丫,过来,阿婆给你拿玉米糖吃。”她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用玉米做的糖,递给陈丫,陈丫看了看妈妈,李秀莲点点头,她才接过糖,小声说:“谢谢阿婆。”

刘根正好挑着水桶过来,看到陈老实一家,赶紧放下水桶:“陈大哥,你搬过来了?我帮你搬东西吧,你手里拿着这么多,不方便。”

“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行。”陈老实推辞着。

“没事,我反正没事,多个人多份力。”刘根说着,拿起陈老实手里的一个大布包,里面装着被褥,“走,我帮你送到屋里。”

陈老实感激地说:“谢谢你啊,刘根,真是麻烦你了。”

林淑娴也说:“我跟你一起去,帮秀莲嫂子收拾收拾,刚搬过来,肯定乱得很。”她把成绩单放进兜里,抱起安安:“安安,跟妈妈一起去陈叔叔家,好不好?”

安安点点头,搂住林淑娴的脖子:“好,丫丫,玩。”

几个人往弄堂尽头走,张阿婆继续翻晒玉米,心里想着,这弄堂里的人越来越全了,日子也越来越热闹了。

正晒着玉米,就见王社长急冲冲地从合作社方向跑过来,手里攥着个账本,脸色有点凝重,额头上渗着汗。“阿婆,你看见李副局长没?合作社出事儿了!”王社长的声音有点急,手里的账本都晃悠着。

“振邦刚去局里上班,还没走多久,咋了?出啥事儿了?”张阿婆心里一沉,以为是合作社的农具又坏了。

“玉米少了!”王社长蹲在地上,翻开账本,“秋收完一共收了五千二百斤玉米,分出去三千八百斤,剩下一千四百斤,打算晒干后储存起来,留着冬天给社员们分,或者卖给粮站。可今早我去仓库盘点,发现只剩一千三百五十斤了,少了五十斤!”

“少了五十斤?是不是记错了?或者晒的时候洒了?”张阿婆疑惑地问,“仓库门没被撬吧?”

“没记错,我盘了三遍,都少了五十斤。仓库门是好的,锁也没撬痕,跟上次张婶家鸡蛋丢的时候一样,门窗都完好,肯定是熟人拿的。”王社长皱着眉,“这玉米是社员们的集体财产,少了可没法交代,我得赶紧告诉李副局长,让他帮忙找找。”

“别急,振邦是个靠谱的,肯定能找到。”张阿婆安慰道,“你先去局里找他,我帮你看着合作社的仓库,别再少东西了。”

“好,谢谢阿婆,我这就去。”王社长合上账本,急匆匆地往局里跑。

张阿婆看着王社长的背影,心里有点担心,五十斤玉米不算多,但对合作社来说,是大家的血汗钱,可又想着,弄堂里的人都是实在人,不会随便偷东西,说不定是拿错了,或者有啥难处,悄悄拿了点,等振邦回来,肯定能查清楚。

李振邦刚到局里,把秋收后合作社卖玉米的事跟赵局长汇报完,就见王社长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脸色发白。“李副局长,不好了,合作社的玉米少了五十斤!”王社长扶着门框,喘着气说。

“玉米少了?怎么回事?慢慢说。”李振邦心里一沉,赶紧拉了把椅子让王社长坐下,递给他一杯水。

王社长喝了口水,缓了缓,把玉米丢失的事说了一遍:“仓库门没撬,锁也好好的,我问了合作社的社员,没人知道玉米少了,今早盘点才发现的。这玉米是集体的,少了我没法跟社员们交代啊。”

“你别着急,”李振邦皱着眉,心里盘算着,仓库门窗完好,肯定是熟人作案,而且五十斤玉米不算少,拿的时候肯定需要工具,比如布袋、竹筐,而且玉米刚晒了两天,还没完全晒干,拿的时候会沾点玉米粉,“你先回合作社,看好仓库,别乱动里面的东西,我这就过去看看现场。”

李振邦跟赵局长打了声招呼,就骑着自行车往合作社赶。路上,他心里想着,弄堂里的人大多都是困难户,要是真有人拿了玉米,大概率是家里有难处,不是故意偷集体财产,调查的时候得耐心点,别伤了邻里之间的和气。

到合作社时,张阿婆正坐在仓库门口的小板凳上,看着仓库门,见李振邦来了,赶紧站起来:“振邦,你来了,王社长都跟你说了吧?”

“嗯,说了。”李振邦点点头,走到仓库门口,查看门锁,锁是铁制的挂锁,没有撬痕,锁芯完好,跟王社长说的一样。他打开仓库门,里面堆满了玉米,都摊在竹席上晾晒,竹席边缘有少量散落的玉米粒,地上有几个浅浅的脚印,是胶鞋印,鞋底有格子纹路,大小约莫三十八码,跟之前刘根偷活塞时的脚印不一样,倒像是个女人的脚印。

“王社长,仓库平时谁有钥匙?”李振邦蹲下来,用手摸了摸地上的脚印,沾了点玉米粉,是新鲜的,应该是昨天晚上或者今早拿的。

“就我和张强有钥匙,张强的钥匙昨天放在我这儿了,他说今天下午来帮着翻晒玉米,还没拿。”王社长说,“而且我昨天晚上锁门的时候,特意检查了,玉米都好好的,没少。”

“昨天晚上锁门后,有没有人在合作社附近徘徊?”李振邦问,“比如社员或者弄堂里的邻里。”

王社长想了想,摇摇头:“昨天晚上我锁门的时候,天已经有点暗了,没看到有人,不过张阿婆应该知道,她昨天晒玉米到很晚。”

李振邦看向张阿婆:“阿婆,你昨天晒玉米到几点?有没有看到有人在合作社仓库附近转?”

张阿婆回忆着:“昨天晒到傍晚六点多,天快黑了才收摊,没看到有人在仓库附近转,不过倒是看到王大娘去过合作社的菜地,她好像在摘野菜,当时没在意,以为她就是摘点野菜回家做饭。”

“王大娘?是住在和平里的王大娘吗?她孙子生病那个?”李振邦心里一动,王大娘是困难户,儿子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她一个人带着孙子过日子,孙子前段时间感冒了,一直没好,身体很弱,需要营养,说不定是她拿了玉米,想给孙子熬玉米粥补身体,不好意思开口。

“对,就是她,”张阿婆点点头,“她家里困难,孙子又生病,确实不容易,要是真的是她拿的,也是情有可原。”

“我去王大娘家看看,”李振邦站起来,“王社长,你留在仓库,继续翻晒玉米,别耽误了储存,我去问问。”

李振邦骑着自行车往和平里赶,和平里离弄堂不远,是个更老旧的弄堂,王大娘家住在弄堂深处的一间小平房,房子很破,墙皮都脱落了,门口堆着些柴火,还有一个小竹筐,里面装着些野菜。

李振邦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微弱的咳嗽声,过了一会儿,门才慢慢打开,王大娘探出头,脸上满是皱纹,脸色苍白,眼睛有点红,像是哭过。“李副局长,你咋来了?”王大娘的声音很虚弱,手里还拿着个勺子,锅里传来玉米粥的香味。

“王大娘,我来看看您和孩子,孩子感冒好点没?”李振邦笑着说,没直接问玉米的事,怕伤了她的自尊。

“好多了,好多了,麻烦你惦记着。”王大娘赶紧让李振邦进屋,屋里很小,一张旧木床,一个破灶台,床上躺着个小男孩,约莫六岁,正是王大娘的孙子,叫小石头,脸色蜡黄,还在小声咳嗽。

李振邦走到床边,摸了摸小石头的额头,不发烧了,心里松了口气:“不发烧就好,还咳嗽吗?有没有吃药?”

“吃了,街道办给送的感冒药,好多了。”小石头小声说,眼睛看着李振邦,有点怯生生的。

灶台上的锅里,玉米粥正冒着热气,金黄色的粥,看着很浓稠,王大娘赶紧给李振邦盛了一碗:“李副局长,喝碗玉米粥吧,刚熬好的,香得很。”

李振邦接过碗,碗是破了个口的搪瓷碗,粥里的玉米粒很饱满,正是合作社晒的那种玉米。他喝了一口,甜丝丝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肯定是王大娘拿了合作社的玉米,给小石头熬粥。

“王大娘,这玉米挺好的,是从哪儿买的?”李振邦装作不经意地问。

王大娘的脸色瞬间变了,手里的勺子都抖了一下,低下头,声音很小:“是……是买的,从菜市场买的。”

“菜市场的玉米现在不多了,而且大多是晒干的玉米粒,很少有新鲜的能熬粥的吧?”李振邦看着王大娘,语气很温和,“王大娘,您要是有难处,就跟我说,跟合作社说,大家都会帮您,没必要偷偷拿集体的玉米,您说是不是?”

王大娘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蹲在地上,愧疚地说:“李副局长,俺错了,玉米是俺从合作社拿的,俺不是故意偷的,俺实在没办法了。”

“您慢慢说,别急。”李振邦扶起王大娘,让她坐在小板凳上。

“小石头感冒了十几天,一直不好,想吃玉米粥,俺家里的玉米早就吃完了,没钱买,昨天下午俺去合作社菜地摘野菜,看到仓库门没锁严,就……就进去拿了点玉米,大概五十斤,俺想着等俺儿子寄钱回来,就还给合作社,可俺没好意思说,俺错了。”王大娘哭着说,“俺知道集体的玉米不能随便拿,俺对不起社员们,对不起你。”

李振邦看着王大娘愧疚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不是故意偷东西,只是为了给生病的孙子熬粥,都是生活所迫。“王大娘,您别自责,俺知道您不容易,拿玉米也是没办法,”李振邦说,“合作社的玉米本来就是为了社员们,您也是困难户,拿点玉米不算啥,只是下次有难处,一定要跟我说,跟王社长说,我们会帮您,别再偷偷拿了,容易引起误会。”

“俺知道了,俺以后再也不这样了,等俺儿子寄钱回来,俺一定还给合作社。”王大娘擦着眼泪,心里踏实了不少,她以为李振邦会批评她,没想到还安慰她。

“不用还了,”李振邦笑着说,“我跟王社长说一声,就当是合作社分给您的,您家里困难,应该多照顾您。而且我帮您向街道办申请困难补助,以后您和小石头的生活,我们会多照应,您别担心。”

王大娘感动得哭了起来:“谢谢李副局长,你真是个好人,俺这辈子都忘不了你的好,小石头,快谢谢李叔叔。”

小石头从床上坐起来,给李振邦鞠了个躬:“谢谢李叔叔。”

“不用谢,好好养病,病好了就能吃更多玉米粥了。”李振邦摸了摸小石头的头,“我还有事,先走了,您要是需要啥,就给我打电话,或者让邻居告诉我。”

李振邦走的时候,王大娘非要塞给他几个煮鸡蛋,是她攒了好几天的,李振邦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暖暖的。

回到合作社,王社长正在翻晒玉米,看到李振邦回来了,赶紧问:“李副局长,找到了吗?是谁拿的?”

“找到了,是王大娘家拿的,她孙子生病,想吃玉米粥,家里没玉米,没钱买,就偷偷拿了点,”李振邦说,“她不是故意偷的,都是生活所迫,我跟她说了,玉米不用还了,就当是合作社分给她的,以后我们多照应她。”

王社长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原来是这样,王大娘家确实困难,拿点玉米不算啥,只要找到就好,没引起误会就行。”

“嗯,”李振邦说,“我帮她向街道办申请困难补助,以后合作社有多余的粮食、蔬菜,多给她分点,帮她解决点生活困难。”

“没问题,应该的。”王社长笑着说,心里踏实了,他就知道弄堂里的人都是实在人,不会随便偷东西。

处理完玉米丢失的事,李振邦刚要回局里,就见张强骑着自行车来了,车后座绑着个工具箱,手里拿着个新做的玉米翻晒耙,是用木头和铁丝做的,比之前的竹耙好用。“李副局长,王社长,我来帮着翻晒玉米,这是我新做的耙子,翻得匀,还省力。”张强停下车,把耙子递给王社长。

王社长接过耙子,试了试,确实好用:“张强,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真是帮了合作社大忙了。”

“应该的,能帮大家做点事,我心里高兴。”张强笑着说,“对了,李副局长,我改进了玉米储存的工具,做了个防潮的玉米仓,用木板和油纸做的,能防止玉米受潮发霉,我已经做好了,放在仓库里,你们看看。”

李振邦和王社长跟着张强去仓库,仓库角落里放着个木质的玉米仓,大概一米高,两米宽,里面铺着油纸,很严实。“这个好,玉米晒干后放在里面,不容易受潮,能存到冬天。”李振邦笑着说,“张强,你真是个人才,合作社的农具改进,多亏了你。”

“不用谢,我就是喜欢琢磨这些,能用上就好。”张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开始帮着翻晒玉米。

李振邦在合作社待了一会儿,帮着翻晒玉米,又跟王社长商量了给王大娘申请困难补助的事,才回局里。路上,他遇见了林淑娴,林淑娴正带着扫盲班的学员,往弄堂里走,学员们手里拿着识字证书,脸上满是笑容,刘嫂走在最前面,手里的证书攥得紧紧的,高兴得合不拢嘴。

“振邦,你回来了!”林淑娴看到李振邦,笑着说,“扫盲班的证书发下来了,学员们都考过了,刘嫂最高兴了,非要请大家吃玉米饼。”

刘嫂走过来,给李振邦鞠了个躬:“李副局长,谢谢您,要是没有您支持扫盲班,俺也考不过,也拿不到证书,以后俺就能帮俺男人记账,还能给孩子辅导作业了。”

“不用谢,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你学得很认真,应该考过。”李振邦笑着说,“拿到证书就好,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学员们都围过来,跟李振邦打招呼,脸上满是笑容,他们大多是困难户,以前不识字,办事很不方便,现在拿到了识字证书,心里踏实了不少。

“我们打算今天晚上在弄堂中间搞个小庆祝,张阿婆做玉米饼,俺们带点自家的咸菜、鸡蛋,大家一起吃,热闹热闹。”林淑娴说,“你晚上一定要来。”

“好,一定来,正好庆祝你们拿到证书,也庆祝合作社玉米丰收。”李振邦点点头,心里很高兴,弄堂里的好事越来越多了。

晚上,弄堂中间的空地上,摆了几张桌子,张阿婆正在烙玉米饼,大铁锅里飘着玉米的香味,金灿灿的玉米饼烙得两面焦黄,看着就好吃。刘嫂带着学员们,把自家的咸菜、煮鸡蛋、炒青菜都端了过来,摆满了桌子。陈老实带着媳妇和孩子也来了,李秀莲端了一盆自己腌的萝卜干,很爽口。方志强和媳妇也来了,方志强媳妇在合作社上班,拿了些新鲜的黄瓜、西红柿,洗干净放在盘子里。刘根也来了,帮着张阿婆烙玉米饼,他学得很快,烙出来的玉米饼也很香。

李振邦下班回来时,弄堂里已经很热闹了,孩子们在空地上追着跑,手里拿着玉米糖,笑声清脆响亮。张阿婆看到李振邦来了,赶紧递给他一个刚烙好的玉米饼:“振邦,快尝尝,刚烙好的,香得很。”

李振邦接过玉米饼,咬了一口,外焦里嫩,甜丝丝的,好吃极了:“阿婆,您烙的玉米饼越来越香了。”

“好吃就多吃点,管够。”张阿婆笑着说,又给安安递了一个小玉米饼,“安安,快吃,甜。”

安安接过玉米饼,小口小口地吃着,陈丫走过来,递给安安一个小布偶,是她自己做的,安安很高兴,跟陈丫一起玩了起来。

大家围坐在桌子旁,吃着玉米饼,聊着天,气氛很热烈。刘嫂拿着识字证书,高兴地说:“俺以前不识字,办事都不方便,现在认识了不少字,能写自己的名字,还能给俺男人记账,都是淑娴妹子的功劳,谢谢淑娴妹子。”

“不用谢,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你们学得很认真。”林淑娴笑着说,“以后扫盲班还会继续办,想学习的都能来,我们一起认字,一起进步。”

陈老实也说:“俺媳妇也想参加扫盲班,她不识字,出门都不方便,以后麻烦淑娴妹子多照顾。”

“没问题,随时都能来。”林淑娴点点头。

张强也来了,手里拿着个玉米脱粒器的改进版,是用铁皮做的,更轻便了:“李副局长,王社长,我改进了脱粒器,以后脱玉米更省力了,明年秋收肯定能用得上。”

“好,做得不错,以后合作社的农具改进,就靠你了。”李振邦笑着说,大家都为张强鼓掌。

王师傅推着自行车过来,手里拿着个刚做好的小木凳,是给王大娘做的,王大娘家里的凳子坏了,他听说后,特意做了一个:“振邦,我一会儿给王大娘家送凳子去,她孙子生病,家里不方便。”

“好,谢谢你,王师傅。”李振邦说,弄堂里的邻里就是这样,互相帮衬,很温暖。

大家吃着、聊着,笑声传遍了整个弄堂,月亮升起来了,温柔的月光洒在弄堂里,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美好。

接下来的几天,李振邦帮王大娘向街道办申请了困难补助,街道办批了五十块钱和十斤粮票,王大娘拿到补助后,心里踏实了不少,小石头的病也慢慢好了,能在弄堂里跟安安、陈丫一起玩了。

合作社的玉米都晒干了,放进了张强做的防潮玉米仓里,王社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沪上警事:1950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lol之电竞天王亲爱的少帅大人醉仙葫斗战仙穹快穿白月光有毒一咬定情:异能萌妃,抱一抱斗破之风起青山尹素婳莫君夜龙婿陆凡全文免费【完】遭遇色大叔:霸道前夫来找茬拜见大魔王九流闲人幸孕宠妻战爷晚安武炼阴阳剑控天下孕妻1V1:心急老公,要二胎秦舒褚临沉学渣妹子又搞事情了不朽圣尊
经典收藏逆天奇缘:富贵的爱恨情仇红楼之我不是林妹妹渣攻就是这么叼蜜婚甜宠之娇妻在上我的超级神豪养成系统修真至尊在都市开局识破渣女,我成了神豪穿成团宠后她暴富了大国之巨匠继承灭灵师力量的我变成了女生第一爵婚:深夜溺宠都市妖孽修仙让你来加速中上班,你抓哭白露?超市空间:穿越年代嫁糙汉带着签到系统穿古代娇妻来袭:霍少请接招重生之爱妻入局大夏剑术,谁主沉浮嘿!龙君请稍等崩坏:我为终焉
最近更新哥几个也混过亮剑:我的独立崛起路飞龙过海只有最强猎人记得我死过富商风水师说好的科学修真呢重生81:大山就是我粮仓开局退婚?我魔道妖子惊呆校花MC难玩?开局七分半闪击末影龙变身邪神少女从破产开始抗战:从搜刮六子财产开始重生复仇:我的任务都是S级校花的超级男友谍战:活阎王,请日谍赴死!让你卸甲没情绪,两巴掌后情意绵别了,江东玫瑰狙击之王:山村少年的成神之路少年难说青春意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官弈
沪上警事:1950 猫不吃狼狗 - 沪上警事:1950txt下载 - 沪上警事:1950最新章节 - 沪上警事:1950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