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舟车劳顿,自不必细表。
十余日后,裴昭雪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武夷山所在的地界。
但见群山连绵,秀峰林立,九曲溪蜿蜒其间,水清如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特有的岩石与草木混合的清香,沁人心脾。
然而,这片本该是世外桃源般的所在,如今却笼罩在一层无形的紧张氛围之下。
他们没有惊动当地官府,而是按照陆雪芽信中提供的隐秘地址,找到了位于武夷山深处、靠近一片古老茶树林的一处别院。别院清幽雅致,白墙黛瓦,与山水融为一体。
通报姓名后,一名神色警惕的老仆将他们引入院内。穿过一道月亮门,是一处临溪而建的水榭。
水榭中,一名素衣少女正跪坐在蒲团上,专注地摆弄着面前的茶具。
她约莫十六七岁年纪,容颜清丽,不施粉黛,却自有一股如山间晨露般的灵秀之气。
只是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忧色与疲惫,眼圈微微泛红,显然多日未曾安眠。她便是陆雪芽。
见到裴昭雪等人,陆雪芽连忙起身,敛衽行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小女子陆雪芽,见过裴大人,裴司直,白公子,苏姑娘。诸位一路辛苦,雪芽感激不尽!”
她的目光快速扫过四人,尤其在裴昭雪吊着的手臂和白砚舟、苏九身上停留了一瞬,似乎在初步评估着什么。
“陆姑娘不必多礼,情况紧急,我们长话短说。”裴昭雪示意她坐下。
众人落座后,陆雪芽强自镇定,开始为众人沏茶。
她的动作如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烫杯、置茶、冲泡、刮沫、淋盖、分茶……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所用茶叶是她自家茶山所出的正岩水仙,香气清幽绵长。
“诸位远道而来,请先品一杯武夷山水仙,解解乏。”陆雪芽将茶汤分入精致的白瓷杯中,双手奉上。
就在她为裴昭明奉茶时,她的目光似乎无意地落在了茶汤表面那细微的、因她手腕稳定动作而产生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涟漪上,同时,她也用眼角余光捕捉到了裴昭明接过茶杯时,手指那极其微小的、因长期握笔和思考而形成的茧子,以及他眼神中那惯有的、属于御史官员的审慎与探究。
陆雪芽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但口中却轻声说道,仿佛自言自语,又似在解释:“茶汤澄澈,涟漪舒缓如溪流遇石,从容不迫……裴大人心系公义,虽身处迷局,仍持本心,欲以律法尺规,丈量是非曲直。”
裴昭明正准备饮茶的手微微一顿,有些讶异地看了陆雪芽一眼。
他确实一路上都在思考如何依法依规处理此案,确保不枉不纵。
这少女,竟能从一杯茶中看出他的心思?接着,她为白砚舟奉茶。
白砚舟含笑接过,他的动作随意些,带着医者的干净利落。
陆雪芽的目光再次落于茶汤,只见那涟漪因他接杯的动作稍显活跃,如同投入了几颗细小的石子,但很快又归于一种有序的波动。
她轻声道:“涟漪初急后缓,似药理相生相克,终归平衡……白公子心思灵动,善于观察,于纷乱中能寻得关窍,更有……济世怜人之心。”
她说到最后,声音更轻,目光似有似无地扫过白砚舟看向裴昭雪时那不自觉流露出的关切眼神。
白砚舟挑眉,眼中兴趣更浓,却没有说话。轮到苏九时,苏九接过茶杯,姿态优雅沉稳。
陆雪芽看着茶汤,那涟漪显得格外稳定、柔和,如同最精密的针灸落入穴位。
她微微点头:“涟漪圆融平和,如春雨润物……苏姑娘心性坚韧而慈悲,妙手之下,旨在抚平创痛,唤醒生机。”
苏九微微一笑,算是默认。
最后,陆雪芽将一杯茶奉到裴昭雪面前。
裴昭雪因左手不便,用右手接过,动作稍显迟缓。
陆雪芽的目光紧紧跟随着那杯中的茶汤,只见那涟漪因这细微的迟滞和力量的不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带着一丝韧性的波动,并非完全圆滑,却蕴含着一种不容小觑的力量。
她凝视着涟漪,又抬眼看了看裴昭雪清澈而坚定的眼眸,以及那受伤却依旧挺直的脊梁,沉默了片刻,方才用一种极其肯定的语气说道:“茶汤色泽金亮,涟漪虽受外力所扰,略显滞涩,却依旧执着扩散,破开水面,其势不止……裴司直,您心中有锐气,如出鞘之剑,欲斩破一切迷雾虚妄;更有不屈之志,纵有伤痛牵绊,亦无法阻挡您追寻真相的脚步。您……是真心愿为我陆家、为这武夷山查明真相之人。”
一番话落下,水榭内一片寂静。唯有九曲溪的潺潺水声与茶香缭绕。
裴昭雪看着杯中那渐渐平息的涟漪,又看向陆雪芽那双仿佛能映照人心的清澈眼眸,心中震撼。
这并非什么神乎其神的读心术,而是一种基于极致观察、直觉与对人情世故深刻理解的、近乎“洞察”的能力。
她通过茶汤这面“镜子”,映照出了他们每个人此刻最显着的心绪特质。
裴昭雪放下茶杯,目光与陆雪芽坦然相对,郑重道:“陆姑娘,你的‘茶语’,我们见识了。现在,可以相信我们,将你所知的一切,都告诉我们了吗?”
陆雪芽眼中瞬间涌上了泪水,那是多日压抑后终于看到希望的释放。
她用力点头,声音哽咽却清晰:“嗯!我说!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们!”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神都昭雪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