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里,朱明远盯着满桌御膳,筷子没动半分,忽然“哼”了一声,眉峰拧在一起。
小太监们大气不敢出,捧着玉碗的手都发颤——这新皇登基才七日,往日里温和谦恭,今儿怎么跟炸了毛的小猫似的?
乾清宫的檐角被阳光照的明媚,朱明远却觉得心口闷得发堵。
方才下朝,朱雀大街上那辆描金马车太扎眼,朱杰搂着蓝月亮,含笑说着什么,两人眼角眉梢都是藏不住的暖意。
而他站在宫门口,龙袍加身,百官簇拥,却像个局外人。
“皇上,用膳吧?”总管太监小心翼翼地劝。
朱明远猛地拍了下桌,玉碟相撞发出脆响:“不饿!都撤了!”
他转身坐回龙椅,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扶手的龙纹,喉间发涩。
太庙告慰了列祖列宗,大赦天下赢了民心,新政推行也算顺遂,可为什么看着别人成双成对,他这帝王宝座倒显得孤冷起来?
他明明什么都有了,怎么偏偏漏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越想越委屈,鼻尖一酸,眼泪竟没忍住滚了下来。
消息传到摄政王府时,柳语嫣正抱着小儿子逗笑,闻言“噗嗤”笑出了声。
朱允炆放下手里的奏折,挑眉看她:“你笑什么?”
“我笑你呀,”柳语嫣擦了擦眼角,“咱儿子都登基了,你倒把正事儿给搁脑后了。”
朱允炆恍然大悟,随即也笑了:“我没忘,只是想着选个黄道吉日。”
“还选?”柳雨嫣嗔他一眼,“库房里的聘礼我早备好了,常遇春的孙女儿常云溪,模样品性都是顶尖的。
再拖几日,那些大臣保不齐要把自家闺女塞进宫,到时候明远更难办。”
朱允炆闻言,后背竟沁出层薄汗。
可不是嘛,朝堂上的人精们,最会见缝插针。
他当即起身:“快,传旨钦天监查吉日!再拟两道圣旨,一道我下,一道让明远亲拟,即刻送往常府!”
柳语嫣笑着点头,指尖轻轻点了点怀里孩子的脸颊:“咱这傻儿子,还得爹娘替他考量......
摄政王府的灯笼还亮着暖黄的光,朱允炆与柳雨嫣并肩走在通往乾清宫的石板路上,夜风吹起两人的衣摆,带着几分急促。
方才商议定的事,半点耽搁不得,他们太清楚自家儿子的性子,看着温和,骨子里却藏着执拗,这会儿指不定还在宫里钻牛角尖。
乾清宫内静悄悄的,殿门虚掩着,隐约能听见里头压抑的啜泣声,混着几句模糊的喃喃自语。
柳雨嫣脚步一顿,轻轻推开门,朱允炆紧随其后走了进去。
朱明远正趴在龙书案上,肩头微微耸动,龙袍的下摆被他攥得皱巴巴的,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
听见动静,他猛地抬头,眼眶通红,看见是父王母后,慌忙用袖子擦了擦脸,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父王母后,你们来了。”
“还哭呢?”朱允炆走上前,声音温和却带着几分不容忽视的郑重,“明远,你如今是大明朝的天子,一言一行都关乎国体,怎能这般轻易落泪?”
朱明远嘴唇动了动,委屈又涌上心头,刚才强压下去的情绪险些再次失控:“父王,我……我就是心里难受。二弟朱棣、朱瞻基他们,个个都成双成对,比翼双飞,唯独我……”
他说着,鼻尖一酸,眼泪又要往下掉,“我当了皇上,日日忙得脚不沾地,大赦天下、告慰太庙、推行新政,桩桩件件都不敢怠慢,可我晚上回到宫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他吸了吸鼻子,语气里满是不甘:“常家姑娘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孙女,咱们怎能慢待她?
若是父王母后再不抓紧,那些大臣们肯定会借着联姻的由头,把自家的亲属往宫里塞。
到时候我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该怎么办啊?”
话说到最后,他再也忍不住,呜呜地哭出了声,像是积攒了许久的委屈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柳雨嫣看着儿子哭得伤心,心里软得一塌糊涂,连忙上前拉住他的手,柔声安慰:“好孩子,别哭了,是父王母后考虑不周。
我们哪能忘了你的终身大事呢?只是想着给你选个黄道吉日,风风光光地办婚礼,却忘了夜长梦多,险些误了你的事。”
“是啊,”朱允炆接过话头,眼神坚定,“你想的没错,这事确实不能再拖了。
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就等着看咱们的破绽,若是被他们钻了空子,不仅委屈了你,还可能给朝堂带来隐患。”
柳雨嫣笑着拍了拍明远的手背:“母后早就把聘礼给你准备好了,满满一库房的珍宝,绝对不能委屈了常家姑娘。你忘了?
你之前还特意给常云溪安排了一处清净的宅子,咱们明天就把聘礼送过去。”
朱明远愣住了,泪眼婆娑地看着母王母后:“真的?”
“当然是真的,”柳雨嫣点点头,“你今晚就把圣旨拟出来,明确昭示天下,要立常云溪为皇后。
你父王也会以摄政王的名义下一道圣旨,全力支持这场婚事,给你和常家姑娘撑腰。这样一来,那些想打歪主意的人,也就不敢妄动了。”
朱允炆补充道:“两道圣旨同时下发,既显露出你的心意,也表明了朝廷的态度,一举两得。等聘礼送到,
咱们再让钦天监加急挑选黄道吉日,尽快把婚礼办了,了却你的一桩心事。”
积压在心头的阴霾瞬间散去,朱明远破涕为笑,脸上还挂着泪珠,却难掩喜悦:“谢谢父王母后!孩儿这就去拟圣旨,一定把话说得明明白白!”
“傻孩子,”柳雨嫣替他擦去脸上的泪,“你的终身大事,我们怎能不上心?快去吧,注意措辞要得体,既要彰显帝王的威仪,也要让常家姑娘感受到你的诚意。”
朱明远重重地点头,转身就往御书房走去,脚步都轻快了许多,方才的委屈和烦闷早已烟消云散。
看着儿子的背影,朱允炆与柳雨嫣相视一笑,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当晚,朱明远在御书房挑灯夜战,亲手拟定了立后圣旨。他一笔一划,写得格外认真,字里行间都透着对这场婚事的期盼。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朱允炆我来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