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告的内容简洁得近乎冷酷:产品部高级总监苏晴,因个人健康原因,即日起休病假,由副总监暂代其所有职务。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场所谓的“病假”,是一张没有归期的船票。
苏晴,在坐上那把梦寐以求的椅子仅仅数周后,就被无形的力量掀翻在地。
然而,林夏还没来得及品尝胜利的滋味,反扑的毒箭已悄然射来。
翌日上午,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职场自媒体“深网观察”,发布了一篇名为《前高管精神评估报告外泄事件追踪》的独家报道。
文章通篇没有点林夏的名字,却字字句句指向她。
文中用一种悲天悯人的笔调,暗示泄露的报告本身真实性存疑,很可能是“某位心怀不满的前员工”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并加以篡改,意图制造舆论,打击前东家。
最阴毒的,是文末附上的一张模糊截图。
截图来自一个离职员工群,一个匿名账号正在询问:“有没有技术大佬教教,怎么伪造一份看起来很真的心理评估报告?”
这张图,就像一盆精准泼来的脏水,试图将林夏从受害者,扭转为处心积虑的构陷者。
李曼第一时间将链接发了过来,语气焦灼:“夏姐,这是冲着我们来的!太脏了!”
林夏点开图片,放大,那一行小字像毒蛇的信子,嘶嘶作响。
她嘴角的弧度却愈发冰冷。
垂死挣扎,也要拉她下水。
系统提示:图片信息残留微弱编辑痕迹。
设备Id:xxxxxxxxxxxx。
关联注册邮箱xxxxxxxxx,机主为苏晴的堂妹苏淼。
果然是她。
林夏冷笑一声。
苏晴大概以为,这种栽赃嫁祸的低级手段,至少能让她手忙脚乱地去澄清,去自证清白。
但她偏不。
她不否认,也不解释。
“王磊,”她直接在工作群里@了技术负责人,“把这张‘伪造指南’的截图给我反向加工一下,做成一张海报。风格要犀利,视觉冲击力要强。”
她顿了顿,敲下标题:“《他们教你怎样黑一个女人》。”
“海报底部,印上一行小字:当你质疑我说话的真实性,请先看看谁最怕我说真话。”
晚上八点,新一期直播如期开始。
然而,当观众涌入直播间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没有精心布置的背景,没有干练精致的妆容。
镜头里的林夏,第一次以一种近乎脆弱的姿态出现——素颜,发丝微乱,眼底带着无法掩饰的疲惫。
她身后的背景被虚拟成一条医院深夜的走廊,惨白的灯光拉出长长的影子,寂静而压抑。
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切入主题,只是静静地看着镜头,缓缓开口:“大家好,我是林夏。今天,我们不聊案例,聊聊生病。”
弹幕瞬间滚动起来。
“夏姐怎么了?!”
“这个背景……姐姐你还好吗?”
“确诊中度焦虑症那天,我没哭。”林夏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入每个人的耳膜,“因为我知道,真正让我生病的,不是KpI,不是熬夜,不是写不完的需求文档。”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穿透镜头,仿佛在凝视着某个人:“而是你信任了八年的人,在你倒下后,转身对所有人说,你疯了。”
话音刚落,她身后惨白的走廊背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段精心剪辑过的视频。
视频以时间倒序的方式播放着。
最新的,是那张引爆舆论的功劳簿截图,林夏的名字被无情划掉。
往前,是两人共同站在发布会舞台上的意气风发。
再往前,是深夜会议室里,苏晴靠在她肩头疲惫睡去的侧脸。
再往前,是她们刚入职时,在工位上举着奶茶的青涩合影……
一幕幕,一年年,从疏离到亲密,从分割到融合。
视频的最后一帧,定格在项目庆功宴上,苏晴哭着紧紧拥抱她的画面。
画外音,是当年那段被无数人听过的祝酒词,此刻却显得无比讽刺:
“……我们要一起并肩作战,一起做到退休!”
视频结束,画面切回林夏那张素净的脸。
弹幕疯了。
“破防了!我当场破防了!这才是真正的职场pUA!”
“杀了我也想不到还能这么倒放!太绝了!这比一万句指责都有力量!”
“我终于明白‘诛心’两个字怎么写了!”
林夏看着滚动的弹幕,情绪没有丝毫起伏。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有人说,这些都是我的一面之词。那好,”她对着镜头,眼神恢复了往日的锐利,“我今天发起一个‘记忆证人计划’。”
“我在此邀请所有曾经与我和苏晴共事过的同事、朋友,匿名或实名向我们的后台投稿,写下在你们的记忆里,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我们不需要评判,只需要还原。”
“我要让大家看看,一个人的历史,是如何被另一个人系统性地篡改和抹去的。”
投稿通道开启的瞬间,后台服务器险些被挤爆。
仅仅六个小时,王磊的技术团队就收到了超过三百七十条来自天穹网络前任及现任员工的匿名记录。
那些被尘封的细节,此刻汇聚成一股无法抗拒的洪流。
“我记得,有一次核心方案被甲方毙了,苏晴当着所有人的面哭,说是林夏总监给的方向有偏差。但我记得,那个方向是她自己力排众议坚持要做的。”
“我记得,苏晴私下跟我们抱怨过好几次,说‘林夏太拼了,显得我们都像废物一样’。”
李曼连夜将这些最具共鸣和杀伤力的内容,精选出二十条,制作成一系列名为《她说……但我记得……》的短视频,在全平台投放。
其中最致命的一条,来自一位已经离职的技术骨干。
“她说,2022年第四季度,用户活跃度出现‘系统性自然衰减’。但我记得,那段时间林夏总监正在休产假,是苏晴擅自修改了林夏一手建立的核心推荐模型的一个关键参数,直接导致大量女性用户流失。事后,她在复盘报告里隐瞒了这次操作。”
这条视频,彻底击溃了苏晴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深夜十一点,苏晴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出了一句近乎哀嚎的文字:“我只是想活下去!”
十分钟后,她删除了。
但截图,早已像病毒一样传遍了整个互联网。
舆论的绞索,已经死死勒住了她的脖颈。
所有人都以为,林夏会发动最后的总攻,将她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
然而,“反骨”的下一个动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林夏没有再提苏晴一个字。
她让团队的法务顾问陈晓舟,起草了一份《职场友情伦理倡议书》,提出了“成果署名共认原则”、“离职贡献追溯保护”、“禁止恶意利用职场信赖关系”等五项原则,并开启了万人联署通道。
在公众号的推文结尾,林夏写道:
“我不需要她道歉。我甚至可以理解,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人会做出扭曲的选择。但我希望,下一个被‘优化’的人,不会再被人从历史上无声地抹去。”
格局,瞬间拉开。
这场战斗,从私人恩怨,升维到了对整个职场生态的反思与改良。
“反骨”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当晚,王磊在进行日常服务器安全巡检时,脸色忽然变得凝重。
“夏姐,有情况。”他拨通了林夏的内线,“‘清源智审’那台服务器,又在尝试爬我们的用户数据库。这次Ip路径绕了十几个海外中转节点,非常专业。但更诡异的是,它的请求里,携带了一组特殊的标记代码。”
“这组代码,我查了,和苏晴以前在天穹内部使用的那款协作工具插件,特征高度吻合。”
林夏握着手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苏晴已经被停职,失去了所有内部权限。
她不可能再调动公司的技术资源。
但这个攻击,却带着她的“指纹”,又远比她个人的能力更强大。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林夏脑中成型:苏晴,早已不是孤军奋战。
她或许只是那台庞大审查机器,推到台前的一颗棋子,一个用来污名化她的“样本”。
系统提示:侦测到复合型攻击链:情感污名化 + 数据窃取 + 第三方施压。
攻击源头已超越个人范畴。
建议启动二级防御协议。
林夏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
她拨通了李曼的电话,声音平静无波:“准备下一波内容,名字叫《当背叛成为生存策略》。”
而此刻,在城市另一端的豪华公寓里,苏晴蜷缩在昂贵的沙发上,脸色灰败。
她麻木地刷新着社交平台,看着自己曾经和林夏的合影被网友p上各种“虚伪”、“白莲”的标签,耳边嗡嗡作响。
手机屏幕亮起,来电显示是“妈妈”。
她颤抖着,没有接。
她知道电话那头会是什么。
母亲那失望又痛心的声音仿佛已经响起:“晴晴,你告诉妈妈,你真的觉得,你这样做……对吗?”
就在林夏放下电话,准备勾勒新一轮反击的框架时,她的私人邮箱,收到了一封新邮件。
发件人是一个陌生的邮箱地址。
邮件标题是:“林夏总监,我能和您聊聊吗?”
正文只有一句话:
“我是天穹网络新入职的产品经理,今天下午的周会上,我只是对苏晴总监留下来的一个数据模型提出了质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从被辞退到被敬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