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后,江风裹挟着湿冷水汽,吹过废弃码头的每一寸角落。
生锈的铁皮仓库内,几盏应急灯发出惨白的光,将林夏、李曼、阿哲和顾沉舟四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这里是“野草公社”梦开始的地方,第一个“野草驿站”。
空气中还残留着纸箱和廉价方便面的味道,混杂着一丝铁锈的气息。
这股味道,是属于底层的、真实的、未经修饰的味道。
“夏姐,我们赢了听证会,为什么还……”李曼哈出一口白气,率先打破了沉默。
她刚从成都连夜飞来,脸上还带着鏖战后的疲惫与亢奋。
“那不是赢,是缓刑。”林夏的声音在空旷的仓库里显得格外清冷,她没有看任何人,而是转身走到墙边,猛地扯下一块盖着东西的巨大防雨布。
哗啦一声,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展现在众人面前,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图钉,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一个个光点。
“我们不能再只等着他们出招,拆解他们的招数。那样,我们永远是被动防御,永远在他们的规则里打转。”林夏拿起一支激光笔,红色的光点在地图上移动,“这是我们现在拥有的。全国四十七个‘野草驿站’,二十三所深度合作的职业技术学校,十一个自发形成的劳动者互助社群。我们一直在反抗,但从今天起,我们要开始建设。”
她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我把它命名为——‘共生计划’。”
阿哲和李曼面露不解,只有顾沉舟的
林夏的激光笔在地图上画出一个个闭环:“我们要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我设计了一套‘互助值’体系。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所有资源,全部打通。”
她指向成都的一个点:“李曼,一个职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阿哲的驿站辅导快递员的孩子写作业,他可以获得‘互助值’。他可以用这个值,兑换顾沉舟团队提供的法律入门课程,或者兑换一次由‘野草公社’组织的头部企业hR模拟面试。”
光点又移向一个驿站标记:“阿哲,一个外卖员,他每天多跑五公里,为社区里的孤寡老人送餐,他获得的‘互助值’,可以为他在技校读书的儿子,兑换一套新能源汽车维修的线上精品课,甚至直接获得一个进入我们合作企业的绿色实习通道。”
“教育、就业、居住、医疗……我们要把这些被资本分割、被权力垄断的生存要素,用‘互助’这条线,重新串联起来。我们不寻求他们的认可,我们自己创造价值,自己定义价值,自己循环价值。”
林夏关掉激光笔,转身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目光灼灼。
“他们用关键绩效指标、用绩效、用编制、用学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然后相互踩踏。我们就用‘互助值’,让每一个愿意付出善意和劳动的人,都能获得尊严和机会。他们建的是一座金字塔,我们建的,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圈。”
话音落下的瞬间,林夏的脑海里,系统的提示音冰冷而急促地响起。
【警告:检测到核心逻辑变更。
您正在构建跨领域信用体系雏形。
预计该计划全面铺开后,将触发至少七条既有利益链的断裂性反应,包括但不限于:K12课外辅导、职业中介、商业保险、廉价劳务派遣……请谨慎评估风险。】
林夏的嘴角,反而勾起一抹嗜血的微笑。
断裂?她要的就是断裂!
李曼最先反应过来,她因激动而脸颊泛红:“夏姐,我懂了!我马上回成都,我们有两所职校的‘模拟职场月’刚结束,正好可以试点‘教育就业直通车’!”
行动力是“野草公社”的灵魂。
一周后,成都两名在模拟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跳过了繁琐的校招流程,通过“野草”的推荐,直接拿到了本地一家势头正猛的科技公司的实习offer。
顾沉舟亲自带着团队飞过去,逐字逐句地审核了实习合同,将所有类似“自愿加班”、“奋斗者协议”的文字陷阱全部剔除,并加入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条款:企业需按月向“野草公社青年共治委员会”提交实习生成长反馈,同时接受实习生的匿名评分,评分将影响企业在“野草”体系内的信用等级。
第一份月度报告很快出炉。
企业对两名学生的评价极高,雇主满意度达91%。
而在匿名评分后台,一条简短的差评却格外醒目:“部门主管有一次想让我帮他下楼买咖啡,我说我的工作职责里没有这一条。他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虽然他没再提,但我觉得不舒服。”
林夏看到这条反馈,没有愤怒,反而将截图转发到了核心群,并附上了一句评语:“进步,是从学会说第一句‘不’开始的。”
与此同时,阿哲的网络也动了起来。
他利用遍布城市的配送站点,在五个核心城市发起了“打工人互助厨房”计划。
站点员工们排班轮流做饭,以远低于市价的成本,向周边写字楼的白领、工地的工人、奔波的外卖员提供干净卫生的午餐和晚餐。
所有利润,扣除成本后自动转入“野草助学基金”。
厨房的菜单,每周由附近参与计划的家庭的孩子们投票决定。
第一周,票选出的冠军菜品,是“妈妈的味道红烧肉”。
一张张照片被传到网上:满身灰尘的建筑工人,坐在小马扎上,狼吞虎咽地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年轻的程序员,不再对着电脑吃冰冷的沙拉,而是和同事分享一份滚烫的汤。
照片火了,质疑也随之而来。
有人在评论区尖锐地问道:“打着公益的旗号,实际上不还是在卖饭吗?这不是变相营利?”
林夏亲自用“野草公社”的官方账号回复了这条评论,只有一句话。
“是的,我们就是要让尊严变得可以持续。”
这条回复被点赞了数十万次。
短短两周内,三十个城市的“野草驿站”主动申请加入“互助厨房”计划,一张看不见的、温暖的城市支持网,悄然铺开。
舆论的制高点,陈导当仁不让。
她的团队迅速跟进,拍摄了一系列名为《下一代的选择》的纪实短片。
镜头下,一个原本可以保送二本院校的男孩,毅然选择了去技校学习新能源维修技术,他说:“我想做个真正能创造东西的匠人,而不是在办公室里画ppt的螺丝钉。”
另一个在“野草”社区长大的女孩,在自己的高中创办了第一个“反职场pUA俱乐部”,教同学们如何识别和反击话术陷阱,她的开场白是:“被社会毒打是必然的,但我们至少可以穿着铠甲迎接它。”
还有一名女生,站在大型招聘会的现场,面对一位hR“你们年轻人能吃苦吗”的傲慢提问,她挺直腰板,字字清晰地回答:“我可以接受挑战,但不能接受羞辱。请问贵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挑战上,还是建立在羞辱上?”
短片最后一集,镜头回到了那个最初因为揭露学校食堂贪腐而被处分的高中生。
如今,他坐在顾沉舟的办公室里,神情专注,正作为学生代表,协助修订《青年劳动者权益启蒙课程》的第五章“如何合法地守护你的劳动所得”。
画外音,是林夏平静而坚定的声音:“永远不要问他们能不能改变世界。在你问出这个问题之前,先问问这个世界,配不配被他们改变。”
夏末的夜晚,天台的风带着一丝凉意。
林夏没有参加团队的庆功宴,独自一人坐在总部的屋顶,翻看着一封封从全国各地驿站寄来的手写信。
一个贵州山区的孩子用稚嫩的笔迹写道:“林夏姐姐,我们老师说我脑子笨,不适合读书。但我用帮村里老人挑水换来的三百‘互助值’,兑换了你们的编程启蒙课,上周,我做出了我的第一个小程序,它能帮我奶奶计算她卖鸡蛋的钱。”
另一个东北的男孩写道:“我爸总说,我早晚也要像他一样,为了生活低头做人。可我现在在‘互助厨房’帮忙,我看到那些大学生哥哥姐姐对我笑,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腰杆是可以挺直的。”
林夏轻轻合上信纸,眼眶有些温热。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起,一条金色的系统提示弹了出来,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
【终极反馈:检测到目标企业‘前任暴君’集团于五分钟前发布全新企业文化口号——‘以人为本,从尊重每一个微小的声音开始’。】
【补充情报:截获的内部邮件显示,此标语由集团cEo亲笔拟定,相关执行细则尚未落地。】
林夏看着那句无比熟悉、甚至有些可笑的口号,良久,她笑了,那笑容里有释然,有讥讽,更有无尽的锋芒。
她在系统的对话框里,慢慢打出了一行字。
“记住这一刻——当谎言都不得不开始模仿真相的时候,我们就赢了。”
江风浩荡,吹过城市的天际线,也吹动了她胸前那枚从未摘下的、边缘已经磨损的旧工牌。
那枚象征着昔日荣耀与屈辱的金属片,在夜色中,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风声渐起,带着河水的腥味和一场革命酝酿时的独特气息。
在她的手机屏幕上,“野草公社”那个绿色的嫩芽图标,正在黑夜里安静地闪烁着微光,像一颗沉睡的心脏,即将被亿万人的期盼唤醒,开始它第一次有力的搏动。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从被辞退到被敬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