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的标题简短而优雅,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亲和力:致林夏女士:一份来自“静林雅集”的邀约。
这封邮件的设计如同它的名字,通体采用一种低饱和度的森林绿,字体是精雕细琢的宋体变种,仿佛每一笔都浸润着书香与茶气。
发件方“静林雅集”,一个林夏在任何商业数据库里都未曾见过的名字,却拥有着一长串闪闪发光的协办单位,其中不乏国内顶尖的商学院、艺术基金会和奢侈品牌。
“搞什么?一群贵妇的下午茶聚会?”李曼凑过来看了一眼,嗤之以鼻。
邮件正文里,辞藻华丽得如同精心熬制的鸡汤,盛赞“反击者联盟”为当下沉闷的商业环境注入了“清新的活力”,尤其点名要授予林夏“年度先锋人物”的荣誉。
“姐,你看这颁奖词的草稿,”阿哲把附件里的通稿调了出来,指着其中一行念道,“‘林夏女士以其独特的女性韧性与温柔之力,春风化雨般重塑了僵化的职场生态……’”
话音未落,林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笑声清脆,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
她端起桌上那杯早已凉透的咖啡,灌了一口,辛辣的苦味在舌尖炸开。
“温柔之力?”她挑起眉,眼底闪过一丝戏谑的寒光,“他们是忘了我怎么把前东家的人力资源总监当着上百个员工的面,骂到捂着脸跑出会议室的?”
李曼一拍大腿:“他们就是忘了!这帮人只会用金箔纸包装一切,管你是炸弹还是匕首,先给你镀上一层‘岁月静好’的金光再说!”
就在此时,林夏的脑海里,那冰冷而熟悉的系统提示音精准地响起。
【系统提示:检测到荣誉授予事件,附带隐形条款——《品牌挚友及正面公众形象承诺书》。】
【系统备注:对方意图将你的“反抗”收编为“姿态”,通过授予一个无害的桂冠,剥夺你武器的锋利度。
他们想把你磨成一把挂在墙上供人欣赏的装饰匕首。】
装饰匕首?
林夏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她最讨厌的就是装饰品。
“他们想看我温柔?”她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团队里每一个人的脸,“那我们就给他们看点最不温柔的。”
她没有拒绝领奖。这个消息让李曼和阿哲都吃了一惊。
“夏姐,你真要去?这不是鸿门宴吗?”
“是鸿门宴,才更要去。”林夏的眼神锐利如刀,“他们搭好了戏台,我们如果不去唱一出,岂不是太不给面子了?”她转向李曼,下达了指令,“曼曼,去把我们成立以来,所有媒体和网络上对我的负面报道、争议事件,给我整理一份最全的合集。尤其是那五场闹得最大的:被骂‘煽动性别对立’的,被指责‘拒绝行业和解’的,还有那个前同事跳出来说我‘言语刻薄、报复心强’的原始帖子和底下的高赞评论,一个都不要漏。”
李曼的眼睛瞬间亮了,她懂了。这不是妥协,这是要去砸场子。
颁奖晚宴当晚,衣香鬓影,觥筹交错。
“静林雅集”的格调确实非凡,现场没有喧嚣的音乐,只有竖琴在角落里低吟,空气中弥漫着高级香氛和金钱混合的味道。
主持人是一位知名的财经访谈节目主播,她用充满磁性的声音,热情洋溢地介绍着林夏的“光辉成就”,那些被包装过的词句从她嘴里说出,仿佛林夏真的是一位手持橄榄枝的和平女神。
“……她用智慧和勇气,为无数在迷雾中前行的职业女性点亮了灯塔!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年度先锋人物——林夏女士!”
在礼貌而克制的掌声中,林夏一身剪裁利落的黑色长裤套装,走上那个被暖光笼罩的舞台。
她没有立刻走向摆放着精致奖杯的颁奖台,而是径直走到了演讲台后。
她接过话筒,对着台下微微颔首,然后,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她却转身示意工作人员打开她身后的巨大投影仪。
嗡的一声轻响,雪亮的白光投射在幕布上。
出现的不是精心制作的ppt,也不是“反击者联盟”的宣传片,而是一张张截图,上面布满了刺眼的、充满攻击性的文字。
正是李曼整理的那份“争议合集”。
“你们给我戴上这顶冠冕,”林夏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而冷静地传遍全场,瞬间压过了竖琴声,“可是在过去这三年里,也有很多人,叫我疯子、怨妇,一个报复社会的失败者。”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连刀叉碰撞餐盘的声音都消失了。
前排几位珠光宝气的女士脸上,优雅的笑容僵住了。
林夏伸手,用激光笔在屏幕上圈出一条高赞评论,那条评论的措辞极其尖锐。
她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这个林夏,不过是利用大众焦虑贩卖仇恨,她毁了年轻人对工作的最后一丝期待!’”
她顿了顿,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台下一张张错愕的脸。
“我想说——这位朋友,你说得对。”
全场哗然。
“我的确不该让他们对某些工作还抱有期待,”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淬了火的锋利,“我不该让他们以为,无休止的加班是理所应当的福报;我不该让他们以为,被上司用精神霸凌话术人格侮辱,是正常的职场磨练!如果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期待’,那我毁掉它,心安理得!”
她关掉投影,拿起那座沉甸甸的水晶奖杯,对着台下举了举。
“所以,这个奖杯,我不配拿。它应该属于第一个站出来骂我的人。”她嘴角扬起一个挑衅的弧度,“我要把它,送给刚才那条评论的作者。请后台联系他,这个奖,是他的了。”
说完,她将奖杯放在演讲台上,没有再多看一眼,在全场死一般的寂静中,转身走下舞台。
主办方的人脸色铁青,冲上来想要拦她,却被她一个冰冷的眼神逼退。
三天后,那个名叫“风中的蒲公英”的网友,真的出现在了江边驿站。
他不是想象中的网络喷子,而是一个看起来疲惫不堪的中年男人,一个刚被“优化”的单亲爸爸。
林夏没有跟他谈理想,没聊什么行业未来,只是请他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牛肉面,然后详细地告诉他,失业后社保医保该怎么续上,去哪里可以申请临时的失业补助。
男人吃着面,眼圈红了。
这一幕,给了阿哲巨大的启发。
当晚,他发起了一个名为“黑评复活计划”的线上活动:邀请所有曾被粉丝围攻、被路人辱骂的联盟成员,公开回应自己收到过最狠的一条差评。
计划一出,响应者云集。
有人曾被骂“你不过是没本事才被裁,装什么清高”,她的回应视频只有一张照片和一行字:“这是我妈的病危通知书。她住院那天,公司说请假可以,但要扣掉全年奖金。”
有人曾被嘲讽“不过是个想红的网红,演的吧”,她在深夜直播里拿出了自己厚厚一沓的抑郁症诊断报告,平静地回答:“那你猜,我直播间里那个哭着说想活下来的姑娘,是不是也是假的?”
阿哲团队将每一条“回应”,都制作成了巨幅的黑白海报,没有多余的设计,只有那句“差评”和那句“回答”。
这些海报被贴在了城市里各大写字楼下班的必经之路上,变成了最扎眼的街头灯箱广告。
下班高峰期,一个刚被老板骂过的年轻白领,停下脚步,看着那句“因为我妈住院那天,公司说请假扣全年奖金”,默默地拍了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配文:“原来被骂的人,活得比我敢。”
风暴的另一边,顾沉舟的调查也有了突破。
他发现,“静林雅集”背后最大的资助方,正是林夏前东家旗下的一个非营利性基金会。
并且,该基金会近期密集赞助了多个风格相似的“温和改革派”女性组织,大肆宣传“非对抗性进步”的理念。
更阴险的是,他顺着一条百万拨款的线索,查到了一个百万粉丝的自媒体大V,对方正在制作一期“林夏VS激进派”的深度对比专题,明里暗里都在暗示,林夏“已被极端思想裹挟”,正在脱离“理性沟通”的轨道。
“他们这是在划分阵营,孤立我们。”顾沉舟的法律意见书写得杀气腾腾,他没有去打口水仗,而是直接向民政部门实名举报该基金会“以公益之名,行商业诋毁与舆论操控之实”。
他在声明的最后写道:“真正的平等,从来不需要替受害者选择她说话的方式。让她说,让她喊,让她哭,甚至让她骂,这本身,就是平等的第一步。”
驿站里,小型的庆功宴正在进行。
陈导没有播放那些热血沸腾的“战过”,而是悄悄放出了一段她抓拍到的隐藏镜头。
画面里,是“黑评复活计划”上线的那天深夜,林夏独自一人坐在驿站的角落,用手机一张张翻看那些灯箱广告的照片。
她的手指,最终轻轻抚过屏幕上的一句留言,那是一条来自某个联盟成员的截图,上面写着:“你凭什么代表我们所有人?”
镜头里,林夏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没想代表谁……我只是不想再闭嘴了。”
镜头缓缓拉远,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城市的万家灯火在雨幕中模糊成一片温柔又疏离的光晕。
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
驿站的门口,多了一块新挂上去的手写木牌,上面的字迹是林夏亲手所写,笔锋凌厉,入木三分:
“欢迎骂我,但别教我该怎么痛。”
这块木牌迅速成为新的打卡地标。
然而,就在这场关于“如何发声”的讨论达到顶峰时,一股更强大、更无形的暗流,正从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方向,悄然涌来。
风暴中心的人们还未察觉,这一次,他们对准的,将不再是她一个人的声名,而是所有追随者脚下的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从被辞退到被敬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