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苏悦以“需至城外庵堂静心祈福,以求绣制观音时心神澄澈”为由,向柳氏请示出府。理由冠冕堂皇,柳氏虽心中狐疑,却也不好明着阻拦,只假意关心了几句,便允了,却暗中加派了人手盯梢。
苏悦只带了春桃一人,乘坐一辆青帷小车,出了相府。马车并未驶向城外庵堂,而是在城中绕了几圈,利用熙攘的人流和熟悉的巷道,巧妙地甩掉了身后的尾巴。
申时初,马车悄然停在了慈恩寺后一条僻静的巷口。
寺后角门果然如慕容云澈所言,虚掩着。一个穿着灰色僧衣、面容平凡的小沙弥静立门旁,见到苏悦,并未多言,只双手合十微微一礼,便侧身让开。
苏悦深吸一口气,带着春桃,闪身而入。
门内是一条狭窄的、布满青苔的石板小径,曲径通幽,隔绝了寺前的喧嚣。小沙弥在前引路,脚步轻捷,不发一言。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更为幽静的禅院前。
“女施主,画卷就在禅房之内。师叔吩咐,施主可独自入内观摩一炷香的时间。”小沙弥低声道,随即躬身退到院外。
苏悦让春桃在院中等候,自己整理了一下衣裙,轻轻推开了禅房的门。
禅房内光线柔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陈设极其简单,一桌一椅一榻,墙上空空,唯有一幅古旧的绢本画像悬挂在正中央。
那就是《水月观音》。
苏悦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呼吸都为之一滞。
画中观音,并非端坐莲台的传统形象,而是随意地跌坐在水边一块嶙峋的怪石上。一足垂下,轻点水面,漾开圈圈涟漪;一足盘起,姿态闲适自在。她身披素白衣衫,线条流畅如云水流淌,面容并非绝美,却带着一种难以形容的慈悲与宁静,眉眼低垂,唇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看透了世间一切悲欢离合。身后是一轮朦胧的圆月,清辉洒落在观音身上和水面上,虚实相生,空灵静谧。
整幅画不见丝毫匠气,笔墨简淡,意境却深远无极。那观音不像高高在上的神只,更像是一位洞悉世情、悲悯众生的智慧长者,于水月之间,静观自在。
苏悦静静地站在画前,心神完全沉浸其中。她仿佛能感受到画中那如水般的慈悲,如月般的清明。那种超越形迹、直指本心的“神韵”,正是她苦苦追寻而不得的!
灵泉空间似乎也受到了感应,月牙泉眼汩汩流淌,散发出的清凉气息与她此刻感悟到的宁静慈悲渐渐交融。她只觉得心中一片澄澈空明,连日来的焦虑、压力、算计,在这一刻都被洗涤一空。
她不再去思考针法、构图、色彩这些技巧性的东西,而是用全部的心神,去体会、去感受那份“慈悲”与“自在”。
一炷香的时间,转瞬即逝。
当小沙弥在门外轻声提醒时,苏悦才恍然回神。她对着画像深深一礼,心中充满了感激。
退出禅房,她并未多言,只对引路的小沙弥道了声谢,便带着春桃,沿着原路悄然离开。
回府的路上,苏悦一直沉默着,闭目养神。脑海中,那幅《水月观音》的形象与意境不断回放,与灵泉的清凉气息相互印证、融合。
她找到了方向!
回到听雪轩,已是傍晚。苏悦立刻投入工作。她没有立刻在绸缎上落针,而是铺开最大的宣纸,凭借记忆和感悟,开始勾勒草图。
她摒弃了传统观音像繁复的璎珞宝冠、庄严莲台,而是借鉴《水月观音》的神髓,设计了一幅更为写意、注重意境表达的观音像。
观音依旧侧坐,姿态更为放松自然,仿佛就在某处山涧水边偶然休憩。衣衫线条以简练流畅为主,着重表现其飘逸与自在。面容慈悲宁静,眉眼间的神态,她反复修改,力求捕捉到那份洞悉与悲悯。背景则处理得极为虚化,仅有朦胧的月影与水波荡漾的痕迹,突出观音本身的神韵。
她甚至大胆地决定,主要使用素白、月白、淡青、浅灰等极其素净的颜色,仅在最关键的佛光、以及观音足下漾开的涟漪处,点缀以极其柔和的金色与淡彩,力求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至高境界。
草图确定,已是深夜。
苏悦没有丝毫睡意,体内灵泉内息流转,精神反而愈发旺盛。她净手焚香(自制的安神香),在巨大的绣架前站定。
顶级杭绸已被紧绷在绣架上,光滑如镜,等待着第一针的落下。
苏悦拈起一根浸泡过灵泉的、最素的月白色丝线,穿针引线。
她闭上眼,再次回想慈恩寺中感受到的那份慈悲与宁静,引导着灵泉的气息流转全身,让自己的心境尽可能贴近那种空灵澄澈的状态。
然后,她睁开眼,目光清明而专注。
落针!
针尖刺入光滑的绸缎,发出极其细微的声响。这一次,她感觉手中的针线仿佛成了她心念的延伸,每一针落下,都带着她对观音法相的理解与感悟,带着灵泉赋予的那份纯净与灵性。
她绣得很慢,几乎不像是在刺绣,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修行。
绣房中寂静无声,只有银针穿过绸缎的细微声响,以及墙角萱草散发出的淡淡宁神香气。
窗外,月色如水,寒梅映雪。
听雪轩内,一幅注定将惊世骇俗的观音绣像,正随着少女专注而虔诚的针线,悄然孕育。
悟道于慈恩,落针于听雪。
苏悦的破局之路,在这寂静的雪夜,正式开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庶女惊华:苏悦传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