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傍晚,夕阳给教学楼镀上一层金边。李宁玉刚踏出校门,就看见张海杏倚在梧桐树旁,右手提着精致礼盒,左手晃着两串糖画,眉眼弯弯:“猜猜哪个是勾股定理,哪个是蝴蝶?”
李宁玉看着糖画糖浆勾勒出的几何图形,唇角不自觉上扬。她刚走近,就听见身后传来同学窃窃私语:“那是李宁玉的姐姐吗?长得好像!”
两人并肩走过青石板路时,张海杏忽然压低声音:“你家书房第三排书架,是不是藏着本用牛皮纸包着的《密码学概论》?”见李宁玉骤然停步,她举起双手作投降状:“别紧张!上次在咖啡馆,你书页里掉出的借阅卡暴露了行踪。”
李家小院飘来红烧肉的香气时,李宁玉的母亲正站在门口张望。瞥见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身影时,她手中的围裙带子“啪嗒”松开,瓷勺磕在案板上发出清脆声响:“这...这是怎么回事?”父亲闻声从屋里快步走出,老花镜滑到鼻尖,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浑圆,喉结上下滚动着却说不出话。
“叔叔阿姨好!我是海杏,东北张家的。”张海杏九十度鞠躬,礼盒里滚出长白山人参和哈尔滨红肠,“早该来拜访,听说叔叔喜欢研究老物件,我特意带了件祖传的铜罗盘。”她冲李宁玉眨眨眼,“不过不如阿玉解数学题的本事厉害。”
母亲伸手摸摸张海杏的脸,又摸摸女儿的,指尖微微发颤:“这世上竟有这般相似的人...快进屋坐!”父亲还保持着呆愣的姿势,直到铜罗盘递到眼前,才如梦初醒地接过,镜片后的目光瞬间专注起来。
饭桌上,张海杏一边给李宁玉夹糖醋排骨,一边讲起张家祖宅里的机关密室,成功把拘谨的氛围搅成热闹的谈天。当她说起自己曾在沙漠里用斐波那契数列破解石门时,李宁玉悄悄踢了踢她的脚——这个故事,分明是改编自李宁玉上周刚读完的探险小说。母亲笑得直抹眼角,父亲则频频点头,时不时追问罗盘上的星象知识。
暮色渐浓时,张海杏婉拒留宿,在门口与李宁玉父母约定下次带东北酸菜饺子来。转身前,她突然凑近李宁玉耳畔:“书房那本书的第73页,夹着我留给你的惊喜。”母亲望着两个孩子亲昵的模样,忍不住拉住丈夫的手低语:“这丫头,倒像是玉玉走散多年的姐妹。”父亲摩挲着罗盘,笑着摇头:“比亲姐妹还热闹三分。”
送走张海杏后,李宁玉迫不及待回到书房,翻开《密码学概论》第73页。一张泛黄的牛皮纸书签滑落出来,上面画着一幅简易的迷宫图,入口处画着个俏皮的笑脸,还写着一行小字:“最聪明的初中生,能找到终点的答案吗?”她拿起书签仔细端详,发现迷宫边角处若隐若现有些数字符号。凭借对密码学的敏锐直觉,李宁玉很快意识到,这些数字是经过简单替换加密的坐标。
她取出草稿纸认真推演,坐标竟指向书桌上摆了多年的青铜地球仪。这地球仪是父亲去年从古玩市场淘来的旧物,平时总被她当作摆件。当李宁玉按照坐标转动地球仪,底座“咔嗒”弹出暗格,一枚刻着奇异花纹的铜钥匙静静躺在里面——那纹路,与张海杏送父亲的罗盘图腾如出一辙。
握着钥匙,李宁玉想起饭桌上张海杏说起的张家机关秘术,将钥匙插入书桌右下角生锈的抽屉锁。随着锁芯转动,尘封许久的抽屉缓缓滑开,里面放着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密码学解题集”。翻开扉页,张海杏潇洒的字迹跃入眼帘:“致未来的最伟大的数学家,这里藏着我收集的全球经典密码题,每解开一题,都算你赢我一局。”笔记本里,不仅有密码谜题,还夹杂着趣味插图,有时是卡通小人举着“认输”白旗,有时是两个相似身影并肩破解密码的场景。
窗外月光洒进书房,映照着笔记本上跳动的字符,也照亮了李宁玉眼中闪烁的光芒。她终于明白,张海杏看似随意的拜访,从赠送罗盘到刻意提起书房藏书,每一步都暗藏玄机——这不仅是一顿家常饭、一份惊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墓中的风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