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庄重而肃穆。萧清凰端坐龙椅,凤目微眯,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大臣。经过前几日的朝堂争议,均田制的推行虽然得以继续,但地方豪强与朝中旧臣的联合抵制,依然让她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诸位卿家,均田制的推行虽遇阻碍,但我们不能因此停下改革的步伐。”萧清凰的声音清冷而坚定,回荡在大殿内,“今日,朕召大家前来,是为了一项新的改革举措——科举改革。”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低语声。科举制度作为大周选拔官员的核心机制,已经沿用了数百年,深深植根于世家大族的利益体系中。任何对科举制度的改动,都将触动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敏感神经。
萧清凰轻轻叩了叩案几,待殿内重新安静下来后,继续说道:“我大周科举,虽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之途,但百年来,世家凭借其资源与影响力,几乎垄断了举子的录取名额。此次改革,朕决定扩大科举录取范围,增加寒门子弟的入仕机会,同时简化考试流程,确保公平公正。”
她的话语刚落,朝堂上立刻炸开了锅。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争论不休。
“陛下圣明!此举必将为大周注入新的活力。”年轻进士出身的礼部侍郎陈文远率先出列,他的声音清亮而坚定,“科举改革不仅能让更多有才之士进入仕途,更能打破世家垄断,还朝廷一片清朗。”
然而,他的声音很快被反对声浪淹没。老资格的兵部尚书赵泰北面带愠色,出列质问道:“陛下,科举改革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推行过急,恐会引发世家不满,进而影响国家稳定。”
赵泰北作为先帝时期的重臣,其背后代表着一众世家大族的利益。他的反对,显然是得到了不少同僚的暗中支持。
萧清凰微微一笑,凤目中闪过一丝锐利,“赵卿这话,倒是让朕想起了地方豪强对均田制的抵制。朕深知改革之路从无坦途,但正因为前路艰难,才更需要诸位卿家与朕携手共进。”
她顿了顿,语气加重,“科举改革,朕意已决。礼部即刻着手拟定新章程,三个月后正式施行。”
殿内的争论愈发激烈。赵泰北与陈文远等人你来我往,各不相让。萧清凰的凤目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林墨身上。林墨感受到她的目光,微微点头,示意自己已经明白。
朝会结束后,萧清凰在御书房召见了林墨与陆九渊。她面带微笑,语气平和:“林将军、陆大人,科举改革的推行,恐会在朝堂与民间引发更大的波动。朕需要你们在暗中协助,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林墨点了点头,“陛下,臣以为,科举改革的推行,当以安抚世家与激励寒门并重。可先在部分地区试行新章程,待取得成效后再全面推广。”
陆九渊也附和道:“同时,我们需加强对改革政策的宣传,让百姓与士子们了解其真正的好处。此外,对世家的合理诉求也应适当考虑,避免其全力抵制。”
萧清凰微微点头,显然对二人的建议颇为认可:“朕就依卿所言。林将军负责在民间宣传科举改革的好处,陆大人则暗中监察世家的动向,防范其可能的破坏行动。”
林墨与陆九渊领命而去,萧清凰独自坐在御书房内,心中思绪翻涌。她知道,科举改革的推行,必将遭遇世家的强烈抵制,但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这一步必须迈出。
与此同时,朝堂之外,世家大族们的府邸内已是暗流涌动。
赵泰北府邸的偏厅内,灯火通明,几位世家代表围坐在一起,气氛凝重。
“科举改革?哼,这萧清凰当了皇帝,改这改那,简直无法无天!”赵泰北拍案而起,脸涨得通红,“这分明是要断我等世家的后路!”
东城侯爷侯振宇微微一笑,眼神中透着几分冷静:“赵大人息怒。科举改革虽会削弱世家影响力,但并非不可挽回。我等不妨先观察新章程的具体内容,再决定对策。”
西城陆家家主张明德捻须沉吟道:“依我看,我等世家内部也需做些调整。可暗中扶持那些支持改革的开明子弟,让他们在朝堂上为我们说话。同时,在地方上,我们可以通过捐资助学等方式,缓解寒门子弟对世家的敌意。”
赵泰北微微点头:“张兄所言甚善。我等世家并非铁板一块,也可适当示好,以争取更多的回旋余地。”
侯振宇补充道:“此外,我等还需加强对朝堂的掌控。暗中联络那些对科举改革持保留态度的大臣,形成联盟,共同抵制新章程。”
三人密谋良久,渐渐达成了共识。世家虽对科举改革心怀抵触,但也开始意识到,唯有适当妥协与分化内部立场,才能在这场变革中保全身家。
与此同时,一些较为开明的世家子弟,对科举改革却持不同的态度。
北城叶家的年轻公子叶清风,便是在朝堂上支持陈文远的少数世家子弟之一。叶清风年方二十八岁,却已在户部任职五年,素以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着称。
“父亲,科举改革并非全然不利。”叶清风在府邸的书房内,与父亲叶振华据案而坐,轻声劝道,“扩大寒门子弟的入仕机会,能为国家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对我世家的长远发展也未必是坏事。”
叶振华微微皱眉,作为叶家家主,他的思想相对保守:“清风,你这话未免过于天真。科举改革一旦推行,我等世家的子弟还能有多少出头之日?”
叶清风摇了摇头:“父亲,世家的荣耀不应仅靠垄断仕途来维持。真正的世家,当以学问、德行与贡献立身。若我们能在此时支持改革,非但不会受损,反而能赢得天下士子的尊重。”
叶振华沉吟片刻,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你这话……倒也不无道理。但世家内部,恐难就此达成共识。”
叶清风微微一笑:“父亲,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我等若能顺应时势,或许还能在新的秩序中占据一席之地。”
叶振华轻叹一声,最终点了点头:“罢了,罢了。你且去与那些支持改革的官员多加交流,但切记不可公然与世家为敌。”
叶清风心中一喜,他知道,这已是父亲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就在萧清凰推行科举改革的同时,民间的反应也逐渐发酵。寒门学子们得知改革消息后,奔走相告,欢欣鼓舞。他们纷纷组织起来,讨论如何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兄弟们,科举改革后,录取名额增加了三成,且专门面向寒门子弟!”一名书生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改革公告,“这可是我们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另一名书生也附和道:“是啊!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世家子弟用钱买通考官了。我们要努力温习,争取在科举中一举成名!”
然而,也有部分士人对改革持怀疑态度:“这改革真能成功?朝堂上那些世家大族,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吗?”
就在这时,林墨带领的宣传队伍来到了城南的文庙。林墨身着便服,手持一份改革公告,向聚集的书生们详细讲解科举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各位书生,此次科举改革,不仅增加了录取名额,还设立了更加公平的考试流程。”林墨的声音沉稳有力,“无论出身如何,只要你们有真才实学,便有机会入仕为官。”
书生们听后,纷纷点头,脸上的疑虑逐渐消散。一名书生站出身形,拱手问道:“敢问将军,这改革是否会在全国范围内同时推行?”
林墨微微一笑:“科举改革将先在部分州府试行,待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今年的秋试,便是改革后的首次考试。”
书生们听后,无不振奋,纷纷表示要抓紧时间备考。林墨心中暗慰,他知道,这场改革的胜利,离不开民间的支持。
随着科举改革的推行,朝堂与民间的局势愈发紧张。世家大族在暗中集结力量,试图抵制改革;而寒门子弟则摩拳擦掌,准备在这场变革中一展身手。萧清凰站在改革的风口浪尖,既要应对世家的抵制,又要平衡朝堂内部的势力,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