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云海中的浪花

首页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逆天狂妃:邪帝,用力宠凌雪薇夜墨炎万界独尊御兽灵女:逆天邪妃小师妹素质不详,遇强则强穿越七零首长大人娇宠小娇妻和表姐同居的日子玄幻:开局成剑灵,带着反派修仙仙逆璃雪快乐田园生活直播算命太准,国家请我出山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云海中的浪花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全文阅读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txt下载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3章 石磨轮转,巷尾的老味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清晨的槐树巷刚褪去薄雾,就飘来一阵淡淡的麦香。林晚背着速写本出门时,张叔已经骑着三轮车在巷口等了,车斗里放着两把扫帚和一个铁簸箕。“晚晚,小陈呢?再磨蹭太阳就要晒到磨盘上了!”

“来啦来啦!”陈屿提着相机跑出来,镜头上还沾着点露水,“刚给相机换了块新电池,保证把磨盘的纹路都拍清楚。”

三人沿着青石板路往巷尾走,路过老茶馆旧址时,林晚特意停下脚步望了望——如今那里改成了杂物间,但她脑海里已经能清晰勾勒出蓝布茶幌子飘动的模样。“等画完磨坊,《老巷烟火图》的巷尾部分就齐了。”她摸了摸速写本,眼里满是期待。

张叔在前头带路,脚步轻快得很:“那老磨坊可有年头了,我爷爷那辈就有,当年整条巷的人家都靠它磨面。后来有了电动磨面机,它才慢雨闲下来,不过磨盘倒是结实,风吹雨晒这么多年都没裂。”

拐过两个弯,巷尾的老磨坊就出现在眼前。那是间低矮的土坯房,屋顶盖着青瓦,有些瓦片已经破损,露出底下的木梁。门口立着个半人高的石磨,磨盘上布满深浅不一的纹路,缝隙里还嵌着陈年的麦麸,旁边堆着个掉了底的竹编面筛。

“这就是老磨坊了。”张叔推开虚掩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麦香与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屋里比外面暗些,正中央摆着个更大的石磨,磨杆上还缠着半截褪色的麻绳,墙角堆着几袋早已空了的粮袋,上面印着“公社粮站”的字样。

陈屿赶紧打开相机,先拍了张全景,又蹲下来拍磨盘上的纹路:“这磨盘的包浆真厚,一看就用了几十年。晚晚,你看磨盘边缘的凹槽,应该是当年流面用的,画的时候得重点表现。”

林晚早已翻开速写本,笔尖快速勾勒起门口的小石磨:“张叔,当年谁管着磨坊呀?是不是得排队磨面?”

“是周老根,也就是周凯他爷爷。”张叔往磨盘上撒了点水,用抹布擦了擦,“周爷爷脾气好,不管谁来磨面都笑眯眯的,还总帮着推磨。那时候磨面得排队,街坊们就坐在门口的石凳上聊天,谁家带了红薯干、花生,都拿出来分着吃。”

林晚顺着他的话,在石磨旁画了个石凳,上面摆着个装花生的粗瓷碗:“周爷爷推磨的时候有啥讲究不?比如磨面得磨几遍?”

“讲究可多了!”张叔走到屋里的大石磨旁,扶住磨杆晃了晃,“头遍磨出来的面粗,叫‘麸面’,适合蒸窝窝;二遍的面细些,能擀面条;三遍的最细,留着过年蒸馒头。周爷爷总说‘慢工出细活’,磨面从不着急,每一遍都磨得匀匀的。”

陈屿正对着粮袋拍特写,闻言补充道:“晚晚,你可以画个装着不同粗细面粉的布袋子,贴上‘头遍’‘二遍’的标签,这样更有生活细节。”

“好主意!”林晚立刻添了三个挂在墙上的布袋子,标签上的字迹故意画得歪歪扭扭,像当年用毛笔写的。

正画着,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是周凯和苏晴,两人扛着摄像机和三脚架,满头大汗。“张叔,林老师,可算找到你们了!”苏晴放下三脚架,喘着气说,“周凯说你们肯定来磨坊了,特意赶过来拍素材,纪录片里正好缺个老手艺的片段。”

周凯把摄像机架好,对着石磨调整镜头:“我爷爷总跟我讲磨面的事儿,说当年他放学就来磨坊帮忙,推磨推得胳膊都肿了。张叔,您还记得我爷爷当年磨面时爱哼的调子不?”

“记得!《打靶归来》嘛!”张叔一拍大腿,哼了起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调子可亮堂了。磨盘转一圈,他哼一句,跟打拍子似的。”

周凯眼睛一亮,立刻按下录制键:“张叔,您再哼一遍,我录下来当旁白背景音。林老师,等会儿您能不能画个推磨的场景?就画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旁边站个小屁孩,那是小时候的我爸。”

“没问题!”林晚笑着答应,在磨杆旁画了个穿蓝布褂子的中年男人,正弯腰推磨,旁边站个扎羊角辫的小男孩,手里拿着根麦秸,正往磨眼里塞。

苏晴蹲在地上,翻看着墙角的旧粮袋:“周凯,你看这粮袋上的日期,1978年的,比咱们年纪都大。林老师,这个粮袋一定要画进去,太有年代感了。”

林晚刚把粮袋画进图里,就听见院外传来赵爷爷的声音:“你们都在这儿呢?可让我好找!”抬头一看,赵爷爷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放着个旧陶瓮,“我猜你们要拍磨坊,特意把这个带来了。”

他掀开陶瓮的盖子,一股浓郁的麦香味飘了出来:“这是周老根当年磨的麦仁,我一直存着,想着留个念想。当年磨完面,周爷爷总爱给我们抓把麦仁,放嘴里嚼着香。”

林晚小心地捏起一颗麦仁,放在手心看了看,黄澄澄的,还带着光泽。她赶紧在石磨旁画了个小陶瓮,上面飘着淡淡的香气:“赵爷爷,这麦仁能种吗?要是能种出麦子,就更有意义了。”

“能!去年我还种了点,收了一小把。”赵爷爷笑着说,“等过阵子播种,我给你留些,种在院子里,秋天就能看见麦穗了。”

张叔忽然想起什么,拉着周凯往磨坊后面走:“我带你去看个好东西!后面有口井,当年磨面用的水都从这儿取,周爷爷说井水凉,磨出来的面不容易坏。”

几人跟着走到后院,果然有口老井,井台是青石板铺的,边缘被绳子磨出了深深的沟痕。井旁还放着个木桶,桶梁上缠着厚厚的麻绳,一看就用了很多年。“这井台的沟痕得画清楚,”陈屿对着井台拍了好几张照片,“每一道都是时光磨出来的。”

林晚蹲在井台边,仔细勾勒着沟痕的形状:“张叔,当年大家都是自己打水吗?有没有小孩帮着拎水?”

“有啊!我小时候就总帮周爷爷拎水。”张叔笑着说,“那木桶沉得很,我得两只手抱着桶梁,一步一挪地往磨坊挪,每次都洒得满身是水,周爷爷就笑着给我擦脸。”

林晚立刻在井旁画了个小小的身影,正抱着木桶往磨坊走,桶沿还滴着水:“这就是小时候的您,太可爱了!”

苏晴在一旁记录着张叔的话,时不时抬头看看画纸上的场景:“林老师,您画得太生动了,等会儿我们拍您画画的过程,放在纪录片里,肯定能让观众感受到老巷的温度。”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阳光透过磨坊的窗户,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奶奶突然提着食盒走了进来:“你们这群孩子,一忙起来就忘了吃饭。我做了葱油饼和小米粥,快趁热吃。”

打开食盒,葱油饼的香味混着麦香弥漫开来。张叔拿起一块饼,咬了一大口:“还是嫂子的手艺好!这葱油饼的面,要是用当年磨坊磨的面做,肯定更筋道。”

“可不是嘛!”奶奶坐在石凳上,看着石磨感慨道,“当年我总来这儿磨面,周老根每次都多给我装半瓢面,说我家孩子多,不够吃。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街坊们,真是比亲人还亲。”

周凯吃着饼,忽然说:“奶奶,下次做葱油饼的时候,我来拍个教程,放进‘老巷味道’专区,让大家不光能看,还能学。”

“好啊!”奶奶笑得合不拢嘴,“我再教大家做麦仁粥,用赵爷爷这麦仁煮,香得很。”

吃完饭,几人又在磨坊里拍了会儿素材。陈屿拍了磨盘转动的特写(张叔特意推着磨杆转了几圈),苏晴录了张叔和赵爷爷讲的老故事,林晚则把井台、木桶、粮袋等细节都补画完整。

临走时,周凯突然说:“对了,我爷爷留下了一本磨面的账本,上面记着谁家什么时候磨了多少面,欠了多少磨面钱,改天我拿来给你们看看。”

“太好了!”林晚眼睛一亮,“上面有没有特别的批注?比如‘李家姑娘要出嫁,多磨二斤细面’之类的?”

“好像有!”周凯点头,“我记得有一页写着‘槐花开了,给赵老头留把麦仁’,应该是给赵爷爷留的。”

赵爷爷听了,眼眶有点红:“周老根就是这么个人,心里总装着别人。等账本拿来,一定要给它拍几张照片,展销会的时候跟许掌柜的账本摆在一起。”

往回走的时候,夕阳已经西斜,把几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路过老茶馆旧址时,林晚停下脚步,看着速写本上的磨坊场景,忽然觉得整个老巷的图景都鲜活了起来:巷口的老槐树、中间的老茶馆、剃头铺、修车铺,还有巷尾的老磨坊,每一个地方都藏着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暖人心田。

回到李家院,李茉正好带着改好的设计图过来了。“林老师,您看这磨坊的插画,我们加了推磨的身影和麦仁陶瓮,还把井台的沟痕画出来了。”李茉把设计图铺在石桌上,眼里满是期待。

林晚凑过去看,插画上的老磨坊炊烟袅袅,石磨旁的人正弯腰推磨,井台边的小孩拎着木桶,细节满满。“太好看了!”她忍不住赞叹,“这个炊烟加得太妙了,就像当年磨坊里真的有人在磨面一样。”

小周递过来一套新的书签样品,其中一张正是磨坊的场景,背面印着“周老根磨面口诀:慢推磨,细过筛,头遍麸皮二遍白”。“这口诀是张叔刚才在电话里告诉我们的,您觉得怎么样?”

“太贴切了!”张叔凑过来看了看,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这要是让我爷爷看见,肯定得夸你们有心。”

赵爷爷拿着书签,翻来覆去地看:“等展销会的时候,我要把这些书签都送给来的人,让他们都知道咱们槐树巷的故事。”

李茉又拿出帆布包的样品,上面印着《老巷烟火图》的全景,从巷口的老槐树一直到巷尾的老磨坊,每一个场景都清晰可见。“这帆布包我们做了两种颜色,一种是米白色,一种是青灰色,都很耐脏。”

林晚摸了摸帆布的质地,很厚实:“质量真好!我要给奶奶留一个,让她买菜用。”

奶奶笑着说:“我正缺个买菜的包呢,这个正好。”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槐花香又浓了起来。李茉和小周带着大家的意见离开了,说明天会把最终版的设计图发过来。林晚坐在院子里,借着路灯的光,把今天画的磨坊场景补进《老巷烟火图》里。

陈屿坐在她旁边,帮她整理今天拍的素材:“你看这张磨盘转动的照片,光影特别好,明天发给李茉,让她参考着调整插画的光影效果。”

林晚点点头,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给磨坊的窗户添了盏油灯,灯光昏黄,仿佛能照亮当年磨面人的身影。“你说,当年的人们坐在磨坊门口,吃着花生,听着磨盘转动的声音,是不是特别幸福?”

“肯定是。”陈屿握住她的手,“就像我们现在这样,守着老巷,听着故事,也很幸福。”

院门外传来街坊们的笑声,夹杂着谁家电视里的戏曲声。林晚抬头望去,路灯下的青石板路泛着微光,老槐树的叶子在风里沙沙作响。她知道,老巷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逝去的时光,那些温暖的记忆,会在她的画笔下、在文创产品里、在街坊们的讲述中,永远鲜活地存在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网游之最强传说我的美女俏老婆惊涛骇浪都市之上门神医重生之将门千金至尊神位无相进化大唐:从种土豆开始穿越时空之殖民全球最强超级学霸重生本人就是豪门在漫威当超级英雄的那些年九流闲人十月蛇胎爱潜水的乌贼作品凌天战神书剑盛唐嘉佑嬉事上门神医符尊传
经典收藏这个女主竟然是食死徒暗王侠妃同谋合污【刑侦】开局就遭百鬼缠身开局嘎了家暴爹,从此走上富贵路梨子圆了某嘴遁的精灵训练师小道姑直播太准!日赚一亿成首富快让开!那个女孩是我的惊!废材小师妹竟然是修仙大佬众神之神?太一神主之斗罗大陆奴隶修仙传八零二嫁小甜妻穿越荒年之民妇种田惊呆了朝野万仙之宰某时此地深林山谷之姐妹趣多多前世今生我只宠你小知青从末世来
最近更新凡根修神传满天星辰也不及你火影,我!漩涡鸣人,叛逃木叶!修仙大门派天擎:我的道侣是圣女四合院:白莲花傻娥子,我全都要直男来了ABO世界也得养娃血眼修罗:开局灭村,终成大将不准开窗七十年代的宝民俗规则怪谈:我的纸扎能通神星途Omega退婚当天,我觉醒神级天赋穿越后胎胎俩娃特种兵:叶寸心看到我快哭了修真种田:开局一座石头山崩铁:从智识令使到自由星神后异僭之书寻仙,没有外挂你修什么仙?少歌:咸鱼世子,百晓堂最强赘婿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云海中的浪花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txt下载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最新章节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