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老巷里的青砖还沾着露水,张叔就扛着两捆泡好的竹篾往石桌这边走。竹篾用温水泡了一夜,颜色比昨天更深些,泛着温润的浅黄,拿在手里软乎乎的,轻轻一弯就能贴在掌心。他把竹篾放在石桌旁的青石板上,又从工具箱里掏出细砂纸、小剪刀和几根用来固定的细竹钉,一一摆好,刚直起身,就听见巷口传来小宇轩的喊声。
“张叔!我来啦!”小宇轩背着个小布包,跑得小皮鞋“哒哒”响,头发上还沾着点晨起的碎发。他跑到石桌前,把布包往桌上一放,掏出里面的小饼干,献宝似的递给张叔,“张叔,我带了牛奶饼干,编竹篮累了能吃!”
张叔笑着接过一块,咬了口,脆生生的甜香在嘴里散开:“咱们小宇轩真贴心。不过先别急着吃,咱们得先把竹篾磨光滑,不然等会儿编的时候扎手。”他拿起一根竹篾,示范着用细砂纸顺着纹路磨,“你看,要顺着竹篾的方向磨,别来回蹭,这样磨出来又光又平。”
小宇轩赶紧拿起一块细砂纸,也抓了根竹篾,学着张叔的样子磨。可他力气小,砂纸在竹篾上“沙沙”响,却磨不出多少痕迹,急得小脸通红。正使劲呢,身后传来林晚的声音:“小宇轩,你力气用偏啦,要轻轻压着磨。”
林晚背着颜料盒,胳膊上还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她昨天说的深绿、浅黄颜料,还有一块湿巾和一副浅蓝色的套袖。她把东西放在桌上,先套上套袖,才拿起一根竹篾,“你看,像这样,砂纸贴紧竹篾,手腕用力,慢慢蹭。”说着,她手腕轻轻一动,竹篾边缘的小毛刺就被磨掉了,露出光滑的竹面。
小宇轩跟着学,试了两次,果然磨得顺畅了,他举着磨好的竹篾给林晚看:“林晚姐姐,你看!我磨好啦!”
“真厉害!”林晚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刚要说话,就看见孙晓抱着漫画本跑过来,身后还跟着端着一屉豆沙包的孙晓妈妈。
“大家早呀!”孙晓把漫画本放在石桌上,展开最新画的设计图,“我昨晚把竹篮的花纹改了改,在篮身编两朵小梅花,左右对称,正好配刘奶奶的剪纸。”她指着图上的梅花图案,眼睛亮晶晶的,“陈屿哥说平纹编中间加几股深色竹篾,就能编出花纹,我特地让妈妈找了几根深点的竹篾。”
孙晓妈妈把豆沙包放在石桌上,掀开盖子,热气带着甜香飘出来,豆沙包胖乎乎的,顶端还捏了个小褶皱:“我早上五点就起来蒸了,刚出锅,大家等会儿编累了吃。”
“哇!好香啊!”小宇轩凑过去闻了闻,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孙晓妈妈,你做的豆沙包比我妈妈做的还香!”
孙晓妈妈笑着捏了捏他的脸:“等会儿给你装两个,用新竹篮装着吃,更香。”
正说着,刘奶奶挎着个竹篮走来了,里面装着剪好的白菜、萝卜剪纸,还有一卷糯米糊。“我来啦!”她把竹篮放在桌上,拿起一张白菜剪纸给大家看,“昨晚我又剪了几张,你看这萝卜的叶子,剪得细不细?贴在竹篮上,保准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
林晚赶紧拿起颜料盒,挤出浅绿和奶白:“刘奶奶,我把颜料调好了,等会儿贴之前先涂颜色,肯定更水灵。”她用小刷子蘸了点浅绿,在一张剪纸上轻轻涂着,白菜叶渐渐染上鲜嫩的绿色,看着就喜人。
“还是你这颜料好,比我上次用的水彩亮多了。”刘奶奶凑过去看,越看越满意,“等会儿我教你贴,糯米糊要涂匀,不然剪纸容易皱。”
这时,陈屿背着帆布包,手里还拿着一沓打印好的编发照片走过来了。“大家早!”他把照片分给每个人,“我昨晚把平纹编的步骤拆成了三步,照片上标了序号,大家编的时候照着来,肯定没问题。”他拿起一根竹篾,“张叔,竹篾泡得怎么样?能开始编底了吗?”
张叔拿起一根竹篾,轻轻一折,竹篾弯成个小弧,松手又弹了回去:“正好!泡得软硬度刚好,编的时候不容易断。咱们先编小宇轩的小篮子,底是20厘米见方,需要八根长竹篾当经,八根当纬。”他说着,从竹篾堆里挑出十六根粗细均匀的,“先把经篾摆好,四根一组,交叉放,像个‘井’字。”
小宇轩赶紧凑过来,帮着摆竹篾,可他摆得歪歪扭扭,竹篾有的长有的短。陈屿蹲下来,握着他的小手,一根一根调整:“你看,每根经篾之间的距离要一样,这样编出来的底才方方正正。”
正调整着,赵爷爷提着红木匣子来了,里面装着晾干的吉祥话和毛笔。“我把‘甜香’带来了!”他掏出那张洒金红纸,上面的“甜香”两个字墨色干透了,透着淡淡的墨香,“小宇轩,等会儿编好提手,咱们就贴,保证贴在正中间。”
小宇轩眼睛一亮,放下手里的竹篾,凑到赵爷爷身边:“赵爷爷,我能再要一张‘丰收’吗?我想贴在篮身侧面,装饼干的时候,就像装了一篮子丰收的甜香。”
“当然能!”赵爷爷笑着打开红木匣子,拿出一张写着“丰收”的红纸,“早就给你备着呢,知道你这小家伙主意多。”
王爷爷扛着个小铁桶走来,里面装着细麻绳和几个红薯。“我把麻绳带来了,还带了几个红薯,等会儿编完竹篮,蒸着吃。”他把铁桶放在石桌旁,掏出细麻绳,“编提手的时候,我来缠麻绳,保证缠得又紧又匀,提重东西也不怕。”
李婶和儿媳抱着孩子也来了,李婶手里拿着剪好的浅粉色布衬,儿媳怀里的孩子看见石桌上的豆沙包,伸着小手“啊啊”叫。“我们来啦!”李婶把布衬放在桌上,“我昨晚把布衬剪好了,小宇轩的小篮子用小的,刘奶奶的大篮子用大的,等会儿编好篮身,就能缝进去。”她儿媳把孩子放在石桌旁的小凳子上,孩子抓着布衬的一角,嘴里咿咿呀呀地喊:“篮...甜...”
大家都笑了,孙晓拿起一个豆沙包,掰了一小块,递到孩子嘴边:“来,吃口豆沙包,甜丝丝的。”孩子张嘴咬了,眯着眼睛笑,嘴角沾了点豆沙,像只小花猫。
张叔看大家都到齐了,拍了拍手:“人都到齐了,咱们开始编吧!先编小宇轩的小篮子,大家分工来:我和陈屿教小宇轩编底,林晚和刘奶奶涂剪纸、贴剪纸,赵爷爷准备贴吉祥花,王爷爷准备缠提手,李婶缝布衬,孙晓妈妈帮忙递东西。”
“好!”大家齐声答应,各自忙活起来。
张叔和陈屿先教小宇轩编篮底。张叔拿着纬篾,从经篾的交叉处穿过:“你看,平纹编就是一上一下,像编麻花辫。先从最上面的经篾下面穿过去,再从下一根上面穿过去,依次类推。”他示范着编了两圈,篮底的“井”字渐渐被纬篾盖住,露出整齐的纹路。
小宇轩学着张叔的样子,拿起一根纬篾,可他的小手不太灵活,纬篾总是穿错。他试了两次,都没穿对,急得眼圈有点红。陈屿拍了拍他的后背:“别急,慢慢来,第一次编都这样。你看,这根经篾是‘上’,下一根是‘下’,跟着节奏来。”他握着小宇轩的手,一起穿纬篾,“对,就是这样,穿过这根,再穿下一根。”
小宇轩跟着陈屿的手,慢慢编着,虽然编得有点松,但总算是编对了。他高兴地举着篮底:“张叔,陈屿哥,你们看!我编对了!”
张叔笑着点头:“真不错!再编几圈,篮底就结实了。”
另一边,林晚和刘奶奶正在给剪纸涂颜色。林晚用小刷子蘸了深绿,细细地涂在白菜的叶脉上,又蘸了浅黄,涂在萝卜的根须上。刘奶奶坐在旁边,帮她递剪纸,还时不时指点:“萝卜的根须要涂得浅点,别太浓,看着才自然。”
“知道啦刘奶奶。”林晚应着,手里的刷子没停,涂好一张萝卜剪纸,递给刘奶奶,“您看这张,是不是像刚拔出来的?”
刘奶奶接过来看了看,笑着说:“像!太像了!等会儿贴在竹篮侧面,谁见了都得夸。”她拿起糯米糊,用小刷子在剪纸背面涂匀,“等会儿编好篮身,咱们就贴,贴的时候要对齐,别歪了。”
赵爷爷坐在石桌旁,拿着毛笔在红纸上补墨,他怕“甜香”的墨色不够亮,又轻轻描了一遍。小宇轩编完一圈篮底,跑过来问:“赵爷爷,什么时候能贴吉祥话呀?我都等不及了。”
赵爷爷放下毛笔,摸了摸他的头:“等编好提手就贴,现在贴了,编提手的时候容易蹭掉。你先去编篮身,编得快,就能早点贴。”
小宇轩一听,赶紧跑回张叔身边,继续编篮底。孙晓妈妈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递给赵爷爷:“赵爷爷,喝点水,别累着。”
赵爷爷接过水杯,笑着说:“不累,看着孩子们编竹篮,心里高兴。咱们老巷里的手作日,就该这样热热闹闹的。”
王爷爷坐在一旁,把细麻绳分成几股,搓成更粗的麻绳,他说这样缠在提手上更结实。李婶拿着布衬,在篮身的尺寸上比了比,用粉笔画了个记号,准备等会儿篮身编好,就按记号缝进去。她儿媳抱着孩子,教孩子认颜色:“宝宝你看,这是浅黄的竹篾,这是浅绿的剪纸,还有粉色的布衬,好不好看?”孩子伸着小手去抓竹篾,嘴里“呀呀”地应着。
孙晓拿着漫画本,在旁边给大家画速写,她画了张叔教小宇轩编竹篾的样子,画了林晚涂颜料的样子,还画了孩子抓布衬的样子,每一张都透着满满的暖意。她画着画着,突然想起什么,跑到林晚身边:“林晚姐姐,咱们在篮底涂一层清漆吧,这样装饼干的时候,不容易受潮。”
林晚点头:“好呀!我妈妈说清漆要等颜料干了再涂,等会儿贴完剪纸,咱们就涂。”
过了一个多小时,小宇轩的篮底终于编好了。张叔拿起篮底,轻轻按了按,结实又平整。“好啦,篮底编完了,现在编篮身。”他拿起几根竹篾,插在篮底的边缘,“这是篮身的立篾,要插得均匀,这样编出来的篮身才圆。”
陈屿帮着小宇轩固定立篾,用细竹钉把立篾和篮底固定在一起:“立篾固定好了,就可以继续用平纹编篮身了,编的时候要稍微拉紧点,不然篮身会松。”
小宇轩跟着编了一会儿,渐渐熟练了,编得越来越快。孙晓妈妈端来豆沙包,给每个人递了一个:“大家先吃点豆沙包,歇会儿再编。”
小宇轩接过豆沙包,咬了一大口,豆沙的甜香在嘴里散开,他含糊地说:“真好吃!等会儿编好竹篮,我要装满满一篮子豆沙包。”
大家都笑了,刘奶奶吃着豆沙包,说:“等会儿编好竹篮,咱们用新竹篮盛红薯,蒸出来的红薯肯定更甜。”
王爷爷点点头:“我这红薯是自家种的,又面又甜,等会儿蒸好了,用小宇轩的竹篮装着,正好。”
歇了一会儿,大家又继续忙活。张叔和陈屿帮着小宇轩编篮身,林晚和刘奶奶把涂好颜色的剪纸贴在篮身侧面,赵爷爷准备好吉祥话,就等提手编好。李婶拿着布衬,在篮身里面比了比,开始缝布衬,她的针脚又细又密,布衬贴在篮身里面,正好合适。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篮身编好了,接下来是编提手。张叔挑了两根最粗的竹篾,教小宇轩编提手:“提手要编得粗点,先把两根竹篾交叉,然后像编麻花辫似的,一左一右编,编到合适的长度,再固定在篮身两侧。”
小宇轩跟着编,可他力气小,编得有点松。王爷爷走过来,拿起细麻绳:“我来帮你缠麻绳,缠上麻绳,提手就结实了。”他把麻绳的一端固定在提手顶端,然后一圈一圈往下缠,缠得又紧又匀,提手渐渐变粗,看着就结实。
缠完提手,赵爷爷拿着“甜香”和“丰收”的吉祥话走过来:“小宇轩,来,咱们贴吉祥话。”他教小宇轩在吉祥花背面涂糯米糊,然后让小宇轩自己贴在提手中间和篮身侧面。小宇轩小心翼翼地贴,贴完还歪着头看了看,觉得有点歪,又轻轻调整了一下,直到贴得端端正正。
最后一步是涂清漆。林晚妈妈把环保清漆拿出来,林晚用小刷子蘸了清漆,轻轻涂在竹篮表面,包括剪纸和吉祥话。“清漆要涂匀,这样既能防蛀虫,又能保护颜料。”林晚妈妈在旁边指点,“涂完要放在阴凉处晾干,别晒太阳,不然清漆会裂。”
涂完清漆,小宇轩的小竹篮终于编好了。浅黄的竹篾,侧面贴着涂了颜色的白菜、萝卜剪纸,提手中间是“甜香”的吉祥话,篮身侧面是“丰收”,里面还有浅粉色的布衬,看着又好看又实用。小宇轩抱着竹篮,高兴得蹦起来:“我的竹篮编好啦!能装饼干,能装豆沙包,还能装红薯!”
大家都围过来看,孙晓妈妈拿起一个豆沙包,放进竹篮里:“你看,正好能装下两包饼干,还有几个豆沙包。”王爷爷把带来的红薯放进竹篮里,红薯的红色和竹篮的浅黄配在一起,好看极了。
“太好看了!”刘奶奶笑着说,“接下来该编我的大竹篮了,我要编个能装白菜萝卜的,贴满剪纸,再让赵爷爷写个‘满载’的吉祥话。”
“我也要编一个!”孙晓举手,“我要编个中等大小的,装我的漫画本和颜料盒。”
“我也编一个!”林晚也说,“我要编个带花纹的,编上小梅花,和我的竹碗配一套。”
张叔笑着说:“别急,咱们一个一个编,今天肯定能都编好。中午咱们用新竹篮盛红薯和豆沙包,就在这石桌上吃,热热闹闹的。”
大家都点头,又开始忙活起来。阳光渐渐升高,照在石桌上的竹篮上,照在大家忙碌的身影上,老巷里满是竹香、墨香和清漆的淡淡香味,还有大家的笑声,像一首温暖的歌。
小宇轩抱着自己的竹篮,跑到巷口,对着巷子里喊:“我的竹篮编好啦!能装满满一篮子烟火气啦!”声音顺着老巷飘远,落在青砖墙上,又弹回来,和大家的笑声混在一起,暖暖的,甜甜的,像这老巷里永远不会散的烟火气,一直延续下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