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的风带着点初秋的凉意,刚吹进老巷,就看见刘建军骑着电动三轮车轰隆隆地过来,车斗里堆着几大袋牛皮提手,还插着一面写着“老巷竹编”的小红旗。
“孙姐!提手到了!”他跳下车,撸起袖子就开始搬袋子,“我跟皮革厂磨了半天,才让他们提前一天送货,还多送了五十个当备用。你们快看看,这头层牛皮的质感,摸着手感多好。”
孙晓走过去拿起一个棕色提手,指尖能感觉到细腻的纹路:“确实不错,边缘也打磨得光滑,不会勾到竹篾。宇恒,你试试把提手装在样品上,看看尺寸合不合适。”
吴宇恒立刻拿起一个竹叶款样品和几根细竹篾,小心翼翼地把提手固定在收纳盒两侧:“尺寸刚好!这样一提就能走,比没提手的时候方便多了。”他晃了晃样品,铃铛清脆的响声混着牛皮的淡淡香味,让整个收纳盒都显得更精致了。
王爷爷凑过来看了看,点点头:“装得挺牢,不过编的时候得把竹篾再勒紧点,免得用久了提手松动。对了,染料厂的人说今天几点送染料来?”
“说是上午十点左右,”孙晓看了看表,“还有半个多小时,咱们先把染色区再收拾一下,塑料布铺厚点,别让染料渗到地下。”
小敏连忙拿起扫帚:“我来扫!昨天我跟王爷爷学了怎么整理工具,染色区的桌子我也能擦干净。”她麻利地扫着地上的竹屑,额头上很快渗出细汗,却一点都不偷懒。
周婶端着一摞刚蒸好的玉米过来,放在桌上:“先吃个玉米垫垫肚子!我早上特意多蒸了几个,你们干活累了就吃。对了孙晓,昨天印刷厂说今天能印logo,要不要我下午去取几个样品看看效果?”
“不用麻烦您,”陈婷抱着笔记本电脑走过来说,“我下午要去市区送工艺卡片的设计稿,顺便去印刷厂取。我还把logo的尺寸再核对了一遍,印在收纳盒底部正好,不会挡住花纹。”
正说着,巷口传来货车的喇叭声。吴宇恒立刻跑出去:“肯定是染料到了!”他回来的时候,身后跟着两个搬货的师傅,手里各提着一个大桶,桶身贴着“原木色(苏木提取)”的标签。
“这是您订的两百斤染料,”师傅把桶放在院子角落,“另外送了两瓶靛蓝色的样品,您要是以后想换颜色,随时联系我们。”
孙晓连忙道谢,给师傅递了瓶水:“麻烦你们了,辛苦跑一趟。”
师傅走后,王爷爷立刻打开染料桶,用木棍搅拌了一下:“这染料浓度正好,不用兑水太多。咱们先拿五十根竹篾试批量染色,看看颜色均匀不均匀,要是没问题,下午就开始大规模染。”
刘建军找来几个大盆,倒上染料:“我来帮忙!昨天我跟木工老李学了怎么控制水温,染色的时候水温得保持在四十度左右,这样颜色才能渗得均匀。”
小敏看着盆里的染料,好奇地问:“王爷爷,染竹篾的时候,是不是要一根一根地放进去啊?”
“对,”王爷爷拿起一根竹篾,放进染料里,“得轻轻搅动,让每根竹篾都浸到染料,不然会有白斑。你要是感兴趣,等会儿可以试试,不过得戴手套,免得染料沾在手上不好洗。”
小敏高兴地点点头:“我想试试!我一定小心,不把染料弄洒。”
大家分工合作,王爷爷负责把控染色时间,刘建军负责调节水温,小敏和吴宇恒负责把竹篾放进染料里,孙晓则在旁边记录染色的细节,陈婷则继续完善工艺卡片。
没过多久,第一批染好的竹篾就捞了出来,放在铺好的塑料布上晾晒。原木色的竹篾透着自然的光泽,比之前试染的还要均匀。
“太好了!”孙晓拿起一根竹篾,对着阳光看了看,“一点色差都没有,这个颜色肯定符合客户的要求。下午咱们就多找几个盆,争取今天把一千根竹篾染完。”
吴宇恒兴奋地说:“那我下午就能用染好的竹篾编小太阳花纹了!我还想在小珠子旁边再加个小流苏,肯定更好看。”
陈婷笑着说:“我把流苏的设计加进工艺卡片里,国外客户肯定喜欢这种有细节的装饰。”
正说着,孙晓的手机响了,是印刷厂打来的。她接起电话,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什么?印版出问题了?怎么会这样?”
大家都停下来看着她,心里咯噔一下。孙晓挂了电话,皱着眉头说:“印刷厂说咱们设计的logo线条太细,印在竹编上容易模糊,得重新改设计,不然印出来的效果不好。”
“怎么会这样?”陈婷着急地说,“我昨天特意加粗了线条,怎么还会模糊?”
“他们说竹编的表面不平整,线条太细的话,油墨会渗到竹缝里,看起来就不清楚。”孙晓叹了口气,“他们让咱们重新设计,把线条再加粗一倍,不然明天没法按时印刷。”
王爷爷想了想,说:“要不咱们别用油墨印了,用烙铁烫怎么样?以前老辈做竹编,都是用烙铁烫花纹,又牢固又清晰,还不会掉。”
“烙铁烫?”孙晓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既不用等印刷厂重新做印版,还能体现咱们的手工特色,国外客户说不定更喜欢。”
吴宇恒兴奋地说:“我会用烙铁!以前我在学校做手工,用烙铁烫过木头画,竹篾应该也能烫。咱们可以做个logo的模板,这样烫出来的图案又标准又好看。”
陈婷立刻打开电脑:“我现在就把logo线条加粗,做成模板的样子,然后找木工店刻出来,下午就能用。”
刘建军拍了拍胸脯:“我去买烙铁!再买几块隔热垫,免得烫到桌子。咱们今天就能试烫,明天肯定能赶上进度。”
孙晓松了口气:“太好了!多亏王爷爷提醒,不然咱们肯定要耽误工期。大家别慌,咱们调整一下计划,下午陈婷去做模板,刘建军去买烙铁,剩下的人继续染色和编竹篾,肯定能把时间赶回来。”
大家又重新忙碌起来,刚才的紧张感一扫而空。小敏一边帮忙染竹篾,一边说:“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办法,我今天又学到了新东西。”
王爷爷笑着说:“做手艺就是这样,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没有过不去的坎。你以后做竹编,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只要肯动脑筋,都能解决。”
中午的时候,周婶做了一大锅面条,还炒了几个小菜。大家围坐在长桌上吃饭,气氛比刚才轻松多了。
吴宇恒一边吃面一边说:“下午我用染好的竹篾编个小太阳花纹的样品,烫上logo,肯定特别好看。孙姐,你说客户会不会喜欢这个新设计?”
“肯定会!”孙晓说,“这个设计既有咱们的传统手艺,又有创新的细节,国外客户就喜欢这种有特色的产品。”
陈婷放下筷子:“我吃完饭就去木工店,让他们尽快把模板刻出来,争取下午三点前回来。”
刘建军说:“我跟你一起去,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烙铁,要是有小号的,还能烫点小花纹在竹篾上。”
下午,陈婷和刘建军去了市区,剩下的人继续染色和编竹篾。王爷爷教小敏编竹叶款的基础花纹,小敏学得很认真,虽然偶尔会编错,但很快就能纠正过来。
吴宇恒则用染好的竹篾开始编小太阳花纹,他编得又快又好,没过多久,一个小尺寸的收纳盒就编好了。他拿着收纳盒,期待地说:“等模板和烙铁回来了,烫上logo,这个样品就能当展示品了。”
孙晓看着他编的收纳盒,笑着说:“你编得越来越好了,以后可以多设计几款新花纹,咱们的产品款式越多,客户选择就越多。”
三点左右,陈婷和刘建军回来了,手里拿着模板和烙铁。模板是用硬木做的,上面刻着“老巷竹编”的logo,边缘很光滑。烙铁有大小两个型号,小号的可以烫细节花纹。
“快试试!”吴宇恒立刻拿起模板,放在收纳盒底部,刘建军则插上烙铁,等温度上来。
王爷爷提醒道:“烙铁温度别太高,不然会把竹篾烫焦。先在废竹篾上试一下,找到合适的温度再烫样品。”
刘建军在废竹篾上试了几次,终于找到合适的温度。吴宇恒拿着模板,刘建军小心翼翼地用烙铁沿着模板边缘烫,很快,“老巷竹编”的logo就出现在收纳盒底部,清晰又牢固。
“太好了!”大家都欢呼起来。小敏凑过来看了看,惊讶地说:“这个logo烫得真好看,比印的还精致。”
陈婷笑着说:“我就说手工烫的更好吧!咱们还可以在收纳盒的侧面烫点小花纹,比如竹叶或者太阳,让产品更有特色。”
孙晓点点头:“这个主意好!下午咱们就分工,一部分人继续染色,一部分人编竹篾,一部分人烫logo和花纹,争取明天能做出一百个成品。”
大家干劲十足,院子里又恢复了忙碌的景象。王爷爷带着小敏继续编竹叶款,刘建军负责烫logo,吴宇恒负责编新花纹,陈婷则继续完善工艺卡片,孙晓则在旁边协调进度,周婶则给大家准备茶水和点心。
傍晚的时候,第一批烫好logo的成品出来了,放在桌上一排,看起来特别整齐。孙晓拿起一个收纳盒,仔细检查了一遍:“没有瑕疵,颜色均匀,logo清晰,提手牢固,这个质量肯定能通过客户的抽检。”
吴宇恒高兴地说:“咱们明天就能加快进度了,说不定能提前完成订单。”
小敏看着桌上的成品,心里满是成就感:“我今天也编了五个简单的收纳盒,虽然还没烫logo,但我觉得已经很好了。”
王爷爷笑着说:“你已经很棒了,才学了两天就能编出合格的收纳盒,比我当年学得还快。”
周婶端着刚煮好的绿豆汤过来:“大家快喝点绿豆汤,解解暑!今天辛苦一天了,晚上早点休息,明天还要继续干活呢。”
大家喝着绿豆汤,看着桌上的成品,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孙晓看着大家,心里满是欣慰:“咱们虽然遇到了印版的问题,但很快就解决了,还找到了更好的方法。我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按时完成订单,让国外客户看到咱们老巷竹编的实力。”
吴宇恒点点头:“以后咱们还要做更多的款式,让老巷竹编卖到更多国家去。我还想设计一款带有中国结的花纹,肯定特别有中国特色。”
陈婷说:“我把中国结的设计加进工艺卡片里,再配上老巷的照片,让国外客户更了解咱们的文化。”
天色渐渐暗下来,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小敏跟着周婶走在巷子里,兴奋地说:“周婶,今天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不仅学会了染色,还看到了怎么烫logo,以后我要学更多的手艺。”
周婶笑着说:“只要你肯学,以后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学。咱们老巷的竹编能有今天,全靠大家一起努力,你来了,咱们的队伍更有活力了。”
回到家,孙晓打开电脑,把今天的生产进度记录下来,又把明天的计划列好:继续染色、编竹篾、烫logo和花纹,还要联系快递,确认成品的运输方式。她看着屏幕上的记录,心里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一早,大家都早早地来到院子里,继续忙碌起来。王爷爷和小敏负责染色,刘建军和吴宇恒负责编竹篾和烫logo,陈婷负责检查成品质量,孙晓则联系快递,周婶则给大家准备早饭。
没过多久,快递员就来了,孙晓跟他确认了运输方式和时间:“这批货要运到港口,再出口到国外,一定要包装好,不能有损坏。”
快递员笑着说:“您放心,我们会用最好的包装材料,保证货物完好无损。以后要是有更多的货,随时联系我们,我们给您优惠。”
孙晓点点头:“好,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货,到时候就麻烦你们了。”
快递员走后,孙晓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感慨。她知道,虽然这个订单任务重,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按时完成。她相信,老巷的竹编不仅能走出国门,还能在国外市场上打开一片天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手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