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晨光刚漫过老巷的青砖灰瓦,老巷竹编的院子里就飘起了淡淡的竹香。孙晓推着一辆装满竹篾的小推车走进院门时,王爷爷已经坐在石凳上打磨竹刀,刀刃在晨光下泛着冷亮的光。
“王爷爷,您今天比平时还早啊。”孙晓放下推车,拿起一块染好的竹篾看了看,“这竹篾晾得正好,湿度也合适,编起来不容易断。”
王爷爷抬起头,指了指旁边码得整齐的竹片:“我早上五点就起来选料了,把有虫眼的、纹理歪的都挑出来了,编盒身得用最好的料。”他拿起一片竹片递给孙晓,“你看这竹片,纹理多顺,编出来的盒身才平整,客户看着也舒心。”
正说着,吴宇恒和小敏一起走进来,两人手里都提着早餐袋。“孙姐,王爷爷,我们买了包子和粥,大家先吃点再干活。”小敏把早餐袋放在石桌上,解开袋子,热气腾腾的肉包香味立刻飘了出来,“我特意多买了几个肉包,建军哥饭量大,肯定不够吃。”
话音刚落,刘建军就扛着一捆砂纸走进来,额头上沾着细汗:“还是小敏懂我!昨天编了一下午盒身,晚上吃烧烤又没吃饱,现在正饿着呢。”他拿起一个肉包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今天咱们争取编完两百个盒身,再装五十个把手,进度就能赶上来了。”
孙晓笑着递给他一杯粥:“慢点吃,别噎着。今天分工不变,王爷爷指导编双层底,我和宇恒编盒身,小敏装把手,建军负责烫印花纹和打磨边角。对了陈婷,你今天跟物流那边确认一下,月底能不能安排车来拉货,别到时候货好了,物流又出问题。”
“我早上已经跟物流联系过了,他们说月底有车,让咱们提前三天跟他们确认数量就行。”陈婷拿着笔记本走过来,指着上面的记录,“还有,林经理昨天发消息问咱们进度,我跟他说下周三就能寄一批成品过去让他们检查,他说没问题。”
吃过早餐,大家立刻忙碌起来。院子里很快响起了竹篾碰撞的“沙沙”声、烫印机的“滋滋”声,还有砂纸打磨竹片的“唰唰”声,凑成了一首热闹的劳作曲。
孙晓和吴宇恒坐在一张长桌旁编盒身,两人手指翻飞,竹篾在他们手中很快就形成了盒身的轮廓。“宇恒,你编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昨天还跟我差不多,今天都比我快两个了。”孙晓看着吴宇恒手里快成型的盒身,笑着说。
吴宇恒抬起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我昨天晚上回家又练了会儿,琢磨出个小窍门,编的时候把竹篾提前摆好,不用每次都找,能省不少时间。”他指了指桌角摆好的竹篾,“你看,我把长篾和短篾分开摆,编到哪一步就拿哪段,效率能高不少。”
孙晓照着他的方法试了试,果然快了一些:“这窍门不错,等会儿跟大家说说,让大家都试试,这样整体进度能更快。”
另一边,小敏正拿着竹编把手往盒身上装,她先在盒身两侧钻了两个小孔,然后把把手的竹篾穿进去,再用细竹丝绑紧。可绑了几个,她就皱起了眉头:“孙姐,这竹丝太细了,绑的时候总断,而且绑不紧,把手一晃就动。”
孙晓走过去看了看,拿起一个装好的把手晃了晃,果然有点松。“确实不行,这样客户用着容易坏。”她想了想,转身回屋拿出一卷细麻绳,“用这个试试,麻绳比竹丝结实,还不容易断,绑的时候多绕两圈,肯定能绑紧。”
小敏接过麻绳试了试,果然好用,绑好的把手晃都晃不动。“太好了!孙姐,您这办法真管用!”她高兴地说,又拿起一个把手开始装,速度比刚才快了不少。
王爷爷坐在一旁,时不时指导一下编双层底的人。有个帮忙的邻居阿姨编了好几次,双层底还是歪的,急得脸都红了:“王爷爷,我怎么总编不好啊?要么上层歪,要么下层歪,是不是我太笨了?”
“别急,不是你笨,是没找对窍门。”王爷爷走过去,拿起她手里的竹篾,“你看,编双层底的时候,要把下层的竹篾固定好,别让它动,编上层的时候,每编一根就跟下层的竹篾对齐,这样就不会歪了。”他手把手教阿姨编了一个,“你再试试,按照我说的方法,肯定能编好。”
阿姨照着王爷爷的方法试了试,果然编出了一个整齐的双层底。“太好了!王爷爷,谢谢您!您这手艺真是没话说。”阿姨高兴地说,又拿起竹篾继续编。
中午的时候,周婶端着一大盆西红柿炒鸡蛋和几碗米饭走进来:“大家歇会儿,吃饭了!今天天热,我特意做了点清淡的,你们多吃点,下午才有劲干活。”她看着院子里堆得越来越多的半成品盒身,笑着说,“你们这进度真快,照这样下去,月底肯定能按时交货。”
“借您吉言,就是现在编盒身的人手还是有点不够,要是能再多两个人,进度还能更快。”孙晓盛了一碗米饭递给周婶,“周婶,您知道巷子里还有谁没事,愿意来帮忙的吗?咱们按天算工钱,管饭,待遇肯定不差。”
周婶想了想,说:“我知道张婶和李叔没事,他们俩以前也学过点竹编,就是好多年没编了,不知道还会不会。我下午回去问问他们,要是他们愿意来,明天就能过来。”
“那太好了!麻烦周婶您了,要是他们能来,真是帮了咱们大忙了。”孙晓高兴地说,“您跟他们说,要是不会,咱们有人教,肯定能很快上手。”
吃过午饭,大家歇了一会儿就又开始干活。没过多久,刘建军突然“哎呀”一声,从椅子上站起来,捂着腰皱起了眉头。“建军,你怎么了?”孙晓急忙走过去问。
“没事,可能是昨天编合身的时候坐太久了,腰有点酸,活动活动就好了。”刘建军说着,慢慢活动了一下腰,可脸上的表情还是很痛苦。
王爷爷走过来,摸了摸他的腰:“你这是腰肌劳损了,肯定是昨天坐太久,姿势又不对,把腰给扭了。别再坐着干活了,先去屋里躺会儿,我给你找个膏药贴上,不然越拖越严重。”
刘建军还想坚持:“不行啊,我要是歇着,烫印花纹和打磨边角的活就没人干了,进度会跟不上的。”
“你放心,我让我儿子过来帮忙,他以前在家具厂干过,打磨和烫印都会。”周婶突然走过来说,“我刚才给张婶和李叔打电话,他们说愿意来,我顺便跟我儿子说了一声,他说下午就过来帮忙,正好能替建军。”
“那真是太谢谢周婶您了!”孙晓感激地说,“建军,你听王爷爷的,先去屋里躺会儿,别硬撑,身体要是垮了,更麻烦。”
刘建军没办法,只好跟着王爷爷去屋里躺着。没过多久,周婶的儿子张强就骑着电动车过来了,他手里还提着一个工具箱。“孙姐,我妈说你们这儿需要帮忙,我正好今天没事,就过来了。”张强放下工具箱,笑着说,“我以前在家具厂干过三年,打磨、烫印都会,您放心,肯定能帮上忙。”
孙晓领着他走到烫印机旁,跟他说了说烫印的温度和花纹要求,张强试了试,很快就熟练了。“没问题,这火我熟,保证烫得又快又好。”张强笑着说,拿起竹片开始烫印,速度比刘建军还快。
有了张强的帮忙,加上下午张婶和李叔也过来了,院子里的人手一下子充足了不少。张婶和李叔虽然好多年没编竹编了,但上手很快,在王爷爷的指导下,没一会儿就能编出整齐的盒身了。
傍晚收工时,大家算了算,一共编完了两百五十个盒身,装了八十个把手,比计划的还多。孙晓看着院子里堆得满满的半成品和成品,高兴地说:“今天真是太谢谢大家了,尤其是张强、张婶和李叔,要是没有你们帮忙,咱们肯定完不成这么多。今天大家都辛苦了,晚上我再请大家吃顿好的,好好犒劳犒劳大家。”
“不用不用,咱们都是街坊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张婶笑着说,“而且你们给的工钱也不少,管饭,咱们干活也舒心。”
张强也说:“孙姐,您别客气,我妈跟我说了,你们这是在做传统手艺,能帮上忙我也高兴。以后要是还需要帮忙,您尽管说,我随叫随到。”
孙晓心里暖暖的,她看着院子里的每个人,都充满了感激。虽然批量生产中遇到了人手不够、刘建军腰受伤的问题,但在邻里的帮助下,这些问题都顺利解决了。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邻里互相帮忙,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五千个收纳盒一定能按时做好,老巷竹编也一定能越来越好。
“好了,大家早点回去休息,明天还要早起干活呢。”孙晓拍了拍手,“明天咱们争取编完三百个盒身,再装一百个把手,争取下周三能按时寄一批成品给林经理检查。”
大家应着声,开始收拾工具。月光洒在院子里,给竹篾和成品盒身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银辉。孙晓站在院子中央,看着这一切,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老巷竹编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这么多支持和帮助他们的人,这条路一定会走得越来越宽,越来越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