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桐立于紫宸殿丹墀之下,手中玉笏未落,目光平视御座。晨光自殿门斜照而入,映在她肩头补子之上,纹绣的山河暗纹泛出微光。昨夜朝堂肃清余波未散,几名主谋已被革职查办,凤仪宫掌事下狱待审,然新政之行,尚需一步定局。
她抬手示意,工部尚书捧图上前。一轴黄绢徐徐展开,其上墨线纵横,三十六州府田亩分布尽列其间,红朱标注之处,皆为已勘定分田之域。苏桐指向图中北方边郡:“此地原为豪族私垦,隐田逾万亩,今已归户六千三百,每户授田三十亩,另配荒地可开垦。”又指江南诸路,“此处流民返乡者八万有余,皆领地契,春耕已毕。”
玄烨宸起身踱至图前,指尖轻点一处:“这兖州,去年上报田册仅十二万顷,如今竟增至十九万?”
“因旧时豪强瞒报,官籍残缺。”苏桐答,“此次以里正联署、五户互保重录田籍,又设民声台听讼百日,凡有冤抑皆可陈情。百姓知田归己有,无不踊跃登记。”
户部尚书出列补充:“启禀陛下,今年夏税入库较去年同季多出两成七,且粮质上等,无霉变杂石。各州仓廪充盈,已有余力调粮接济岭南旱区。”
殿中群臣默然。此前阻挠之声,多惧改革扰政、赋税难收,今见实绩,再无可辩。
玄烨宸凝视地图良久,终颔首:“此图可存内阁,命翰林院题跋存档,书曰《均田推行全境图》。”
苏桐再拜:“臣请颁《均田告成诏》,昭示天下:自即日起,全国九成耕地已完成重新分配,逾百万农户持朝廷火漆印地契,永为恒产。凡敢夺田、毁契、胁迫退地者,以逆旨论处。”
诏书拟就,太监高声诵读。字字落地,如钉入土。殿外风动,檐角铜铃轻响,似与民声相应。
玄烨宸坐回龙椅,声音沉稳:“你说百姓如今如何?”
苏桐从袖中取出一本薄册:“这是各地民声台收录的民谣,共八十一首。其中有三首,在村塾孩童间传唱最广。”她略一停顿,向殿角宫人点头。
一名女官上前,清声诵道:“‘田分到户春耕早,不向豪门借斗粮;官清了,渠通了,娃娃能上学堂了’。”
另一段响起:“‘女官量地不踩苗,说话和气像亲嫂;从前缴租跪到晚,如今交粮有人笑迎门’。”
第三段低缓却有力:“‘三年免赋真兑现,秋后还送麦种包;若问朝廷谁做主,都说是个女当家’。”
殿内寂静。几位老臣垂目不语,然眉宇间紧锁已松。
玄烨宸闭目片刻,再睁时眼底清明:“朕登基以来,常忧国库空虚,军饷难支,边镇屯兵半数靠野菜充饥。如今你言粮秣充足,可有凭据?”
“有。”苏桐召来兵部侍郎,呈上一叠文书,“这是今年春粮征调记录。北疆三镇原定五月十五前集粮十万石,实际四月二十日便已完成,且米粟干燥无潮,经检验皆为上等。戍卒口粮实现自给,另有余粮可备冬储。”
玄烨宸翻阅文书,手指停在一行数字上:“往年此时,至少要动用内帑补贴三万石……今年竟有结余?”
“正是。”苏桐道,“因农民自有田产,耕作勤勉,亩产较往年平均高出两斗。加之水利疏通,灾损大减。今年各地报灾仅七处,皆迅速赈济,未起流民。”
皇帝缓缓放下文书,望向殿外。远处宫墙之外,市井喧声隐约可闻,那是百姓担粮入市、换布买盐的声音,是安稳日子的脚步。
他低声道:“你说,这便是新政之果?”
“是民心所向。”苏桐答,“田归农手,则人安心;人安心,则力用于耕;力用于耕,则仓廪实;仓廪实,则国可安,兵可强,政可行。今日之成,并非一人之力,而是千万百姓以锄犁写下的答案。”
玄烨宸站起身,环视群臣:“自今日始,土改之事尘埃落定。凡已颁地契,永不收回;凡已归农户,永不受侵。若有官吏敢阳奉阴违,欺压良民,朕必亲自问罪。”
他转身看向苏桐:“你主此事,劳苦功高。然改革初成,尚需守护。可有后续之策?”
“臣请设‘农政监察院’。”苏桐从容奏对,“专司巡查各地田政执行,受理农户申诉,每年巡行两度,直报御前。另选派廉洁官员为‘劝农使’,驻州县指导耕作,推广良种与新式犁具。”
“准。”玄烨宸断然应允,“机构编制、经费支取,由户部即刻拟案。”
苏桐退回班列,手中玉笏轻转。她知道,这并非终点。土地归民只是根基,真正的国力提升,还需更多深耕。
殿内气氛庄重而平静。阳光洒满丹陛,照在百官朝服之上,也照进那些曾蜷缩在田埂边、如今终于挺直腰背的农人眼中。
一名小宦官匆匆步入偏殿,低声禀报什么。玄烨宸微微侧首,听罢未语,只轻轻挥手。
苏桐察觉异样,目光微敛。但她并未追问,只是静静站立,如同立于风雨将歇的田野中央。
殿外传来一声马蹄踏过青石的脆响,由远及近,似有急报 ining。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凤途冰魄:逆袭女帝传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