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爸妈的身体……”慕云往前凑了两步,语气满是急切,比起玉梳,他更挂心二老的状况。
“没事的。”
王玲安抚道,“只需让二老每日正午时分出去晒晒太阳,补充阳气。连续晒上三天,他们身上的阴气就会慢慢消散,之后再好好静养一段时间,便能完全康复。”
“好的好的!太谢谢您了,小大师!”
慕云连连道谢,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至于这把梳子,”
王玲指了指桌上的玉梳,“现在可以用了。上面的阴气已经被我驱除,它跟寻常物件没什么两样。”
另一边,慕教授自打王玲将符纸贴在玉梳上,看着符纸化为灰烬、那股缠人的阴气彻底消散后,只觉得浑身骤然一轻——过去一段日子压在身上的沉重感、无力感,竟瞬间消失了。
他当即掀开被子,撑着身子下了床,还活动了几下手脚,果然没了之前那种被重物拖累、连站都站不稳的疲惫,整个人清爽了不少。
床上的慕老太太也缓缓睁开了眼,眼神比之前清亮了许多。
“妈!您感觉怎么样?好点没?”
慕教授和慕云立刻围到床边,一人扶着床头,一人攥住老太太的手。
慕老太太轻轻点头,声音虽轻却有了力气:“嗯,身上松快多了。慕云,扶妈起来坐坐。”
慕云眼眶一热,差点落下泪来——这几天母亲的情况一天比一天重,大多时候都昏昏沉沉躺在床上,清醒的时间少得可怜。
如今邪物一除,父亲能下床走动,母亲也能坐起来了,一切终于在往好的方向走。
慕教授心里满是感激——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王玲,一定要好好答谢她。
待屋里稍作安顿,众人便转移到了客厅。
慕老太太暂时还不能下床,慕云便扶着她继续静养,只留慕教授和自己陪着王玲在客厅聊天。
三人聊的多是古董相关的知识。此前王玲在古玩街淘到的那只元青花花瓶,也跟着她和慕云一起回了慕家,此刻正摆在茶几上。
慕教授坐在沙发上,目光不经意扫过花瓶,当即愣了一下,疑惑道:“这花瓶是哪来的?我记得家里没有这件物件。”
“爸,这是小大师的。”
慕云连忙解释,“我和小大师是在古玩街遇上的,这应该是她在那儿淘来的。”
慕教授本就是古董领域的专家,一听这话顿时来了兴趣,看向王玲:“小大师,不知可否将这花瓶借我看一看?”
王玲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我也是觉得它合眼缘才买下来的,您是专家,正好帮我掌掌眼。”
慕教授立刻示意慕云去书房取来自己的“老伙计”——一副手套、一个放大镜。他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将花瓶捧在手里,先细细打量整体器型,又用放大镜凑近,仔仔细细观察瓶身的花纹与釉色。
越看,他的眼神越亮,嘴里忍不住啧啧称奇,到最后连手都微微颤抖起来。
慕云见父亲这模样,还以为他是身体没恢复好,连忙上前接过花瓶,轻手轻脚放回桌上——这可是王玲的东西,可别摔了。
他又扶着慕教授坐回沙发,轻声问道:“爸,您没事吧?”
慕教授深吸一口气,平息了片刻心中的激动,才缓缓开口,语气满是郑重:“小大师,据我初步观察,这花瓶绝非凡品,是件古董!而且看这花色和胎质……它极有可能是失传已久的元青花瓷!您这眼光,实在是……”
慕云一听父亲这话,眼睛瞬间亮了,目光“唰”地落在茶几上的花瓶上——这竟然是元青花?
他想起方才王玲抱着花瓶时的模样,那般随意,仿佛怀里揣的只是个寻常摆件,哪里看得出是件稀世珍品。
慕云自小受父亲熏陶,大学毕业后也子承父业做了文物鉴定,虽说年纪轻、刚出师,眼力远不及父亲,但基本的认知还是有的。
之前光顾着担心父母身体,压根没留意王玲手上的花瓶,此刻仔细打量,越看越觉得瓶身的青花发色、纹饰风格,都和资料里见过的元青花对上了。
他太清楚元青花的价值了——存世量极少,每一件都是收藏界的宝贝。
而王玲显然早知道这是古董,却没当回事;此刻听慕家父子这么一说,自己淘到的这只花瓶,恐怕比想象中还要值钱得多。
那自己可真是捡了个大漏。
“敢问小大师,这花瓶是多少钱淘到的?”慕教授按捺不住好奇,追问起来。
王玲语气淡定:“八百元。”
“八百元?”慕教授和慕云都愣了一下,随即连连点头,“不错,不错!”
这年头,八百元可不是小数目,差不多是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就像慕云现在在大学当助教,月薪也正好是八百元。
一般人绝不会轻易花这笔钱,去买一件看不准真假的“旧货”。
父子俩看向王玲的眼神里满是佩服:捡漏这事儿,向来既靠眼力,也靠运气。小大师的这份运气和眼力,实在难得。
聊了几句,王玲便提出要告辞。慕云立刻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双手递到她面前:“大师,这是这次的报酬,您收下。”
王玲随手接过信封揣进包里,没看一眼,接着单手抱起桌上的元青花,转身就往门口走。
“大师,我送您!”慕云连忙追上去。
“不用,我出门打车就行。”王玲摆摆手,脚步没停。
看着她单手抱着元青花、毫不在意的模样,慕云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之前不知道这花瓶的价值还好,现在明知它是价值上亿的元青花,小大师竟然还这么随意地抱在怀里,连个保护措施都没有。
他在心里替王玲捏了把汗:这要是不小心摔了、磕了一下,那得多心疼啊!
离开前,慕云特意要了王玲的地址和电话。
王玲一听,也觉得自己眼下没个联系电话确实不方便。
只是一想到上次见上官老爷子那砖头似的大哥大,她便忍不住摇了摇头——还是算了。这年头家家户户大多用的是座机,自己确实该给家里装一台,没电话实在太耽误事。
她忽然想起后世的小灵通,隐约记得是2000年左右才会在市面上出现。
虽说小灵通的通话声音大,但胜在小巧轻便,随手揣进包里就行,可比现在笨重的大哥大实用多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九零夫人还有多少马甲更新速度全网最快。